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披红挂彩,神助攻
两天后。
方唯跟着郑先发一起乘坐拖拉机来到了公社,然后搭乘班车直奔县城。
此时的班车那叫一个破烂,车身、车架和车窗就没一个地方不响,一路颠簸下来,浑身都快颠散架了。
车不好,路况更糟,这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
郑先发在班车上不停的和人打招呼,方唯和这些人不熟悉,也就没有说话。
来到县城,大家下了车,两人步行去了县剧院。
今天的表彰大会就在剧院召开,里面乌泱泱的全是人。
“郑先发,郑队长,这边。”
两人有点蒙圈,正好公社的刘干事看到了他们,挥手把他俩叫了过去。
座位是按照公社安排的,两人坐下之后,过了十几分钟就有人宣布开会。
随后县领导开始做总结报告,总结夏收夏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他对瑶岭公社提出了表扬,着重说了一下二队培育出优良稻种的先进事迹。
讲话的时间很长,方唯神游天外,听进去了一些,但大部分没听进去。
稍后到了颁奖的环节,他和郑先发分别登台领奖。
一张奖状、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个人奖品就这些,集体奖品就只有一张奖状。
郑先发并不嫌弃,拿着奖状一直在傻笑。
他还是很看重集体荣誉的,薄薄的一张纸,却代表了队里全体社员无数的汗水和辛劳。
“方唯,你先不要走,中午吃过饭领导要见你。”
方唯和郑先发从剧院出来,公社的刘干事追上他俩,让方唯吃过饭不要走,就在食堂里等着。
此时临近中午,县机关食堂安排了饭食,可以免费吃一顿饭。
有些公社离得远,要是空着肚子赶回去,还不得饿坏了?
“好的,我知道了。”
方唯回应了一句,就和郑先发一起去了食堂。
饭食很简单,一份红薯丝米饭、一份辣椒炒肉】、一小碗丝瓜汤。
说是辣椒炒肉】,菜里面只能见到一点肉星星,吃进嘴里有些肉味就不错了。
方唯和郑先发都不挑食,很快就把饭菜一扫而光,吃的很满足。
两人一大早就出发,折腾到公社再折腾到县里,到了这会儿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吃什么都香。
“小秀才,领导接见你,你说话要注意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外说。把不准的宁可不说,也不要乱说,省得惹麻烦。
我先回去了,你忙完自己坐车去公社,听到没?”
因为领导只见方唯一人,郑先发就打算先走一步。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后生仔不知深浅,言语间得罪了领导。
方唯连连点头,能体会到对方的关切之情,尽管他并不需要。作为两世为人的他来说,早就见惯了潮起潮落,不会因为见了谁而失态。
郑先发走了之后,他就坐在食堂的角落里休息。
过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有县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带他去了薛宇民的办公室。
薛宇民是县里的管事人,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但脸上看起来沟壑纵横,面相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方唯同志真是年轻有为啊,请坐。”
薛宇民看到方唯,忍不住感叹对方是如此的年轻,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随后二人分别落座,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
“年轻有为不敢当,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方唯知道面对领导的表扬要谦逊,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个性张扬的人。
果然,薛宇民脸上的笑容又多了两分真诚。
接下来,薛宇民询问了育种工作的一些细节,尤其想知道南光一号】的产量极限在哪里。
当听说南光一号】的亩产不大可能突破800斤时,他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人啊,的确不应该贪心。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怎么可能要求更多呢?小方,希望你再接再厉,今后能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稻种。”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薛宇民结束了这次谈话。
等方唯走了之后,他让人把等候在其他办公室的唐泽喊了进来。
“老领导,你觉得方唯这后生怎么样?”
唐泽在薛宇民的面前一点都不拘束,薛宇民是他的老上级和指路人,两人很熟悉。
他坐下之后,就笑着问了一句。
“很有意思的后生,年纪虽小但心思沉稳,不浮夸不说大话,是个做实事的人。
你算是捡到了宝,关键时刻推你一把,那件事基本上成了。”
薛宇民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可谓是感慨万千。
这个唐泽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关键时刻,瑶岭公社取得了粮食大幅增长的佳绩,把竞争者远远的甩到了身后。
“成了?多谢老领导的提携。”
唐泽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晋升的事儿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没想到说成就成。
他按耐住喜悦的心情,略一思索就知道奠定胜局的关键因素所在。
正因为自己排除障碍,大力推行南光一号】的种植,才有了全公社稻谷的大幅度增产。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方唯,是他搞出了南光一号】的稻种。
“谢我做么子?首先是你的工作做得好,善于抓机会,换一个人未必敢这么快推广新稻种。
还有,回头你得谢谢人家方唯,没有他的南光一号】,就没有你的胜出。”
县里这次要提拔一名副职,原则上从基层公社当中遴选。
这一层级的干部人才辈出,唐泽在其中并不拔尖,没想到关键时刻来了神助攻。
不提二人在办公室畅谈未来,只说方唯。
他从薛宇民的办公室出来之后,不紧不慢的走在老街上,一时之间勾起了很多关于原身的回忆。
这是县城唯一的一条长街,路面全都是青石板,光可鉴人。
道路两边的建筑古香古色,据说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走在这里仿佛走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方唯并不是第一次来老街,但这几年忙忙活活,几乎没怎么来过城里。
他今儿索性就转一转,也不急着回去。从街头逛到了街尾,这才抄近路朝着车站走去。路过饮食店,里面传来一阵阵的香气。香气很诱人,他不由自主的走了进去,里面的东西不多,他一眼就看到了灯草粑粑】。
他刚才闻到的香气就是这玩意散发出来的,灯草粑粑】是当地的一种小吃,用糯米粉和萝卜丝混合压扁、炸制而成。
方唯上前问了一下,灯草粑粑】不要粮票,但卖的比较贵,一个要5分钱。
他随即买了10个,9个装起来打算带回去,还有一个他就直接吃了。这种小吃软软糯糯的,很香甜,吃起来感觉不错。
随后他就离开了小吃店,快步走到了车站,坐车返回了公社。
“三弟,这边。”
他刚下车,就听到了大哥的声音。
抬头看过去,只见大哥方平扶着自行车站在路边,正冲着自己招手。
“大哥,你怎么在这儿?”
“队长说你晚些时候才能回来,我反正没啥事,就骑车过来等你了。”
方平练了几次就学会了骑车,现在的技术不错,可以骑着骑行车到处跑。
他之前遇到郑先发却发现只有读对方一个人回来,就连忙问了一下。得知三弟留在县城有事,要晚一些才能回来,他就骑车到公社等着。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方唯没说什么,他让大哥坐后面,自己骑车带着对方返回了家里。
此时,方涛正在写暑假作业,看到小叔和父亲一起走进来,马上就迎上前去。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很粘方唯,这不,方婷婷也从里屋跑了出来。
“给你们带了好吃的,大嫂,先歇一下,过来吃灯草粑粑】。”
方唯从包里掏出了九个灯草粑粑】,分给了大哥大嫂和两个小家伙。
田桂很久没吃过这玩意了,在外面买忒贵,家里做又费油,她其实也挺喜欢吃的。
两个小孩子就不更别说了,吃的那叫一个香甜,吃完手里的又眼巴巴的望着方唯。
“吃吧,一人再吃一个。”
方唯觉得有点心酸,现在农村的小孩,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
他随即让田桂再给他们拿两个。
“你们俩简直就是饿死鬼投胎,吃吧,吃了这一个就没得了哦。”
田桂笑骂了一句,给两个孩子又分别给了一个灯草粑粑】。
方平吃了一个就停了下来,问道:“今儿开会就给了一张奖状、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别的都没有?”
“可不是吗,就这点东西。”
方唯撇了撇嘴,从包里掏出来卷着的奖状,以及钢笔和本子。
田桂见状,有点不满意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去洗了手,回来把奖状贴在了墙上。
方平没说什么,但三弟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感觉县里也太小气了吧?
仅仅过了两天,兄弟俩的这一点不满就烟消云散了。
这天上午。
唐泽和公社的主要人员,敲锣打鼓给育种小组送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拖拉机披红挂彩,车头上还挂着一朵大红,看着就很喜庆。
车厢里装着一台台式收音机和三台半导体收音机,十盒电池,一堆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书籍,还有两个手持式扩音器。
“同志们,育种小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公社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攀登下一座高峰。
这辆手扶拖拉机是县里专门奖励给育种小组的,另外这些东西也是。郑队长,你们队部可不许截留哦。”
一行人来到了晒谷场,听到动静的社员们纷纷围了过来。
唐泽随即打开了扩音器,在现场说了几句。
等他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方唯和郑虎等人也在现场,听到这些东西都是奖励给育种小组的,两个人对视一眼,不禁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有了这台拖拉机,包括耕地、运输等等事情都很方便,省得总占用队里的宝贝疙瘩。
这个时候方唯就不能躲在人群里了,他迈步向前,代表育种小组向公社和县里表示了感谢。
“请唐书记放心,我们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的,还会继续培育更好的稻种。”
听到方唯的回答,唐泽感到很满意。
那天薛宇民和他长谈了一次,他更加坚定了下力气发展农业的决心。在肥料和灌溉系统暂时无望突破的情况下,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薛宇民指示县里给瑶岭公社调拨一台拖拉机,奖励给以方唯为代表的育种小组。
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带,目的是鼓励方唯等人努力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取再创佳绩。
“很好!县里的奖励物品我交给你了,希望能不断的听到好消息。”
唐泽在队上没有多呆,随后和郑先发聊了几句,便去了其他大队。
夏收工作成绩斐然,但接下来还有i秋收,他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小秀才,拖拉机是你们育种小组的,你有分派使用权。维护和保养就和队里的拖拉机放在一起,你觉得呢?”
郑先发有点羡慕方唯,不是因为这些奖励,而是对方不仅被唐泽看重,甚至还被县领导看重。
这种看重,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他围着拖拉机转了两圈,然后再次重申了育种小组对这台手扶拖拉机拥有所有权。
“要得,在一起维护保养,能节约开支。队长,这台台式收音机就放在队部吧,没事的时候大家也能听听新闻。”
台式收音机是插电和电池两用,半导体收音机只能使用电池。
他把大家伙给了队部,自己拿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另外两台交给郑虎保管,有空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聚在一起听听广播。
至于书籍,暂时放在了队部。
育种小组的成员可以借阅,但必须进行登记,并限制借阅的数量以及明确归还时间。
这件事,方文书主动请缨,以后借书还书就找他。
中午。
方唯趁吃饭前的时间,打开了收音机。
方涛和方婷婷老老实实的坐在一旁,听着收音机里播报的新闻。不管能不能听懂,这件事本身就对他俩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