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辣酱(1 / 1)端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家现在是什么人家,他们攀得上么?还说什么两情相悦,何老爹又不瞎,郑清音对何田根本就没有意。

再说了,他儿子是什么香饽饽么?让郑清音抛弃选择官家子弟的机会,而选择一个在村里的人,何老爹气得不轻。

他指着何田的鼻尖痛骂道:“你这个混账,我以为你最多想找一个镇上的媳妇,结果你真有种啊,看中了郑清音。你自己也不想想,你看得上郑家,郑家看得上你么?!”

要是何田不说,何老爹还不知道何田心里藏了这心思,他心中一阵后怕。他是清乡村的里正,他这个里正在县令面前算个屁,连品级都没有。再者他们家里也不是富裕人家,怎地敢去攀高枝。

以前郑家的条件是差些,但从郑山辞考上秀才后就不一般了。若是何田还这么想,迟早要惹出祸事。

何田:“爹,你也太谨慎了。我们是一个村里长大了,感情还是有的,怎么不能在一起了。再者我们就在村子里把婚事办了,等郑山辞知道的时候,清音已经嫁给我了!”

哥儿么,只要娶了他,这小哥儿就跟他绑在一起了。

何老爹一看何田这副想要占郑家好处的样子,把院子里的扫帚拿了过来朝着他打:“我竟没发现你是这样的人,你当郑家的人是傻子么?你什么心思我都看得出来,更何况其他的人!”

何婶子听见儿子的痛呼声,从灶房里出来,看见何老爹在打何田,肚子里又冒出火了,上前就是一顿痛骂。

“你怎地是吃饱了,还要打儿子?”

何家院子里热闹极了。

……

何老爹非要打到何田怕为止,免得他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被何婶子这么一拦,何老爹丢下扫帚,冷冷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别把自己脸皮扔在地上任别人踩。”

县城中的官家子弟还想同郑家结亲,那结的是郑家么,那分明是盯上了郑山辞的岳家。县城、镇上的豪强也是携重礼而来,郑家还不是拒绝了。

要真让他去郑家给何田求亲,何老爹脸皮发烫,羞的。这根本没什么可比性,还落得一个趋炎附势的名头,他丢不起这个人。

何老爹说话走了。

何田被亲爹打了一通,心里还是没把何老爹的话放在心上,他对控制郑清音这件事太有把握了。

何婶也听出何田是做了什么惹何老爹生气了,便问道:“儿子,你怎地让你爹打你打得这么狠?”

“我让爹去给我提亲,我爹不愿意。”

何婶一听就怒了:“怎地,家里早就攒了你成亲的银两,让你爹去给你提亲怎么了,莫不成还要摆他的里正架子不成?你且等着,我去好好同他说一说。孩子的终身大事不放在心上,还说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什么好话么?”

何田说:“我让爹去郑家向郑清音提亲。”

何婶脸上的愤怒一僵:“……我觉得你爹说得对。”

谁都没想过郑清音会嫁给清乡村的人,她家的情况她知道,她儿子连功名也没有,怎地生了这样的妄想。

……

郑家还不知道何家被何田闹得鸡飞狗跳。

他们秋收完了,今年也不打算去镇上找活干,打算今年好好的歇一会儿。郑山成想着自己过冬没在家里,便天还没亮就去山上捡柴、砍柴去了。多捆几捆柴,留着给爹跟阿爹。

郑夫郎跟林哥儿把灶台收拾了一下,郑夫郎把肉剁碎,说道:“给你们做些饼子带着路上吃,家里还有腊肉你们也带着去,去新奉县舟车劳顿,还是吃点好的。”

林哥儿忙不迭应声:“阿爹待我们太好了,我们不用吃太多肉,先吃了几天在路上还是要去买吃食。”

“是这个理,不能带太多,这食物放久了就坏了。”郑夫郎开始剁猪肉。

郑清音搬了一个小板凳过来,他手里捏着菜正在洗菜。

郑夫郎一看郑清音就笑:“看着我觉得清音还未长大一般,以前清音胆大,还经常跟着山成一起去树林里钻,还喜欢吃山上的野果子。他啊,一向孝顺,自己吃了野果子,把野果子捏在手里带过来给我们吃,那野果子因为太用力,已经干瘪下去了。”

“我们没吃,他只是委屈的低头然后用舌头把野果子的汁水舔干净。”郑夫郎想着眉眼多了一丝忧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音的性子就闷起来了,不爱跟人接触、也不爱说话了。要是这次去新奉县,能让清音快活的玩一玩,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林哥儿心底也是喜欢这个小叔子,他说道:“阿爹,你放心吧,清音到了新奉县一定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在那边吃好的喝好的,性格自然就开朗了。”

郑夫郎笑着说:“你啊。”

郑清音把洗好的菜放在案板上。

郑山成跟林哥儿送给郑清音的簪子,郑清音现在没有戴,他怕戴坏了。等要去新奉县的时候,他再戴。

……

新奉县

郑山辞在新奉县的日子还算平稳,把商队的定金给了,等着明年开春后商队返回来,再让衙门发告示,让四个大镇底下的里正领了差事,去给乡民们多说一些话,让他们把这些作物种植出来。

郑家食肆开张的第一天就食客众多,有大部分食客都是闻到了摆在食肆门口的烤肠气息走过来的。买了一两根烤肠便想进去吃顿饭。因烤肠带着食客们进去吃饭,这也是意外之喜。

金长忙了几天,深感人手不够,又多招了两个人做帮厨,这些帮厨都是签了协议了,若是把食肆里菜的做法透露出去,是要进牢吃官司的。

郑家食肆物美价廉、许多三三两两的人便会邀友人来这里吃一顿饭,既不丢面子也不会让自己的钱袋子花太多。

郑家食肆分为两层,楼下是做大堂的,楼上就是包厢。有些人不喜欢明堂堂的坐在大堂里吃东西,他们喜欢隐蔽一些的包厢,也便于几个友人说话。

“走,去郑家食肆用饭。”几个书生邀着一起去,他们偶尔去打牙祭,几个人凑一桌,平摊下来的钱就少了。能省就省,几个人一起去吃饭还能多点几个菜换换的吃。

商贩跟大户人家的管事也爱来这里吃饭,他们兜里有点钱,也乐意用钱去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平常的老百姓,就不会经常来了。他们通常会找一个小摊买点饼吃、要么就是叫一碗面条勉强对付过去,只有家中的人有什么喜事时,带着家里的人喜气洋洋的来下一趟馆子。

郑山辞在新奉县的时间待得越久,他便越觉得新奉县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改善,这里的沙土地虽说是新奉县的劣势,但也可以转变成优势。

商队经过新奉县时,把在沙土里养的药材都收走了,他们在这里收的药材价格极低,倒手到其他的城镇一卖,净利润有百来银子。

有些药材只有在沙土里才生长的好,照料药材是一个精细活,商队把价格压得低,百姓觉得没有赚头,便不会把地用来种植药材。

商队满载而归。

郑家食肆的菜都是由信任的人赶早去集市里买的,忙忙碌碌的,有钱赚他们也乐意。

郑山辞接下来打算开辣酱坊跟榨油坊,这次不会以他私人的名义来看,他打算以县衙的名义来开。县衙账面上的银子大多来源税收。田税、商税、关税等,还有就是土地经营,获得土地租金和收益。县衙里有品阶的官员还有朝廷发的俸禄,像是小吏跟衙役这类人他们没有入流,没有品阶只能靠县衙里的银两来发俸禄,县衙的银子不多,便会给这些人发少量的银钱。

所以一般他们会通过压榨百姓来谋取利益。

他以县衙的名义开作坊,这里的银两就由县衙出,赚的钱自然也是县衙的。而后把名声打出去后,商人看见这里有利益可赚,他们就会一哄而上跟着开作坊。

郑山辞:“旺福,你把戚县丞、江主簿、朱典史叫过来。”

“是,大人。”

他们三个过来给郑山辞见了礼。

郑山辞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三个人听。

朱典史心中意动。他跟戚县丞、江主簿不同,他未入流,所以他的俸禄有赖于县衙的收入,郑山辞提出让县衙开辣酱坊跟榨油坊,朱典史第一个同意。

“大人,要是设立了这两个坊,以后就是县衙里的收入之一,等县衙有了银子,以后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要是真让郑山辞赚到钱,郑山辞又把钱分给衙门里的衙役跟小吏,那么别说是他了,县衙里的衙役跟小吏都要对郑山辞心服口服。人历来就是如此,若是你能带着衙门里的兄弟过好日子,那么他们都认你为大哥,有本事。

戚县丞思忖片刻说道:“这怕被民间说与民争利。”

戚县丞在新奉县经营多年,他是传统的儒生最注重名声,这个名声传出去可不太好听。

江主簿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他反驳道:“县里的辣酱坊跟榨油坊赚的钱是县衙里的公账,怎地算是与民争利了,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郑山辞:“……”

郑山辞:“我们少数服从多数。”

戚县丞想了想开两个坊的钱对县衙没多大开销,由着郑山辞去做。若是成功了,他们都得了好处,若是没成功,跟他也没多大干系。戚县丞默认了这件事。

县衙里管着土地,这地租的事就不用怕了。找能工巧匠开始建辣酱坊和榨油坊,郑山辞初步想一个坊大约二十个人,人员简单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