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2.第82章 真相大白(1 / 1)作家mGo3RY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 真相大白

在蓟州做粮食生意虽然暴利,但是请动一次镖局对于几位掌柜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所以几次之后,掌柜们便放松了警惕。

可是一旦这些掌柜没有请镖局,一只耳边右嚣张无比的出现了。

如此往复几次,险些将几个掌柜逼得无法做生意,都产生了回青州的念头。

好在一只耳做事也算有底线,历来都是只抢粮食不杀人,而且也不是每批粮食都要抢,往往两三趟里才会抢一次,这才给掌柜们留下了生存空间。

说到这里,一只耳嘿嘿笑道:“我之所以会知道各位掌柜的动向和安排,全都是因为有陆观成的通风报信。”

“每次抢走了你们的粮食之后,陆观成便会以半价收走。说白了,他店里卖的粮食可都是各位掌柜的。”

几个掌柜难以置信,几人在蓟州几乎已陆观成马首是瞻,却没想到陆观成居然如此对待他们。

然而一只耳只是一个土匪,他说的话又有几分可信?

或者是王安得知几人经常被一只耳劫掠,正好抓到了一只耳,两人这才联手做了一场好戏想要哄骗自己众人也不一定。

王安看着五名掌柜的脸色,顿时猜中了他们心中所想,轻笑一声从怀中掏出当初陆观成写给一只耳的秘信。

陈赫立刻上前接过,转交给那名肥胖中年。

肥胖中年打开密信一看,立刻辨认出正是陆观成的笔记,瞬间气的热血上涌,好悬没有晕倒过去。

几名掌柜纷纷上前搀扶,于是肥胖掌柜又将密信交给他们看。

几人看过一遍,都是与肥胖掌柜一般反应。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几名掌柜心中最后的一点怀疑也都消散一空。

全都怒容满面的咒骂起来,恨不得陆观成再活过来,好让他们再打死一遍。

等几人情绪稍稍平静,王安这才抬手说道:“虽然几位掌柜损失的钱财已无法挽回,但是如今陆观成已经伏法,多少也算有些安慰。”

肥胖掌柜立刻站出来说道:“请王爷恕罪,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以为殿下是……”

王安哈哈一笑,不以为意的:“以往的事不必再提,重要的是以后。”

“本王虽然平价卖粮,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王安目前的粮食,主要是从自己的亲皇叔福王手上购买。

人家看着自己的身份,才会给出九钱银子的优惠价。

但这种事情可一不可再,人家打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王安如果总是上门用优惠价了买粮食,而且买的又多。

长此以往,原本就算是亲人也变仇人了。

所以玩安深知,这个渠道是不能长久的。

因此要稳定蓟州的粮价,希望还要落在眼前这几名掌柜的身上。

几名掌柜此时正是羞愧感动之时,闻言立刻信誓旦旦的保证道:“请王爷放心,我等愿意将粮食调整到一两银子,平价卖粮。”然而王安却并没有表示出多少高兴的样子,反而摇头说道:“万万不可。”

包括陈赫在内,众人都是一愣。

陈赫惊讶的是,这些梁山难得愿意主动下调粮价,王安非但不立刻答应反而还要出言拒绝是何意思。

而肥胖掌柜等人则是惊疑不定,心享王安难道对于一两银子的价格还不满意,正寻思着是不是要把价格再下调一钱,王安再次开口了。

“各位掌柜来到蓟州,无非是为了赚钱而已。正所谓商人逐利,这并不是什么贬义词,毕竟诸位就是赖此为生,没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

几个掌柜面色羞赧,然而却没有出言反驳,显然王安说中了他们的心事。

王安继续说道:“本王也知道,诸位此时愿意下调粮价以非陆观成之故,而是真心实意的愿意为蓟州百姓做些事情。”

“然而本王也去过青州城,了解此时粮食的价格,即便是在青州,粮食的成本也要去到七钱到八钱之间,在动用大量人手运到蓟州,成本无疑还要上浮两到三钱银子。”

“也就是说,各位把粮食运到蓟州,成本已经达到了一两左右。若是让各位把粮价调整到一两,那岂非是不赚钱?”

几个掌柜听到王安如此体恤,顿时感动的点头说道:“没想到王爷身居高位,居然也能体恤我等商贾不易,实在是让我等感动。”

王安轻笑道:“感动倒是不必,本王也只是在商言商,这天底下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而且本王要的是长治久安,不是一时的得失。所以本王认为,诸位热是真心想为蓟州百姓做些什么事情,将粮价调整到一两大可不必。”

肥胖掌柜问道:“那以王爷所见,这两架该定在几两比较合适?”

见说到正题,王安这才满意道:“一两二钱吧,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暴利,但是胜在细水长流还能博一个好名声,而且本王可以保证,以后诸位的运粮粮道将会太平无事,如此算下来,其实诸位的利润并不低。”

几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道:“如此便但凭王爷做主!”

的确如王安所说,原本这些掌柜运粮回蓟州,三趟里面有一趟都要备一只耳抢去,如此平摊下来,其实每石粮食的成本,早已经超过一两二钱。

但现在伊戈尔已经被王安捉拿,罪魁祸首的陆观成也已经伏法。

再加上有王安保证,以后粮道畅通的情况下,众人的粮食成本将会控制在一两以下。

那么一两二钱的售价,看似比原来的一两五钱少了三钱银子,但实际上的利润却并不比原来低多少。

而且现在没了陆观成的竞争,剩下五人大可以瓜分蓟州余下的市场份额。

正如王安所言,此乃细水长流之策。

对于几个掌柜来说,调低粮价非但没有损失,反而还是一个稳定的来钱渠道。

于是乎双方皆大欢喜,掌柜们也解开了被抢之谜,同时也吐了一口恶气。

而蓟州的百姓,也能得到评价粮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