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电视圈子又开始炸刺儿了!(1 / 1)凯撒十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 电视圈子又开始炸刺儿了!

当然,以现在星河影视公司的规模和能力,如果只是投资影视项目,根本消化不掉这么多钱。

林一诚很直接的告诉这些煤老板们,他要进一步扩大星河院线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所以,这次的5个亿,他大部分都会用来收购电影院,剩下的才是用于影视投资。

对于这一点,煤老板们很爽快的答应了。

严格说起来,双方的关系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投资方和影视公司的关系。

而是债主和借贷方的关系了。

这也是林一诚的一次尝试,以后他用到钱的地方太多,比如收购视频网站之类。

他不可能一直拿着腾迅的股票去银行抵押贷款,因为这样,他的股票就处于银行管控之中,对他未来的计划有影响。

那么,这些不差钱的煤老板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因此,这次的5个亿,林一诚给出了每年10%的利润回报,不对,应该说是利息回报。

煤老板们都挺满意的,10%也不低了,不但能让这部分资金保值,还能赚一点儿。

再说了,他们对影视圈子又不是啥不都不懂,还是知道电影院不景气的。

在他们看来,林一诚自身是在承担风险的,很多电影院一年的纯利根本没有10%,不赔本都算好的了,能给出10%这个比例,已经很有诚意了。

也就是林一诚的名气和身家都够,也有信誉,他们不怕林一诚最后给不出这10%的利息。

不然换成别人,他们肯定不会借出这笔钱的。

那么林一诚亏了吗?

短期来看确实如此,林一诚看过高维民发来的资料。

2006年,星河院线旗下的62家电影院,最后赚钱的,只有38家,赚的也不多。剩下的24家之中,18家勉强保本,剩下6家略有亏损。

要知道星河院线旗下的电影院基本都是位于一二线城市的比较优秀的地段,无论影厅规模还是内部环境,都算最好的一批了。

那么,其它一些院线,尤其是小城市电影院的情况可想而知。

但长远来看,林一诚不但不亏,反而会大赚。

星河院线规模扩大,对他和对星河影视公司,都是好处。

更不用提收购电影院后,那些地皮和物业的升值空间了。

……

在煤老板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下,林一诚返回了京城。

这5个亿,会在一个周内到达星河影视公司的账上。

至于煤老板内部怎么分配额度,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必林一诚操心。

没回家,先来了公司。

还没召开会议,周成功就匆匆找到了他,汇报了一个坏消息。

关于《潜伏的。

本来,这次合作就是姜玮一力推动才达成的,在东扬青雨公司内部,反对声并不小,后来还是张红震拍了板,才定了下来。

年前双方扯皮就用了挺长时间,好不容易进入拍摄没多久,又赶上过年,耽误了一下。

那年后该好好拍,赶一赶进度了吧?

有的人偏不!

周成功的徒弟王志航作为执行制片人,全程跟组,受到了不少排挤。

如果只是排挤,那还好说,忍一忍就算了。

但因为星河影视公司人手有限,之前大部分人又进了《雪豹剧组,所以就导致《潜伏这个剧组里,王志航几乎是个光杆,手下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

剧组大部分幕后,都是东扬青雨的人。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那些幕后人员还不抓紧给自己捞好处,就是傻子!

从制片人到场务,每个人手里都过一遍,人人手上都沾满了油。

这样一来,星河影视公司作为最大的投资方,自然要吃最大的亏。

第一批500万的资金,没多久就光了!

光了怎么办?找星河影视公司再要呗!

咋滴,都已经开拍了,钱也了,你还能解散剧组不成?这样的话,之前的所有钱可都要打水漂了!

……

说实话,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的影视行业虽然有点乱,但都是小问题。

无非就是剧组里的一些破事儿,导演睡个女主角儿,制片人晚上拉女配角儿聊下戏份啥的。

就算有点吃拿卡要什么的,也都不过分,毕竟那时候的影视剧都是各大制片厂投资拍摄的,这些幕后人员也是体制内的一员,不敢做的太过分了。

整体风气还是挺淳朴的。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九十年代港圈北上捞金。

……

就像范韦老师说的那样,门打开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就吹进来了。

这下子,内地这些“土包子”们算是开了眼界,卧槽,原来还能这么玩!

长见识了,长本事了!

港圈一直都有个经典的玩法。

一些明显能看到钱景的戏,都是嘉禾、英黄、向氏兄弟这些公司投资,根本没有别的投资方的份儿。那些港圈的导演、制片人也不敢把这些好项目越过这几家公司,去找别的投资方。

毕竟,他们还要在港岛混饭吃,惹火了这几家公司,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那剩下一些投资数目比较大,质量和钱景堪忧的戏怎么办?

找别的投资方,尤其是圈外的投资方!

骚操作开来了,他们这些人找到投资方,先说个比较低的数字,这样投资方压力不大,很容易就能接受。

等拿到了钱,那可就是他们说了算了,各种明目手段样都能给你整出来。

拍戏什么的都先放一放,不急。

导演得先换个车子,制片人也要换个房子,女主角儿们买几个包包,这不过分吧?

人之常情嘛,多合理啊,不然怎么能后顾无忧的拍好戏呢?

戏还没拍,第一批资金光了。

反正投资方不差钱,再找他们要就是了。

什么?你不给?

那这片子咱们可就不拍了,您之前投的钱我们也不退。

什么?伱问那些房子车子包包是怎么回事?

这都是道具!是拍摄需要!不信,我给你看账本嘛!

投资方还能怎么办?总不能找人把他们给做掉吧。

无奈,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追加投资,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最后一看,投出去的钱,比他们最开始说的那个数字高了不知多少!

这里的典型例子就是墨镜王,能把投资方坑进住院,差点儿送了命!

又比如陈可欣拍《武侠,陈得森拍《十月围城都是这样……

港圈的导演们,大多是师徒制,师父拍电影的手艺可能没学到,但怎么轧投资方的钱,徒弟们都学到了,甚至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港片后来奄奄一息,除了是被好莱坞打的溃不成军的原因外,他们自己作死也是关键。

各种操作坑怕了圈外的投资方,热钱涌入的现象一下子就没了。

……

这还不止,他们还拿着“片”坑片商。

有“片”的都还算有良心的,大部分连“片”都没有。

没有“片”、拍摄方案、没有剧本,就在这种“三无”的情况下,他们就敢就能先把片子卖出去。

我们这部戏,打算请某某某来演,请某某某来拍,你想要货,先拿钱吧。

看货?看什么货?这些人的名头还不够吗?爱买就买,不买我找别人了。

就这样,什么都没有,钱先到位了。

钱都赚了,谁还有啥心思拍电影?随便糊弄一下就得了,片商钱都给了,还能退货不成?

后来的事儿就都知道了,台省片商联合起来跟港圈谈判讲数。

然并卵,港圈觉得离了我们的货,你们别想挣钱。

台省片商们怒了,联合起来,说动了当局。

开门,放好莱坞电影!

离了你张屠户,我还能吃带毛猪不成?

于是,台省、东南亚这些港片最重要的外埠市场纷纷沦陷,就连本埠也快彻底丢了。

上游没了资金,下游没了市场,港圈怎么办?

被逼无奈,陷入绝境的港圈,只能背起行囊,纷纷北上。

像一群蝗虫般,去祸害另一片田地。

你看,轧煤老板们的钱,坑国内影视公司的资源,然后赚自己的好处,捧自己的人,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就连后来bat下场的那些年,包括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影视公司,啥都没有,只靠一张ppt,就能让投资者信任,股价大涨……

这和港圈当初卖“片”的操作是不是如出一辙?

……

说回《潜伏剧组,王志航没办法,只好联系周成功,老周把徒弟大骂一顿之后,不敢耽误,又立刻给林一诚汇报。

“艹踏马的!给脸不要脸的东西!”林一诚不由破口大骂。

林一诚很清楚,影视圈子里不服他的人很多,看他不顺眼的一样不少。

好不容易靠着《满江红,算是暂时打服了电影圈,现在电视圈子又开始炸刺儿了!

生气归生气,事情还是要处理的。

“告诉东扬青雨那边,要钱没有,如果还想继续合作,让他们的人把钱都给我吐出来,以后手脚都放干净点儿。要是不想合作,那就撤资走人。”

“我只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我就不这么好说话了。”

“演员那边你也去安抚一下,如果东扬青雨撤了,那咱们还继续拍,找不到合适的导演,我亲自上。他们因此耽误的时间损失,星河影视公司给他们补上。”

等老周出去后,林一诚想了想,打电话把郑军叫了进来。

在公司的时候,郑军就跟公司的几个保安待在一块儿,算是有个去处。

等郑军到了后,林一诚跟他交代了一些事情,看郑军点头后,林一诚又递给郑军一张银行卡,“这些你先拿着用,不够我再给。”

“速度要快,只要不违法,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看结果。”

“好。”

接着,林一诚又给赵飞宇大都督打了个电话,说了十多分钟才挂掉。

以前,林一诚在影视圈里,从来都是靠成绩说话。

这次,他想换个玩法,打算亮一下肌肉,用武力说话!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