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你这人太记仇了
离开车间,曹青杭和陈露阳并排走在机械厂大院里。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
阳光轻轻暖暖的,娇柔的照在地上。
寒冷的空气中带着一丝久违的湿润,走上几步,陈露阳感觉身上都有点出汗了。
“真是开春了,天也一天比一天好。”
曹青杭笑着看他:“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谁能想到这当初只会谈性价比和成本的机械厂一中毕业生,现在说起汽车制造也是头头是道了。”
陈露阳一脸羞涩的吹牛逼:“机械厂人嘛,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的。”
“……不是。曹工,你咋还拿我机械厂一中毕业的事儿说事呢!”
陈露阳有点不乐意了。
当初这厮话里话外就瞧不上自己是机械厂一中毕业的。
结果都大半年过去了,他咋还揪着这事!
曹青杭赶紧往回找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意思是你进步的很快,根本瞧不出是机械厂一中毕业的。”
陈露阳目光如刀的射过去。
还说!
曹青杭无奈了:“我不是说机械厂一中不好!”
瞧着陈露阳那副一脸等着挑刺的死出,曹青杭无语:
“机械厂一中比北大好行了吧!”
听着自己的母校被人反复糟蹋,陈露阳痛极怒吼:“等我以后进北大了,我高低要给机械厂一中光宗耀祖。”
曹青杭乐道:“你要是真进北大了,厂里都跟着光荣!没准咱王厂长还能送你去上学呢。”
“他还能送我去上学?”陈露阳有点震惊。
“能!”曹青杭一本严肃的扯犊子。
“别人他未必送,但要是换成你,咱厂长肯定送!”
“为啥呢?”陈露阳惊喜的问。
“还为啥……谁敢不送你啊!”
曹青杭肠子都要悔青了:“就你这小心眼的,我当初随口说了句机械厂一中,就被你记到现在。”
“那等以后你都去北大了,谁要不送你,你不得记一辈子?”
陈露阳:……
擦!
无力反驳。
他承认,自己的心眼吧,有时候是特么挺小。
“但是我这人记仇,也记好啊!!!”
陈露阳忍不住为自己挺身代言。
谁惹他了,他记着。
谁对他好,他更记着!
曹青杭翻了个白眼,果断转移话题:
“还真别说,这马可波罗波开会不积极,没想到说话干活还挺痛快。”
虽然厂里的车试制失败,但曹青杭今天走路的步伐却明显轻快不少。
陈露阳:“之前我不就说了么,这些意大利人虽然说话直了点,但是挺真心实意帮咱们造车的,也不枉费咱们每天供他们的牛奶喝。”
两个人边唠边走,眼看着就走到了厂西侧的体育场。
远处的运动场上,工人们正在往地面上铺设橡胶颗粒。
往日灰头土脸的运动场,现在随着冰雪的消融而有了鲜活耀眼的颜色。
大家憋了一冬天,早就想着等运动场建好了,好好出来活动活动。
江边渡一郎作为省机械厂业余足球队的名义组织者,也蠢蠢欲动地准备这周末就把大家组织起来,先磨合磨合,踢一场再说。
曹青杭道:“小陈,听说你还是咱们厂足球代表队的队长呢?最近训练咋样了?”
“别提了。”陈露阳说起这话就心虚。
“我这队长除了第一天点名答道的时候在,后续就再没出现过。”
“我都担心隋主席把我的队长职位给撸了,”
真不是他找借口不去训练。
关键每次厂里足球队训练,他不是在会议室跟着意大利代表开会,翻译资料,
就是被江边渡一郎带到发动机厂,进行发动机升级研发。
足球队连他人影都找不到。
现在他都害怕是不是自己都被足球队除名了。
曹青杭安慰:“没事!要是厂队把你拿下来了,你就在咱们技术队里当队长。”
陈露阳感动了:“曹工,我知道就你支持我。”
曹青杭真是害怕了:“我哪敢不支持你啊!回头别为了这事儿再记我一笔。”
陈露阳:……
……
虽然马可波罗波们始终坚持要自由的探索追寻艺术,不能让生硬的方向来禁锢他们艺术的脚步。
但是在面对发生的问题的时候,
意大利工程师们还是全力以赴的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车顶的设计上。
一周后的会议室里
陈露阳再次坐在会议桌的中间,为机械厂众人翻译道:
“这一次意大利同志们考虑到了咱们的设备限制,在车顶的结构设计中引入了更多的“软曲面”,而不是单纯的锐利弯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车顶的曲线更加平滑,避免因为过度拉伸而导致板材褶皱或形状偏差。”
“同时,他们还增加了适当的补强结构和折叠线。这些补强设计不仅能够增强了车顶的结构强度,还在制造过程中有效地引导材料流动,减少板材不均匀拉伸的风险。”
融合车间众人看着新图纸。
果然跟之前的那版图纸相比,这张图纸的构造明显更为复杂,看上去更为合理。
“怎么这一次图纸上多了这么些焊接点?”
曹青杭皱眉指着图纸上一个个的焊接点。
多焊接点虽然可以让部件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分散外力,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
但焊接点越多,工艺时间越长,焊接设备的磨损和耗材的使用也更多。况且每个焊接点本身可能是应力集中点,过多的焊接点会增加结构潜在的脆弱部位,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引发裂纹。
之前那版的设计图纸里,意大利工程师们的焊接点数量还算合理。
但是这版的焊接点也太多了……!
马克波罗波听完曹青杭的问题,叽哩古哇的跟陈露阳说了一通。
陈露阳解释道:“由于双曲面车顶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意大利同志们调整设计中的焊接点和衔接部位,增加了更多的工艺冗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微调,确保车顶成型后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些只是草稿图,等到时候随着具体的生产状况,设计图还要不断进行修正。”
“只是数控冲压设备和液压成型机这些生产设备,就需要咱们自己升级改进了。”
“不过他们会帮助咱们一起研发适应双曲面车顶的冲压模具,保证小汽车的顺利生产。”
“好,等开完会咱们就去生产车间,让工人们先试试。”曹青杭看着手里的图纸,眼中信心大起。厂里最不缺的就是擅长机器的好手。
上次车顶试制失败之后,
厂里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已经着手开始了对厂里生产设备的升级。
如今意大利工程师又改变了图纸参数,增加了焊接点。
多实验几次,一定能把车顶框架成功做出来!
就在融合车间众人以为双方合作总算步入正轨,脸上都露出一丝轻松的时候,
马可波罗波又拿出了第二份图纸。
“上一次关于车门的讨论,我们赞同你们沿用传统框式车门的意见,但是为了保留一定的设计感,我们优化了门把手造型和密封条的细节设计。”
机械厂众人一愣。
一个车门子还需要设计吗?
能开能关不就得了?
众人接过图纸一看!
只见新的设计图上,整个门把手都是流线型的造型,与车身的线条流动性一致不说,甚至还将原有的外凸型门把手,变成了半隐入式的设计,当门把手不使用的时候会与车身保持齐平,从而有效减少风阻。
你说精致吧,确实精致!
你要说注重细节和美感吧,那也确实是注重细节和美感。
但是……
“这一个车门子抠这么细有必要吗???”小吴疑惑。
现在机械厂恨不得马上攒出一个整车出来,怎么这些意大利人就愿意琢磨这些小细节?!
“当然重要!”陈露阳在旁边开口。
“那老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大老粗的事儿谁都能干,但是绣针可不是谁都能拿的。”
“咱们费那么大劲找他们合作,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给咱们干这些。”
曹青杭点头:“小陈说的对,车门的事儿就按照他们设计的去生产,看看这种半隐入试的车把手好用不好用。”
陈露阳将曹青杭的话翻译给马可波罗波。
马可波罗波似乎很是高兴对方同意了自己的设计,接着开口道:
“除了车把手以外,我们还对车灯进行了调整。”
车灯?
陈露阳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问向马可波罗波求证。
“就是车灯。”
马可波罗波们将对美学的追求发挥的淋漓尽致。
“上一稿的初始设计里,为了方便你们现有模具和生产设备的加工,车灯的外形是方形的,但是方形灯实在太普通,无法突出设计感,所以我们调整了一下车灯的轮廓,让它的边缘弧度更加流畅一些。”
这……
陈露阳和机械厂众人都为难了。
初始设计的车灯图纸已经给了灯泡厂,让他们按图制造了。
结果现在实物还没拿到呢,你这边设计方案又改了!
那之前灯泡厂生产的车灯咋办?
不要了????
“……”
曹青杭沉默半晌,答应道:“行!回头将这份图纸送到灯泡厂,让他们按照这份图纸再生产新车灯。”
说完了正经事儿,会议里的气氛再次尴尬起来。
现如今,双方还是严肃的合作关系。
每次双方见面,不是研究图纸交流意见,就是在车间查看设备和成物。
更别说马可波罗波们对会议室简直是深恶痛绝。
开完了会,意大利工程师真是一分钟都不想多呆,纷纷拿起背包就要离开。
“请等等!”
陈露阳按照最初与曹青杭商量的,热络的叫住了马可波罗波一行人。
“这个周末,要不要去踢球?”
“踢球?”
希门达腊达的眼珠子“蹭”一下亮了。
“对!厂里的雪化了,周末要不要活动活动身体,咱们一起踢场球。”陈露阳笑道。
“好啊!”马可波罗波答应的相当痛快!
他们之前在意大利,不是滑雪就是做运动。
但是来了省城,别说滑雪了。
那江面上的冰都松动了,想打出溜滑都不行,只能白天抽空出去跑跑步。
现在听说有足球可以踢,这些意大利人灵魂里的激情几乎都燃烧起来了。
甚至在离开的时候,
希门达腊达忍不住把公文包扔在半空,当成球踢了起来。
说来也是见鬼了,
不知道希门达腊达的脚丫子是咋长的,那公文包被他原地颠了半天,就是不落地。
如果不是怕公文包里的资料散开,估计希门达腊达就地能来个起脚射门,把楼梯当球门,一脚踢过去。
机械厂众人:嘿!有两下子啊!
当天,陈露阳就将双方周末约战的事情告诉给了江边渡一郎。
小日本在听说这件事之后,浑身的战斗火焰全都点起来了,嘴里哇啦哇啦的说了一串,眼神激进的似乎恨不得现在就上球场跟那些意大利人一决高低。
其他的厂业余足球队成员也跟着灼热了。
足球大家都踢过,
但是意大利人他们还是头一次踢!
周五下班后,“厂技术足球队”全体队员挤在融合车间里,士气高涨的研究着战略战术,打定主意要让意大利人瞧瞧机械厂的足球风采。
队里的大多数人没有看见希门达腊达踢公文包的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迷之自信。
陈露阳在旁边担忧提醒:“咱们还是得多点小心,那希门达腊达小个子不高,腿脚还利索,真上场了溜咱们一个来一个来的!”
唐喜反驳:“咱江边渡一郎也小个子不高,让他俩对磕呗!”
众人将视线落在了江边渡一郎身上。
此时的江边渡一郎穿着工服,后背靠着绿色卷柜,左手蜷着一小把毛嗑,胳膊肘拄在翘起来二郎腿儿上,一边拉腮帮子含着一块,正咔嚓咔嚓的磕瓜子。
一边磕,他的小腿儿还一抖一抖的。
这哪像什么日本专家啊……
说他是杨树林公社派来学习的村民都没人会怀疑。
陈露阳将视线落在江边渡一郎的小腿儿上。
看着看着……
陈露阳同情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这咋长得这么短的小短腿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