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我们学校没那么难考
在服装区溜达完了,陈露阳开始琢磨给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买点啥。
给他们买东西就得讲究讲究了。
太贵的,不好。
太便宜的,更不好!
陈露阳在国营商店里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给陈妈妈选了一瓶无功无过的蜂王浆。
剩下的,就是最艰难的陈拓了。
据他前两次去陈今越家的观察,这次过年,陈拓真是收了不少好东西。
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
而且陈拓虽然目前担任省内要员,但是骨子里说白了还是个文艺青年。
给他送东西,太俗了不行。
几乎毫不犹豫的,陈露阳转身去了新华书店,想着有没有最新的诗集给他买一本带回去。
主打一个投其所好!
说来也巧,去年正正好新出版了《雪莱诗选。
陈露阳进入新华书店的时候,售货员正在往柜架上摆放新诗集。
当下,陈露阳毫不犹豫掏钱买了一本。
等到晚上陈露阳拎着大包小裹的回到饭店的时候,发现大家各个都是满载而回。
王轻舟和于岸山还好些。
郝逢春和曹青杭也都是疯狂扫荡,就连自己同屋的李申元也是拎了一个满满的丝袋子回来。
没办法,这时候交通不发达。
大家出门一趟真的太折腾了。
如果不是因为公务出差,这辈子也许就来片儿城一次。
谁都想多买点东西带回家。
晚上,扫货一天的陈露阳和室友李申元各拿了一个盆,倒上热水,面对面的泡脚。
李申元:“明天你要去哪啊?”
陈露阳:“去菜市场转转。”
李申元:“菜市场???去那干什么?”
陈露阳:“我要给我小侄子买个东西,国营商店没有,菜市场能有。”
李申元:“啥东西啊???”
陈露阳:“鸡毛掸子”
李申元深深的看了一眼陈露阳,面上露出一丝忌惮之色!
此子竟小气如斯!!!!
他出门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瞧见有人不远万里去菜市场买鸡毛掸子,就是为了回家揍孩子的!
陈露阳镇定自若的用毛巾擦脚。
没有外甥的人,是永远不能感同身受“十五剃头死舅舅”这句终极诅咒的强大可怕之处的!!
好好一个年,
陈大志都没揍他,结果孙军军那个小王八蛋天天威胁自己。
不是让自己买吃的,就是使唤他剥生,甚至还让他帮忙写作业!!!
虽然那些作业,陈露阳都故意写错了吧
但是这一笔笔陈露阳都给孙军军记着呢。
这次好不容易来了一趟片儿城,怎么也要给孙军军买点当地特产的鸡毛掸子。
第二天一早,
在李申元难以读懂的目光中,陈露阳高高兴兴的杀向了菜市场。
片儿城的菜市场真的,非常热闹!!!
油盐店、姜店、猪肉杠子、羊肉床子、腊味,还有腊肉、火腿、香肠,活鲜鸡鸭……
陈露阳在菜市场逛了一圈,最后直奔菜市场里卖活鸡活鸭的摊位。
鸡毛掸子嘛
肯定卖鸡的地方最多!
正走着,陈露阳就听见小汽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下意识的回头一看,
两辆省机械厂的小货车风风火火的杀了过来,在活鸡活鸭的地方停了下来。
接着,小货车的副驾驶门打开,
一个穿色大袄,头上裹着红色三角围巾的大娘从车上跳了下来。
接着,那大娘手脚利落的和同伴打开小货车,将鸡和鸡蛋一笼笼的运进市场。
陈露阳瞳孔缩了。
这人……不是苏小英吗?!
当时机械厂造出了第一辆小汽车参加全国机械重机展览会。
在展览会上,融合车间十八勇士,十六名因为豆角没熟食物中毒住院。
只有陈露阳和郝逢春俩个非业务干部全程控场。
当时,这个片儿城卖鸡的苏小英,正是跟杨树林公社的同志一起坐的他车。
“乖乖……还真养了1000多只鸡啊!”
陈露阳看着那一笼笼肥实的鸡和饱满的鸡蛋,眼睛逐渐的瞪大了……
“大娘!你养的鸡真好啊!”
苏小英刚做完交接,填完单子,准备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卸鸡。
冷不丁瞧见一个年轻小伙子凑上来打招呼,她还愣了一下。
随即,苏小英眼睛一亮!
“哎呀!小同志,你不是省城的么?咋来我们这菜市场了!!”
陈露阳惊奇:“苏大娘,你还认识我?”
苏小英笑:“认识啊!去年我去省城,就是你开车拉的我,你们厂的小汽车特别好开,我现在运鸡运蛋都用你们的小车运。”
陈露阳震惊:“大娘,你这1000只鸡产蛋可真不少啊!”
旁边有人道:“她去年给国家交了1.1万斤的鲜鸡蛋,是我们全县2300多养鸡户和重点户的‘排头兵’,年底的时候还在公社县里戴大红了呢!”
陈露阳敬佩:“大娘,您这太能干了!”
苏小英不好意思,粗糙的手擦了擦脸:“这有啥能干不能干的,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就会养鸡。”
旁边有人笑道:“你还不能干?你都要建半机械化养鸡场了。”
苏小英不好意思:“贷款还没批下来呢。对了小同志,你来这菜市场是要买点啥?这里我都熟,想去哪我领你去!”
陈露阳:“大娘,我想买个鸡毛掸子。”
苏小英、众人:????
陈露阳面不改色的撒谎:“都说片儿城的鸡毛又轻又软,毛又厚实,我想买一个回去。”
苏小英乐了:“这啥钱!大娘家里有的是鸡毛,回头给你扎一个!!”
陈露阳:“这咋好意思啊?”
苏小英:“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扎个鸡毛掸子就是随手的事儿,明天你过来,我给你扎一个!!”
“对了小同志,就这个小汽车,我还有个问题想反映反映。”
陈露阳:“大娘您说!”
虽然陈露阳不是技术工人,但是这大半年在车间一套走下来。
他对小汽车也算是大半个专家了。
这车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能知道。
苏小英:“就是这车有点太颠了,每次运鸡蛋的时候,都得多铺好几层褥子,就怕把鸡蛋给颠碎了。”
陈露阳:“我看看。”
陈露阳走到小汽车前后仔细检查了一圈。
“大娘,你这车的减震使用的还是我们原始的减震装置,所以体验感就比较颠。”
“我们厂年前针对小汽车的减震做了技术改进,大幅度改善了震动问题。”
“我这边给您做个记录,”
“等过几天让我们厂负责自销修理的工人给你瞧瞧,换几个零部件就好了。”
苏小英:“钱不?”
陈露阳乐:“就个换部件的钱,不贵!”
苏小英这才放心了。
虽然陈露阳不差钱,但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主。
能省肯定是要省的!
两个人约了第二天在这见面,交付鸡毛掸子。
“这还不到10点……”
陈露阳看了眼时间,琢磨下面去哪。要不然……去北大瞅瞅???
陈露阳想到“北大”,眼珠子都要冒绿光了。
这次来片儿城,他就想着进北大里面看看。
再加上还有高红鸣的盛情邀请,陈露阳哪里还等得住,直接气势汹汹的杀了过去。
坐上公交车,陈露阳看好了站点,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色。
在经过一条街的时候,
陈露阳突然瞳孔一缩,猛地趴着窗户往外看。
只见街道上,两个女青年并肩行走。
其中一个人……
蒋晓华!???
陈露阳将脸贴在窗户上往外看,可是还没等他看的更清楚,公交车拐了一个弯,啥也看不见了。
她来片儿城了!?
陈露阳眉头锁紧。
一个下乡女知青,但是双手细嫩的仿佛没有干过任何活。
档案被调走,
国资部的女司长……
陈露阳将所有的事串连起来,最后重重的拍了拍大腿!
这个蒋晓华啊……真是不讲究!
你特么背后这么大的本事,你倒是给厂里的小汽车做个宣传啊!
这要早知道厂里有这么一尊大佛,何必他们又产销联谊,又记者招待的。
直接一步到位,攻略核心多好!
就在陈露阳把主意打在蒋晓华身上,寻思怎么才能透过她打开市场的时候。
公交车缓缓停下。
“北大,北大到了!”
听到有人提醒,陈露阳跟随人群下车。
到了收发室做了登记,不一会儿,高红鸣就从校园里走了出来。
“陈同志!”
高红鸣热情:“你来的正好!”
“今天我们请来了星期日英语的播音员录音频,正好你这个原作者来看看!”
陈露阳有些诧异:“这么快?”
高红鸣笑:“老师和学生们反响高嘛一得到你这个原作者的同意,我们就马上开工了。”
其实,年前他们就已经着手准备这项工作了。
包括名单上的姓名都是他们一早就已经沟通联系过的。
所以陈露阳这边一同意,这边马上就着手开始了录制工作。
不过,录制工作并不在北大,而是在百胡同。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
高红鸣领着陈露阳去食堂吃了顿饭,随后去了办公室。
现在还是寒假,学校里的学生。
校园里很安静。
跟着高红鸣走进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正在看书。
高红鸣:“韩老师,别看书了!看我把谁领来了!”
韩玲疑惑的抬头。
现在的陈露阳也就是19岁的年纪,跟学校里的学生年纪差不多。
甚至比好多学生的岁数还小。
高红鸣笑:“这位就是《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陈露阳!”
“陈同志,这位是我们学院的韩玲韩老师。”
陈露阳马上热情伸出手:“韩老师,您好!”
“您好。”韩玲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这……这也太年轻了!
当初他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作者最起码也是个留学归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至少40多岁的同志。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陈露阳岁数也太小了!
高红鸣接着介绍:“陈同志可不仅仅是这本《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还是车间主任和工程师。”
韩玲更震惊了。
北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是再人才,也没有这么年轻就又出书又当车间主任又当工程师的啊?
难道这人就是长的年轻,其实岁数不小??
韩玲试探:“陈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陈露阳笑:“老师,我今年19岁了。”
韩玲瞳孔地震!
高红鸣:“小陈不仅会英语,还会日语和法语,意大利语也说的极为地道!”
陈露阳的英语、日语和法语他没听到过,
但是意大利语却是从头听到尾。
说的是真不赖!
韩玲:“19岁,这么好的年纪应该上大学啊!”
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人才!
陈露阳这么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果考上大学,深造几年。
等毕业了之后,肯定会有更高更大的成就。
这也是高红鸣遗憾的地方。
高考好不容易才恢复几年,全国符合报考条件的同志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通过高考上大学读书。
倒不是说工厂不好,
只是陈露阳这么优秀的苗子,不进大学学习太可惜了!
陈露阳惭愧:“我去年高考没考上,”
高红鸣失声:“你没考上?”
能同时学会四门外语的人,说是天才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怎么也不应该考不上大学啊!
陈露阳如实道:“我理科不太好……不过我今年有认真复习,打算等到高考的时候再试试。”
听到对方有想考大学的念头,高红鸣和韩玲登时目光闪烁起来。
高红鸣借势笑着问了句:“陈同志有心仪的大学吗?”
陈露阳如实道:“挺想考北大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韩玲笑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考不上!”
高红鸣:“是啊!我们学校没那么难考,你好好复习,肯定没问题的。”
陈露阳“呵呵”了……
你特么骗鬼呢!
还你们学校没那么难考。
丫的最难考的就是你们!!
三个人唠了会儿磕,就一起出门,前往录影棚。
录音棚在百胡同。
走进录音棚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人在里面工作。
房间里安静的吓人,只能听见《星期日英语的广播员录制磁带的声音。
陈露阳站在旁边,心中真是无限感慨。
真的是舞台决定了演员。
如果不是自己跟着王轻舟来到片儿城,认识了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主任。
这平时只能在广播里才能听到的声音,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见到真人?!
省城虽然好,但是在资源方面,还是与片儿城差距的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