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中满地月光, 岑志吃饱喝足,胡须上都沾满了虾油,他望着眼前霜一般的月色, 覆在地上的碎石路上, 心里满足不已。
沈渺见他吃完,还回屋取了热巾帕来,让他擦擦脸。
岑志好生擦拭干净,将巾帕归还后,还郑重地正了正衣裳, 朝沈渺深深一拜:“多谢沈娘子了,今夜能吃上这样一碗虾鲜再远行, 是岑某之幸。”
离开家乡已有数载,岑志平日里不会多想起的乡愁, 竟因这样一碗浓辣香鲜的宵夜,在这样夜阑人静的时刻,全都被唤醒了。
留守在蜀地的妻子,最擅做虾, 剪须去肠,便入锅用花椒油炸,再与酱姜细蒜沫猛火急炒, 炸得虾壳通红,酥脆能嚼,吃时香辣有味, 连壳也不舍得吐掉。
沈娘子做的虾虽与妻子做得大有不同, 却还是让他想念起家中的妻子来了。
因常年在外,岑志时常连年也赶不及回家过。有一年,他顶着漫天风雪爬过蜀道, 竟一眼便见到妻儿哈气搓手在村口大树下等候。后来他才知晓,临近年关每一日,妻子一得空,便会背着幼子来等他,殷殷期盼,一日能来回好几趟。
他离家在外,受尽奔波之苦,但家中全靠妻子操持,她要耕田养娃儿,也不知会不会叫人欺负,又何尝不辛苦?娃儿如今,也不知长高了没有。
等挣够了银钱,他便再也不走了,就此回蜀地去,从此过合家团聚的好日子,再不必走南闯北,骨肉分离。他暗暗许下心愿。
他牵起那只爱吐口水的骆驼离去,骆驼背上已捆上了重重的货物,人与骆驼的影子被月光拉长,渐远渐隐。很快,沈渺的眼中便唯余清光寂照巷陌。
目送那商人踽踽独行,已走出了光彻底覆盖不到的地方,沈渺才回身关了门,沈家漏出的一地昏黄灯火也重新被关进了门内。
就这么一会儿,湘姐儿已经把蝲蛄往水里涮了两遍扔给追风吃了俩了,辣得追风把头埋进院里水池子里咕咚咚直喝水,几只蛙的家园里突然伸进来个狗头,气得揭竿而起,纵身跃到狗头上呱唧怒叫。
雷霆靠谱多了,湘姐儿扔给它吃,它闻了闻,机智得没下嘴。
果然狗子的智商还是有差别啊?当初买追风的时候分明看着它圆头圆脑一脸聪明相,如今怎么一点儿也没沾上呢。
沈渺百思不得其解,她回屋倒了一大碗麦酒来,自己也坐下来大快朵颐。湘姐儿像她,不大怕辣,吃得美滋滋的,面前堆得小山一般的虾壳,她自个吃得手忙脚乱,还抽空给沈渺剥了一小碗虾肉,沈渺过来坐下,看见碗里满当当,都笑了。
陈汌辣得脸红,手边桃子冰茶都喝完一大杯了,但他也没放弃,不仅努力战胜这辣度,还勤快地用牙签挑螺肉,他和湘姐儿不知是不是说好的,一人剥一样,沈渺出去一会儿功夫,都省得自己剥了。
但是吃小龙虾的快乐就是要自己剥啊!
她把碗里的肉重新分了一半给他们俩,让他们自己吃,自己挟了个蝲蛄捏在手里,先咬开虾头,壳上都带着浓辛香,虾头里还满满是虾黄,软糯鲜香得与鱼籽有一拼,接着把虾肉剥出来,用手在虾身两边挤压,壳与肉便分离了,这时再剥,弹弹的粉红色虾肉便能完整剥出来了,咬进去,果然一点泥腥都没有,鲜嫩清甜。
爱干净的蝲蛄,真的比小龙虾还好吃!
而且它壳比小龙虾薄一些,肉吃起来更多更满足。
再来一口湃得冰凉的麦酒,喝下肚去,舒爽得令人长长叹出一口气。
这样吃着真是舒服啊,沈渺有点动心了,望着这蝲蛄,心想,回头去问问每天给她供应鱼的店家,他们家好似自己有池塘养鱼,也不知有没有养蝲蛄?或是其他虾类、田螺之类的,若是能确保稳定供应,夏天这么吃上一顿,多舒爽啊。
夏日的夜市怎能缺少田螺和小龙虾呢。
第二日,按照约定好的时辰,沈渺先去钱庄把铜钱兑了金银,又赶去官衙与那店主办好了印,缴清了房税,以及药罗葛的佣金、老翁的房钱。之后,她便紧张地看着那胥吏,抬起大印在房契与地契上重重盖下,那隔壁铺子便随着这一锤定音,转入了她的名下。
那老翁不舍地交出了钥匙,叹息了一声,背起钱财,匆匆离去了。
药罗葛笑着拱手:“恭喜沈娘子喜提良居,日后还有置房之需,尽管再来寻某,那某也先告辞了。”
所有人都散了,沈渺抱着地契房契,走路都喜得打飘,回家路上便去寻了杨老汉和贺待诏,让他们领着人来推墙倒瓦,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便上门!
沈渺回到家,把契书藏好,便去隔壁开了锁。里面构造与沈家差不多,稍小一些。因为久未住人,空气里浮动着厚厚的尘埃,一步一脚印,刚迈过门槛便挂了满头蜘蛛丝。
杨老汉一齐过来验看,几人四处看:这屋瓦是一定要重新换的,几乎烂光了;墙也得再粉刷一遍,好几处都发霉了;几扇门更要换,门轴早烂了,推动时吱呀吱呀响,一个不慎还险些倒下来。
其他地方倒还好,脏污的地方沈渺可以自个清理,尘土厚重的地方多洗刷两次也就好了,沈渺站在那及膝的萋萋荒草中,仰头望去。
苔藓附墙,霉斑丛生,芜草疯长,目之所触,皆为萧索。
沈渺甚至有一瞬间,好似又回到了从金陵回到汴京的那一日,她踩着满地碎瓦,在灶房的角落里,找到了无一榻可容身的弟弟妹妹。
不同的是,这院子里什么都没了,独活一棵老桂树,也不知多少年了,枝干苍劲嶙峋。如今还不是花期,它满树绿叶,向着阳,叶茂而华。不管人来人往,它仍旧挺立在这里,一副无需人类浇灌也自在自乐、随心所欲的模样。
沈渺踮起脚,摸了摸那油绿的锯齿状树叶,惊喜地笑了。
没想到院子里还有这样一棵老树,真好啊,原本她还想学迅哥儿买两棵枣树种在院子里呢,如今岂不是正正好?她似乎已经看到仲秋时节,院子里繁花满枝,馥郁之气一扫秋寒的美景。
还有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麻薯、桂花酒酿圆子……
光想想这些秋日限定美食,口水都要先流下来了。
接下来没什么说的了,沈渺赶忙拜过土地爷,选了个好日子,甭管前铺后宅,只要与沈家挨着的墙全都打通,彻底将两间宅子合二为一。
隔壁也是三间房,只是朝向不大一样,每间屋子还都比沈家要小一些。沈渺在这三间屋子里挑了一间最大、阳光最好的给陈汌,他也终于能有自己的一间房了。
菜地也从两块连成了四块,这地荒久了,开垦完,还得堆会儿肥才能种东西。明年,沈渺准备留一块种甜瓜,另一块地种冬瓜。
原本她是想种西瓜的,但此时的西瓜名为“寒瓜”,皮厚肉少,经络还多,那瓜瓤那么大,也就中间一点儿是红的,便上全是厚厚的白瓜络!水分更是少得可怜,吃起来还不如萝卜水嫩!
头一回买,沈渺都怀疑自个挑瓜的功力是不是下降了。
后来愣是不信邪,多买了几回,她便发现了,没有吴明珠奶奶倾尽心血培育良种,这大宋的西瓜,它竟天生便是这般难吃的!
在这里,夏日炎炎,却再也吃不上那刚从井里吊起来,水淋淋,轻轻划开一刀便“喀嚓”裂开,瓜皮青薄,瓜瓤脆红,还丝丝冒凉气的梦中情瓜了。
这真是令沈渺好生痛楚的一件事。
幸好这时候的甜瓜还算争气,皮薄肉甜,还很香,长得像后世的羊角蜜,生得青绿可爱,而且顾婶娘说,甜瓜一季能结好几茬的果,她家便种了,夏日里一熟,日日都能吃得往肚皮上贴瓜子。
听说沈渺想种瓜,顾婶娘便从家里摘了四五个正熟的甜瓜来,又送了她一包种子。
沈渺找了个篮子,让湘姐儿去水房把甜瓜吊井里。至于种子,只能预备明年种上:“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如今节令已过了。不过么,做饭她是个好手,种菜便平平,种瓜得瓜的愿望总是美好的,且看看日后且能不能种得活吧!
家里在凿墙,灰飞尘扬,大锤砰砰响,铺子里便做不得生意了,于是小摊车又派上了用场。
歇业?沈渺这闲半天都浑身刺挠的人,压根不可能歇业。
红豆排包与小笼包重新上市,湘姐儿售货员加陈汌收银员干得热火朝天。俩孩子在家门口守着摊做生意,沈渺干脆挎上包,去人市上溜达去了。
铺子扩大一倍,容客量也会瞬间翻倍,她需要帮厨、杂工和跑堂。
帮厨要在她身边做事,帮忙切菜剁肉,甚至做些简单的面食,同一个灶房里没秘密,顾婶娘说得对,这样的情况下,雇临时工是走不通的,她只能买人。
这是时代造就的特点,入乡得随俗,她自然也得适应。
很多时候心底里对某一件事排斥,来源于未接触过的陌生,沈渺在人市里走了两圈,光看,不问,也不答应人牙子的招揽,看得心里有数了,才去找了一家规模最大的牙保,走进去问上一问。
此时的大宋,人口买卖规矩与其他朝廷很有些不同。
官府禁止大量蓄奴买人,一次性买人甚至有人数限制,买人还分限期和买断终身两种,两种情形的价钱也全然不同,但都需要订立契书,且牙保还要确保奴仆来源是自愿合法的,不得拐卖人口。
同时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得私自虐杀、以酷刑惩罚奴仆。主家被查证故意杀害雇佣五年以上的奴仆,要流放三千里。若是杀害雇佣不足五年的奴仆,直接按杀害良民论,处以绞刑:“擅杀人力、女使,杀人者偿命。”甚至被主家买去后,若是有特殊情况,奴仆还能提前解除契约“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