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章 筹备妇女篮球赛(1 / 1)腰子少放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5章 筹备妇女篮球赛

门后面排队的患者瞧见宋晓宁这边没人,马上就敲门进来坐在凳子上看症状。

老薛和小吴在旁边偷摸观察。

宋晓宁给人瞧病的时候,是既问诊又嘘寒问暖,说话也轻轻柔柔,慢条斯理的。

开的药也是中规中矩,一点出格的地方都没有。

小吴和老薛是咋看咋觉得小姑娘挺正常。

“是不是她啊到底?”小吴纳闷问。

“咱也不知道啊。”老薛也偷偷嘀咕。

省医院里面他们也没啥认识人,还是稳妥点,把病看完了好。

老薛的病情比较重。

田大夫给他开了三天的点滴。

交完钱,取完药,老薛靠在病床上跟几个生病的兄弟挤在一块打针。

第一天,小吴从头陪到尾。

可等到了第二天,老薛就不用他了。

一来,车间还有工作,小吴还要回去弄小汽车,不能总陪他在这浪费时间。

二来老薛也是个善于唠嗑的,跟他同屋打点滴的几个哥们第一天就被他唠熟了,

几个素不相识的大老爷们儿凑在一块胡天海地对着吹牛逼,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

唠着唠着,半个医院和病人几乎都知道老薛是机械厂造小汽车的,各个都过来好信的打听,问问小汽车到底咋样。

上午好不容易看完了最后一个患者,

宋晓宁轻轻揉了揉手腕,站起身去走廊走一走活动活动。

没走两步,就听见走廊里面有人喊“拔针”。

宋晓宁离得近,直接就走了过去。

“谁要拔针?”

“我拔!”

老薛正眉飞色舞的跟病房里打针的病友同志们讲意大利设计的小汽车呢,

听到宋晓宁的话,老薛下意识的抬起手。

宋晓宁熟稔的走到消毒柜,拿出装着消毒和胶带的铁盒子,走到吊瓶旁边,轻轻弹了弹滴管。

眼看着药快打完了,宋晓宁手快利落的给老薛拔针,贴上按上胶带。

“按一分钟,就可以松手了。”

宋晓宁细心嘱咐,抬起手把吊架上的玻璃药瓶仔细收好。

一边收还问:

“怎么样,还发烧吗?”

老薛摇头:“烧倒是不烧了,就是打完针了胃有点难受。”

宋晓宁安慰道:“这是药物作用,你回家喝点粥,过两天自己就好了。”

老薛瞧着宋晓宁乖巧文静的模样,越看越觉得奇怪。

他在这打了三天点滴,小宋大夫在旁边看病。

被她看过的病人就没有一个不夸她人好的。

老薛犹豫半天,试探问了句:“小宋大夫,您除了看感冒发烧,还能看啥病?”

宋晓宁笑道:“大病小病都能看点,我妈妈也是做大夫的,我学的比较多。”

老薛又试探问了句:“那脚气您能看吗?”

宋晓宁大大方方的回答:“也会的。同志您有脚气吗?我可以帮您看看。”

宋晓宁这样大大方方的,反倒给老薛弄得不好意思了。

“我有一个同事有脚气,想找大夫看看。既然您会看,回去我跟他推荐推荐。”老薛说道。

宋晓宁点头:“嗯嗯,您让您的同志随时来就行,我天天在。”

离开省医院,老薛纳闷回头看了一眼。

小陈说的能是这个小宋大夫吗?

看着不像啊!

……

健康回到了工作岗位的老薛,压下了省医院小宋大夫的事儿,继续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他不在厂里的这两天,八卦的小吴是一点没闲着。

陪老薛打完点滴回来的第一天,小吴就广而告之厂里的兄弟们,说他见到了省医院的小宋大夫。

众人在听说那“偏方大夫”是个白净斯文的小姑娘的时候,一个个都无比诧异又好奇。

还有几个闲出屁的,打算过几天借口消化不好,去省医院找小宋大夫去开点大山楂丸见识见识。

不过说到医院,

最近厂里都在进行病毒大消杀,走到哪都是一股子烧醋的味道。

江边渡一郎受不了这股醋味,每次都要在外面站半天,等味道散的差不多了才回来继续工作。

这天中午,车间刚刚喷完醋,江边渡一郎就兴冲冲的拽着小吴老蒋去操场。

为了让厂妇女职工趣味运动会更加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次运动会除了平常的跳绳、踢毽子、拔河、乒乓球比赛以外,

工会还以车间为小组,在每个车间里选择身体素质好的女同志组成篮球队和排球队,等趣味运动会的时候举办集体赛。

参加篮球和排球等集体赛的女同志们全都武装起来,纷纷利用中午的时间打配合,磨战术,锻炼身体。

平常被男同志霸占的运动场,这两天全都挤满了娘子军,吸引了厂里不少的男同志围观。

而江边渡一郎更是围观群众的积极分子,

每天只要乒乓球桌前有人打练习,他就要高高兴兴的跑去看。

时不时还那个小破拍站旁边跟着甩两下,一脸跃跃欲试地想要挥几拍。

“咱们今年的活动办得很不错嘛!!热闹!!!”

厂办公楼大办公室里

工会的贾主席与妇联的隋主席俩人站在窗户旁,看着操场上热闹的景象。

在他们身后的大桌子上,摆满了这次参加厂三八妇女节文艺作品评选的作品。

几个意大利女工程师的画自然不必说了。

不管是绘画技术还是出于国际友谊,画的都相当好,

每个人都被评为优秀奖,一人奖励一个茶缸子啥毛病没有。

剩下的就是厂里妇女职工的文艺作品了。

这些作品里有散文诗歌、书法绘画,甚至还有钩针的小工艺品。

每个都挺好看。

按照厂里的最初打算,所有参加文艺评选的作品都会得到奖品,并且张贴在厂里的各个宣传栏上作为展示。

只是其他展示都好说,

厂办公大楼前的这两面宣传栏如何安排,就需要商量商量了。

虽然平时大家给家属和领导点优待,都能理解。

可是这种不争不抢的文艺作品展示要是也整事儿,那可就没意思了。

但尽管如此……

“冯久香同志的这幅《喜鹊登梅真的不错啊!”

妇联的隋主席左看右看,还是觉得冯久香的这幅画看着顺眼。

画上的小鸟生动可爱不说,

关键人家题头写的好啊!

“改革春风拂满园,迎春枝头闹梅。”

“这词儿写的多好!”隋主席赞叹。

“确实好!”

贾主席也跟着点头:“这冯久香同志的思想觉悟就是高,这两句词儿一亮出来,马上立意就提起来了。”

旁边的小徐干事听了这话,马上心领神会。

“那我把冯同志的画拿出来,放在前面。”见两个领导都没有反对,

小徐干事拿起画,放在了旁边。

“对了老隋,小徐那个材料你看了之后感觉怎么样?”贾主席问道。

前两天,小徐干事写了一篇三八妇女节车间检查报告,在报告中除了对橡胶车间的学习活动详加介绍以外,尤其对他们的车间工作法大为推崇。

现在正值年初,

省工会正组织筹备一个“争模范、树典型”的先进活动,各个工厂和单位要向上报送优秀典型。

往年,省机械厂的送选单位,不是陈大志的锻造车间,就是金大奎的冶炼车间,

可是今年,厂办公室、研发车间和装配车间的发展势头也很猛烈,竞争很激烈。

原本这些事儿,跟妇联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但是架不住陈露阳的橡胶车间太过亮眼!

车间里面干净整齐不说,他们还推出了自己的车间工作法。

这个事儿就很新颖了!

如果报到省工会评上的话,也许还能在全省推广也不一定。

所以隋主席拿到稿件之后,就传送了一份给工会贾主席送过去。

“材料我看了。”

贾主席委婉道:“但是具体还得跟于副厂长和王厂长请示请示。得让领导知道才行。”

隋主席笑道:“这个是必须的。我也是觉得橡胶车间这个东西弄得不错,想着给领导多提供一份参考。”

贾主席微笑:“是啊,咱们就是起个参考的作用,具体的决策还是要厂领导才能决定。”

“听说今年咱厂三八红旗手报的是研发车间的张惠兰?”

隋主席见对方转移话题,也顺着唠嗑道:

“蕙兰同志去年与部里的同志改进了水轰的零部件设计,又去南方给三个航空工业所做技术支持和指导,成绩显著,选她也是经过厂领导们同意的。”

……

听着两个主席唠起了闲嗑,小徐干事也不方便再留下打听,拿起桌子上商定好的作品,下楼张贴文艺作品去了。

晚上下班,

工人们发现厂里的宣传板换了内容,全都凑热闹的去看。

“诶呀,久香!!!这不是你的画吗!”

小王太太指着宣传板,激动的晃悠冯久香的胳膊。

“哪呢?我瞅瞅!”

冯久香踮着脚,顺着人脑袋缝往里瞅。

只见宣传板的上,高高的贴着自己的那幅《喜鹊登梅。

“诶嘛啊,还真是我的!!!”

冯久香登时乐了:“我瞅瞅你的在哪呢?”

两个小姐妹手挽着手,从厂办公楼前的宣传板,一路走到食堂的宣传板。

再从食堂的宣传板走到澡堂的宣传板。

再从澡堂的宣传板走到快职工宿舍,这才再一个板面上发现了小王太太写的散文小诗。

小王太太有些失落了。

“丽蓉,你看你这小诗写的多好!”

冯久香安慰着自己的小姐妹。

说实话,小王太太写的真挺好。

文笔优美。

字也漂亮!

但是就这个立意差了点。

一页纸光景物描写了,一点都没和改革开放和厂领导的关心爱护联系在一起。

想着想着,冯久香就想到陈露阳了。

亏了听老二的话,在画上提了句“改革开放”,要不然自己的《喜鹊登梅也得在澡堂子后面挂着。

“丽蓉!晚上别自己做了,这么高兴的日子,咱俩下馆子去!”

冯久香拉着小王太太就走。

小王太太还有点局促:“那咱俩不回家做饭了啊?”

冯久香道:“不做了!”

“咱们过节凭啥还给他们做饭!成天给他们做做做的,”

“今早上我就跟他们说了,这几天他们饿了自己做,衣服自己洗。别啥都指着咱们。”

“让他们一天天出去喝酒潇洒,今天咱俩也出去下馆子去!”

小王太太被说动心了!

“那你等我先回家,跟我家那口子说一声,完了咱俩再去!”

冯久香痛快答应:“好!走人!”

……

夜晚的融合车间里,

家里没人给做饭吃的陈露阳,正领着一群老爷们儿布置车间。

由于工厂的车间篮球参赛队伍多,

所以机械厂定在节前一个礼拜开始打篮球循环赛。

“主任,你看贴这行不行?”

董满贵踩在梯子上,手里拿着一张红纸,正伸直了胳膊往墙上举。

“行!就贴这!”

陈露阳在远处指挥。

不大一会儿,车间宽敞的墙壁就贴上了“车间因你们而美好,庆祝全体车间女同志三八妇女节快乐”几个大字。

红纸是陈露阳向后勤科马广北要的。

黑字是陈露阳请办公室牛主任写的。

车间女同志过节嘛

他这个当主任的总要有所表示表示。

其实这要是车间里面女同志少点,人数就几个的话,他自费给这些女同志买点水果啥的当成慰问品,发下去表达关怀也就算了。

可是车间几十号女工人,他再有钱也买不起啊!

想来想去,

陈露阳决定还是从氛围入手,把车间温暖节日的氛围先营造出来。

所以陈露阳就找人弄了这些,提前三天把庆祝的标语贴上,让车间的女同志们高兴高兴。

这边刚贴完标语,

黄平涛和杜涵等十来个人又吭哧吭哧的走进来。

“主任,汽水买回来了。”

黄平涛累的一身汗:“还有你说的铁筐,我们也从锅炉房的拎了一个回来。”

陈露阳看了看成箱的汽水和平时给工人们送饭盒用的铁筐,不放心问道:

“暖瓶呢?暖瓶够吗??”

黄平涛道:“够!十来个呢,保管够!”

陈露阳:“行!那啥大家听我说!”

陈露阳拍拍巴掌,车间里正在忙活的男工人们全都抬头。

“明天,咱们车间的女工就要间上场打篮球比赛了!”

“打球,咱们帮不了,但是后勤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到位!”

“明天大家都多吃点!把力气和劲头都喊出来,给咱们车间的女同志们加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