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1章 广交会上干起来了(1 / 1)腰子少放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广交会上干起来了

宋廖莎翻了个大白眼:“陈哥,你就别死鸭子嘴硬了,全厂的老少爷们儿都知道你满脸贴纸条,输了钻桌子从厂长胯下钻出来的。”

说着说着,宋廖莎还纳闷:

“欸?你这屋当时是怎么个布局啊?咋能钻桌子还钻错方向了呢?”

“滚犊子!”陈露阳听不下去了,一脚踹在了宋廖莎屁股上。

“我就是把扑克牌藏书里被咱厂长发现了,这特么让你们传的!”

“你们一个个不去省报当记者都白瞎了!”

正唠着,就听敲门声传来。

陈露阳以为是车间的工人找他,开口说了句“请进”。

下一刻,三个穿大衣,戴帽子,拎大包的青年破门而入。

最前面的一个人,后背上还冒出了半截枪管。

陈露阳登时吓的一后背的冷汗。

这年头可没有禁枪一说。

……不能是因为抢了橡胶厂的订单,橡胶厂派人来突突自己了吧?!

空气凝固了两秒钟,随后办公室传来了宋廖莎惊喜的声音:

“小赵?小李小王??你们仨啥前回来的!”

以为要被灭口的陈露阳惊愕的看着宋廖莎,问道:“你认识这三位英雄?”

“咋不认识呢!”宋廖莎高兴道:“这不就是咱汽配部的职工家属汽车维修培训社的同志吗!”

见陈露阳眼神还有点迷茫,宋廖莎提醒:“你忘了?还是你主张的,让他们出去自销维修的!”

嚯!

陈露阳这下才想起来。

当时厂里招了50名职工家属专门学习小汽车的维修,连人带车一起奔赴全国各地。

“你们走的这一趟时间挺长啊!”

陈露阳赶紧将三个人请到沙发上,一人倒了一杯热水,

瞧着小赵身后的枪管子,陈露阳忧心忡忡问:“外面不安全?”

“安全啊!挺安全的!”小赵高兴的回答。

虽然名字叫“小赵”,但是青年的脸上不知道多久没打理了,腮边全是胡子,看着比黄平涛都沧桑。

“那咋还带着枪呢?防身啊?”陈露阳惜命的站在柜子后面。

虽然枪管子是冲着天的,但万一特么要是走火了呢?

他还没考大学,没娶媳妇儿呢!

“害!这是玩具枪!”小赵恍然大悟,解开身上的绳子,将枪递给陈露阳。

“你们说巧不巧,我们几个刚到南方就撞上广交会,我们托了买车公司的兄弟帮忙,借着他们的身份进去逛了一天。”

陈露阳:“那你这枪是从广交会上买的?”

小赵笑道:“算是也不是。这是海《东方日报的周记者买了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要说这事儿也是巧到家了。

他们几个人土包子似的正在广交会里转悠呢,结果那周记者听见他们的口音主动过来攀谈,几句话就把他们的真实身份给勾出来了。

在听到他们几个没有邀请函,是借了买车公司的身份溜进来瞧热闹的时候,

周记者的脸上竟然还露出了一丝“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慨。

也真是托了周记者的福,

他们在广交会上所有的吃喝用度基本上全都是周记者负责支出的。

至于这把玩具苏式机枪,就是周记者特意在展会上买给陈露阳家小外甥的。

“周记者?周云?”陈露阳惊讶出声。

“对!就是周云同志!”小赵提起周云,声音和表情无比亲切。

“这也是周云同志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小赵灵巧的拉开背包,从记录本里板板正正的掏出了一沓报纸。

“这是啥?”陈露阳心里“咯噔”一下,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托了陈父陈母和老陈家全家人的福,他现在看见报纸就心突突。

小赵笑道:“是你的报道!”

“这要不是看报纸,我都不知道小陈老师还参加了文化出版和学术交流大会!报纸上特意给你拍了张单独照片,照的老带劲了!”

陈露阳嘴唇一抖,缓缓展开报纸。

果然,在第二版“文化出版和学术交流大会会议报道”上,清清晰晰的印着自己的大脸!

这张照片由于是专门给自己拍的,无论是取景、光线、构图还是人物仪态的捕捉都非常到位!

宋廖莎看的都羡慕了。

“哥,你这张照片都可以拿去相亲了。”

“去!”陈露阳嫌弃的骂了一句,纳闷道:

“这报纸给一张就行了,为啥拿回这么多啊?”

这年头报纸又不是集邮,有一张露露脸就算了,但是他手里的这沓足足有七八份。

刚刚他顺带眼看了看《东方日报的内容。

上面从时政要闻到理论观察再到风土人情,各个要素应有尽有。

稿件质量写的也很高,按理说不至于卖不出去免费送人吧?

“这是我特意给你要的!”

小赵一脸邀功的看着陈露阳,表情写满了骄傲和机灵。

“小陈老师你不是喜欢把照片贴门上吗?我怕单张贴了不好看,特意管周同志多要了几份。”

陈露阳浑身僵硬,稚嫩的心口仿佛被一块大石头狠狠砸了又砸!

这以前丢人在厂大院里丢丢就算了。

现在可好,直接一竿子丢人丢到南方!

以后要是碰见周云了,他还咋见人啊!

陈露阳快哭了:“谁跟你说我喜欢把照片贴门上的啊?!”

“全厂老少爷们儿都这么说啊!”小赵小心地回答。

别人家大门上不是贴财神,就是贴门神,贴春联。

只有老陈家门上贴照片。

而且每次贴的还都是陈露阳的照片。

小赵这才好心多要了几份报纸……难道,要错了?

“行了,这么滴吧!”

陈露阳心中敲死了主意,死活不能让这批报纸面世!

但是这报纸上面毕竟印有自己的照片,

陈露阳还有点小迷信,感觉扔了带自己照片的报纸好像不太好。

干脆!

陈露阳将报纸锁在了柜子里,谁都别想瞧见!

“小陈老师,你这东西我就算带到了。”

小赵站起身:“我这次从南方带回了不少吃的,都封在了另外一个包里,我先把吃的送到融合车间,回头你自己别忘了取。”

汽配部的自销工人离开机械厂的时候,陈露阳还是融合车间的翻译那。

所以小赵就干脆把所有东西给融合车间打了个包,连带着陈露阳那份也一起放在了里面。可是谁能想到回了厂,小陈老师竟然变成小陈主任了!

小赵几人只能先来送枪,然后再去给曹青杭他们送吃的。

“就融合车间那群属狼的,等我回头再去,那些吃的早就被他们吃没了!”

陈露阳站起身:“正好我也要回车间一趟,咱们一起走。”

小赵几个人刚从南方回来,又去参加了广交会,对外面的市场有第一手的了解。

况且他也想听听这次广交会上还有什么热闹。

等到了融合车间,小赵仿佛打开百宝袋一样,将各种各样包装的吃的全都掏了出来。

除了、香肠、饼干、罐头以外,

甚至还拿回来了好几盒壮腰健肾丸和华佗再造丸!

对于华佗再造丸也就算了,倒是壮腰健肾丸被老蒋老薛老路老冯瞄了好几眼。

谁都想拿,但谁又都不好意思伸手。

“这个鱼片特别好吃,我也不知道是哪国的外国人,这次来广交会专程就来买这个鱼片。”

小赵拿起鱼片,熟练的撕开包装。

“我尝尝!”小吴的好奇伸出手,在袋里撕下一块放在嘴里。

随即他皱着眉:“吃不惯,腥嚎的。”

只是小吴虽然吃不惯,江边渡一郎倒是吃的滋滋有味。

如今的江边渡一郎穿着陈母给做的裤,脚上踩着黑色的二鞋,头发在厂理发店剃的职工头,耳朵后面还别了一根舍不得抽的烟。

他要是不开口,真认不出来这还是个国际友人。

陈露阳笑道:“别说,你这鱼片对他路子。对了,这次广交会有没有啥好玩儿的事儿跟我们说说?”

小赵一副按耐不住八卦的模样,兴奋道:“还真的有!”

“这次广交会咱省的香肠厂和果厂也去了,不仅去了还干起来了!”

大家一听有打起来的,瞬间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小赵身上。

“咱省的兄弟单位不是应该互帮互助吗?咋还干起来了?”

听着疑问,小赵坐在小板凳上道:

“原本前面都好好的,但是最后确认订单的时候出事了。”

“好像香肠厂自己谈下来的单子,但是合同要跟果厂签。这样一来,香肠厂卖出的所有收益就都变成果厂的了,就因为这事儿俩家干起来了。”

陈露阳听的脑袋迷糊:“香肠厂的单子,为啥要算在果厂?”

“因为香肠厂是从果厂分出来的。”曹青杭开口。

“最初香肠厂只是果厂的一个车间,后来才独立分出了香肠厂。”

“但是厂子的生产线虽然分出来了,主控权却没分,最后收益还是得给果厂。”

曹青杭的父母本就是省里的领导,对于这些工厂间的隐秘故事平时总听。

自然也就了解的多。

“这么回事啊!那这香肠厂挺憋屈啊!”

陈露阳总算听明白了两个厂子的纠葛,怪不得这两个厂的厂长不对付呢。

“那广交会上有没有卖玩具的?”陈露阳开始问上了重点。

“有啊,洋娃娃,小手枪……做的可真了!”小赵回答。

“那有没有卖玩具小汽车的?”陈露阳问。

“有啊!”小赵说到这眼睛亮了。

“‘压倒西风’的铁皮小汽车卖的贼好!做的可好看了。”

“除了压倒西风以外,还有好几款发条玩具小汽车,拧几下发条车就自己动。”

说起广交会,小赵的嘴就叭叭个不停。

当初汽配部招工的时候,就是为了自销做准备,招的都是能说会道的。

小赵亲身走了一圈广交会,说的更是声情并茂,听的大家都跟瞧新鲜一样。

大家一直听到晚上下班,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江边渡一郎无比幸福的拥有了所有的鱼片鱼酱和鱼干,下班就跑去食堂就着馒头库库造。

当天晚上,拥有了最新款海工字牌气枪的军军,吃完了晚饭就跑了出去,嚷嚷着要给小胖墩儿显摆显摆。

这一显摆就显摆到了晚上八点多,

等到孙志刚骑车去接儿子回家的时候,小胖墩儿还舍不得让军军走。

甩着大鼻涕蹭着王轻舟的腿,哭着喊着让姥爷给他买枪。

想到王轻舟哈个老腰,拿手绢给小胖墩儿擦鼻涕的模样,陈露阳就忍不住在被窝里偷摸摸的乐。

起初,陈露阳只当果厂和香肠厂在广交会上干起来是个八卦新闻。

可是让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波战火竟然越燃越烈,

直接从南方燃烧回了省城。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香肠,坐着长途跋涉挤着火车,反复吆喝谈下来的订单被果厂收走,香肠厂直接停工了!

反正单子不是你果厂和外商签的吗?

现在生产不出东西,自然也是你果厂想办法!

这么一来香肠厂虽然解气了,但是果厂傻眼了。

香肠车间所有的生产线,早早就已经随着新厂移走了。

且不说他们产不了香肠。

就算能产,他们没有新配方,也生产不出外商订购的香肠。

如此也就算了,更闹心的是香肠厂这么一停工,其他厂、供销社和国营商厦不干了!

眼看年底,像是果厂、肉联厂、香肠厂、奶粉厂、啤酒厂这些地方都承担着福利任务,

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就指着年底的时候分点吃喝。

他们单子和票都买回来了,结果人家厂子停工不干了,这不是闹呢吗?!

可是无论谁去香肠厂找,

香肠厂的门卫大爷就一句话:“我们厂就是负责生产的,你们这些事儿得去找果厂说。”

起初大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都觉得香肠厂疯了,不想干了。

但是听到广交会上的事儿之后,基本上都一面倒的转头奔向果厂要说法。

而这群人里,就属宋廖莎去的最勤。

他好不容易从香肠厂带回来了一大批票,回头别不能兑换,全厂老少爷们转头再骂他。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