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趁着余晖,再捞一笔(1 / 1)凯撒十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趁着余晖,再捞一笔

影视基地的事儿还太远,属于未来的规划。

眼下,新电影的事儿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林一诚一声令下,整个星河影视公司都动了起来。

几部电影电视剧锻炼下来,星河影视公司的战斗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如同军队一般,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外联人员按照他的要求,去陕省一些地方进行勘景。

业务人员去找一些商家,就植入广告进行商谈。

电影部门把一份份剧本邀约,送到了相关演员手里。

负责宣传的人员,开始联系一些媒体,预定相关版面。

以王力明、周成功、季节为代表的几个人,不管有事没事儿,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参与到了剧组的筹备工作之中。

……

林一诚自己,则是又分别跑了一趟中影和青影,商讨新电影的投资份额。

过程挺顺利的。

跟《疯狂的夜店差不多,星河影视公司、中影、青影三家公司,分别投资65%,25%和10%。

这次林一诚多给了中影5%,算是答谢他们让星河影视公司的队伍跟着跑发行。

总的投资额没有具体确定,但预计不会低于3500万,比当时《满江红的投资额还要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演员的片酬涨了。

不管是范小胖还是黄博,此时的片酬跟去年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上次范小胖只要了友情价,这次肯定不会这样了,哪怕她自己人,也是该给多少就给多少。

黄博也是一样,比去年的片酬翻了一倍有余。

演员的片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地位和咖位,什么样的身份就拿什么样的片酬,不能乱给瞎给。

这次给他们的片酬,也算是暂时定下了一个标准,如果之后有外戏找他们,那么片酬只能高不能低。

……

单是林一诚自己,就定好了三份片酬,导演片酬500万,编剧片酬100万,主演片酬600万,总计1200万。

据说当年老谋子拍《英雄的时候,总片酬1000万。不过,这1000万是由固定片酬和分红两部分组成的。

至于最后老谋子到底拿了多少,林一诚并不清楚,但肯定没那么多,不然他以后也不会跟张白帽打官司了。

500万基础片酬这个数字,绝对是此时内地导演届的天板了。

当然了,这不能跟那些港台导演比,人家要起导演费来,那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啥价都敢喊。

编剧片酬的涨幅不高,毕竟在圈内,编剧真没啥地位可言。

演员片酬拿600万,也够高了。现在内地电影男演员,葛大爷的片酬是最高的,他拍一部戏,最后拿到手里的,也就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了。

除了这些固定片酬,林一诚还有内地总票房的5%作为导演分红。

比起上次拿分账票房的5%,这次翻了一倍还多。

对于林一诚的个人片酬,无论中影还是青影,都不存在异议。

创票房纪录的导演,就该拿这些,拿少了才有问题。

……

这次,林一诚的个人合同是以“林一诚工作室”的名义签的。

工作室挂靠在星河影视公司下面,只有三个人,林一诚、李玥芳、郑军。

自此,李玥芳能拿到个人助理、公司秘书还有工作室的三份工资。

郑军也一样,能拿个人保镖、公司保安、工作室这三份工资。

对于身边的亲密之人,林一诚还是很舍得的。

年初的时候,林一诚分别给两人一套京城的房子。

虽然面积不大,只有三室一厅一百多平,但这里可是京城,换成普通的白领、上班族,不知要努力奋斗多少年才能买得起。

……

到了5月下旬,剧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赞助方面,一切顺利,林一诚的新电影就是最大的招牌。

包括诺基亚、娃哈哈在内,一共有二十多家公司品牌跟星河影视公司签署了赞助合同。

手机、饮料、酒类、服装、手表、相机、汽车等等,种类各种各样。

所有合同汇总到一起后,林一诚自己都有点吃惊了。

4600万!

比预计的总投资额还多了一千多万。

现在可是2007年,还不是广告费狂飙的年代。

一部电影就能拉来这个数目的赞助,可见这些厂家对于林一诚的信任和看好。

当然,里面也有范小胖的功劳,她本就是商业代言宠儿,奔着她来的商家也有好几个。

……

拍摄地点也确定了,就在长安。

当地给出的条件和待遇,最有诚意。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剧组到位,想去哪儿拍,想怎么拍,都是一句话的事儿,相关部门会全力配合,务必让整个剧组感受到长安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演员们,也在拿到剧本后,签署了合同。

特别是恭叔,得知自己拿到了男主角色,喜出望外。

天见可怜,被叫做“小葛尤”好几年了,这还是他距离葛大爷的地位最近的一次。

只有范小胖的合同还没签,得等她跟华宜的合约期满。

星河影视公司是按照行业规则给演员片酬的,合同签署后先给三成,相关戏份拍摄完后再给四成,影片最终完成后再给剩下的那三成。

现在如果跟范小胖签合同,就会出现三角关系,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华宜对此也无可奈何,人家都要走了,这种行为不是很正常吗?

这次范小胖的片酬,是400万。就算能分给华宜40%,也不过是160万,都不够大王王忠军买一副名人字画。

华宜正是上市最关键的时刻,不能因小失大。

当然,这口气是不能一直都忍着的,等华宜上了市,资本和实力膨胀起来,到时候一块儿算总账还行。

既然你林一诚要在京城这个地界儿混,那我们身为京圈扛把子,得让你好好感受下,什么叫皇城根下,寸步难行!

……

此时距离电影正式开拍日期,还有半个多月。

林一诚抽空去了下中影基地,看了下《疯狂的夜店拍摄进度。

又不是来探班,林一诚也没带什么慰问品,只带着郑军一个人。在片场看了半个多小时,林一诚一句话都没说,杨青请他到监视器后观看素材,都被林一诚拒绝了。

只是在临走的时候,跟杨青和宁昊聊了两句,询问是否有难处需要解决。

听了两人的回答后,林一诚直接走人。

《疯狂的夜店这部电影,林一诚的主要身份是出品人,监制不过是挂名,最多后期的时候盯着点,给出一些意见就行。

身为出品人,要尊重导演在剧组的权威,不能干涉导演的拍摄。

如果韩三爷对林一诚的拍摄指手画脚,林一诚肯定心生不悦,甚至会翻脸。

由己度人,林一诚自然不会做这些自己讨厌,也让别人讨厌的事儿。

……

景恬那里,四轮考试顺利通过,现在正在全心全意备战高考,只要高考分数达标,今年9月份就会正式成为北电07级表演系的一员。

对景恬的文化课水平,林一诚还是挺了解的。

景恬自然不是学霸,可也不是学渣,就是一般的水准,只要高考发挥不失误,足够北电的招生分数线。

高考这块儿,林一诚真的帮不上什么忙了,哪怕他是重生之人,也不清楚今年京城的高考题目。

干爹倒是能帮上忙,可这种忙,干爹肯定不会帮,哪怕是自己亲闺女也一样。

这可是高考,全国瞩目,干爹又正在再进一步的关键时刻,没必要。

景恬就算真的高考失利,大不了复读一年,明年再考就是了。

哪怕不上大学,对景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高考对普通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阶梯,从而走向通往罗马的道路。

可人家大甜甜生来就在罗马了!

……

趁着有时间,林一诚还去录了四首歌,分别是《消愁、《纸短情长、《错位时空还有《她会魔法吧。

前三首还好,质量都不错,《她会魔法吧就有点显得格格不入了。

林一诚也是前世被这首歌洗脑了,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就能听到,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不过林一诚也不在乎这些,能火,能有传唱度,这就是真理。

他又不想当什么歌唱家,没必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每首歌都得是经典,他肚子里的存货也没那么多。

林一诚倒是也想抄几首英文歌曲,不只盯着华语歌坛这一只羊薅羊毛。

可惜,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几首。

……

前世的他,对英文歌曲这些根本不关注不关心。

倒是很多经典的外国电影,林一诚印象深刻,以后可以选择一些进行本土化改编。

唯一有印象能记住的英文歌,就是那首《see you again了。

当时这首歌随着《速7火了后,简直成了白事儿专用歌曲,但凡哪个有点儿名气的人物去世,必定要用这首歌。

不过这首歌不用着急,先放几年也没关系。

专辑的名字,林一诚取的挺敷衍,就叫《还是四首歌。

之所以急着发专辑,是因为林一诚又缺钱了,想趁着实体唱片的最后余晖,再赚一笔。

当然,专辑收入的大头还是彩铃业务,这也是林一诚选择《她会魔法吧这首歌的原因。

遍数彩铃下载量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朗朗上口、流传度广的口水歌,譬如刀狼、庞龙、凤凰传奇这些人的歌,不都是这种么?

反而很多质量上乘的经典歌曲,下载量很一般。

……

股灾就快到了,腾讯的市值也会面临转折,林一诚当然要抓紧时间,多赚一笔,才能实现他的目标。

mv也是在室内拍摄完成,正好王力明和季节都有空,被林一诚抓来当了苦力。

让王力明和季节负责mv的拍摄和剪辑,在别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在林一诚这里不过小事一桩。

当然,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

王力明整天物色演员,可他很讲究,跟女演员们属于你情我愿的那种。

他也像谢小盟一样,舍得下本儿,包包、首饰、衣服啥的,说送就送,钱如流水。

季节的妹妹挺幸运,年初的时候找到了匹配的骨髓,进行了移植手术。

如今正在康复过程中,住院费和医药费,都是不小的数字。

季节跟着林一诚赚到的钱,基本都光了。

这次让他俩来帮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赚外快的机会,都可以从专辑销量里拿到一定的分红。

王力明是林一诚的老兄弟,起家的元老功臣。

季节是林一诚的得力干将,御用剪辑师。

对这两个人,林一诚自然不会吝啬的。

如果对老兄弟、得力干将的待遇都给不到位,以后谁还愿意给林一诚卖命呢?

人家一看,会寒心的,心如果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

现在的林一诚,在华语歌坛的地位,还是很扎实的。

虽然因为专辑数量少,尚达不到天王的标准,但也摸到了天王的门槛,嗯,算是半步天王境。

最开始“北林南周”的称呼,早已被大众所认可,台媒那边现在都没意见了。

这还只是看歌坛成就,要是算上林一诚的其它身份,“北林南周”这个叫法,还是周董跟着沾了光抬了咖。

《还是四首歌制作完成后,林一诚就扔给华纳那边不再多管了,人家才是专业的。

专辑宣传、打榜、发行,都用不到林一诚多操心。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那些想要发新歌的歌手们主动避开林一诚了。

都是为了赚钱嘛,不寒碜,也不尴尬。

这叫和平竞争,共同发展华语歌坛,这么一想,那些被迫调整档期的歌手们都觉得自己的形象更高大了几分。

林一诚只是在博客上说了一句,让他的那些歌迷知道,他又发新专辑了,没抛弃歌手这个身份,没忘记粉丝们。

同时林一诚也不忘打预防针,说他身份太多,精力有限,以后会逐渐降低发歌的数量和频率,希望广大的粉丝能够理解。

这绝不是林一诚为自己存货不多找理由,避免以后被评价为“江郎才尽”做铺垫。

起码,林一诚对这点是不予承认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