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去伪存真
此时已经开始入夜。
北风呼啸,外在的天空虽然是一片昏暗,但是雪景让大地自然而然的显露明亮。
萧钧将窗户关闭起来,旁边只有一个油灯而已。
此时的萧钧端坐在地上,但是却在闭目,虽然是在闭目,但是手依旧是持着笔,笔锋流转之间,一颗颗如同珠玉一般的文字出现。
在闭目的时候,字迹也是天然具备着一种神意,而且排列整齐工整。
“天命之谓性,性谓之道,修道之谓教……”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将诸子文章的里面道理默写出来,在夜里进行默写,仔细的进行体悟。
萧钧的思维好似链接了浩瀚无垠的虚空,举止动念之间,身形也是随之而动,抑或是身形变化,心念恬淡而虚无。
所谓的诸子的道理,还是圣皇乃至阳神们留下的道理,都是在阐述本源真性,探索道德之理。
这种道德可不是大乾里面的腐儒讲述的那种礼法拘束的道德,而是来源于天地的道德,人的本性的道德。
所有诸子百家的锦绣文章,讲述的都是一个道理。
锦绣文章不同,就像是通向玉京城的万千条道路不同,但是最终的终点都是玉京城。
而诸子百家所有道理的归宿在哪里?
读书人称之为天性,道门称之为“道”,佛门称之为真如。
萧钧读诵这些道理的过程,天然的就是在心里打磨,让自身的本性不断的显化光明。诸子的锦绣文章就像是细致的磨砂石一般,将真灵心性打磨的光明无边,又像是火焰,烧炼出清澈无暇的琉璃。
诸子百家的文章,每一字每一句萧钧都是在仔细的打磨,成为心中的智慧光明的火焰。萧钧的心腔,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烘炉,将诸子思绪和理念作为自身的资粮。
诸子的道理萧钧早就轻松的贯通,所有的诸子的道理融汇,其本质上就是一个,那便是“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
所谓的伪就是心中的虚伪、妄念。
所以萧钧才说,诸子的道理就是磨砂石和火焰,渐渐的磨砺熬炼每个人的真心本性。
萧钧心灵底层的思维算法也在这种帮助下缓缓的凝练成灵明神光。
除了在默诵诸子的经典之外,借用大量的智慧思索经典,打磨自身的本性光明。假借诸子的文字,证得真实的本性。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对于道理的践行更为重要。
萧钧的心识的所有的波动都纳入了掌控之中,体内的气机也是在一种无比玄妙的循环起来,萧钧的心如同浩大的虚空,但是精气神无与伦比的凝练,浩然正气似乎正在升腾。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这股真气就是和道理相通的心意引发的浩然正气,是情志相和的乾阳之气。
萧钧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自己的心念情感,忘记了种种拘束,甚至诸子的道理都忘记了。什么都不剩下,什么也没能存在。
忘却了自身的情感心念,但是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么?不会,因为自己的真性依旧存在。
念头是因为外相的变化引动而成,没有了外相的变化,我们就没有了念头。
但是我们没有了念头,我们的心就不存在了么?就像是大海没有了波浪,大海就不存在了么?
没有了波涛,大海依旧是大海。没有念头,我们的心依旧存在。
念头就是心识掀起的波涛。
所谓的诸子所有的道理,乃至于圣皇阳神的道理都是讲述的这个,这种真心本性的力量。
萧钧证入了这种真心本性的境界,证入了这种坐忘的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下,体内的浩然正气出现了最根本,最原始的活泼。正气蕴养萧钧的神魂体魄,本源自然而然的壮大!
在这种无识无绝的状态下,自然而然的将笔放下,身形端坐在凳子上,呼息细微不可见。他正在真真切切的感悟自己的心识的最精微的奥秘。
一夜无话,只能够听到北风的呼号。
……
一个道士正在快步地走着,脚步踏在雪地之上,只有浅显的痕迹。
很快就从玉龙山,脚步似缓实快,来到了玉京城之中,此时的玉京城的街道的雪在旺盛的人气之下,早就已经融化,只有玉京城的街边和瓦片屋顶的上面的银白色的雪,对这个大乾首都进行银饰。
道士走在路上,四处张望。
突然,眼睛直接扫视到了一个小店铺,店铺的上面摆放着一些基础的读书人的典籍,从典籍之中向着店里面望去,能够看到书架上的其他书籍。
这些书籍有史书,有一些大儒的注解,有文人们整理的诗集,也有一些杂书。大乾王朝重文,科举之风更是盛行,像这样的书铺,不说是整个大乾,就算是玉京城之中,都是可以称得上繁多。
就是这么普通的书铺,里面的书籍并非是精细的包装书壳,但也有不少的文人前来书铺照顾生意。
却见那个书铺的老板,是一个中年人,手上拿着一个精装的画卷,将这个画卷正是在进行徐徐的展开。
留白显露的云朵,生动的飞鹤展翅,似乎正在扑翼,鹤喙张开,似乎是在鸣叫,甚至能够让人看到兴奋情绪。纤毫入微的毛羽,一一彰显。
似乎是两只飞鹤正在沉浸的享受着,天地间逍遥自在的乐趣!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画卷一展开,那个道士眼睛瞄了一眼,直接就看入了迷,这种逍遥自在的感受,让他出现了心灵最底层的一种共情!
‘天地之间,人类最大的快乐,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道士的神魂被这种逍遥自在所吸引,神思被牵引起来,画作的飞鹤和自己成为了一体,神魂出现了饱满的感受,就想要直接飞向空中。
肉身是踏实的渡世宝筏,也是自由自在的神魂的拘束。而此时,这个道士直接挣脱了这个拘束,享受无与伦比的逍遥和自由。
突然,道士的感受到了一种刺痛,自己好像是被火炉包裹起来一样!
‘不好!我才夜游的境地,还未曾在凌晨的晨曦之中磨练圆满,彻底进入日游,我却因为这幅画直接引动了自己的神思,浑然忘我,让我直接的神魂直接脱离了躯壳!’
道士的神魂连忙惊慌的回到自己的肉身之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舒适,温暖的肉身滋养着自身的魂魄。
‘不对,我的神魂为何没有受到重创,非但没有昏昏沉沉的感受,反而感觉有些舒适!日光照射了我一下,但是只是感觉有些刺痛热辣,但是只需要打坐一下就恢复过来。’
道士没有感觉到太阳的灼烧,一般的道术到达夜游的层次,未曾到达日游境界,直接暴露在日光之下,就像是一个人直接遭受的火刑一样,如果不能回归肉身,日光就会将神魂活活炼成最原始的元气!
这就是为什么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什么小鬼作乱,因为小鬼如果敢要作乱,就会直接被日光炼死。道术到了夜游,只能称作是游魂、小鬼。
‘还有,在道术驱物的境界之前,必须要进行通过观想图,才能够进行神魂出窍。而仅仅是这么一幅图,直接自然而然的牵引而出,其中的那种逍遥自在的神意,完完全全融入其中,已经成了一个上佳的观想图。’
道士此时也突然反应过来了,自己观赏这副图形之后,只感觉一阵神魂舒爽,刚刚日光照射的那种热辣的感受缓缓的散去,水墨留白承托而出的白云,似乎成为了擦去日光灼烧伤痕的良药!
‘传说乾道子的画作,能够直接增幅神魂修为,我曾经认为这是一种传说,但是没想到是真的!这幅画真的能够直接增幅道术修为。一个读书人,居然直接到达画圣的境地了么?’
乾道子,虽然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面广为流传,其实其本质上是道门中人,并且在大禅寺昌盛的时候,佛门还未曾被打压的时候,就有许多佛寺也会邀请他去做菩萨罗汉的画像!
儒释道三家,乾道子都有不错的名声,被尊为画圣,成为画圣之前,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作画,不知道画了多少,才将画技练的炉火纯青。
这副画出的飞鹤图,纸张都是十分普通的宣纸,也是只有着简单的黑白两色的水墨画,虽然经过了精心的裱装,但是依旧是显得很是粗陋。
在道士的眼中,这幅画纯粹是无与伦比的画道技艺顶上来的,没有精细的丹青颜料的点缀,也没有上好的纸张。
道士念头急速的思索,连忙跨步向着书铺走去,摸了摸胸口,看着自己带着的银两是否足够。
而就在此时,却见那个书铺的前面,出现了一个中年文士,他也是在这幅画出现之后,立马就被吸引了眼睛,然后直接从怀中掏出一袋银子。
这一袋银子交给了书铺的中年掌柜的之后,直接就取下了这一幅画,欣赏一番准备直接带走。
“等等!”
道士神色焦急,内心之中有些懊悔,自己刚刚稍稍出神浪费了时间,让这幅画就直接被买走了!看到这个情况,不由得先是大喊出声,然后连忙赶上。
“这位掌柜,这幅画多少钱,我出双倍得价格!”道士连忙开口道。
中年掌柜看到道士之后,惊讶出声,对着倒是说到:“是你,你就是前日来买画的道士?可惜我已经卖出去了,现在那幅画得归属权属于这位客官得了。”
“这位兄台,你手上的画作能否进行转让,我会进行补偿,出双倍的价钱!”道士转过头对着中年文士询问道。
“我不会转让的,这幅画虽然材质一般,但是却是胜在寥寥水墨就能够形神具在,让人心旷神怡,实在是沁人心脾的画作。”中年文士举着这副飞鹤图,开口回答道:“这幅画在我的心中无价。却让我五十两银子直接买到,实在是让吾感到幸运!但是就是有着一个缺点。”
“什么缺点?”中年掌柜好奇的问道,这个中年文士在画挂出来的一刹那,就直接盯上了,甚至卖家没开口,直接就是五十两银子埋下来,中年掌柜原本还想三十两的价格呢!
“这幅画如此的传神,可以称得上是传世的名作,可惜作画的人没有署名,实在是让人感觉叹息,不能知道这样作者的名号,恨不得见上一面!”中年文士摇了摇头:“掌柜的,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么?”
“知道,我还很熟悉呢!作画的人正是我的侄儿,他是在读书,这些画作是他闲暇的时候画出来的。”
“奇哉,妙哉,未来有机会,我倒是想要和你的侄儿见上一面!”中年文士点了点头,赞赏一番,接着带着画离去了。
道士看着画作从自己手上流失,心痛不以,这原本是自己的机缘啊!却因为定力不足,一时出神,延误了出手的时机。但是他在道术修为看画之后精进了一些,思维更为清明,思绪迅捷。
他知道最重要的是作画的人,最好能够找到,带到方仙道之中。于是调整了自己的心情,转过头对着中年掌柜笑着开口道,只是笑容有些勉强:“掌柜的,你的侄儿如此大才,我想要邀请进行作画,如果让我满意,事后的报酬绝对不菲。”
他看着自己的机缘从自己手上流失,自然是无比的心痛,但是他立马反应过来,如果结交好了作画者,就相当于是结交了一尊未来的画圣,对自己的道术修为大有脾益!
“好说好说。”书铺掌柜将那个中年文士递给的钱袋子直接揣进怀里,笑着对着这个道士进行交流。
而此时的这个道士,也是调整好了心情,并且和书谱掌柜交流套话,套出作画人的喜好,日常动作之类的。
‘这般看来,这是一个正统的读书人,不知道他对方仙道的感触怎么样?要是抵触,那就麻烦了!’道士思维急转,方仙道在大乾之中,为皇帝烧铅炼汞,颇受圣眷。
但是在读书人的口中,方仙道就成为了装神弄鬼,祸乱朝纲之流。现在的朝堂上的文脉主要是理学和心学,理学以洪玄机为首,心学主要就是周乾两朝宰相李严一脉的学派。
虽然理学和心学互相看不上眼,但是对于方仙道这种道士宗门,都没有任何的好感!
感谢读者老爷们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