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完后,卿孟祝带着对海钓的美好回忆,拉着明春晰回了藤城。
到了六月中,藤城越来越热,雨水也增多。
卿孟祝带着人管理农田,雨水倒没对他们农田造成什么影响。
他发现,可能是这两年的水土保持得好,现在下完雨,村里的河流还是会涨水,却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浑浊了。
也不会一下雨,河水就裹着各种破衣服、塑料袋、农药瓶子等冲下来。
村里切切实实地变好了。
卿孟祝欣慰地想。
这天,下过雨之后,卿孟祝先穿着雨鞋,骑着摩托车上山看牛群和榛鸡群的情况。
牛棚和榛鸡棚都很大,小动物们也机灵,下雨了知道及时躲进屋里躲雨。
卿孟祝看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
都是下雨,夏季下雨比其他季节好的一点就是下完雨之后也不冷,小动物们很少会因为寒冷而感冒。
巡视完山上,确定榛鸡和牛都没问题,卿孟祝顺便上山顶看了一下他们的“极品”母竹,看过之后还摘了一些泡茶用的竹叶。
母竹跟之前的差不多,最近的品质没再提升,可能到了极限了。
卿孟祝看了一下,周边的篱笆和监控都没什么问题,他就下山了。
雨后的天气比较凉爽,大家在抓紧时间干活,排水的、培土的、除草的,一组组人分得很清楚,都按工作计划劳作着。
卿孟祝看公司的田没什么问题,就去他家的田里。
现在番茄和辣椒都结果了,水稻也正分蘖,一切都欣欣向荣。
他转了一圈,掘开田埂,把田里多余的水排出来。
其他田里都没什么问题,稻田里的水往外排的时候,他看到了小鱼银白的肚皮和黑压压的脊背。
今年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已经不在稻田里养东西了,没想到稻田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小鱼小虾。
卿孟祝看了一会儿,有点眼馋,干脆去公司那边借了个畚箕过来,放在排水口。
畚箕是竹编的,缝隙比较多,水流能顺利地从畚箕的缝隙中流出去,小鱼小虾却会留下来。
卿孟祝只用畚箕拦了一会,就拦截到了一捧小杂鱼和小虾米。
工作完了,正在休息的员工们抽着烟过来看。
“哎,这小鱼小虾真多,都赶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了。”
“还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正读小学,那时候穷,也没什么吃的,我老在中午鱼虾热得翻肚皮的时候过来捉鱼,往锅里一贴,加点剁椒,就是一顿。”
“你别说,我当时也差不多,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跟朋友出来捉鱼虾吃,吃不完的还拿去集市上卖,卖完刚好买几根冰棍。“
卿孟祝去池塘摘了张莲叶过来,把小鱼小虾转移到莲叶上,顺便把那些还能长大的小鱼扔回沟渠里:“那时候的鱼这么多吗??”
“多,河里、沟渠里、泥土里,要不是后来用农药化肥用得太厉害,估计鱼虾能一直这么多。”
“鱼虾这东西最好养活了,生得也快,一条鱼就能生几千几万条。”
卿孟祝看大家感兴趣,让大家也去摘莲叶过来,给他们分小杂鱼。
这些小杂鱼的个头比较小,要是正儿八经地吃,天天吃肯定受不了,偶尔吃一顿新鲜的,就感觉很不错了。
卿孟祝打算等会儿带回去,去掉脑袋和内脏,用热油炸了,然后加青蒜、辣椒,炒一盘出来当下饭菜。
卿孟祝拿畚箕接了一会小鱼小虾,就让大家自己接去了。
时间有点晚,他得准备回去做午饭。
卿孟祝慢悠悠地回到家的时候,刚好看赵和曦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一个袋子。
赵和曦先开口:“刚刚看微信群,你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还抓到了好多小鱼小虾?”
卿孟祝:“下雨后涨水,我干脆拿畚箕接了一些,你又从哪里过来?”
赵和曦:“就泾南镇,我们之前不是在那里买桑树吗?后来我们的桑葚出名了,好多人也种桑葚。”
赵和曦跟在卿孟祝后面,继续说道:“桑树多,桑叶也多,有一些人就将养蚕这活捡起来了。这个是今年的春蚕产的蚕丝,织成绸布,做成了衣服。我按你们的尺码拿了两套过来,等会你们看看。”
卿孟祝走到厨房放下鱼,洗干净手走出来:“你给我们带绸衣,公司想涉及这方面的业务?”
赵和曦:“还没那么快,你们要是觉得行,我就安排人调研,看能不能再做一个子网站出来,专门卖优选的农产品,挣点钱的同时也带动一下乡镇的发展。”
卿孟祝:“我看看。”
卿孟祝仔细看了一下,绸衣的质量很好,轻薄透气又细密,在市面上绝对算得上是优质品。
这样的质量,确实可以考虑合作。
卿孟祝说道:“那就做罢,到时候记得做一下品牌隔离,跟我们的主品牌不要联系得太紧密。”
赵和曦:“我知道。”
卿孟祝好几天没见赵和曦了,看他过来了,便留他在家里吃饭。
今天的小杂鱼有“良品+”的品质,对于野生鱼来说还不错,应该会比较好吃。
正好吃完饭,他们还能泡个竹叶茶,一起喝个茶。
吃完饭,大家惬意地坐在屋檐下喝茶的时候,赵和曦忍不住感叹了一声:“舒坦!可惜了,明天我又要出差。”
卿孟祝回忆了一下工作计划:“明天去叶尔钦格勒看番茄和辣椒?”
赵和曦:“对,现在番茄和辣椒成熟得越来越多了,我要联系工厂做番茄酱。”
卿孟祝点头:“你先去,等过两天我也去,我去看看水稻。”
他们种了一整个农场的水稻,现在水稻进入了分蘖盛期,卿孟祝得亲眼去看看。
这段时期,水稻的灌溉、施肥和除草等都有讲究,尤其天气热,还得防止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不过去亲眼看看,他不放心。
赵和曦看向边上坐着的明春晰:“春晰去不去?”
明春晰:“我们有一个项目到了关键时期,我就不去了,在家里等你们。”
赵和曦看向卿孟祝:“那就我们两个人去了。”
卿孟祝:“你先去,我还得再等两天。水稻那边的人天天给我发视频,暂时还没什么问题,不用太着急。”
赵和曦伸个懒腰:“那我先去吧,番茄已经熟了,不能等了,好多细节都要我敲定。”
赵和曦很快去了叶尔钦格勒市,卿孟祝过了两天才去。
卿孟祝到的时候,那边的负责人戈玉田过来接他,一见面就说道:“卿总,赵总说找你有事,等会过来等我们汇合。”
卿孟祝满头雾水,摸出手机:“什么事儿,他怎么没直接跟我说?”
卿孟祝打开微信,果然有赵和曦发来的消息。
可能赵和曦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飞机上,没有打通,赵和曦就给他发微信了。
卿孟祝看了一下,赵和曦说看中了一个种油葵的农场,要跟他商量一下,等会来找他。
“关油葵什么事?”卿孟祝纳闷,“怎么突然又多了种油葵的规划?”
戈玉田只是笑,并不说。
赵和曦很快找了过来,气喘吁吁地挤上车:“孟祝!”
卿孟祝将擦脸的湿巾递给他:“怎么了?你不是去考察生产番茄酱的工厂了吗?怎么还跟油葵扯上了关系?”
赵和曦:“不是我跟油葵扯上关系,是人家来找我。”
卿孟祝:“谁找你?”
赵和曦:“油葵的主人。”
赵和曦咕嘟咕嘟喝完一整瓶矿泉水,然后才说道:“我们今年不是在这边一口气租了两个农场,还招了许多人吗?”
卿孟祝点点头:“然后呢?”
赵和曦:“本地人都说我们财大气粗,员工们也说我们厚道,制度很规范,也很人性化。总之,我们的名声在这边还挺好。有个种油葵的老板听说后,就找我,说想将油葵卖给我们。”
卿孟祝算了一下:“是春油葵还是秋油葵?现在无论哪茬油葵都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吧?”
赵和曦:“应该算秋油葵?他那个农场在隔壁市,气候比我们这边温暖湿润一点,他当时种冬小麦,收了之后才种油葵。”
卿孟祝:“那就是刚种下去不久,为什么忽然想卖?”
赵和曦:“听说是做生意周转不过来,我们又有中途买过人家作物的传统,那老板就找我们了。”
赵和曦:“我专门问了一下同行们,对方给的价格还挺优惠的,大概是市场价的八折。他那个油葵农场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也不错,要是租下来,这一茬油葵我们就能挣几十到几百万。”
听起来确实不错,卿孟祝:“你联系那个老板,我明天亲自去看一下。”
赵和曦:“行,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要是靠谱我们就谈谈,不靠谱就算了。”
卿孟祝先去农场看水稻。
这边的种植条件不错,水稻长得挺好,茎叶挺粗壮的,也没什么病虫害,要是能延续这个趋势,等收获的时候一定能丰收。
卿孟祝看新抽出来的穗子,现在还没开花,不过这边风这么大,开花了,哪怕不用无人机在上空扇风授粉,授粉情况应该都不错。
在稻田里抽样检查了几个点,卿孟祝说道:“水还可以再灌一点,统一灌到五厘米就可以了,现在的水有点少,不利于分蘖。”
戈玉田连忙记录下来:“我们之前灌的水达到了五厘米,这两天我看快要晒田了,就让人放掉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