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物质基础,大锅饭(1 / 1)华山弃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 物质基础,大锅饭

惊蛰过后,天气逐渐转暖。

一阵阵的春雷炸响了沉睡一冬天的大地,方唯和郑虎等人开始安排春耕工作。

其实每一年都一样,播种、催芽、育秧、插秧等等,在重复劳动中期待着当年的收获。

这一季的早稻,队里决定在120亩大田里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

100亩试验田,分出10亩种植不育系+种植优红三】,10亩种植不育系+种植“贡米”,另外10亩单独种植新找到的不育株。

还有70亩地用来种植贡米】二代稻种。

这些不育株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比如像杨连长、收购站、吴茂盛和孙振兴,魏光华也从临县帮着找了一些。

研究杂交水稻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没有耐心的人根本搞不成。

这一次的种植和以往不一样,其中10亩试验田是不育株和优红三】混种,采用间隔种植法,使得两种稻子互相靠近,便于给不育株授粉。

从而培育出不育系。

另外10亩试验田则混种了不育系和贡米】,种植方法也会采用间隔种植法,从而培育出杂交水稻稻种。

在这里,贡米】是准备当做恢复系使用,生产出来的稻种含有不育株】、优红三】以及贡米】,三个品种稻子的基因。

至于会具体显现什么特性,还有待观察。

但对于方唯来说,区域属性肯定会刻在新稻种的基因里,比如像抗病性、抗旱性、产量加成特性、植株强壮特性等等。

所以,他只需要在意杂交水稻的基础产量,以及稻子的最终口感。

基础产量越高,未来杂交水稻产量的上限就越高。

口感越好,未来杂交水稻就越有市场。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经过了大量的分析,特别是前几季的配对试验,才有了目前的方案。

优红三】就不说了,在之前的杂交实验中已经证明,二者杂交培育出来的稻种,依然会保持稳定的雄性不育株的特性。

贡米】在去年的种植过程中,也有尝试与不育株杂交,在第三季表现出恢复系的特性。

方唯是看中了贡米】优越的口感,希望这个特性能融入新的杂交水稻之中。

经过连续的培育,目前不育系的稻种足够,可以暂时停一停。保持系选择了优红三】稻种,数量也一样能支持后续的试验。

只有贡米】的数量比较少,所以这一季加大了培育力度。

匆匆数日。

大田和试验田的春播工作全面结束,方唯稍微清闲了点,便开始张罗自己的事情。

早上,他在队里转了一圈,然后骑车去了公社。

“玉芬姐,忙着呢?”

“嗯,你稍等我一会,去那边坐坐,我忙活完了去找你。”

方唯找到了蒋玉芬,不过对方这会儿正在忙着检验,便让他先找个地方歇歇脚,等会再说。

“好的,你先忙。”

方唯估摸着对方一时半会儿也忙不完,便去了供销社。

门市部里的商品很少,以日用品居多。

看了半天,他也没买什么东西,随后又去等蒋玉芬。

“等着急了吧?”

“还好,也没等多久。玉芬姐,你有没有路子能搞到布票?点钱都行。”

方唯找蒋玉芬就是为了补票的事情,要是对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他只有抽空去县城的黑市上碰碰运气。

这么些年,他还没去过黑市。

“嘘!这事儿我知道了,你等我几天,有消息了我去找你。”

蒋玉芬四下张望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回了一句。

方唯可能不知道,最近县里开始整顿地下交易,处理了几个长期从事倒买倒卖的人,她现在可小心了。

“好!那我先回去等消息。”

“嗯嗯,最近你不要乱跑啊,老实在家等着。”

蒋玉芬冲着方唯挤了一下眼睛,方唯秒懂,估摸着是有啥内情。

等过了两天再见到蒋玉芬的时候,他才得知了县城发生的事。

“布票帮你搞到了,你看够不够?要是不够的话,等回头我再想办法。”

说话的功夫,蒋玉芬从身上掏出来一叠布票,足够方唯和盘莲各自做两套新衣服了。

“够了,够了!谢谢你,玉芬姐,搞这些布票你了多少钱?我现在给你。”

方唯很高兴,蒋玉芬可比他那个女同学蒋玉玲老练得多,为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人家帮了忙,自然也没有让对方贴钱的道理,所以他道了一声谢之后,便准备给人钱。

“不要钱,不过你能不能帮我搞一些便宜大米?不要多,200斤就行。”

蒋玉芬欠人情搞到了这些布票,没钱。

但人情要还,如果能搞一些平价大米回去,不仅可以还了人情,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

“小事!这样,回头等队里的拖拉机去公社办事,我给你捎过去。”

方家最不缺的就是稻谷,回头他去碾了米,就可以交给对方。

“别,我自己过来拿。你是不知道,单位里的事情也很复杂,还是别让他们看到为好。好了,我那边还有事,先走一步。”

蒋玉芬做事风风火火的,性格也比较强势,要不然还真干不了检验员。

方唯抽空约上盘莲,去了一趟县城。

两个人在百货公司扯了布,正好一人两套,其中一套是结婚当天穿的。

这年月结婚没那么多的讲究,什么婚纱礼服都没有,更有甚者,两个人各自抱着铺盖卷住一屋,就算结婚了。

方唯不想委屈盘莲,但也不会脱离实际,婚礼还是要以大方简朴为原则。

“三哥,你想买手表吗?”

提着买好的布,两人继续在百货公司转悠。

方唯来到销售手表的柜台,仔细看了起来。其实呢,也没有多少挑选的余地,品种很少。

“同志,麻烦你把手表拿出来让我看看。”

他随后指着柜台里的sh牌手表,冲营业员说道。

营业员的脸上虽然没什么笑模样,但态度还可以。

“是这款男款sh牌手表吗?这是全钢的款式,售价120元,10张工业卷。”

营业员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了手表放在柜台上。“还有这个女款的手表,也给我看看。”

方唯随后又指了指sh牌手表的女款,营业员看了一眼站在他身边的盘莲,便低头把女款手表也拿了出来。

“这是sh牌全钢女式手表,售价125元。”

营业员没有做过多的介绍,耐心的等着顾客挑选。

盘莲悄悄的拉了一下方唯的衣袖,然后趴在对方的耳朵边说道:“三哥,太贵了,你买一支男款的就行。”

“你别管,听我的。”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然后抬头冲着营业员说道:“同志,麻烦你开票吧,这两支手表我都要。”

“好的,我再确认一下,是一支男款和一支女款的sh牌手表,对吧?”

“对!”

“你去那边交钱,交完钱过来取手表。”

营业员确认了一下,然后就低头开票。

开好票,用铁夹子夹住,挂在头顶上的铁丝上,“咻”的一声甩了出去,直接抵达了收款台。

方唯走过去交了245块钱,以及20张工业卷,回来就拿到了两支手表。

说实话,他还得感谢唐泽,要不是人家,他拿着钱都买不到东西。

随后他又了164元,买了一辆26自行车。这辆车是买给盘莲的,等结婚以后可以给她用。最后去看了缝纫机,了133元买了一台。

出来一趟,一口气了442块钱,远超大多数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

被子、床单、枕头、暖水瓶和脸盆不用他买,盘莲家里会陪嫁的。

从百货公司出来,方唯招呼了一声邓元恩,三个人便一起去饮食店吃饭。他要了四个菜,一共是2元3角,另外还点了1斤米饭,了2角钱和一斤粮票。

这顿饭总共吃了2元5角,三个人都吃饱了。

“走,回家。”

吃饱喝足之后,邓元恩驾驶着拖拉机,载着方唯、盘莲和购买的东西,突突突返回了村里。

田桂和方平跑过来帮忙卸东西,等缝纫机摆好之后,田桂轻轻的摸着,爱不释手。

她一直梦想自己能拥有一台这样的缝纫机,平时缝缝补补或者给家人做衣裳,就会很方便。

“大嫂,你要是有需要随时可以过来用,要不然整个成了摆设了。”

方唯看到这一幕,便笑着说了一句。

“是啊,嫂子,我还不会用缝纫机呢,你以后可得教教我。”

盘莲也在一旁说道,田桂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她其实也担心,万一小弟结婚之后不怎么搭理自己和他大哥怎么办?现在看来是她杞人忧天,小弟和莲妹子都不是那种不讲感情的人。

“三弟,趁着雨季还没来,咱们抓紧时间把房子粉刷一遍。”

方平也感到很欣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反映出三弟的真实想法。

看来,三弟不会因为讨了老婆,就和家人疏远。

兄弟俩商量继续修缮房屋的事情,盘莲跟着田桂回去做饭。

吃完饭,盘莲就返回山寨了。

方唯和大哥忙忙活活,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房屋收拾的干干净净。

修缮房屋,点数+1260,总点数:149477点。】

房屋收拾完毕,家具也打造好了,大件有两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

另外,方唯和盘莲一人还有一块手表。不过手表暂时收了起来,等结婚那天,一对新人才会互相把手表戴在对方的手腕上。

剩下就是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其中大多数的东西,包括床上用品,盘莲娘家那边都会陪嫁。

“行了,老三,你就等着八月当新郎官吧。”

方平在屋里屋外转了几圈,感到很满意。

家里的条件比不上城市家庭,但在整个下塘大队,也算独一份了。

实际上方唯还是节省了不少钱,比如像家具就没钱,他和大哥亲自动手,上好的木料都是村里人送的。

忙完自己的私事,就到了插秧的日子。

整个二队都动员了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所有人都起得很早。

队部门口的空地上支起了几口大锅,炉火正旺。

其中一口锅里在蒸馒头,另一口锅里煮着红薯玉米粥,散发出阵阵香甜的味道。

妇女主任和田桂等一群女人,正在临时搭建的灶台间忙活。早上还有炒青菜,大家贡献出来的香辣萝卜干】分成了一小碟一小碟,萝卜干上面还放了半块霉豆腐】。

今儿队里管早饭,这些大锅还是头些年吃大食堂时留下来的。

关崇阳在负责打饭,家里有小孩子的也带着一起来排队,不少社员又想起了大锅饭的滋味。

去年的返销粮到位之后,队里全都买了回来。虽然粮食多以杂粮为主,但总不能浪费了不是?

面粉、玉米面今儿都派上了用场,大家吃起来居然感觉不错。

“都吃饱,吃饱了好干活。”

关崇阳在卖力的吆喝着,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便主动前来凑热闹。

方唯和方平蹲在远处喝粥吃馒头,就着咸菜,这顿早饭吃的很惬意。婷婷没有和他俩在一起,而是和田桂一起吃了饭。

稍后,壮劳力便开始纷纷下田。

其他人开始运送秧苗,一行行的秧苗插进了泥里,不一会就是整整齐齐的一列。

方唯和郑虎、郑豹、方文书等几个队干部,也带头下田劳动,老会计就算了,对方干不了重活。

忙忙活活一上午,进度喜人。

中午。

队里做了米饭,炒菜的样式还不少。虽然没有肉,但油水足,够辣,大家吃的都很舒心。

几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插秧工作顺利结束,还有不少社员在想着队里的“大锅饭”呢。

“三哥,返销粮消耗了不少,等夏收的时候咱们再搞几天大锅饭。”

郑虎这些天忙坏了,他不仅要亲自参与劳动,还要负责组织统筹,比方唯这个队长还累。

方唯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试验田这边,不过好在方平等人已经熟悉了整个流程,倒也没有出什么差错。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