返回第107章 诸葛亮出谋划策,震惊众人!(1 / 1)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诸葛亮出谋划策,震惊众人!

朝廷诏令下达后,各方兵力进行调动。

除了镇守后方的兵马,朝廷挥兵南下的战略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这令天下震动!

因为朝廷除了对淮南袁术排兵布阵之外,竟在南阳郡屯扎重兵。

联想到荆州刘表忽然病重,妻族蔡氏独揽大权,有心人不难产生揣测——

要么是荆州刘表故意装病,要么是荆州刘表难以控制局面被架空了。

不管是哪一种,都代表着荆州对朝廷的反抗!

这个揣测,令不少人人心惶惶!

特别是在中原战乱,避祸荆州的世家大族们,他们有些哀叹无奈。

果然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啊!

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了吗?!

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可能继续南逃,因为荆州西南方是还未开化的蛮荒地带,还有蛮夷作乱。

他们不可能进入深山老林避世隐居,因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很多人已经想要对朝廷屈服!

如今大势所趋,所有人都看到了大汉中兴的未来,螳臂当车已经没有意义了!

只是大汉的三兴,却是建立在“摊丁入亩”、“劫富济贫”的基础上,这令很多世家大族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人离乡贱!

与其背井离乡,甚至深入深山老林,还不如接受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

这么一想,也不知道他们背井离乡图什么!

不过谁能想到,世事变迁、变幻无常。

曾经汉室倾颓、大厦将倾,那位傀儡皇帝,让天下人看不到任何汉室中兴的希望!

但正是这位傀儡皇帝,竟力挽狂澜,挽大厦之将倾。如今汉室的势力强大到,已经令人生不起反抗的勇气了!

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是汝南袁氏!

想明白、想透彻后,他们索性在暗中投诚朝廷,弃暗投明,只希望可以将功补过、戴罪立功。

荆州襄阳城确实有数百米宽、五千多米的护城河。未来宋朝靠着襄阳,挡住了蒙古铁骑的南下!

蒙古铁骑摧枯拉朽,都打到了欧亚大陆、多瑙河畔,却攻不破襄阳城的城防。

由此可见襄阳的防御之强,在缺少水师部队的势力眼中,无疑是望河兴叹!

但是!!!

在坚固的城池,都架不住从腹内打开!

未来宋朝和蒙古,那是事关国破家亡的战争,是民族之战!

但是!

如今严格说起来,是大汉内部之战。

甚至是那些乱臣贼子反抗朝廷,反抗合法正统,天下人认可且信服的汉帝的叛乱!

朝廷是代表正义的一方,是王师!

因此,未来蒙古铁骑南下进攻襄阳,面对的是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的南宋上下的抵抗。

而如今。

大汉挥兵南下,襄阳城腹内早已经千疮百孔。

宛如一艘大船漏水了,即将沉船了,上面的乘客不是想着修补,而是跳船。

因为,这艘船是不正义的!

皇权天授,合法正统,有这份大义在,汉室朝廷的兵马,就是王师,就是正义之师!

这令襄阳城的气氛极其诡异!

蔡氏等荆襄本地世家大族,正在负隅顽抗,组织水师部队准备抵挡朝廷进攻。

但那些避祸荆襄的世家大族,都在想方设法呼应朝廷,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这种诡异的气氛,瞒不过有心人!

但众人心知肚明,却心照不宣,保持着默契的沉默。

荆州江夏毗邻扬州豫章郡。

自从扬州刺史刘繇奔逃豫章郡,联手豫章太守朱皓夺回豫章后。

刘表上表,但却晚了一步没有得到朝廷认可的诸葛玄,迫不得已只能退出豫章郡治南昌。

这时,诸葛玄有些进退两难!

他不明白为何刘表举荐他为豫章太守,最后却被朱皓赴任了?

朝廷不可能会发生这种失误!

至于朝廷故意借刀杀人,诸葛玄不是没有想过,但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

诸葛氏是忠于汉室的,且诸葛玄素有名望。

哪怕朝廷认为他没有资格任职豫章太守,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而是会调遣其他职务给他。

但如今,朱皓对他直接发起进攻,这无疑会令诸葛玄,以及很多汉室忠臣们寒心。

因此诸葛玄可以肯定,这件事情与朝廷无关,是刘表、刘繇之间的龌蹉!

诸葛玄退出豫章郡治南昌后,更是发现刘繇和朱皓没有趁胜追击,放任他驻扎在豫章西城。

两军对峙。

这坚定了诸葛玄的揣测,刘繇和刘表有龌蹉,且借着此事进行明争暗斗。

诸葛玄按兵不动,他也在等刘表的指示。

但这时候,诸葛亮兄弟就在诸葛玄身旁。

特别是诸葛亮,诸葛丞相的能力,已经不用言语来解释了,“诸葛亮”这三个字,就足以说明他的才干!

这是一位天生奇才,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别看诸葛亮年龄还小,但已经熟读经书和兵法谋略等。对于这等奇才,不能用年龄来衡量。

就好像十岁杀蛇的孙叔敖、十二岁当官的甘罗、十岁向帝进言的上官提萦、六岁能辨弦音的蔡琰、十八岁封侯的霍去病……

年龄是不能制约奇才的!

更逞论诸葛亮称得上旷世奇才,哪怕年岁还小,他已经有未来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雏形了。

诸葛亮对诸葛玄说道:“叔父,我们是忠于陛下,还是忠于刘表?”

“虽然刘使君是汉室宗亲,还是我故主,但我们自然是忠于陛下的!”诸葛玄不疑有他的回道。

诸葛亮又问道:“叔父,那我们是忠于朝廷,还是忠于荆州呢?”

“自然是中央朝廷!”诸葛玄笃定道。

诸葛亮颔首:“既然如此,叔父,那我们为何要等刘表的指示呢?直接派遣特使面见刘繇,表面我们的心意即可!”

“这……”

诸葛玄倒是愣住了,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繇和朱皓联手来攻,诸葛玄立刻组织反击,双方打出火气后,他也没有冷静下来仔细想过。

都是忠于朝廷的,哪怕有些误会,也可以开诚布公,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诸葛玄有些心动,但还有些犹豫:“孔明,我们与刘繇和朱皓连番交战,派遣特使面见,会不会被他们将计就计生擒了?”

“刘繇也是汉室宗亲,更是陛下亲自任命的扬州刺史,他代表朝廷,如今受到袁术部将孙策猛攻,连战连败。

“这时候,正应该集结汉室忠臣们反击,而不是内斗自乱阵脚。

“如果刘繇真的这么做的,只会令汉室忠臣们寒心,也会令他受到朝廷的申饬责备,刘繇麾下的将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立刻会散掉的。

“只要我们表明立场,刘繇肯定会接受我们。届时,我们也可以打听清楚,为何会出现两位豫章太守的误会?”

诸葛亮还未到冠礼之年,但已经有了表字“孔明”,这是他亡父诸葛珪取得。

诸葛珪给他的长子起名叫诸葛瑾,字子瑜。意思是怀瑾握瑜,表示要儿子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

当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他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很有才能。于是给他起名叫诸葛亮,这个亮是明白的意思。有才能的人必须是个明白人。

而诸葛珪字君贡,乳名叫子贡。这子贡是孔子的高徒,政治、外交、贸易都是高手。

诸葛珪对孔子非常崇拜,而在《史记中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

于是诸葛珪取“孔明”二字,作为诸葛亮的表字,意思是希望儿子像孔子一样有王佐之才。

诸葛亮显然不负众望,长大后做到了,如今年少,已经表现十分出色了。

经过诸葛亮的分析后,诸葛玄冷静下来,甚觉有理。于是派人联系了刘繇和朱皓。

两军对峙,近在咫尺。

因此荆州刘表还未传信过来,刘繇就先一步派遣特使而至,邀约诸葛玄会面。

诸葛玄答应了,带着诸葛亮单刀赴会。

诸葛玄也是聪明才干之人,不过是因为打出火气,且自己成为假冒伪劣太守,一直没有转过弯来。

经过诸葛亮分析后,诸葛玄也明白过来,不管如何,刘繇是不敢、也不会对汉室忠臣出手的!

有着这份底气,诸葛玄带着诸葛亮等人,在豫章郡治南昌城外一座迎客亭中,会见了刘繇和朱皓。

双方都很友善、礼节周到。

简单喝了一杯茶水后,直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刘繇说道:“德远诸葛玄表字难道真的不知道,刘表举荐你赴任豫章太守的缘由吗?”

“自然是对峙淮南袁术。”诸葛玄说道。

他与袁术略有交情,这也是为何诸葛氏可以拖家带口,顺利南下的缘故。

但在大是大非上,他不会徇私枉法。

刘繇与朱皓对视一眼,他摇头道:

“不是!这不过是刘表和袁术极有默契、心照不宣的达成一种和解!

“袁术任命刘勋为庐江太守,刘勋与刘表和江夏太守黄祖交好。而刘表任命你为豫章太守,因你与袁术略有交情。

“这就是一种战略表态,任命彼此略有交情的人选赴任毗邻的郡太守,是表明缓和矛盾,甚至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弦外之意。”

“正礼刘繇表字是不是想多了?刘使君乃汉室宗亲,更是汉室忠臣,当初与朝廷联手对付袁术,更是立下赫赫战功,他会与袁术眉来眼去?”

诸葛玄皱眉不解。

“德远有此看法,是站在大汉、站在陛下的视角。但如果转换一下视角,是站在荆州呢?”刘繇问道。

诸葛玄愣了愣!站在荆州……

他顿时明白过来了!

如果是站在荆州,当初袁术盘踞南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那时候刘表和袁术有直接利害关系!

但随着袁术奔逃淮南,朝廷派兵坐镇南阳后,刘表与袁术之间隔着大别山脉,已经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这时候,双方各自表态,不对彼此出兵,任命彼此相熟的人任职相邻郡治太守。

这确实是一种缓和矛盾的做法!

诸葛玄顿时大惊失色!

他下意识余光扫了诸葛亮一眼,发现这位小侄儿似乎没有他这般意外震动!

联想到诸葛亮来前的询问——

忠于陛下还是忠于刘表?忠于朝廷还是忠于荆州?

难道诸葛亮的弦外之意,其实是这个意思吗?!

站在朝廷的视角,和站在荆州的视角,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结果!

“孔明未来必成栋梁!”

诸葛玄又有些欣慰,这不正是他亡兄的遗愿吗?孔明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如此才干,以后必是王佐之才!

“看来德远已经想明白了。”

刘繇还以为诸葛玄是转过弯来后震惊,却不知道诸葛玄震惊的是诸葛亮的能力。

眼看着诸葛玄微微颔首,刘繇继续道:

“当初对峙孙策,我无暇顾及刘表。但如今被孙策击败,奔逃豫章后。

“我除了联手会稽太守王朗对峙孙策兵马,也需要设法令刘表表态。

“他若是继续冥顽不灵下去,我必定要参他一本。但他若是还忠心大汉,肯定会出兵驰援。

“因此,我进攻豫章,并非是针对德远,而是要拖刘景升下水!”

“原来如此。”

诸葛玄结合双方的情报,以及如今的交谈后,终于恍然大悟了。

但这时候,忽然有传令兵匆匆到来,在刘繇耳边低语,递上一份密封书信。

转瞬之间,刘繇神色就凝重下来。

“我知道了,伱先下去吧。”

“诺!”

诸葛玄没有多问,但观刘繇神色,就知道肯定是噩耗。

果然。

刘繇拆开密封的书信,那是一块手帕大小的绢布,他快速浏览一遍,转交给一旁的朱皓浏览,神色越发凝重。

刘繇转望向诸葛玄,沉声说道:“德远,刘景升忽然病重,妻族蔡氏掌控荆州大权!”

“什么?!!!”

诸葛玄愣住了,“刘使君是真病了?!还是装病?!”

经过刘繇的情报透露,诸葛玄知道刘表和袁术心照不宣的缓和矛盾。

但朝廷可是命令对袁术出兵的,刘表忽然病重,太过巧合了,让人不得不联想是不是故意为之!

“不!刘表是真病了。”

刘繇竟将那份绢布递给诸葛玄:

“不瞒德远,这是朝廷密诏对荆州和淮南出手的信息!

“我麾下的探子、朝廷的情报,都证明刘表真病了,看来刘景升对荆州已经失去了掌控力!

“曾经单骑入荆州的刘景升,年老体衰后,却落得这般田地,唉,用人不当啊!”

刘表妻族蔡氏,曾经不过是荆州中下层家族,刘表显然也是看中这一点,这才选择与蔡氏联姻,就是避免家族势力太大,会反客为主。

但蔡氏也是人才济济,依靠刘表,鸡犬升天,逐渐成为荆州世家大族中的扛鼎人物,如今已经尾大不掉。甚至利用蔡夫人对刘表出手。

枕边人下手,防不胜防!

“对荆州和淮南同时出兵?然而朝廷缺少水师,若是两面开战,分散兵力,宛如一盘散沙,恐怕会被袁术的淮南水师,以及荆州水师各个击破!”

诸葛玄快速浏览了一遍,察觉到诸葛亮余光扫下,他不着痕迹的将密诏倾斜一个角度,让诸葛亮看得更加清楚。

随着诸葛亮表现出自己的才干后,诸葛玄也想要栽培、给诸葛亮增加经验的机会。

“陛下已经调兵遣将,令青州牧刘备调任徐州任职州牧,东郡太守曹操调任豫州刺史。

“豫州军政官员已经兵临淮河对峙淮南,等到刘玄德赴任后,必定会集结徐州兵马对峙广陵。”

刘繇神色凝重,他也知道朝廷缺少水师。

而袁术的淮南水师,荆州的荆州水师,可是两支强军劲旅,怕是会令朝廷难以寸进。

但是,这时候就需要他们出手了!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镇压孙策之乱,平定江东,从长江对淮南背后发起进攻,令淮南袁术腹背受敌。”

“既然如此,我立刻回去告知众将士,鼓舞士气,联手对战孙策兵马。”诸葛玄也迫不及待道。

“好!”

刘繇和朱皓对视一眼,有诸葛玄兵马,以及会稽太守王朗,多方势力联手,必可反击孙策兵马。

但这时候,一直沉默的诸葛亮,终于忍不住说道:

“孙策兵马连战连胜,而刘使君连战连败。

“我们应该暗中联手对敌,表面上继续表现出对峙状态,给孙策一种错觉。

“旋即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多方包围,重创孙策兵马。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闻言,刘繇和朱皓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望着诸葛亮,这一声提醒,宛如晴天霹雳炸响,让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这么一个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机会,放过了太可惜了!

未来等到刘繇和诸葛玄联手后,孙策兵马必定有了防备,就很难施展了!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他们上上下下打量,确定诸葛亮年岁不高!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战略眼光,着实是英雄出少年啊!

“德远,这位是……”刘繇惊疑问道。

“这是我亡兄次子诸葛亮。”诸葛玄有种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那种自豪。

“果然人如其名,是个明白人啊!”刘繇赞叹道:“可有表字了?”

“亡兄已经为他取表字:孔明!”

“孔明?!”

刘繇和朱皓对视一眼,还是朱皓说道:“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应该是这个孔明!”

“此子未来必是栋梁之材,王佐之才!”刘繇笃定道。

看到诸葛亮宠辱不惊,更加坚信这个想法,“立刻依计行事,此战若成,诸葛亮当居首功!”

“多谢刘使君,不过示敌以弱,需要小心谨慎。”诸葛亮提醒道。

“喔?孔明有何担心?”刘繇好奇问道。

“据传孙策有其父江东猛虎孙坚之风,善于用人、重情重义。

但同样也有其父不足之处——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然而孙策兵马却连战连胜,背后肯定有高人相助。”

诸葛亮分析道。

诸葛亮这个分析,令刘繇双眼一亮,拍手说道:

“必是如此!我曾遇过孙策,此将确实勇猛,但缺少戒备,时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殊不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不仅是将领,更是统帅。万一他发生意外,三军必将震动溃败。

“孙策这般性格,背后必定有高人相助,这才可以连战连胜。以至于我败得这么快。”

“如此想要示敌以弱,就需要防备这个高人警醒了。”朱皓也颔首道:“那么就需要设法分兵,令孙策贪功冒进,那位高人来不及戒备传令,这才可以做到诱敌深入。”

“孔明有何想法?”刘繇问道。

诸葛亮表达自己的看法,排兵布阵起来。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已经有一位军事谋略家的气度。

这令刘繇和朱皓惊叹不已,暗叹生子当如诸葛亮啊!

诸葛玄在一旁看着,或许他们都忘记了,诸葛亮如今不过十多岁而已。

然而诸葛亮的才华表现,以及他面面俱到的分析,令众人忘记了他的年龄,反而渐渐对他的谋略产生了信服,开始了商讨谋划。

诸葛亮也在事无巨细的进行布局,其实他心中也有些振奋,因为这是他的首战!

一个计划渐渐在商讨中形成了!

而诸葛亮是主导者!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