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 赏赐一座铸钱炉(1 / 1)木子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7章 赏赐一座铸钱炉

李逸骑马从长安西金光门入城,

身上的紫袍玉带,还有金玉蹀躞带上的金鱼袋就是最好的通行符,更何况这位年轻大臣还有羽林军护卫。

守门的左武候士兵站直身体行了个礼。

待他走后,城门前的行人不由议论,“这位是谁啊?”

一名武候笑道:“你不是长安人吧?”

“刚从灵州来。”

“难怪你不知这位呢,这位可了不得,去年夏天,还是个道士,而现在已经是朝廷的浅水县开国公、上柱国,官拜太子左卫率充铸钱使,授银青光禄大夫,看到那金鱼袋没,才十六呢!”武候语气里全是羡慕。

他都二十六了,还仅仅是个左武候的番上府兵,而人家比他年轻十岁,却已经飞黄腾达。

“这么了得?”

“那可不,这位的事迹要是细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最近还刚率兵司竹园剿灭上万贼匪呢。”

李逸现在都习惯了人们羡慕的目光了,

夜照白快步行走在长安大街上,神气洋洋。

皇宫门前,

李逸止步下马。

解下蹀躞带上金银袋,取出了自己的金鱼符。

宫门前的中郎将钱九陇笑着对他摆手,根本没有去看鱼符上写的官职姓名这些,

李逸也是常进宫的人,他更是十分熟悉,哪还用再费那劲。

“某进呈钱样,”

钱九陇点了下头,“请。”

李逸在宫前将随身携带的匕首、横刀全都留下,随着监门卫的人进宫。

太极宫前,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宣李逸觐见!”

李逸殿外脱鞋,趋步入殿。

“臣李逸奉敕督造新钱,进呈象牙样钱,伏惟陛下御览!”

李渊从案上一堆奏章中抬头,一脸疲惫,国事纷杂,形势复杂,金紫光禄大夫靳孝谟带兵安定边郡,结果被梁师都伏击俘虏,靳孝谟大骂梁师都被杀,李渊面对这个奏报,也只能在上面批复追赐靳孝谟为武昌县公谥号忠。

肆虐山南的朱粲兵败请降,李渊虽恨不得杀了此人,可犹豫再三还是忍了,批复赐封朱粲为楚王,听自置官属,便宜行事。

谷州任瓌又上奏,王世充再派兵寇谷州,原国公史万宝出战,大败而归,谷州请求朝廷增援。

也有好消息,当年儿时在安陆的老同学许绍,前朝夷陵郡丞,以黔安、武陵、澧阳诸郡来降,李渊高兴的批复,赐爵安陆郡公、硖州刺史。

又有刘弘基部将骠骑将军张孝珉率精兵百人,突袭汜水城,突入外城,将王世充一百五十艘运粮船沉入水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当皇帝也不知道皇帝这么累。

李渊都好久没弹琵琶了。

“上前来,”李渊对李逸招手,“这么快就做出样钱了?”

李逸呈上象牙样钱,

内侍接过转呈皇帝,李渊接过仔细打量,样钱象牙雕刻,通体泛着牛乳般温润,钱面开元通宝四字以双刀阴刻,那四个字写的很有韵味。

皇帝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枚象牙样钱。

“这就是新钱的样子,比开皇五铢钱要大点?”

“回陛下,新钱穿径八分,十文重一两,用料铜六八,锡二二,铅十,每千钱重六斤四两,比开皇五铢要大,也重些,更精美。”

李渊点头,“比隋五铢千钱重了二斤二两,重了近三成。铜六八,那还能有铸币之利吗?你也知道如今百废待兴,天下还未一统,朝廷府库空虚,可不能亏钱铸币。”

“陛下,臣与铸钱匠头等经过研究,想出了用母钱翻砂法,取代原来的范铸法,并通过订制大的坩埚等办法,可以加快铸钱效率,又能再降低成本,仅火耗就能从原来的百之十九,下降到百之十一,下降八分。

再加上用以工代赈之法,召南山流民铸钱,用工成本还能减少,百之十五的铸币之利,必能保证。

甚至在铜料充足的情况下,能提升到日铸五百贯钱。”

“这上面为何不是五铢而是开元通宝四个字?”李渊笑问。

“陛下,此钱为我大唐新王朝建立后铸造的第一款钱币,开元二字乃象征开辟新纪元之意,道家经典《太上老君开天经中说,远古创世经历诸劫,凡五个劫号,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

而《度人经讲诸位尊神开劫渡人,道家经浩起自三元,即混动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

开元二字合释则有开劫创始之意,而通宝二字,道藏有洞真诸经,洞即通,真即宝。”

李逸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他也不知道历史上为什么李渊武德四年正式铸钱,用的上开元通宝四个字,弄的很多后人都以为这是李隆基的年号钱,毕竟李隆基年号用过开元和天宝。

“开元,开创新纪元,开劫创始,通宝,洞真。”李渊念了几遍:“好,非常好。”

虽然汉以来,五铢钱大行其道,可听了李逸解释,李渊觉得用开元通宝,通宝钱,也更能展示新朝新气象。

“朕还担心你为了铸币之利,最后搞出来当十钱来呢,没想到你却能找到更好的铸钱之法,好,就按此钱样,精雕祖钱,尽快制作母钱,

朕希望能够在下个月初,就能看到有成品的开元通宝新钱!”

拿着象牙样钱,李渊是越看越喜欢。

五铢钱,一开始钱重如文,就重五铢,但后来也是十分混乱,汉武帝行三铢钱,后来又废三铢行半两钱,

此后五铢钱又重新启用,但东汉以来,钱币上虽都写五铢,可实际已经都不足五铢。

开元通宝也才重二铢多。

“枚径八分,重二铢四絫,十钱重一两,每文重一钱。”

李逸开创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一枚铜钱,重一钱,为十分之一两。

以后市场交易,铜钱还能成为检验斤两的工具,十个钱是一两,八十个钱是半斤,一百六十个钱就刚好一斤。

高兴的李渊笑道:“你要是在三月底完成两万贯的铸币任务,并能有三千贯余利,朕到时赐你一座铸钱炉,许你开炉铸钱。”

殿中内侍们低着脑袋,可一个个心中震惊无比。

居然赐臣子铸钱炉,许自铸钱。

他们并不知道,这其实也是李逸上书皇帝的请铸新钱疏里的一条建议。

鉴于如今私铸泛滥,恶钱通行,严重影响到了经济民生,妨碍商贸交易,甚至影响朝廷税收等,他建议尽快推行新钱。

铸新钱同时,打击恶钱。

不过李逸没有提出说一刀切,不可能一发行新钱,旧钱就都不准流通了,现在本就是钱荒,市面上钱不足,好钱更少,商人只能用绢布兼用,百姓甚至以物易物,

要是禁用以前的钱,那就会出现大麻烦。

所以得慢慢来,李逸觉得朝廷如今铸新钱,铸币量也提不上来,所以不如暂时吸取一些以前王朝铸币经验,先放开民间铸币,

朝廷给一些人发放铸币资格,颁给母钱,严格铸钱的标准,他们铸钱,朝廷监管,以及流通。

这样有监管的开放民间铸币,比起简单的禁止肯定更务实一些。

也能提升铸币量,改善钱荒问题。

朝廷先有限放开私铸这条,重点打击恶钱,禁止恶钱流通,得把恶钱回收,市面上不许那些鹅眼、铁钱、白钱之类的流通,回收、回炉重铸。

要慢慢的让良币把劣币压下去。

当然,得多管齐下,这是一场长期战斗。

他还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十贯以上的交易,就得兼用绢布,十贯以下的才可以用铜钱。

再就是禁蓄积大量铜钱,按照官爵品级,可以储存的铜钱予以限制,私贮现钱不得超过五千贯,超过的要限一两年内处理,换成绢布粮食金银等物。

还有就是得禁止熔毁铜钱,更禁止私铸铜器,限定使用铜器的等级和数量等,并且限制铜器的价格,比如限制铜器一斤不得超一百六十钱,这样毁钱铸器就无利可图。

还得鼓励开采铜矿、铅矿锡矿等,禁止用铜制造佛像法器等等。

李逸那道奏疏写了挺多内容,围绕如何铸造新钱,解决钱荒,打击私铸、恶钱,统一货币,甚至拿回铸币权,获得铸币之利等方面,写了挺多建议。

李渊和宰相们看了都说好,但觉得真要实行也难。

试行私铸,是其中之一。

私铸放开一些,但要纳入监管,甚至私铸还得把一部份利上缴给朝廷,或是交铸钱税,比如私铸能有百分之十五的利,那把其中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上缴给朝廷。

朝廷给你让利铸币权,你得给朝廷分利,互相得利。

反正钱币按现在情况,是永远都在缺,根本不用担心会产能过剩。

你按规矩来,铸合格的钱,交出一部份利,你这生意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但如果你偷偷的铸币不缴利朝廷,那就是私铸,严厉打击,起码得抄家砍头。万一你还私铸恶钱,那就罪加一等,抄家砍头,还得罪及妻儿。

假如一个铸钱炉一年能铸三五千贯钱,自己留下个五点十点的利,一年能有几百贯钱净利。要是一年能铸一万贯,也一年有上千贯利。

可以说,这就是真的得了一棵摇钱树。

哪怕一年就能铸三千贯钱,李逸要是得到一座铸钱炉,一年也起码有几百贯钱,在长安都能买好几套小宅院了。

“你也好些天没回家了吧,先回家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回宜寿宫。”李渊对这个能干的年轻臣子,很是关怀,“朕让内侍传旨鹿苑,给你送头鹿到家去,用新鲜的鹿血调酒喝,可是大补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