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逃兵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田家庄的人都被轰动了,前几日跟着征兵队走了的田三又回来了!
这也就罢了,了不起田三当了逃兵。
可让他们吃惊的是,田三去了趟府城回来变阔气了。
老田家的小八,一下拿出了二两银子,早上的翠他爹下聘!
大多数人咬咬牙狠狠心,都能拿出二两银子,这不算什么。
可问题是,翠他爹是个黑了心肠的,扬言谁想娶她女儿就得准备八两银子的彩礼。
那可是八两银子啊,寻常的乡下农户,不吃不喝一年下来也未必赚到八两银子。
老田家能拿得出二两,剩下的六两又去哪里找呢?
若是拿不出剩下的六两,这下聘的二两银子,以翠他爹的黑心必定不退。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老田家的小八信心十足,肯定能在婚约之前赚到剩下的六两。
妈呀,该不是认识了哪家的山贼,相约落草为寇了吧?
于是人们便动起了好奇,等老田家吹吹打打的去给翠下聘的时候,全都跟在了后头。
尤其是那些跟小八一样,垂涎翠的美貌却又给不起彩礼的年轻人,一个个围在小八身边问他怎滴就发了财。
小八也是个城府浅的,众人一通好话他便说了。
这一下满村子都知道,田三不但不是逃兵反而还靠着当兵发了财。
就连小八自个儿,给翠家下了聘礼之后也要跟着去城里当兵发财去了。
当初征兵队来的时候,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只要是愿意当兵的,每人发三两的安家银子。
这本是没人信的,然而田三现身说法,眼看着小八家占了先机,率先拿到银子给翠下了聘礼,悔的村里的年轻人眼珠子通红。
全都在想,怎么自个儿当初就愣是任由征兵队磨破了嘴皮也不信呢。
若是当初也能像田三那样跟着征兵队走,如今揣着二两银子给翠下聘的人,没准就是自己了。
又听小八说,过几日还要跟着田三进城当兵去,村里年轻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来。
没理由这三两银子人家赚得自己赚不得,更何况当兵不仅吃粮,每月还有一两二钱银子的月饷。
这不比在土里刨食强上百倍?
一瞬间,村里大半的年轻人都聚在了田三身边,一个个三个前三个后的叫着,求着田三到时把他们也带进城里去当兵。
田三倒是无所谓,好歹都是同村的乡党,多些人手在城里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只要想去的,便通通应下了。
………………
而同样的情景,正不断发生在白城周边的乡镇和村庄之中。
有的原本穷的叮当响,忽然换了身威武铠甲,提着酒肉粮食回村,挨个拜访跟他关系好的村民。
有的原本欠了村民一屁股债,忽然去了城里两天,回来之后便一个个的把债都还了。
这些原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突然变得阔气起来,立刻便引起村民们的好奇。
这些光棍们便立时炫耀起了,说着城里如何如何繁华、上官如何如何大度、这军饷又是如何如何丰厚。
引得各自村中年轻人人心浮动,都嚷嚷着要进城当兵去。于是五天之后,白城城门外便出现了这样一番奇景。
一名身着甲胄的蓟州卫新兵,前呼后拥的带着七八个十来个不等的乡下汉子,欢天喜地的直扑府衙而去。
这样奇怪的组合,陆陆续续络绎不绝。
把府衙的衙役吓得不轻,慌慌张张的便去通报了王安。
王安似乎早有预料,看向身边的徐晃,轻声笑道:“你不是嫌自己这个百货单的名不符实吗,如今新兵蛋子们来了,赶紧接兵去吧!”
徐晃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脚步欢快的往府衙外头走,只是走出几步又回头问道:“王爷您真是神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弟兄们到了各处乡镇,嘴皮子都磨破了也只能忽悠一些光棍来投军,您啥也没干,就弄来这么多人?”
王安忍俊不禁,轻笑几声道:“徐晃,你说本王什么都没干可就冤枉本王了。”
徐晃挠挠头,疑惑道:“您甚至连那些新兵都没见过,只是让咱发了银子,还给他们放了假……”
说到这里,徐晃反应过来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王爷是故意给他们发了安家银子,又给他们放假回家处理首尾,这些个光棍汉一有了钱就得瑟。”
“于是乎全天下就都知道,给咱蓟州卫当兵有利可图,所以就都来了!”
王安点点头,笑道:“都说你是个愣子,本王看也不尽然嘛!”
徐晃闻言,嘿嘿笑着挠头。
然而王安却是面色一肃,说道:“你的话虽然说对了,但是咱们的目的是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可不是一群为了银子而聚集在一起的人。”
“这兵该怎么练,本王这几日会抽空给你写一本练兵的册子,你一定要严格把关!本王要的可不是一支只是为了银子,才来当兵的兵油子。”
“末将遵命!”徐晃赶忙双脚一并,猛的一抬手行了个后世的军礼。
这是王安这几天,抽空交给徐晃的,有关后世的军礼军姿和队列,虽然具体的练兵手册还没有写出来。
但是这点东西,足够徐晃用来训练新兵的服从性和纪律性了。
当徐晃来到府衙门口,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却还是被吓了一跳。
因为前来报名的人,乌泱泱一片从府衙前街,一直排到了城门口。
原本的一百多名新兵,来自于白城周边的几十个村庄和乡镇。
而他们各自回去一趟,便几乎每人都带了七八个同村的年轻人。
粗略一算,足足有过千人。
原本按照王安事先给出的征兵标准,除了身高体格和健康之外,还要观察新兵的品性,明显能让人感觉到油里油气的,那是坚决不能要的。
但是征不到兵的情况下,也就适当的放宽那些条件。
而如今报名者众多,徐晃便觉得是时候提高标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