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1 / 1)醉酒花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法子老套但好用,而且是明晃晃的阳谋,青唐吐蕃用过、西夏用过、辽国用过、大宋自然也用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他们汉人琢磨出来的东西,汉人用烂了都没关系。

苏景殊激动不已,冯大人不愧是朝中最会赚钱的人,目光就是比一般人长远。

寻常人能想到吸引商人来经营边疆已经很不错了,冯大人不一样,他能想到更远的回鹘人。

回鹘的地盘和大宋不接壤,这些年西夏势大,来自回鹘各部的进贡也时有时无,连朝中官员有时候都能忘记世上还有回鹘人的国家。

不愧是冯大人,就是厉害!

苏景殊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趁天还没黑连忙去冯京府上拜访。

冯大人今天刚到京兆府,身为京兆府的官员傍晚上门送乔迁礼也不算太违和。

厨房外正准备喊他们家老师吃饭的姚古:???

不是!老师!那是咱家一个月才能吃上一回的烤全羊!

谁家乔迁礼送刚做好的晚饭啊?!

小小苏大人已经听不见身後的声音,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联合回鹘打西夏个措手不及。

冯京:……

他说什麽来着,新脑子就是好使。

“子安。”冯大人听完最新一轮的远交近攻计划,险而又险的压下抢小年轻功劳的想法,“我之前的意思是,可以招揽那些来大宋境内经商的西域商贾,想办法让各地商贾在边地置办産业,只要人口数量上来,之後便能以商养军。”

苏景殊小鸡啄米般点头,“通往西域的商路如今被西夏控制,西域的商人想来大宋要麽掏天价过路费要麽绕远路,联合回鹘将西夏赶出河西走廊,之後就能吸引来更多的异域商贾,没毛病。”

因为所以如此这般,总之就是,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

冯京愣了又愣。

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苏景殊继续,“大人,您只说这法子能不能行吧。”

“能行是能行,就是……”冯京下意识顺着往下说,说着说着猛然意识到这小子是故意引着他说“计划可行”。

见鬼的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两件事情绝对不一样。

小小苏大人矜持的笑笑,适时送上他的“贿赂”——一碟片好的烤羊肉。

冯京要被气笑了,“谁给你这麽大的胆子?”

连他都敢糊弄,不知道他冯当世是个睚眦必报的恶人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人何必妄自菲薄?”苏景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学生一见大人就觉得亲切,想必大人见学生也一样。”

冯京:……

套近乎是吧?他是那麽好套近乎的人吗?

再然後,苏大人就被凶神恶煞的冯家护院丢了出去。

和他一起被丢出来的还有他带来的烤羊肉。

片好的烤羊肉。

因为馋烤全羊一路跟到冯家的姚古:嘶!

他说什麽来着,哪儿有拿自家晚饭当礼物送人的?

话说冯大人家的护院还挺讲究,丢出来的烤肉连摆盘都没散。

好学生小姚同学连忙凑过去,“老师老师,什麽情况?”

苏景殊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没事,先回家吃饭。”

冯大人把他丢出来之前说计划可不可行要看他表现,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他能交出个完整的策划这事儿就能试着去做。

王子纯!搞大事的机会来啦!

姚古小心端着烤羊肉忧心忡忡跟在後面,感觉他们家老师的精神状态有点不对。

正常人上门做客被赶出来都是恼羞成怒,不正常的人上门做客被赶出来……

就是他们家老师这样。

唉,大人的世界他不懂。

小姚同学唉声叹气的吃完大餐,唉声叹气的看着他们家老师兴冲冲跑去隔壁找白玉堂,唉声叹气的觉得他得抽空去见见他爹。

老爹和冯大人同行半个月,应该已经摸清了冯大人的脾性。

考官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还是不如他们这种正经拜师拜出来的靠得住,三元何必为难三元,好歹给他们家老师留点面子。

姚古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麽,但是他由衷的替他们家老师担心。

苏景殊行动力超强,有想法之後一会儿都等不了,这次的计划只需要用到六扇门,其他衙门可有可无,不会麻烦其他衙门的同僚冯大人还有什麽不答应的理由?

冯京:盯.jpg

离京之前官家召他进宫推心置腹说了大半天,真的不是怕他到京兆府後立刻撂担子不干吗?

同样都是人,这小子哪儿来那麽多鬼主意?

关键还不是胡说八道。

冯大人看完送到手中的策划,默默从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变成悄咪咪的松个手帮点忙。

需要帮忙的不是永兴军路经略司苏机宜,而是秦凤路经略司王机宜。

同样是一路机宜,俩人处境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摇头.jpg

搞事计划在京兆府得到冯转运使的认可,送到京城後官家也让苏机宜放手去做。

经略司的一把手狄青不在,苏景殊直接和转运司的一把手冯京请了两个月的假拖着白玉堂去秦州找王韶面谈,直到入冬才回京兆府。

看俩人的反应,计划似乎进行的很顺利。

*

青唐城连接河西走廊,唃厮啰一统吐蕃各部後为了专心和西夏打擂台以臣服大宋为代价换来保顺河西军节度使的册封,并和大宋展开茶马互市。

大宋的生産力在这个年代自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商贾逐利,有大宋商人往来的地方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其他商人,青唐吐蕃就这麽在唃厮啰的经营下发展成了人口过百万的大邦。

即便後来青唐吐蕃内乱,唃厮啰将他的权力中心挪到了更远的历精城,青唐城也依旧是各地商贾来往交易的重要选择。

原因无他,那儿交通最方便。

冬日大雪封路,大多商队都会在城池里修整采购,等来年开春化消路通再带上满满的货物啓程或者返程,鲜少有商队会选择这个时候上路。

青唐城主城,一队正在找客店的商队刚进城就吸引了整条街的注意。

外面的雪已经下了好几天,敢在这时候在外奔波的商队可不多,没看错的话那商队首领还是汉人,什麽货值得向来谨慎的汉商冒那麽大的险?

商贾之间消息流通非常快,不等新来的商队在客店安置好,一队汉商冒雪进城的消息就迅速传开。

有好东西,肯定有好东西。

这几年吐蕃西夏都不太平,商队不带上往常两倍的护卫都不敢出门。

冬天不光野兽没吃没喝,贫穷的小部落也缺衣少食,要是倒霉催的碰上大部落不做人劫掠商队,大概率连命都会丢在经商的路上。

正常情况下只要他们老实交税,各国朝廷都不会难为过往商队,但是西夏败仗打多了开始发疯竟然派军队堵在商道上大肆劫掠。

那可是河西走廊!几乎所有西域来的商队都要路过的河西走廊!

好歹是个存在了几十年的政权,派军队劫掠商队也不嫌丢人。

来往的商人很生气,可胳膊拗不过大腿,商队的护卫根本不是精锐骑兵的对手,遇到兵匪能保住性命都是运气好,逃出生天後也只能放几句狠话。

他们商人是没啥势力,但也不是好欺负的,以後没有外地商队到西夏境内经商也别後悔。

莫贺达干是来自西州回鹘的商人,他在都城高昌城小有资産,家中财産足以让妻小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是他热爱经商赚钱的感觉,所以一直亲自带领商队往返于高昌和宋国的榷场。

他们那边的自个儿管自个儿叫十姓回鹘国,不过汉人这边分不清他们回鹘内部的关系,又因为他们的国土为唐时的西州,所以都统称为西州回鹘。

从高昌城到宋国的榷场要经过西夏,回鹘商人一般都是从沙洲进入党项人的领土,然後经过甘州、肃州,之後才抵达汉地开始交易。

到汉地之後可以交易的地方就多了,可以去秦州、河州的榷场,也可以再往东走去绥德军的绥德榷场,要是实在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也可以直接一口气走到宋国的都城东京。

东京好啊,人傻钱多还好忽悠,只要货物品质好什麽东西能卖出去,要是运气足够好,十金的货甚至能卖到十万金的价格。

汉地的丝绸茶叶在他们家乡非常抢手,回程再带上一车队的汉地特産,一来一回就能赚到普通人想象不到的钱。

组织商队很赚钱,赚钱的同时风险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货全部埋骨他乡。

十支商队同时出发,最後能全须全尾回家的能有一支都是好的。

莫贺达干是个幸运的商人,年轻时走南闯北攒下不少家産,之後搭上身家性命到宋国榷场交易,然後运气极好大赚了一笔。

人总是贪心的,他以为成功一次就会成功第二次,可是他以为的并不是现实,眼看着商队马上能离开夏国的领土,他的货物却被那些党项士兵给抢的干干净净。

不幸中的万幸,他还活着。

但是对他这种跨国商人来说,货物全都被抢活着还不如直接死了。

可他还不能死,商队的幸存者还等着他一起回高昌城。

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回到高昌城,他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货物已经被抢光了,党项人的官府只会偏袒党项人,这时候再去汉地已经没有意义,只能先离开夏国的领土再想办法回高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