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看到那个白知青偷偷摸摸在扔什么东西, 而且还是往田里扔。”
牛棚里一位叫柳书行的人说道。
“只是我当时离得远,没看清她扔的是什么。”
柳书行是一位书法大家,他家以前是书香世家, 他因为被弟子举报,因此而被下放。
来到牛棚后, 他一直很沉默, 因为举报他的弟子是他捡回去养的孤儿。从他几岁一直养到二十多岁,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可结果就是这么一名弟子举报了他的师父,亲手把柳书行送到了牛棚。
牛棚里的几位,除了张百草其他人都受到了来自亲人或是弟子学生的背刺。
要不是赵想一开始帮助大家, 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对赵想放下警惕。
当然也和赵想那双清澈的眼睛有关, 让大家放下了心结。有这样一双眼睛的人, 是不可能做出狼心狗肺之事的。
也幸好赵想最开始没想过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 他只是不想这些人死在牛棚里。
他们都是栋梁,多活一下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赵想他们这一代人,你可以什么都能怀疑他们,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他们的爱国之心。
如果是别的事赵想也许会袖手旁观,只有事关国家的事,赵想会出手。
后来他提出要和张百草学医,大家都没怀疑过赵想。主要是他们其他人, 除了赵老师, 谁不比张百草厉害啊!
而赵老师也是一位教书很厉害的高中老师,本领也大着呢!
不然他也不会被学生背刺举报, 然后被送到牛棚里来。
现在他们这群人三天两头要写检讨,明天又有人来收检讨, 他们都习惯了。
“整个赵家村,也只有她才能经常吃得起罐头了。”
赵想觉得除了女主, 别人也干不出这么缺德的事来。
而女主甚至都不觉得自己干的事是错的,她只会认为是其他人做错了,而不是她有问题。
穿越前他看的这本年代文,里面的男女主都经不起扒,没有一个好人。
他当时看完都骂作者,而且他看评论,下面骂作者的人还挺多的。
想来也是,大多数人的三观还是正常的,只有一小部分三观不正常的人才会觉得女主和男主做得对。
因此柳书行大佬一提女主,赵想甚至都没有怀疑就认定是女主干的这种损人利己的事。
有了赵想的提醒,牛棚里众人干活时警醒多了,平时下田干活时,下脚时不敢直接踩实,而是先试探周围有没有东西才下脚。
只要不一下子把脚踩实,就算碰到了玻璃碎片,伤口也不会很深,不会影响到平时走路和干活的。
赵想跟张百草学习一个小时,又跟钱老和赵老师学了一个小时的功课,这才背起背篓回家。
张百草把他送到竹林边上,这才回转。
“刚才阿想在我没说,那个叫白雪的女知青很古怪,你们得小心点。”
柳书行在张百草回来后,把他的感想说了出来。
“怎么个古怪法?”
众人不解。
“和她对视时,眼睛会不受控制看着她,甚至还会出现心软的情况。”柳书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了出来。
“你居然会对一个女同志心软?”
大家震惊。
“我当时发现不对就立即回过了神,然后那种感觉就没有了。”
柳书行摇头,他怎么可能对一个女同志心软呢?
他这么说不过是想提醒大家,别一不小心中招了。
“看来她确实有些不对,你们平时要注意一点。”
老人提醒大家。
“是。”
众人齐声应道。
而这一切赵想都不知道,他不知道牛棚里的众人已经开始怀疑白雪了。
他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躺在床上,默默背诵今天学习的内容。
刚刚才回家,脑子里的印象还很深刻,因此赵想很顺利地背出了所有内容。
重复几遍,确认自己全部记住后,赵想才让自己睡过去。
次日一早起床,爷爷奶奶已经下田干活去了。
赵想一边煮饭,一边背书。发现自己还牢牢记着昨晚的内容,心情变得超好。
他发现自己穿越后,记忆力变好了。
他穿越前已经二十多岁了,记忆力无法和读书时相比。虽然他读书时喜欢摸鱼,可他背书时比班上好多同学都要快。
往往他读上几遍就能背上一半,因此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错。
穿越后也许是换了个年轻的身体,他的记忆力比穿越前还要好。他现在一篇课文读上几遍,内容只是不是太长,他能记下八成。
这和以前相比,记忆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记忆力提高,这对需要背诵许多医书的赵想来说是好事。要知道医书大多数都是比较难背的,要还是穿越前的记忆,无疑会加大他学习的难度。
师父抄给他的医书,赵想都有好好收起来。等以后有机会,就让人打印出来,把它们上交给国家。
他师父虽然愿意收外姓弟子,可不代表他愿意把自己祖传的医书上交给国家。
可能是他们这一代人还比较重视血缘传承吧!
不过他相信,有了自己的开导,未来师父肯定不会再重视血缘传承。
比起血缘,他相信师父更愿意让家传的医术发扬光大。
毕竟他要是不收外姓徒弟,这家传的医术就得失传了。谁让张百草的两个孩子,都对祖传的医术不感兴趣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家好多传承都是因此而断掉的。
即使是在赵想穿越来的时间点,国家好多传承都找不到传承人了。那个时候谁还会想到血缘啊,只想着有人愿意跟他们学就不错了。
关键是到了后来,师父愿意给徒弟钱,人家都不愿意学了啊!
所以好多传承消失了,国家也无可奈何。
对此赵想也没好办法,因为一门技艺要学会,需要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而且要传承,就要消耗时间学习。可后世哪里有时间让年轻人放下心来学习。
大家都要吃饭,要养家。学这些东西就无法赚钱养家生活,因此哪怕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所以最后传承会消失,和时代是有一定关系的。
未来社会太卷了,大家不好好赚钱,连生活都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赚钱自然也是被放在了首位。
赵想知道张百草的家传的医术厉害,所以不希望张家的医术消失,便想着把张家的医书捐给国家,这样国家就成了传承人,也不用担心张家的医术失传了。
虽然以后那些学习张家医术的人不会打着张家的旗号,但是和失传比起来,旗号好像又不是很重要了。
当然赵想这么做之前,肯定会得到张百草同意才会干的。他又不是白眼狼,捐赠医书不问师父,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显然赵想不是那种人,所以他会在经过张百草同意后再做。
现在这些事都不急,等未来社会相对稳定了,他再帮师父系统地整理张家的医书。
早饭煮好后,赵爷爷赵奶奶也回来吃饭了。
这个时候才八点多,大多数村民也都回家吃饭了。
随着春节过后,蜀省的天亮时间越来越早,大家都会先去地里干活,等家人煮好饭后再回来吃。
夏天更是五点就起来干活,八点多回来吃饭,吃完饭再去地里干到十点左右就回家休息。
等下午太阳下山后再出门干活,避开了一天之中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
现在春天,天不热。大家基本上是干一整天的活。
春天本就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耕种的时节,因为大家的任务很重。
既要给水田放水,也要给田里施肥,为接下来的插秧做准备。
除了插秧,还有麦子抽穗等等,全都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蜀省一般都是种冬小麦,收完麦子插秧,反正一年四季也就冬天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赵想年纪小,他负责家里的自留地。
该种红苕的种红苕,他还在自留地下方的坡上种了一些玉米和土豆。这是一点土地也不浪费啊!
只是种在坡上如果不天天拔草打理,很快就会被杂草覆盖,玉米和土豆再好种也不会有收成。
赵想肯定不会让杂草抢走玉米和土豆的营养,因此他天天都会去自留地转一圈,只要发现有一根杂草都不让它们活下来。
种地时,还发生了一则小插曲。
要知道山坡上是有很多杂草的,赵想要除去它们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家里的农具不够,就让赵爷爷去打了一把锄头,比成年人用的要短一些。
也是现在,前些年所有铁都要上交,连锅都一样。
现在只要有票,就能自己弄点铁制的东西在家里使用。
锄头有了,而且是按照赵想的身体打的木柄。
赵想举着锄头,仗着力气大,用了三天把自留地下方的坡地收拾干净。
所有的杂草被他连根一起挖了出来堆在路边,特别是那些又白又长的茅草根他也没浪费,把上面的泥巴抖干净后,打算拿回家做药材。
夏天要来了,用茅草根煮水,可是不错的饮料加凉茶呢!
坡地整理好了,赵想就开始把玉米种子点到挖出来的窝里,又种了一些土豆。
坡地比较湿,赵想浇水没自留地勤。本来玉米和土豆都比较耐旱,因此浇水就更不用太勤了。
这也是他选择种土豆和玉米的原因,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而且蜀省雨水较多,甚至好多时候他都不需要浇水,光靠天上下的雨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