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血溅金殿
九月初一,
朔朝会,
皇帝召京师文武职事九品以上,朝参。
李逸不是职事京官,连初一十五的朝会也没资格参加的,但今天他以西征凯旋立功将士的身份也接到旨意参加。
很明显,今天这场朝会,是关于上次征讨的。
李逸也是早早起来沐浴更衣,换上了一梁进贤冠,配公服,把金銙蹀躞带也系上了。朝参,就不能穿圆领官袍配幞头这样的常服了。
姬氏比李逸还激动呢,凌晨就给他熨烫好了衣服,还特意熏了香。早上还帮他拿洗脸、修须。
“阿郎这块红色澡豆好香,清净干净,还格外留香,是在东西市哪家铺子买的?”
“这不是在东西市买的,”
“宫廷赏赐的么?”
“这是我师傅以前自己配制的,名叫香皂,我打算有空也来试制,你觉得怎样?”
“如果阿郎真能制出此等的,那这香皂肯定能风靡长安,引无数贵妇千金们抢购。东西市的澡豆面药,甚至是宫廷里用的,都未必比阿郎这块好。”
“嗯,这样说我可信心大增了,那回头有空我就试制。”
姬氏出身名门,祖父封爵汾源郡公官拜司农卿,父亲也官至鹰扬郎将,公公是民部尚书、大将军,对于朝廷礼仪较为了解,仔细提醒李逸,
“这规矩也太多了吧,放屁都不许?想放屁怎么办?”
姬氏红着脸,“夹着,慢慢放,不能有声,否则会被殿中侍御史弹劾失礼,重则丢官轻则罚俸,”
姬氏提醒他参加早朝前,最好不要喝水吃东西,否则朝会时想要入厕,那到时可就非常失礼了。
“这大早的参加朝会,不吃东西,那不饿的难受?”
“饿也没办法,总比在朝堂上尿急屎急要好。”
“也是。”李逸想想觉得很有道理,这大殿上挤那么多官开朝会,你放屁我要拉屎,这会还怎么开。
“幸好我平时没资格上朝。”
大唐平时朝会,只有京官五品以上职事文官,以及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员外郎,才有资格每日常参。
非职事官的散官、勋官、封爵,还有武官,都没资格。
只有初一十五,京官九品以上文武职事官才都需朝会。
李逸不是职官,要不是这次因是行营立功人员,他也没资格。
姬氏给李逸穿戴好,又仔细检查了几遍。
李逸肚子突然咕咕响,
“还是垫巴一点吧,要不这朝会上肚子一直响,估计也很失礼吧。”
“那阿郎少吃一点,尽量吃点干的。”
李逸最后让玉漱给他装了一小口袋的炒米在身上,实在饿了就嚼两口。
外面天还没亮,此时才四更天左右。
但姬氏已经催他出门了,“百官得在宫门等候,到时还要查验门籍鱼符,可不能迟到了。”
李逸只好摸黑去上朝。
刘黑子和陈良一人打一个灯笼随同,三人都骑马前往。
他的仗身张义全和曹大行,回京后就走了,他解了行营参军职,这仗身待遇也就没了。
没有职事,是没有庶仆、仗身这些官给随从待遇的。
刚上马,
对门李靖也出来了,
这位现在可是正经的五品右武侯卫翊府开府府仪同,一身绯袍,比李逸身上这绿袍可好看多了。
人家骚粉,他蛤蟆绿。
“李公早。”
“啊,无逸你也这么早。”
李靖出行,排场可比他强多了,八个家丁随行,前后四盏灯笼。
不过大家都骑马,
唐朝的官员上朝,没有坐轿子的,或者说这时代武将骑马,文官坐车,就没有轿子。
顶多宫里才有,但人抬的叫步辇。
臣子可没资格用。
两人骑马走边走聊,走到坊中心十字街,又来了几支上朝的队伍,
“李开府、李参军!”
有人主动叫他们,上来打招呼。
“在下褚亮,这是犬子褚遂良。”
“原来是坊西褚公。”
褚遂良家也住在平康坊,在坊西南,李逸跟李靖是在坊东南。
褚家爷俩大业末贬到陇右,然后成了薛举的官,褚亮官还不小,是黄门侍郎,在泾州,薛仁杲投降后,褚亮爷俩就很积极主动的向李世民靠拢,
李逸在行营也没少跟他们见面,这次回来李世民也特意带上了他们。
褚亮被李世民征辟为秦王府六品文学,褚遂良则是八品铠曹参军。
今天去上朝,是以唐朝官员身份,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李逸对褚亮,以前不太了解,但前世就知道褚遂良,凡是跟武则天有关的电视剧里,肯定有褚遂良,他曾是李世民心腹,后来成了高宗李治的宰相,他还是国舅长孙无忌的政治同党。
当然,褚遂良还有个身份,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历史上瘦金体字,其实也源出于褚遂良书法。
而现在褚遂良还是个年轻人,虽好书法,但也还没到开宗立派的地步,反而对李逸的瘦筋体,格外喜欢,在泾州和回来路上,褚遂良一直主动找李逸学习呢。
一路上,不断有新的上朝官员队伍加入。
东城这边贵族官员多,等快到皇城时,路上居然还有点拥堵了。
等到了宫门前,
那真是到处是人,
好多官啊。
真是不到京城不知官多,
宰相等一些高级官员,还有间待漏室去休息等候,
李逸他们这些小卡啦咪就只能在门外排队等候了。
大约五更,
宫门打开,
值守的监门卫、城门局的,还有左右卫的、内三卫五府的,一群人开始配合查验身份,
每个人身份都要核查,
李逸没有出入宫禁的鱼符,门籍那里没他档案,
他这样临时参加的只能拿出自己的官告,等宫门官员拿着单子核实。天渐渐亮了,
等天大亮,
终于朝会开始,
李逸品级太低,直接在殿外广场上站着。
好在这是九月,也没下雨,风有点点凉而已。
正当他以为自己会一直站在这广场上,啥也看不到啥也听不到,然后站两小时回家时,
有宦官过来宣读了一份名单,
让他们入殿。
李逸名字也在列,都是此次征讨行营的官员。
拾级而上,
成功迈入金銮殿,
李逸跟着拜见皇帝后,在殿门口坐下。
大殿里铺着木地板,十分光滑,他学着跪坐,有点硌,品级低,连个蒲团都没。
李渊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李逸隔的太远,看不太真切。
但看着不太年轻,挺多皱纹,据说杨广曾嘲讽他这个表兄为婆婆面。还有历史记载,李渊很特别,他长了三乳。
李世民后来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事成后跑去见李渊,直接跪而吮上乳。
他在这里开着小差,
那边朝会开始,
李渊正说刘感,说刘感如何忠义,因此特追赠刘感为平原郡公爵,赐谥号忠壮,并特旨其嫡长子袭平原郡公爵。
又称赞陇州刺史常达,“卿之忠节,更可求之古人。”说着皇帝还点了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名字,“刘感,常达,须载之史册。”
李逸竖着耳朵听,
李渊说话挺有范的,很有节奏,他还在殿上讲起跟常达的关系。
原来常达以前是李渊的老部下,跟着他出征过好几次,后来常达在大业末隶属于霍邑宋老生麾下。李渊起兵南下,宋老生抗拒,常达却并没有因跟李渊的旧情而倒戈,仍还随宋老生拒战,
兵败后,李渊还以为常达死了,重金悬赏找他尸体,结果找到活人。李渊并没怪罪常达,而是高兴这老部下没死,拜为统军,之后任为陇州刺史。
这次常达被劫持,李渊本以为这老部下活不成了,没想到折墌城下,他还能跳出来,还带着许多陇右军投降。
更让李渊佩服的是当初常达被押到薛举面前,薛举指问妻子问识皇后否,常达说是病丑妇,陇右大将张贵问识我否,常达骂他逃死奴。
这种抱着死节之心的表现,让李渊是很感动的。
殿上赐这老部下三百段杂彩,并晋爵郡公。
“那当初诈降,然后劫我大将,夺我陇州的那个仵士政拖上来!”李渊大喝一声。
仵士政被拖上来,
这人本来也是跟着薛仁杲降唐了,但现在李渊要清算他。
“将此獠乱棒扑杀!”
数名禁军持棒上前,
就在金殿上,一棒一棒的把这名陇右悍将击杀,
血溅金殿。
李逸目睹这场景,很是震惊,活活打死了。
好歹你拖去午门外杖毙啊,
你当着这文武百官面打死,这是杀鸡儆猴,警告大唐官员们?
李逸隐约只能看到秦王李世民的一点后脑壳,他在想,或许李渊这是在警告李世民,也是在警告所有陇右降官。
毕竟仵士政当初向陇州刺史常达投降,常达是很慷慨的接纳了他,还予以厚待,结果这家伙却诈降,找机会劫人夺城反叛。
现在陇右这么多人投降了,会不会有人以后也反复无常?
所以今天金殿乱棒扑杀,严厉警告。
手段有点粗暴了些。
尸体被拖了下去,
皇帝又下了几道旨,
被常达骂为逃死奴的张贵,此人是薛仁杲麾下悍将,但十分凶恶残暴,当初瘐信儿子就是被他跟薛仁杲给活烤了吃的。
“将张贵拉到狗脊岭腰斩!”
薛仁杲和他弟弟薛仁越,薛家十几口男丁全被拉到闹市斩首。
郝瑗、宗罗睺、牟君才等也俱处斩。
好在李世民保下了翟长孙、褚亮等一些人。
李渊起身,背手站在殿上,
“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业,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贵。假使王世充等得志,公等岂有种乎!
今日薛仁杲等君臣,岂能不做为前车之鉴?”
说完这番话,
皇帝坐回御座,招手。
通事舍人崔敦礼上前宣诏。
“门下,制曰,尚书令雍州牧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智谋英果……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余官悉如故。”
刘文静为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恢复殷开山官职爵位。
昨天去过秦王府的李逸,其实已提前知晓此事。
他甚至从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对话中,知晓了皇帝让李世民任陕东行台尚书令、蒲州总管,总管关东所有兵马,其实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
在房玄龄看来,皇帝这是过河拆桥,陇右还没完全平定,河西也还有个李轨,甚至汉中一带也未平定,
皇帝却立马把李世民派到关东去,
实际就是不让李世民把陇右这块地盘拿到手中,甚至是新归附的陇右军兵将,也在被皇帝重新划分。
表面看,皇帝这是为应对中原局势变化,做好征战中原的准备,这是对李世民的最大信任。
李世民辛苦打下的陇右,他收编的陇右精锐,现在全被皇帝拿去了,甚至很多都被东宫拿去了。
李世民极力争取,也只保留下了两千陇右骑兵,
这支骑兵,李世民以原薛举宰相翟长孙,和他自己幕府的张士贵,任命两人为秦王府马军左右总管,正式组建玄甲骑,兵额两千,一千重装甲骑,一千精锐轻骑。
昨天李世民再次对李逸发出了邀请,希望他正式加入秦王府,
要授他秦王府参军之职,兼陕东道大行台民部员外郎。
不过李逸还是拒绝了,这次泾州战场之行,李逸并不是很喜欢和向往军旅,也不觉得有多血色浪漫,
行台的民部员外郎,品级比朝廷民部员外郎要低几级,朝廷的是从六品上,而行台的仅有从七品上,但对李逸来说,这应当仍是个很高的官职。
行台,也称行台尚书省,由行台尚书令或行台左仆射统领,是在总管之上的高一级机构,
一般都属于战时临时设立,权力巨大,军民兼管。
比如现在设立的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就是把整个潼关以西的河东河南河北等地都划进来了,
不过眼下大唐对陕东控制区较少,也就是并州总管府,以及新设的蒲州总管府,洛阳是王世充地盘,尧君素还一直效力洛阳,坚守着蒲州城,坚持抵抗李唐攻打。
河南大部份是李密地盘,河北则属于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等人的。
南阳一带又有朱粲。
刚回长安,李逸并不愿去陕东开荒打仗,他也不觉得自己这水平,能够当行台的民部员外郎。
前两章顺序发错了,抱歉,大家看的时候按章节名调整下顺序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