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崔珏呵呵(1 / 1)闫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一行人离开西山县五日后,裴长秀他们才与其汇合。

开春气温上升,万物复苏,赶路可比冬日过来舒坦多了。

沿途他们的速度也要慢些,陈皎心情甚好,忍不住唱当地的民谣,五音不全的听得众人大笑。

人们不禁被她的开怀感染,也跟着唱了起来,各自都带着地方口音,却默契地交汇到一起,好似一道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终将掀起滔天巨浪。

在他们赶回长姑县途中,朝廷派人来查魏县王家一事,原是去年陈皎清查魏县,王家把篓子捅到了朝廷,御史台派人来查问。

崔珏去过魏县,淮安王把这事交给他处理。

监察御史韩有进大老远过来带着满腹牢骚,崔珏前去接待,将其安置到州府官舍。

那韩有进四十多岁,生得胖乎乎,笑起来像弥勒佛,很好说话的样子。

崔珏事先打听过,知晓此人爱财,便投其所好,用钱银贿赂。

韩有进没收,只摸了摸八字胡,笑盈盈道:“无功不受禄,韩某可不敢当。”

崔珏应道:“韩监察客气了,你为着州府之事大老远奔忙,这点敬意是淮安王体恤韩监察的辛劳。”

韩有进:“韩某才到惠州,还没开始做事,就受了淮安王的体恤,实在愧不敢当。”

崔珏摆手,和颜悦色道:“韩监察无需这般客气,不瞒你说,魏县王官绅家的事,崔某也晓得,去年也曾去过,知道当地是什么情形。”

听他这般说,韩有进问道:“崔别驾可与韩某细说?”

崔珏点头,于是同他说起前因后果。

韩有进听得仔细,时不时点头,时不时皱眉,时不时又说两句。

二人就魏县王家一事叙了许久。

陈贤戎得知朝廷派人来,私下与郑章说起。

郑章让他莫要多管闲事。

陈贤戎皱眉道:“这祸事是九娘捅出来的,爹还不生气,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郑章道:“你爹既然把差事交给了崔珏,可见是想大事化小。三郎莫要去插手,省得讨你爹生厌。”

陈贤戎:“我知道。”顿了顿,“去年兄长就去了大兴郡,也不知那边是什么个情形。”

郑章捋胡子,冷冷道:“大郎君只怕今年就做不下。”

陈贤戎:“为何?”

郑章:“你当那差事这般好做吗,瞧瞧魏县王家,不就捅篓子下来了?”又道,“哪个郡还没有几个官绅,他一个个去捅,若是不慎,吃不了兜着走。”

陈贤戎道:“可是九娘就能做,她就敢捅。”

郑章精明道:“那是因为有你爹给她收拾烂摊子。

“她跟你们不一样,用处多得很,也有退路,若是在外闯了祸,大不了回后宅嫁人。

“可是你们是儿郎,若是闯了祸,是没有退路的,故而大郎君不敢像她那般豁出去行事。”

陈贤戎不满道:“爹就是偏心。”

提及这茬儿,郑章颇有几分无奈,“陈九娘有可取之处,只要她还有用,你爹就不会白养着。”

陈贤戎:“她今年也十七了,我让阿娘提一嘴,想法子把她嫁出去,若有夫家,总不能一直赖在府里。”

郑章想了想,点头道:“可提。”

当天晚上陈贤戎就跟郑氏提陈皎的事,郑氏却不想去费这个心,因为她觉得把陈皎留在府里日后才有机会除掉。

陈贤戎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想早点把陈皎嫁出去,勿要在府里出尖儿。

郑氏却道:“她那样的女郎,就让她在外头厮混,看以后还有哪个男人敢要她。

“一个从柏堂里出来的混子,学的净是不入流的东西,又日日在外头跟男人鬼混。

“什么活菩萨,哪个有家世的男人敢娶这样的女郎?”

这话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陈贤戎道:“阿娘所言甚是,可是她太出风头了,叫人不安。”

郑氏端起参汤,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就让她出风头,她若太过招摇,你当二房坐得住?”

陈贤戎闭嘴。

郑氏继续道:“我的五娘嫁去交州,连一封家书都不回,可见恨极了你爹。

“我郑月枝就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凭什么我这个正室的女儿还不如许氏半道来的东西?

“你说把她嫁出去,她甭管嫡庶,始终是淮安王的闺女,哪个夫家敢爬到头上欺辱?

“与其这般,我还不如放任她嚣张,若是运气不好,也像五娘那般被送出去联姻呢?

“依你爹的性子,事情落下来了,她也别想笑着走出这个府门。”

这些话她说得咬牙切齿,可见对许氏母女的憎恨。

陈贤戎只得闭嘴不语。

不过郑氏还是想试探淮安王对陈皎婚事的态度,翌日傍晚他过来用饭时,郑氏随意提了一嘴。

陈恩当时也未多想,只随口道:“九娘还小,府里不缺她一口吃的,多养几年也无妨。”

郑氏给他布菜,打趣道:“九娘今年也十七了,郎君总不能把她留成大姑娘捂在手里耽误了。”

经她提醒,陈恩后知后觉道:“十七了吗?”

郑氏笑了笑,“郎君成日里忙碌公务,早把儿女们的事抛之脑后,实在不像个爹。”

陈恩默了默,自言自语道:“十七了啊。”说罢看向她,“再多养两年也无妨。”

郑氏:“九娘有出息,这般得郎君偏宠,日后替她寻夫家我这个嫡母可不易做,那得要寻怎样的儿郎才配得上她?”

陈恩不想听这些,说道:“这事月娘不用太过费心,我自有主张。”

听他这般说,郑氏也没继续找没趣。不过心里头到底不大高兴,明明都是一样的女儿,她的五娘却要遭受这般不公允。

却从未想过,如果当初陈五娘自己不出岔子,那嫁去交州的早就是陈皎了。

于陈恩这样的男人来说,哪有什么偏宠,亦不过是利益权衡罢了。

他是个商人,商人重利,女人对他来说都是附属品,不论是妻妾还是子女。

而陈皎恰恰比她们悟得通透,也比陈贤树和陈贤戎看得明白,别跟陈恩讲什么家世背景手足亲情,只需讲利益,你能给他带来什么益处就好。

这些偏宠,皆是陈皎用手腕去挣的,绝非什么父女情。

没过两日韩有进就要亲自去一趟魏县,陈恩不想这事扯烦了,让崔珏想法子把他摆平。

崔珏试探问:“王家一事属下心中有数,可日后总得继续得罪官绅,主公可有应对的法子?”

陈恩皱眉道:“到时再说。”又道,“这会子九娘在怀安郡,你去魏县办完差事,过去同她打声招呼,让她行事再谨慎着些,若屡屡捅到朝廷,引得上头重视起来,不是好事。”

崔珏点头,“属下明白。”

陈恩不耐烦挥手,眼下还要筹备求贤令考试的事,他没心思用到别处。

崔珏跟韩有进走了一趟魏县,这期间陈皎他们已经抵达了长姑,吴应中一行人也过来了。

先前兵分两路,吴应中和徐昭负责清查安丘、武门和会阴三县,因着没有官绅,清查起来要容易得多。

其中安丘的县令落马,收缴了不少赃银,另外两个县则没有大问题。吴应中把崔珏举荐的钱森群留在该县,等候新的县令上任。

陈皎风尘仆仆回来,见到徐昭他们高兴不已。双方说起各自的经历,又提及西山县那边的情形,马春和胡宴口若悬河,唾沫星子横飞。

众人听得一惊一乍。

吴应中早就领教过陈皎的手段,已经习以为常。只不过得知她把方家的后辈拐了过来,还是感到欢喜。

毕竟他们干的皆是得罪人的差事,那方家还愿意让自家子孙加入其中,可见是认可他们的。

事后陈皎也有几分感慨,私下同吴应中道:“有些官绅倒是通情达理,心系百姓,你与他说理,他也听得懂。”

吴应中:“这样的官绅往往家风清正,值得九娘子费心笼络。

“现在咱们把地方上心术不正的官绅清查,日后治理起来也要容易许多。若新来的父母官靠谱,那老百姓的日子自不消说。”

陈皎点头,“如若有条件,再把赋税减轻,老百姓势必拥护州府。”

吴应中欣慰捋胡子,“地方安定太平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以后其他地方的百姓听说这边好,自然愿意过来。只要有人丁,惠州就不愁往上走。”

二人对惠州的未来一番畅想,都满心欢喜,因为他们正在去干惠民的实事。

对于陈皎会去西山县助力陈贤树,吴应中还是挺佩服她的大局观,说道:

“大郎君想抢功劳,九娘子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拉他一把,实属不易。若是大房,只怕早就把事情捅到淮安王跟前去了。”

陈皎直言道:“我好不容易才说服父亲清查惠州图强,自然不能让阿兄坏了计划。

“他若是捅出篓子来,我亦会受牵连,郑家指不定在背地里跳脚。当初我清查魏县回来,就因为他们作祟,还挨了爹一巴掌,可把我恼坏了。”

吴应中:“确也如此,虽说这事多些人手更快些,但我不放心大郎君行事。”

陈皎摆手,“你无需操心,他干不了多久。”

当即说起陈贤树兄弟,言语中不乏嫌弃。

吴应中听后,这才放心许多。

与此同时,裴长秀在校场上跟徐昭切磋,边上围了不少官兵观战。

先前胡宴对裴长秀充满着敌意,现在改观许多。徐昭回来双方扯旧事对账,中间确实生出误会,皆受奸人所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