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冰火两重天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
清晨,
李逸起床,玉漱先服侍李逸沐浴焚香,新罗婢今天格外的严肃认真,没有半点嬉嬉哈哈,从头到脚给他搓洗的干干净净。
姬令仪则早早准备好了今天迎亲结婚的礼服。
唐朝庶民结婚,婚服就是红男绿女,平民男子可以穿绛公服,也就是低级官员的官服,这叫假服,也叫借品。
结婚是人生最特别的日子,故允许向上借品假服。庶民可穿低级官员的绛公服。
职事官三品已上有公爵者,嫡子结婚,可以假絺冕。
五品以上孙、九品以上子及五等爵婚,皆假以爵弁服。
唐人结婚,男子婚服有三种等级,絺冕、爵弁和绛公服。
李逸是子爵,可以穿爵弁服。
朝廷官员私家祭祀和结婚亲迎的礼服,一至五品是冕服,六到九品是爵弁,
絺冕是四品官礼服,头上冕有六旒,衣服上还有三章。而爵弁是五品以下官的礼服,用的是粗绸制作,冠没有旒,黑帽带,束发用的是牛角簮导。
衣服则是青色上衣,浅红下裳,白纱内单衣,青色衣领、袖口、衣边、前襟。
革带钩缡,腰间大带及裨衣内外都是黑色的,蔽膝上的图案是雀纹,
红色的鞋子,配白色的袜子。
李逸原本以为他结婚,也是红男绿女呢,谁知他整这么一出青、红、白搭配。
“庶民才假服穿绛公服,你可是开国县子,自然是穿爵弁。”
李逸心想幸好官员的这些公服、常服、礼服都是朝廷统一制作发放的,否则仓促间,他还没办法赶制这么一套出来。
姬氏半夜就给他准备好了这套爵弁服。
这套衣服跟李逸印象里皇帝登基的那套有点像,就是头上的冠没有垂下的几串小珠子,那个得五品以上的冕服才有。
甚至也没有章纹,天子十二章纹,一品九章纹,五品也有一章。
到他这,一个章纹都没有。
不过这套礼服还是显得非常隆重正式的,
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要是冠上垂几串珠子,
他就像是要去登基了,最起码也得是一方诸侯国王啊。
可是五品以下的没有象牙笏,也没有金饰剑,连玉佩都没。
比起寻常穿的圆领官袍,这身礼服确实是复杂了点,但整个人都升华了啊。
姬氏帮着李逸穿戴好这身,眼神也有些恍惚,似乎想到当年,她大婚的时候,丈夫也就是穿着这身来迎娶的她。
定了定心神,她赶紧又仔细的里外检查了一遍,生怕有什么遗漏错误之处。
“接下来干什么?”李逸问。
虽说这是他第二回结婚了,但头一回也不在唐朝,还是没经验。
“要拜天祭祖呢,”
“然后还要布置青庐,举行安床礼。”
“可以不用祭祖么?”李逸道,对于那个遗弃他的家族,他没半点好感。穷人活不下去了卖儿卖女还有原因,你堂堂贵族为啥都容不下一个婴儿。
“阿郎就算不知道父母,该有的仪式也不能少的。”
祭品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逸的品级还不够立家庙,所以就跟大家一样,在家里祭祀。他也不知道父母是谁,便干脆祭天祭地罢了。
猪头、鸡、鱼,取代三牲,再献上酒、饭、馒头,
这已经是百姓能够使用的最高等级的祭祀礼了,称为一少牢。
“阿郎,雇的马车已经来了,”
唐初还没有轿,结婚都是用马车。结婚的马车也是有讲究的,也会提前装饰好,
在结婚当天的早上,还要早早摆在家门口,这叫亮车,向四周的街坊邻居们展示,等到良辰吉时一到,新郎就要骑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赶着装扮喜庆的马车去接新人了。
“阿郎,青庐已经布置好了,按习俗,你还得去拜床母。”秀芝笑着道,她今天也特意来给李逸庆贺结婚,还帮着布置。
一别许久不见,秀芝已经从原来那个女仆,变成了带有几分贵气的三品崇义夫人、六皇子保傅,走到哪,身边还跟着宫人和小宦官。
“谢阿姐今天能来。”
“你可是我弟弟。”
宅子内院西南角的吉位上,青色帐篷里已经准备了崭新的被褥和喜庆的红烛,床上还撒上了莲子红枣桂圆等寓意早生桂子多子多孙,
李逸在秀芝她们的指点下,按八字和房屋朝向拜床母,祈求婚礼顺利进行。
今天帮忙铺床的也都是精挑细选的,全是父母安康、兄弟姐妹健全、夫妻和睦、儿孙满堂的妇人,寓意着新婚夫妇也能一样家族美满。
平康坊李宅,已经宾客满棚,
按习俗,迎亲得在黄昏之时,
罗二罗三,还有王大郎郭二郎、董七郎李二郎等人今天,都很积极的充当起了知客、管事的角色,帮着李逸招待客人,安排事情。
厨房更是已经热火朝天,剁骨头的切肉的,
今天办流水席,
吃八大碗。
等到八九点钟时,便正式开席,
客人还是不少的,
李逸把罗家堡的村民都请来了,还有诸如郭村长、冯乡佐、王乡长王里正、董秀才等,相熟的都请了,
这长安城里王令史、王法佐,还有李靖一家,师兄孙伏伽做为大媒更是不能少。
连以前认识的队头丘神俨也带着几个兄弟来捧场,
甚至之前在行营认识的几个参军事同僚,苏勖、杨悰也来了,而同住平康坊的褚遂良今天也来了。
不少客人不请自来,
李逸如今还是挺有面子的,很多人特意主动前来贺喜送礼。一顿热闹的八大碗吃完,
李逸也要开始出门去杜家迎亲,虽说习俗是黄昏时把人迎回来,但要想接到新娘子,也还有很多考验的。
刘黑子特意给他逸选了一匹枣红马,鞍也换了一副漂亮的新鞍。
租的马车,也是装饰的非常豪华。
一群年轻人跟着李逸去迎亲。
安民坊,杜宅。
杜丽昨夜几乎没怎么睡,兴奋的根本睡不着。
天还没怎么亮,
十娘便准备试嫁衣。
按习俗,唐人官员家女儿出嫁,可以穿和她母亲身份地位相符的命妇服,若母亲无诰命,九品以上官员女,可以穿青色大袖连裳。
若平民女子出嫁,则也可以借服,用金银琉璃装饰钗,配上青裙,青鞋,青袜。
十娘的父亲在洛阳朝廷为三品吏部尚书,母亲是洛阳朝廷封的郡夫人诰命,
祖父是县侯,祖母也有个郡夫人诰命,按理,十娘是可以穿郡夫人的诰命服饰出嫁的,
也就是七树的钗翟衣礼服,
七树、两博鬓,
青色翟纹的大袖衫长裙,臂挽披帛。
十娘的嫁衣早就开始备好了,
所以就算这次很仓促的订婚出嫁,嫁衣也是齐备的。
十娘满心欢喜的推开房门,
内院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没有。
“疏影?”
叫了几声也没人回复。
她皱眉,沿着回廊前往中堂,家里一点结婚的装备装饰都没。
中堂门口,
一名仆妇拦住去路,
“十娘,老夫人今日身体不适,正在静休,吩咐不得打扰。”
“阿祖哪里不舒服,我要去看望。”
“老夫人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十娘。”
杜十娘愣住。
“我三叔母呢。”
“三娘子有事出去了。”
“那我三叔呢?”
“也出去办事了。”
“疏影呢?”
“老奴不知。”
“那我阿姆呢?”
十娘说的阿姆是从小一直教导她的妇人,结果是这个阿姆也不在府上,
“我今日出嫁,我的钗礼衣呢?”
“嫁衣一会给十娘送过去,”
杜十娘想去东院找二嫂,自从老夫人接来后,杜如晦夫妻便搬到东跨院住,让她们祖孙住在中院。
可门口又被健妇拦住,不让她出去。
杜十娘气的浑身发抖,冰雪聪明的她,哪里还不明白这是祖母故意的。
索要百万赔门财,百万彩礼,又不给嫁妆,现在出嫁的日子,也是这般冷冷清清。
她回到自己屋中,
连个能说话的身边人都没有,
阿姆不在,疏影也不在,
本来大喜的日子,早上新娘子要吃心的汤圆,寓意团圆美满。吃过后,家人会给新娘妆扮,
换嫁衣前,还要涂抹海棠粉用线开面,梳洗时还要用红绿线绑头发,一边梳头,一边说吉祥的话,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没有心汤圆,也没有人来给她开面、梳头,更没有祝福话,
就这么冷冷清清的,
杜十娘只觉满腹委屈,
终于趴在梳妆台上大哭起来,无尽的委屈无处诉说。
以前她是老夫人的掌上明珠,是杜家的千金,可现在却连一个人关心都没有。
眼看着已经天色不早,
才有一个仆妇送来了嫁衣。
可杜十娘一看,这并不是以前准备好的三品郡夫人的七树钗钿礼衣,
只是给庶民女子结婚穿的青色连裳,青色的鞋袜,革带,金银装饰的钗。
钗连裳,
不是七树钿钗、青色翟纹礼衣,
连一般官员女的大袖连裳、钗两博鬓都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