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来日方长(1 / 1)八条看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九叶一口气从城南走到了城东的督护府院。

入夏后的空气热得越来越早,她走得满头大汗、口中发干,但她不敢停下来,她觉得自己一旦停下来,就再没有一走到底的勇气了。

终于,她望见了督护府院的大门。

宽阔石阶前,夜巡归来的小将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牵着马走来,半截鹿尾在他后脑勺晃来晃去,秦九叶认出,对方正是那日后院拼桌吃饭、给她盛过汤的杜少衡。

杜少衡方才栓好马,便见一个瘦小身影急匆匆地冲上来,下意识便要阻拦,看清那来人的脸后明显一愣,随即退开些。

“秦姑娘?这么早前来,可是有要事寻我们督护?”

秦九叶摆摆手,扶着膝盖、原地喘息了片刻才说道。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事。督护可在院中?”

没什么要紧事怎么还神色如此匆忙?

杜少衡心中生疑,放在以往肯定是要多询问一番的,万一是同案情相关的事,耽搁了便不好了。但他转而想到近些天自家督护的反常举动,又想到陆参将那天晚上的打赌,想问的话又吞回了肚子里。

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在他家督护的府院中留宿一晚的,他还是莫要多嘴了。

杜少衡想罢,客客气气地对秦九叶说道。

“在倒是在,不过督护今日要回府呢,一会便要出门了。”

秦九叶愣了愣,一时有些没转过弯。

“回府?他不是在里面吗?”

杜少衡挠了挠头,左右看了看、确认这大清早的府院门前确实没什么人,这才凑近些、压低嗓子道。

“是回邱府,我们督护要回家了。”

秦九叶这才有些恍然明白过来。

是啊,这里说到底只是他办案落脚的地方,他的家本就在九皋城里,先前只不过是公务缠身,这才没有机会回家而已。

罢了,或许今日见不到他便是老天的意思。明日,明日再说吧。

她顿了顿,拱手道谢。

“多谢杜兄相告。看来督护今日不方便,我明日再来好了。”

秦九叶说罢,转身便要离开,突然便听熟悉的声音从内院传来。

“没什么不方便。”

秦九叶转过身去,正瞧见一身便服的邱陵站在石阶上,似乎方才听到动静,正好走出来。

杜少衡见状,连忙低头行礼,秦九叶也跟着弯了弯腰,随后想要开口解释。

“见过督护,我今日前来是……”

“进来说吧。”

邱陵出声打断,秦九叶抬头见对方已向内院走去,只得对杜少衡点点头,随后快着脚步跟上去。

清晨的府院比街上清冷些,走动间能感受到石砖中透出的寒气。他没有披那身黑甲,也没有穿那彰显他督护身份的官服,而是换了一身浅色的常服,看起来好似换了一个人一般。阳光落在四周的瓦顶间,在他身后投出暖融融、金灿灿的一片,将他勾勒得好似镶了金的玉像。

秦九叶终于有些相信,眼前的人同那喜欢穿花衣裳的纨绔其实是亲兄弟的事实了。

她兀自寻思着,下一刻,对方便转过身来。

“本来想着等我从府里回来再说,没想到你一早便来了。”

秦九叶收回目光,心中却有些纳闷。

“督护知道我会来?”

“我知道你为何而来。”

邱陵说罢,拿出一只早就备好的布袋子递了过来。

那袋子有些分量,隐约还能听到些许碰撞声。而那声音,秦九叶再熟悉不过了。

但她盯着对方手中的布袋子,半晌过后仍没有伸手接过,而是开口问道。

“这是什么?”

“过去这些天你应得的俸银,按参佐每月二十两计算,加上你先前为和沅舟问诊的诊金,一共是七两银钱,只多不少。当初子参寻你的时候,应当说的是以此案为期,案结之时便是你的职责终结之时。如今和沅舟已死,此事已经算是告一段落。至于那秘方的事……”邱陵声音一顿,半晌才继续说道,“我们先前确实未曾具体约定过,这九皋城中也不止秦姑娘一名医者,我再寻帮手便可。”

若说和沅舟的病症只是徘徊在地狱入口处的鬼哭狼嚎之音,那苏凛的话和那朱红色的空瓶子便是踏上地狱之境的第一块砖石。

她是医者,又聪慧非比常人,自然看得出其中凶险。见好就收、知难而退、懂得审时度势,在任何时候都是保命的良策。

这也是今早她看完那轮旭日之前,一直信奉的良策。

庭院中安静了片刻,低垂着头的女子才轻轻开口问道。

“督护以为,我今日是来讨银子的?”

邱陵望着眼前女子的头顶,一时瞧不清她的神色。

“难道不是吗?”

“自然不是。我今日前来,是要问督护几个问题。”她抬起头来,漆黑的瞳仁里映出他身后那片亮起的晨光,“人死了,但病还在,给苏凛秘方之人也在。若是再有下一个和沅舟出现,督护可有把握能做得比这一次更好?可有把握在他们发病之前寻到他们、提前制止他们再伤人或是杀人?”

“没有。”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冷酷响起、一如往常,“但这些都不是你该插手的事了。”

说完这一句,他几乎克制不住要长呼出一口气来,然而与此同时,身体里却有什么地方突然空了一块。

那夜在听风堂的小厨房里,那少年的话好似一根刺一般扎在他的心里,虽并不能真的影响他的决定,却总是刺得他坐立难安。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抱着权衡的心态将她放在这局棋中的,但不知何时开始,他每每摸到这颗棋,都会有种挥之不去的不适感。

他将这种不适归于自己的良心。

她很优秀。一个优秀的人不该埋没在尘埃之中,琢玉而成器,没有人会比他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想让她放开手脚去做些事。

但她也很无辜。一个无辜的、本该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实在不该同他一起,陷在这看不到尽头的泥海中沉浮。

寻个合适的时机让她离开这一切,才是正确的决定。而眼下,就是这个时机。

邱陵想罢,握拳的十指终于缓缓松开。

他对他方才那短促而有力的断绝之词有信心。

毕竟她是个聪明人,很多事不需要他说得多么详细,她便会明白其中深意了。眼下他这般直白地道明一切,她便该知难而退了。

可不知为何,她竟像是突然之间听不懂他的话一般,又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秘方一事和江湖脱不了干系。不论是元漱清的箱子还是宝蜃楼的大火,都是江湖中人的手笔,那心俞则是天下第一庄的人,那日杜老狗目击到的抛尸之人也是江湖高手,我们要找的人一定藏身于江湖之中。我知晓督护武艺高强,但你毕竟出身官府,行走江湖多有不便之处。而我虽只是个无名之辈,这些年却也没少同那些江湖客打交道,能做的事反而更多。”

递银子的手缓缓垂下,他终于有些看明白了。

她不是听不懂他说的话,而是同他一样,做出了某种决定。

邱陵沉默片刻,沉声开口问道。

“放下这一切,在能抽身的时候及早抽身,回归到你原本的生活中去,难道不好吗?”

“就当我已不能抽身吧。”秦九叶说着说着,竟然轻轻笑起来,“督护是不愿与我一同查案,还是不愿继续追查了?”

她的语气越是轻巧,他的情绪便越是无法控制。

“秦九叶,你好大的胆子。”

一个人要有多大胆,才能用如此瘦弱的身体、贫瘠的处境,盛下这么多的勇气与顽强?

若非亲眼所见她之前的种种,他简直要怀疑这不是勇气与顽强,而是愚蠢和无知。

他深吸一口气,最后一次警告道。

“你可知在江湖中寻一个连姓名和来历都不知晓的人,犹如泥海捞针?你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信心能够投入其中?对自己即将面对的一切又能否承担?”

他的警告是沉重的,但眼前的人似乎一早便已想清楚了自己的答案,几乎没有犹豫地开口回答道。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只是觉得眼下还不是放弃的时候。关于那秘方和秘方背后的事,我还想继续查查看。前路虽然漫漫,但督护若想一起,我们便可同路。”

秦九叶说罢,抬头定定望向眼前的人。

她的眼神中有询问、有邀请。她在邀请他同路。

年轻督护那双向来冷硬冰封的眼底,一瞬间泛起了波澜。

同朝中那些军功加身、春风得意的武将相比,他身边常年跟随的亲卫随从、帐中亲兵要少得多。他从没有挽留过任何一个想要离开他的人。只因他心里清楚,他要做的事、要走的路都是很艰难的。

而一条艰难的路上,是不容易找到同路人的。

邱陵盯着那张沐浴在晨光中、带着些许尘土和汗水的脸,许久才有了动作。

他低头拆下了腰间佩着的玉佩。那是一块回字纹水苍玉佩,从秦九叶第一天遇见他时他便一直带在身上。

邱陵将那玉佩拿在手中,瘦长有力的手指在那玉佩上一扣一转,那玉佩竟分开一道缝隙,随即化作阴阳刻纹不同的两面玉佩。

然后,他将其中一块玉佩缓缓递了出去。

“这是昆墟水苍玉,上面的同心回字纹代表的是平南将军府。将军从前在外领兵打仗,常境遇艰苦,需要临时委任亲将、却又没有条件准备封礼的时候,便会将这玉佩一分为二,分出一半来赐予他信任之人,视为结下盟誓,同心同力,一致对敌。”

这一回,轮到秦九叶说不出话了。

她先前便留意到这块他总是挂在腰间的回字纹玉佩,但她不知道这玉佩竟还能一分为二,更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