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一辈子的谈资(1 / 1)华山弃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一辈子的谈资

“老三,我晓得你厉害,但人力有穷时。记住阿公的一句话,如果遭遇了不可抵挡的事情,别和自己较劲,赶紧瞅机会来寨子里。

我老了,虽然没有别的本事,但护住你和莲还是没问题的。”

阿公旧事重提,然后借口自己多喝了两杯,就去屋里睡觉去了。

方唯心里很感激,但他觉得最好不要有那一天。

年后。

吃饱喝足的人们渐渐忙活了起来。

大队派了赵宝成和王桂芝去县卫校学习,为期半年。

因为两人有底子,实践经验丰富,经过半年的培训绝对可以胜任“农村医生”的角色。

郑虎安排人将两栋木屋收拾出来,挂上了下塘大队医务室】的牌子。

这个“医务室”可不是草台班子,而是经过县里和公社批准的农村医疗点,业务上受公社卫生院的领导。

一些西药和器械也是从卫生院调拨,当然不是免费,而是要按照成本价付钱的。

队里收割了油菜,一共收获了82800斤油菜籽,平均亩产达到了18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82800,总点数:538158点。”

趁着最近不忙,油菜籽经过晾晒和处理之后,全部榨成菜籽油,总计为24840斤。

其中的21000斤菜籽油分给了社员们,平均每人分到了70斤。剩下的3840斤归入库存,以后做大锅饭可以用。

赵金生等人的脸上乐开了,去年分了茶油,今年又分了菜籽油,未来一年都不用发愁食用油的问题。

这些原三队的社员都感到很庆幸,庆幸能并入二队,这不,刚合并在一起生活水平就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原二队的社员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因为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这让他们感到心安。

“队长,我们以前也种植过油菜,可产量远没有现在高,有什么秘诀吗?”

只不过赵金生很好奇一件事,同样是那块地,为什么现在的油菜产量比以往高那么多?

“秘诀当然有,这一季咱们使用了高产油菜种子,所以产量才会大幅提高。

别忘了二队的强项就是培育种子,不仅仅是稻种,包括生、黄豆、油菜等等,我们都有高产种子呢。”

方唯一句话就解释了这个现象。

赵金生似懂非懂,高产种子的威力这么大吗?不过他也没有深究,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

接下来,方唯召开了春播工作动员会】,开始研究部署二队的春播。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大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就要看接下来该怎么干了。

队里有四台拖拉机,归四个生产小组统一使用,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等播种之后,队里会采取集中育秧,务必保证春播不出差错。

“接下来就开始翻地吧,虎子,你去公社问一下,县里答应划拨的氨水什么时候能到位?”

“好的,我马上去。”

会后,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不管你之前具体负责什么工作,眼下的春耕春播都是头等大事。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进了田里,机械化耕种的威力顿时显现了出来,那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队里的油票足够,提前备好了大桶的柴油,根本不用担心油不够用。

取水灌溉也不用愁,队里还有两口井呢,浇灌460亩水田绰绰有余,更何况今年也看不出干旱的迹象。

队里的大田翻好了地,方唯让邓元恩把一亩坡地和自留地翻了一遍。

还是老规矩,使用机械不掏钱,但油料钱得自己负担。

按照方唯的布置,今年队里300亩水田种植农垦58】定型稻种,60亩水田加100亩试验田,继续培育南光二号】杂交水稻稻种。

160亩地是这样划分的,其中的60亩会继续培育不育系,100亩试验田培育杂交水稻稻种。

110亩旱地和坡地,第一季会种植黄豆,第二季种植生,第三季种植烤烟。

育林采摘区】会继续植树造林,力争今年完成全部板栗树林的移栽工作。而油茶林的树种替换改造,今年争取完成20%左右的进度。

育苗工作向油茶树苗和枇杷树苗倾斜,板栗树林即将成型,估计也用不了多少。

千头万绪的工作经过分解,责任到人,显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翻地、晒田、施肥、播种、育秧.

每一年的春播工作都大同小异,但今年社员们对未来的憧憬达到了高峰。

南光一号】、农垦58】、南光二号】等到优质高产稻种相继问世,使得当地的水稻产量屡创新高。

两个生产队的合并,进一步增强了二队的实力,大家即便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也笑得很开心。

方唯亲自坐镇,在4个生产小组以及育种小组、副业小组之间,来回巡视。

郑虎负责组织实施春播工作,整天忙的脚不沾地。

方唯和方平抽空将一亩坡地种上了生,其他的自留地则种了一些蔬菜和瓜果。

等到集中育秧开始之后,大家才稍稍的缓了一口气。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种地,那就是“累”!两个字就是“很累”,三个字就是“非常累”.真特么累!

这段时间就连田桂和盘莲都整天累的直不起腰,好在春播工作最累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姚家岭水库开始开闸防水,遍布各个生产队的灌溉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是现在遇到大旱的天气,损失绝不会像头几年那么严重。

“三哥,公社通知,有大领导要来咱们这边视察,要求各个生产队做好准备,千万不能掉链子。”

早上。

方唯没有去队部,正在自留地里忙碌,郑虎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领导下乡视察工作并不稀奇,但县里和公社这次却异常重视,通知上的措词都透着一股很严肃的额味道。

“大领导?多大的领导啊。”

方唯也没多想,还和郑虎开了个玩笑。

但他很快就笑不出声了,三天后来的领导让他感到很震惊,那可是只有在报纸上才能见到的人物。

结果,视察工作的第一站就放在了下塘大队二队。

方唯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实际证明他还差得远,整个上午都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领导们查看了集中育秧,听取了二队关于去年的收成汇报。

尤其是实地走访了农田水利设施,领导们对于高规格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赞不绝口。

最后还去看了看尚未成型的医务室。“很好!你们把农村工作落到了实处,水利设施发达、水稻产量名列全国的前茅,方队长这个小小的生产队长,立了大功。”

大领导最后还夸赞了方唯一句,连带专区领导和县领导都与有荣焉。

临近中午,领导们就走了,但社员们依然兴奋不已。

“老三,今儿就和做梦一样,咱们二队还有你,居然能得到大领导的夸奖,这一辈子值了。”

吃午饭的时候,方平多喝了三碗酒。

今天给他带来带来的震撼,甚至比前几十年加起来的都多。

“是啊,这是夸奖也是动力,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方唯说的不是套话,而是心里话。

只不过他心里也有一丝隐忧,这个时候出风头,真的好吗?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都过去了,他还是感到很荣幸的。

第二天。

各大报纸都纷纷刊登了领导视察农村工作的消息,方唯、二队以及高产稻种见诸报纸各个版面,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方唯出名了,下塘大队二队出名了,最出名的还是南光一号】、农垦58】、南光二号】这几种高产稻种。

其中,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首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妹子,我还答应阿公要听他老人家的话,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风头。”

事情有点出乎方唯的意料,吃午饭的时候显得很无奈。

盘莲却不这么看,说道:“三哥,阿公年纪大了,事事都小心谨慎,你不见得什么都要学他。”

“现在说啥都晚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其实方唯也不是太担心,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大都围绕着“吃饱饭”这三个字,没什么出格的地方。

他和社员们一起参加劳动,分配的时候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说实话和他做出的贡献完全不匹配。

但他从没有怨言,要是这样都会犯错,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时间匆匆。

队里开始插秧,首先是试验田这边,因为有插秧机的帮助,100亩试验田外加60亩大田,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全部搞定。

紧接着就是300亩大田,也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插秧工作。

方唯看着460亩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连成了片,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这些水稻成熟之后会变成一粒粒优质的种子,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县里已经成功摘帽,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正在一步一步朝着“富裕县”迈进。

十年九旱的大地遍布着灌溉水渠,姚家岭水库的投产,又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真的会令人为之动容。

“走,去禽舍看一看。”

方唯转身离开了田埂,带着赵金生等人去了2号禽舍】。

禽舍已经开始孵化小鸭子,两个生产队合并之后,队里扩建了各个设施,如今的禽舍养2000只鸭子还有富余。

“方队长,赵主任,过来转转啊?我们今年准备饲养2000只鸭子,队里的水田多了,鸭子少了可不行。”

禽舍的负责人方云英看到他们,赶紧迎上前来。

方唯等人笑着和对方打了招呼,然后便走进禽舍查看。

当前已经有不少毛绒绒的小鸭子孵化出来,同时还有大量的小鸭子正在孵化过程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队里的麻鸭饲养业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鸭子品种远近闻名,既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云英,禽舍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你们继续保持。”

方唯勉励了方云英一句,便和赵金生等人离开了。

接下来,他们又去了堆肥场】、养猪场】等设施查看,各单位的生产活动井井有条,让他感到很满意。

“老三,猪场又要添小猪崽了,这次有6头怀孕的母猪,至少可以产60头小猪崽。”

五叔看到方唯等人,马上过来报喜。

队里母猪的配种时间在每一年的56月,以及11月12月。一年两次产崽的时间相对固定,而现在又到了即将产崽的时候。

养猪场的面积也扩大了不少,虽然谈不上是现代化的养猪场,但里里外外都很干净。

方唯管理二队的法宝就是制定各种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制度办事,时间长了所有社员也得适应了。

这对于各项工作实际上大有好处。

“五叔,我们逢年过节能吃到多少猪肉,可全靠你了。”

在养猪场转了一圈,方唯冲着五叔竖起了大拇指。

五叔养猪是一把好手,如今又从赵家村那边调过来几个行家,养猪场的工作自然是蒸蒸日上。

他一向不吝夸奖,现在的物质奖励没多少,多说几句漂亮话也能暖人心不是?

方唯等人从猪场出来,还没走多远,迎面就遇上了邓元恩。

“队长,赵叔”

“嗯?”

方唯压根不知道邓元恩和赵金生的关系,啥时候走这么近了?

见了面不称职务而是喊叔,要么是关系特别好,要么就是亲戚。

“队长,你还不知道吧?这小子马上要和我们村的赵玉英定亲了。嗯,赵玉英是我的远房侄女,他必须得喊我叔。”

赵金生见方唯有些不明所以,马上开口解释了一句。

方唯听完,忍不住狠狠的瞪了邓元恩一眼。

“好小子,这么大的事居然瞒着我,不像话。”

“三哥,冤枉啊。我这不是正在找你嘛,那啥,提亲的时候你能不能帮帮我?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没个人能拿事呀。”

听到邓元恩的话,方唯也不禁有点难过。

邓元恩的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早逝,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个妹妹和他相依为命。

也就是队里这几年的日子好过了,他又当上了拖拉机手,要不然肯定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