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回家啦(1 / 1)端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澜意坐上马车同他们告别。

下一年就跟郑山辞一起过年了,等一年之后才能回京,所幸他们还可以写信。把马车上的坐垫垫软了,一想还要坐两个月余的马车,虞澜意两眼一黑。

归家的离别之情在胸腔徘徊,到家的期待又升起了。

虞澜意临走前从京城买了新话本,打算用来打发时间。他又不爱绣花,这两个月余的时间太难熬了。看了一个月的话本,虞澜意实在无聊还是买了针线来绣荷包。

金云:“少爷,要不还是算了吧,您还可以买新的话本。”

“你瞧不起谁?”虞澜意一听金云这话,心里就被激了,非要绣出一个荷包。结果没过多久,他的十根手指都戳了几个洞,他哭着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手指已经麻了。

金云哎了一声把针线收起来。

在虞澜意回来的路上,郑山辞还是在县衙里忙,关老板跟钱老板他们来了,按照这个速度怕是过完年就抓紧过来了。

郑山辞让旺福送了茶水进来,打算跟他们慢慢的谈。

关老板抿了一口茶,眉飞色舞的说,“郑大人,我们从你这买的烈酒很受欢迎,没一个月就卖完了,要不是因为有事耽误了,我想去年的时候我就来了。至于香水,因为当时我们拿的货太少了,只能每个月中旬兜售几瓶,把顾客的胃口吊起来,您给的玻璃香水,更是卖出了高价。”关老板留了一个心眼没说是多少钱。普通的一瓶香水是一两银子,玻璃瓶的香水,郑山辞卖给他们二两银子。

因为关老板手里只有一瓶,所以他先把普通的香水卖出去,把名声打出去,然后再把玻璃香水进行拍卖,这种拍卖不仅是对玻璃香水身价的提升,更是为了让拍卖的人彰显身份,这是独一份的。

所以这瓶玻璃香水拍卖出了十两的价格,关老板凭这一瓶香水就赚了五倍的利润,他把普通香水定价二两银子,这样的玻璃香水打算定价在四两或是五两。

“丝绸跟辣酱也是受欢迎的,我已经打算专门开一个辣酱铺子了,虽说利润是比香水少,但还是有得赚。丝绸这些卖给布铺,也能赚钱。”钱老板笑着说。

其实他更想要郑家食肆的厨子,毕竟按照他的想法,这小食肆在青州去开一个酒楼也是赚钱的,在一个小县城只开一个食肆太浪费了。

要是他真这般说,太失礼了,会把郑大人给得罪。

“去年香水厂跟玻璃厂还没建好,今年你们来了,早就建好了,所以你们需要拿多少货都是可以的。”郑山辞看见他们带笑的脸,沉吟道:“只是玻璃难做,所以给你们的玻璃香水要少一些。”

关老板哈哈大笑,“物以稀为贵,这我们也能理解。对了,我们还向贵衙门写了欠条,今天来跟郑大人做生意,还是要先把账还上。”

郑山辞佯装惊讶,“关老板不提,我都快忘记了。你们都是守信的人,这点我还是相信的。”

他让旺福去找户房把欠条拿过来。

诸位老板闻言心里都有些舒服,他们是有钱的,也不爱欠钱,更何况是跟官府做生意,不管郑山辞心里怎么想,这话说起来总归是大气的。

旺福把欠条拿过来,还带了一个账房过来。几位老板核对后,就把欠账给结了。他们谈了新的单子,又是几个大订单。

郑山辞跟他们签了契书后神清气爽,有了他们的钱,新奉县今年的财政已经稳一半了。郑山辞非常热情,还问需要给他们安排住所么?

老板们说多谢郑大人的好意,他们已经在客栈住下了,应该还会待几天。

郑山辞闻言就没挽留了,让他们在新奉县多消费几日。

“郑大人,我们有了水泥方子,修房子跟修路都是可以的吧?”关老板问道。

郑山辞笑道,“当然了,方子已经卖给你们了,你们想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关老板面露喜意,他们这次给钱这么大方,也是在这水泥上赚了钱。这修路修水渠都是政绩,官员们对这些事还是热心的,再加上他们给的价格低,官员们就更愿意了。

做商人的,他们可以少赚,但绝不会不赚。

关老板想了想,郑大人这样说的话,那水泥也可以去修河堤了,到时候他就去承包这些,又能赚不少钱。

他们离开了县衙。

账房拿着账本跟银票回到户房,其余的人见他去了一趟就拿了这么多钱,纷纷问道发生了什么。

“郑大人跟几个商人谈了一笔生意。”

户房的人心中惊叹不已,暗自佩服。

“郑大人跟这些商人都很会做生意。”

这话一语双关,户房的人都纷纷附和。

屋子里没有炭火盆,外边也没雪了,郑山辞知道跟刘教谕约定的时间也到了,他要去县学给学生讲课。郑山辞打算讲农政,一般科考都是考农政,其余的他就打算把学生们带到田地里看看。他是没有当过老师的,心里还忐忑着。

翌日一早,清朗无云,郑山辞休沐日去县学。

刘教谕早就跟学生们说了郑大人来给他们讲课,这些学生们兴奋着,家里有背景的,可以在郑府办宴会的时候跟在长辈身边看见郑山辞,他们心里总还是露着怯。

现今听说他要来讲课,他们都是期待着,想听听郑山辞会说些什么。

郑山辞站在讲台上,底下是穿着长衫的学生们,他看向他们稚嫩的脸,仿佛看见了过去的自己一样。那时他们是穿着校服,坐在明亮的课堂上,老师们戴着眼镜,拿着三角板。他看向玻璃窗户,笑了笑。

“我是不懂讲课的。你们要听的话,我只能把我的感受说给你们听。《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沐不可胜用也。我就以这个为题来说农时对农业的作用。假如你是一个农民,你在一年里你会种植什么粮食,怎么来让它们的产量更多?你们可以说出你们的想法。”

底下的学生思考起来,他们还未这么想过。

有学生站起来说,“我种植小麦,春天播种,浇水,用肥料,夏天抗旱,秋天就收获了去卖,肥料要多施肥,让产量更多。或是改造农具,我们就能种更多的粮食了。”

不少学生点点头,他们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只有施肥跟农具能帮助他们增加量产。

刘教谕点点头。

郑山辞笑着说,“你在何地种植小麦?”

学生一愣下意识说,“我在新奉县种植小麦。”

郑山辞:“那新奉县的土地不适合种植小麦,或者说不能年年种植小麦。若是遇见这样的问题,你应该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去年我们县里种植药材是何故,……”

学生们听着点点头。

“这次为什么要假设你们是一个农民,因为很多农政的观点就已经很多,很好了。你们要想在科考上出奇制胜,便只能在新意上下功夫。找到一个新的点,你们可以从农民的角度去阐述你对农政的看法,而后反哺其身,从上位者的角度再来看。”

郑山辞又点了几个学生说话,他说,“你们的文章都很好,有了模样却没有细节。你们可以让刘教谕带你们去田地里看一看。科举是跻身的目的,若是你们还有其他的抱负,那就再多学一些,多去外边看看。”

郑山辞的话说完了,刘教谕送郑山辞出去了。

学生们有的沉思起来,有的拿着笔把郑山辞的话记下来,握紧了拳头。

郑山辞跟刘教谕客套后,他便自己坐马车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倒是没什么波澜,谭和接着在乡里修路,江主簿约了郑山辞一块去钓鱼。

江主簿本来钓鱼是为了迎奉郑山辞,现在他还真的爱上了钓鱼。

两个人在河边静坐,江主簿抛出鱼饵,一边跟郑山辞聊天。说的大概都是衙门的事,工房把百姓冬天坍塌的屋子用黏土砖修好了,还涂上水泥,屋子更稳固了。屋子修好后,村子里不少人看得眼馋,只是要把房子重现推翻再修,他们是耗不起的。不过他也有法子,买了水泥给涂一涂。村子里有的是木板房,但更多的是土房,涂些水泥也是省得的。

“郑大人,我又钓上来一条鱼了。”江主簿面上露出喜意。

郑山辞:“江大人钓鱼技术越来越好了。”

郑山辞钓了两条鱼,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他最近有些上火的征兆,这钓的鱼可以带回去清蒸,喝点鱼汤。

他想钓的鱼还没有回来。

到了傍晚,郑山辞跟江主簿互相道别回府邸去,郑山辞把钓的鱼交给厨房,“这鱼清蒸,记得给大嫂送过去。”

厨子应一声好。

郑山成晚上就留在屋子里跟林哥儿一块吃饭。林哥儿还有些孕吐,喜欢吃梅子,在桌子上就摆了一碟梅子供他吃。今晚听厨房说是郑山辞钓的鱼,林哥儿喝了一碗鱼汤,眉眼舒展。

“这怀孕真是太磨人了。”林哥儿抱怨道。

郑山成给林哥儿挑鱼刺,闻言应声,“是磨人,也辛苦。”

林哥儿养着身体,面容红润,还胖了一些。府邸的饭菜好吃,也是应着他的口味做的,比在乡里好很多了,只是待在家里有些无聊罢了。

“澜意也该回来了,等他回来就热闹多了。”林哥儿还有些想自己这个二弟媳。

“快吃吧,才喝了一碗鱼汤。”郑山成给他夹肉菜。

……

郑山辞把木雕雕好了,只是瞧着像是四不像,只能作罢,心虚的把物件收起来又去忙公务。岚县的县令给他写了一封信,还让他去岚县聚一聚,郑山辞应下来。

这方县令只顾给郑山辞吐苦水,说是岚县的生意都跑到新奉县去了,这言辞中还有怪责的意思,次日一早又说是吃醉了酒,乱说话让郑山辞疑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