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9章 天塌了得有人撑着(1 / 1)木子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9章 天塌了得有人撑着

浩州城中,

李逸看着手中汇集的情报,眉头紧锁。裴寂是一点面子不给,他再三请求保留二城三关四堡的兵马防御,可裴寂还是把大多数兵都抽走了。

霍邑、灵石、张壁、张难,兵将都抽走了。

他也只能重新调整部署。

把张壁堡的李道宗姬思温调到永安堡,李道宗为堡中主将,姬思温姬思恭兄弟为副,战辅各一千。

霍邑的李博义李奉慈哥俩,调到雀鼠谷中贾胡堡,战辅各一千,再配粟特胡兵一千。

张难堡的李道玄调来浩州,武君雅则到冷泉关李德奖处协守。

面对着沙盘,李逸拿着小红旗重新安插。

李德奖守冷泉关、丘神俨守阴地关、崔敦礼守汾水关,李博义哥俩守霍邑,

李逸亲自守浩州,李道宗守永安。

孝义、文水两城,则只以乡兵民壮守城,实际上若真形势有变,这两城能守就守。

关键还是要守住雀鼠谷和浩州。

浩州要想守住,就得保住雀鼠谷通道。

三关两堡一城,红旗连成一线。

他所有的兵力,也就一万五左右。

“天要真塌了,总得有人撑着。”

李逸现在做的这些,在许多人看来有些多余,裴寂现在兵强马壮,必然能够一路打到太原城下,哪有必要还这般小心防御。

可李逸却知道裴寂历史上大败了,这次看他行事,也让李逸不安。早做准备吧,未雨绸缪,真下雨了哪找伞去。

要是裴寂真一路平推到太原,击退了刘武周,他李逸现在行为,就是居功自傲,不服从主帅军令,不服从大局。

可如果裴寂真败了,

那他李逸也还有余力收拾残局。

“三关两堡一城,以烽烟联络,若无事,白天两次举一柱烟,晚上燃一次火,报平安。

增派轻骑传信,要保持通信畅通,

多派轻骑时刻盯紧介休战场,时刻时报最新情报。

还有,太原、离石两个方向,边境上也要多派轻骑游奕警戒!”

“总管,会不会有些太谨慎了?”赵永安问。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战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输的还是性命,再谨慎也不为过。”

一道道军令发出,李逸重新打造三关两堡一城的防御。

长安。

太极宫承乾殿,

李渊又来看望孙子承乾,

转眼孩子都半岁了,长的白白胖胖,李渊抱着孙子很是喜欢,

“父皇今天特别高兴,可是有什么好事?”

“嗯,捷报频传,先是奏说秦武通率军至洛阳,击败王世充将葛彦璋,又接报延州总管段德操,伺梁师都懈怠,遣副总管梁礼出击。梁师都与梁礼交战正酣,段德操以轻骑多张旗帜,掩击其后,师都军溃,逐北二百余里,破其魏州,虏男女二千余口。”

“还有硖州许绍也奏捷报,萧铣遣杨道生寇硖州被击退后,萧铣又遣陈普环率舟师逆江而上,与开州贼萧阇联兵想要攻取巴、蜀,许绍派其子许智仁和他录事参军李弘节等,在西陵大破之,生擒陈普环,

萧铣老儿,已经吓的把江陵城都警戒了。”

“江淮也传佳音,沈法兴自夺取毗陵后,就觉得江、淮指日可定,于是自称梁王,

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江有称霸江南之心。

沈法兴反是数次兵败,李子通围陈棱于江都,陈棱便向沈法兴和杜伏威送人质求援。”

李渊抱着孙子,满脸笑容,说不出的得意痛快,把一个个好消息分享给次子。

“沈法兴派儿子率兵救援,杜伏威也率兵救援,两军驻扎相隔几十进而,李子通用谋士之计,派兵伪装成沈法兴的兵袭击杜伏威营,

杜伏威上当,也派兵攻击沈军,哈哈哈,这两人互相猜忌,谁也不敢先进军,这让李子通得以全力攻打江都。

陈棱无援,只得弃城投奔杜伏威,李子通占据了江都,乘胜进攻沈法兴之子,将其大败。

杜伏威也只得撤兵。

李子通于是建国称帝,国号为吴。

这场江淮沈法兴、杜伏威、李子通、陈棱的四方大战,最后的结果是李子通称帝建吴,沈法兴元气大伤。

而杜伏威也不好过,干脆就派人向大唐请降称臣。

李渊都想不到,这人在长安,突然就有这样的好事。

“朕已下旨,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

李世民也早听闻江淮有个年轻人叫杜伏威,十六七岁就成为义军首领,相当了得。

而陈棱他更是曾经见过,陈棱是南朝将门之后,大业朝为虎贲郎将,曾经随张镇周统兵万人,浮海渡流求,击败岛夷,擒其王而归。

大业九年为东莱留守,攻克杨玄感所据黎阳。又在江都,袭破流贼孟让部,累功为信安侯。

李世民当年见陈棱,对这位大将还是很崇拜的。

后来杨广至江都,命陈棱率宿卫禁军讨伐李子通杜伏威左才相等江淮叛军,超授右御卫将军。

宇文化及弑君北上,诏领兵在外的陈棱留守江都。陈棱为杨广发丧,改葬吴公台下。

陈棱并不买宇文化及的诏,要不是他走的快,陈棱还要攻打他,陈棱直接向长安的李渊拥立的义宁天子上表拥护,继续守卫江都。在李渊称帝后,陈棱也上表拥立,仍为江都太守。

陈棱勇悍,还很忠义。

不过他虽早归附长安,但相隔遥远,跟幽州罗艺一样,朝廷其实也管不到他。

现在他败了,李渊也不觉得是大唐丢了江都。

反而是对杜伏威来降,很是高兴。

“二郎啊,你看这天下,能打的将领还是很多的。秦武通、段德操,还有李逸,胜败兵家常事,刘武周入侵,夺个几座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朕相信,裴寂很快就能传来捷报,你也不要老是上书请求去太原。”

“元吉虽年少,但他在太原镇守已久,就让他继续在那。你呢,朕另有重用,等裴寂凯旋,朝廷就要发兵洛阳灭王世充,接着扫平河北灭窦建德,

到时,这东征元帅,非你莫属。”

李世民张了张嘴,还是没出声,他想说裴寂领兵、元吉镇守不靠谱,但现在说出来就只会让皇帝觉得别有用心。

承乾哭闹,

乳娘过来,“皇孙这是饿了。”

李渊把孩子交给乳娘,李世民又提起刘文静之事,“陛下,刘文静绝无谋反之心,还请圣人能够恕其一死。”

李渊收起笑容,摆了摆手,扭头走了。

次日,

早朝。

有官员上奏,称秦王居住西宫之承乾殿,齐王居住武德殿后院,与皇上寝宫和东宫昼夜通行,更无限隔。

二王出入皇帝寝宫,都乘马、携带弓刀杂物,相遇都按家人礼节,这很不合礼制。

“按制,皇子十二到十六岁之间出阁,加冠后出宫另宅居住,不能再随意出入宫禁,秦王已过二十岁,娶妃纳妾,且已生儿育女,再居住宫中很不合适。”

皇帝捋须。

“萧相、陈相以为呢?”

萧瑀直言:“皇子出阁乃是历朝历代的旧制,及年长就该出阁,封王开府置备僚属,也能授官任职,为朝廷效力,为君王分忧。”

萧瑀以前是梁明帝第七子,封新安王,而陈叔达是陈宣帝第十七子陈后主之弟曾封义阳王,对这套皇子出阁制度都很熟悉。

“臣以为皇子年满十六即当出阁。”

当今皇帝李渊诸子,三子五子都去世,长子是皇太子居东宫,其余满十六的也就次子秦王李世民和四子齐王李元吉,一个二十一,一个十七。

而元吉又一直留镇太原,

因此现居宫中的只有一个秦王了。

于是乎,皇帝从谏如流,

当即决定,将归义坊一坊之地,尽皆给秦王。这个坊,在前朝时曾是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王府。

“长安东南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也赐予秦王。”

归义坊在长安西南,

从皇宫大内西宫承乾殿,搬去长安西南角,虽说赐一坊之地,可长安谁不知东贵西富南贫?

皇帝下旨,让有司为秦王立即装修,务必要让秦王能早日搬进秦王府。

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在这个本该欢乐团聚的好日子,

裴寂抵达介休城下,

在他身后,是整整八万大军。

铺天盖地,

无边无际。

裴寂看着这支浩荡的大军,非常满意。

在如此大军面前,介休城,也不过是惊涛骇浪里的一叶扁舟罢了。

他缓缓催马上前。

高大的昆仑奴随从还替他举着罗伞。

七十二名裴氏家将骑骏马左右散开。

“寻、张二将何在?”

“大唐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太原元谋功臣、魏国公、食邑三千户实食封六百户,晋州道行军大总管特赐便宜行事,裴相公在此,二将还不速速拜见!”一名家将大声喊话。

寻相、张万岁全副披甲,来到城头,探出脑袋,

“裴寂?莫非是那个偷偷把大业天子晋阳宫人送给婆婆面李渊奸淫的那个家伙?”

“对,就是这家伙,身为晋阳宫监,结果把宫中美人送给太原留守李渊奸淫,呸,狗奴。”

“裴寂除了干过这种下三滥的事,还干过什么了不得的事吗?打过什么有名的仗,立过啥战功?”

“没有,婆婆面李渊造反的时候,他把晋阳宫里储藏的九万石米、五万段杂彩,还有四十万领甲胄,全送给李渊了。”

“那不是监守自盗吗,呸,仓鼠!”

寻相和张万岁站在城头上,扯着嗓子你一句我一句,把裴寂和李渊都埋汰了个遍。

本来还得意洋洋上前,准备凭身后八万大军,几句话劝降守将开城的裴寂,

被这些话气的浑身颤抖,差点就摔落马上。

气极败坏的他哪能再让他们说下去,

手提马鞭举着城头二人,

“放箭,给我射死此二贼!”

“攻城,立即攻城,全军攻城!”

“攻下介休,将此二贼碎尸万段!”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