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1 / 1)蜀江春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上次看到那个白知青偷偷摸摸在扔什么东西, 而且还是往田里扔。”

牛棚里一位叫柳书行的人说道。

“只是我当时离得远,没看清她扔的是什么。”

柳书行是一位书法大家,他家以前是书香世家, 他因为被弟子举报,因此而被下放。

来到牛棚后, 他一直很沉默, 因为举报他的弟子是他捡回去养的孤儿。从他几岁一直养到二十多岁,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可结果就是这么一名弟子举报了他的师父,亲手把柳书行送到了牛棚。

牛棚里的几位,除了张百草其他人都受到了来自亲人或是弟子学生的背刺。

要不是赵想一开始帮助大家, 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对赵想放下警惕。

当然也和赵想那双清澈的眼睛有关, 让大家放下了心结。有这样一双眼睛的人, 是不可能做出狼心狗肺之事的。

也幸好赵想最开始没想过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 他只是不想这些人死在牛棚里。

他们都是栋梁,多活一下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赵想他们这一代人,你可以什么都能怀疑他们,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他们的爱国之心。

如果是别的事赵想也许会袖手旁观,只有事关国家的事,赵想会出手。

后来他提出要和张百草学医,大家都没怀疑过赵想。主要是他们其他人, 除了赵老师, 谁不比张百草厉害啊!

而赵老师也是一位教书很厉害的高中老师,本领也大着呢!

不然他也不会被学生背刺举报, 然后被送到牛棚里来。

现在他们这群人三天两头要写检讨,明天又有人来收检讨, 他们都习惯了。

“整个赵家村,也只有她才能经常吃得起罐头了。”

赵想觉得除了女主, 别人也干不出这么缺德的事来。

而女主甚至都不觉得自己干的事是错的,她只会认为是其他人做错了,而不是她有问题。

穿越前他看的这本年代文,里面的男女主都经不起扒,没有一个好人。

他当时看完都骂作者,而且他看评论,下面骂作者的人还挺多的。

想来也是,大多数人的三观还是正常的,只有一小部分三观不正常的人才会觉得女主和男主做得对。

因此柳书行大佬一提女主,赵想甚至都没有怀疑就认定是女主干的这种损人利己的事。

有了赵想的提醒,牛棚里众人干活时警醒多了,平时下田干活时,下脚时不敢直接踩实,而是先试探周围有没有东西才下脚。

只要不一下子把脚踩实,就算碰到了玻璃碎片,伤口也不会很深,不会影响到平时走路和干活的。

赵想跟张百草学习一个小时,又跟钱老和赵老师学了一个小时的功课,这才背起背篓回家。

张百草把他送到竹林边上,这才回转。

“刚才阿想在我没说,那个叫白雪的女知青很古怪,你们得小心点。”

柳书行在张百草回来后,把他的感想说了出来。

“怎么个古怪法?”

众人不解。

“和她对视时,眼睛会不受控制看着她,甚至还会出现心软的情况。”柳书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了出来。

“你居然会对一个女同志心软?”

大家震惊。

“我当时发现不对就立即回过了神,然后那种感觉就没有了。”

柳书行摇头,他怎么可能对一个女同志心软呢?

他这么说不过是想提醒大家,别一不小心中招了。

“看来她确实有些不对,你们平时要注意一点。”

老人提醒大家。

“是。”

众人齐声应道。

而这一切赵想都不知道,他不知道牛棚里的众人已经开始怀疑白雪了。

他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躺在床上,默默背诵今天学习的内容。

刚刚才回家,脑子里的印象还很深刻,因此赵想很顺利地背出了所有内容。

重复几遍,确认自己全部记住后,赵想才让自己睡过去。

次日一早起床,爷爷奶奶已经下田干活去了。

赵想一边煮饭,一边背书。发现自己还牢牢记着昨晚的内容,心情变得超好。

他发现自己穿越后,记忆力变好了。

他穿越前已经二十多岁了,记忆力无法和读书时相比。虽然他读书时喜欢摸鱼,可他背书时比班上好多同学都要快。

往往他读上几遍就能背上一半,因此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错。

穿越后也许是换了个年轻的身体,他的记忆力比穿越前还要好。他现在一篇课文读上几遍,内容只是不是太长,他能记下八成。

这和以前相比,记忆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记忆力提高,这对需要背诵许多医书的赵想来说是好事。要知道医书大多数都是比较难背的,要还是穿越前的记忆,无疑会加大他学习的难度。

师父抄给他的医书,赵想都有好好收起来。等以后有机会,就让人打印出来,把它们上交给国家。

他师父虽然愿意收外姓弟子,可不代表他愿意把自己祖传的医书上交给国家。

可能是他们这一代人还比较重视血缘传承吧!

不过他相信,有了自己的开导,未来师父肯定不会再重视血缘传承。

比起血缘,他相信师父更愿意让家传的医术发扬光大。

毕竟他要是不收外姓徒弟,这家传的医术就得失传了。谁让张百草的两个孩子,都对祖传的医术不感兴趣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家好多传承都是因此而断掉的。

即使是在赵想穿越来的时间点,国家好多传承都找不到传承人了。那个时候谁还会想到血缘啊,只想着有人愿意跟他们学就不错了。

关键是到了后来,师父愿意给徒弟钱,人家都不愿意学了啊!

所以好多传承消失了,国家也无可奈何。

对此赵想也没好办法,因为一门技艺要学会,需要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而且要传承,就要消耗时间学习。可后世哪里有时间让年轻人放下心来学习。

大家都要吃饭,要养家。学这些东西就无法赚钱养家生活,因此哪怕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所以最后传承会消失,和时代是有一定关系的。

未来社会太卷了,大家不好好赚钱,连生活都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赚钱自然也是被放在了首位。

赵想知道张百草的家传的医术厉害,所以不希望张家的医术消失,便想着把张家的医书捐给国家,这样国家就成了传承人,也不用担心张家的医术失传了。

虽然以后那些学习张家医术的人不会打着张家的旗号,但是和失传比起来,旗号好像又不是很重要了。

当然赵想这么做之前,肯定会得到张百草同意才会干的。他又不是白眼狼,捐赠医书不问师父,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显然赵想不是那种人,所以他会在经过张百草同意后再做。

现在这些事都不急,等未来社会相对稳定了,他再帮师父系统地整理张家的医书。

早饭煮好后,赵爷爷赵奶奶也回来吃饭了。

这个时候才八点多,大多数村民也都回家吃饭了。

随着春节过后,蜀省的天亮时间越来越早,大家都会先去地里干活,等家人煮好饭后再回来吃。

夏天更是五点就起来干活,八点多回来吃饭,吃完饭再去地里干到十点左右就回家休息。

等下午太阳下山后再出门干活,避开了一天之中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

现在春天,天不热。大家基本上是干一整天的活。

春天本就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耕种的时节,因为大家的任务很重。

既要给水田放水,也要给田里施肥,为接下来的插秧做准备。

除了插秧,还有麦子抽穗等等,全都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蜀省一般都是种冬小麦,收完麦子插秧,反正一年四季也就冬天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赵想年纪小,他负责家里的自留地。

该种红苕的种红苕,他还在自留地下方的坡上种了一些玉米和土豆。这是一点土地也不浪费啊!

只是种在坡上如果不天天拔草打理,很快就会被杂草覆盖,玉米和土豆再好种也不会有收成。

赵想肯定不会让杂草抢走玉米和土豆的营养,因此他天天都会去自留地转一圈,只要发现有一根杂草都不让它们活下来。

种地时,还发生了一则小插曲。

要知道山坡上是有很多杂草的,赵想要除去它们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家里的农具不够,就让赵爷爷去打了一把锄头,比成年人用的要短一些。

也是现在,前些年所有铁都要上交,连锅都一样。

现在只要有票,就能自己弄点铁制的东西在家里使用。

锄头有了,而且是按照赵想的身体打的木柄。

赵想举着锄头,仗着力气大,用了三天把自留地下方的坡地收拾干净。

所有的杂草被他连根一起挖了出来堆在路边,特别是那些又白又长的茅草根他也没浪费,把上面的泥巴抖干净后,打算拿回家做药材。

夏天要来了,用茅草根煮水,可是不错的饮料加凉茶呢!

坡地整理好了,赵想就开始把玉米种子点到挖出来的窝里,又种了一些土豆。

坡地比较湿,赵想浇水没自留地勤。本来玉米和土豆都比较耐旱,因此浇水就更不用太勤了。

这也是他选择种土豆和玉米的原因,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而且蜀省雨水较多,甚至好多时候他都不需要浇水,光靠天上下的雨就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