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勾心斗角的君臣35】
虽然太庙献俘的想法被朝臣拼死拦下了,但魏哲能顺利平定三韩还是让天子刘宏十分高兴,甚至比得知公孙瓒收复幽州郡县还要高兴!
别看他喜欢听下面人山呼万岁,恭贺万年,但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
由于常年纵欲不加节制,他的健康已经每况愈下了。
有时夜深人静之时,刘宏甚至常常在想自家驾崩后谥号会是什么。
以前他觉得自己只能得一个“平谥”,如怀、悼、哀、闵、殇之类。
但是经过魏哲在辽东这么一通折腾,刘宏觉得自家或许能个“美谥”。
《谥法云:
有功安民曰烈,戎业有光曰烈。
或许……他会被称为“孝烈皇帝”?
不过,貌似“孝毅皇帝”这个称呼也不错。
毕竟“强而能断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当然,如果能称他为“孝宪皇帝”就更好了。
表正万邦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这在“美谥”里面都算上佳了。
念及此处,天子刘宏不禁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这魏公威果然是朕的福将啊!”
张让等人纵然熟知天子性情,但也想不到刘宏竟然在琢磨自家谥号了。
见天子这么一说,张让等人还以为是魏哲的捷报来的凑巧,让天子一扫忧虑,这才对魏哲如此评价。
于是张让当即笑呵呵的凑趣道:“这魏公威纵然是个福将,那也是托陛下的福,全靠天子庇佑,否则这厮哪来的福气?”
此言一出,当即逗的刘宏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片刻之后内朝议事时,刘宏的好心情却立刻被败坏了。
……
话说三韩之地既定,朝堂自然要着手治理的。
在这方面朝堂上的列位公卿倒是颇为赞同魏哲奏疏里面的看法,那就是直接设置郡县,迁青徐失地流民填之,使其化夷为夏。
不过在新郡的命名方面,朝臣的想法有些分歧。
于是便将几个名称都呈了上去,供天子选择。
然而看着纸上众臣商议之后的结果,刘宏却眉头紧皱。
“真番郡、临屯郡、沧海郡?”
好家伙,刘宏是越看越不满意,当即不满道:“为何尽是前朝文字?”
“如此惫懒,尔等食君之禄,难道就是这么分君之忧的吗?”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请罪声,然而就是无人说出新的想法。
说句老实话,这还真不是刘宏挑剔。
要知道真番郡也好,临屯郡也罢,那都是在海东西部。
如今新开辟的三韩之地,可是前朝未曾占据过的疆土。
至于沧海郡就更有意思了,严格来说就是眼下的海东属国。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秋,东夷秽君南闾曾携民二十八万人内附,汉武帝便以秽貊地设沧海郡。
不过沧海郡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很短,仅仅两年之后就被撤销了。
所以这三个名字貌似都可以,但实际上都有问题。
刘宏不想用别人用过的,更不想日后被人通过文字游戏抹去功绩。
若是用了这三个名字,后世人说不定就以为他只是收复失地而已,未曾开疆扩土,立下功勋。
对于文臣们的那点小心思,刘宏自问比谁都清楚。
故此虽然仅仅只是个名称而已,但刘宏却格外坚持。
这是他在位时的成就,自然该他独享这份荣耀,而不是与前人共享。
作为朝野公认的佞臣,司徒许相敏锐的察觉到天子的心思,当即急中生智道:“海东之地日出最早,不如就称东明郡】如何?”
闻听此言,刘宏顿时脸色稍霁,至于其他朝臣亦是微微颔首。
于是三韩之地就这样有了个新名字——东明郡!
然而刚解决一个问题,紧接着君臣却又发生了分歧。“入朝为官?这就不必了!”
在听说尚书台想征调魏哲入朝担任五官中郎将时,刘宏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见天子态度这么坚定,袁隗当即又建议道:“既如此,不如令魏哲转任护羌校尉,协助大军平定凉州叛乱。”
袁隗这还真不是针对魏哲,只是按照以往的惯例行事罢了。
毕竟放任魏哲这样屡立战功的能臣在边郡,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坐大。
招他入朝为官也好,调去凉州平乱也罢,都是防止他在辽东尾大不掉。
这也算是一个成熟官僚的基本素养吧!
然而刘宏闻言却依旧不同意。
他不在乎什么惯例,甚至连辽东那种苦寒贫瘠之地都不在乎。
反正魏哲没有皇甫嵩那种威望,刘宏目前对他还放心的很。
实际上魏哲在捷报中曾表露过请战的意思,希望能率军平定张纯叛乱。
然而无论是袁隗还是天子都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
袁隗自然是觉得这样只会让魏哲在辽东乃至于幽州的权势更大,所以否决。
但天子则是不想魏哲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刘宏隐隐有种预感,他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于是为了自家日后能有一个“美谥”,心情急迫的刘宏想了想当即果断道:“命中郎将孟益统率幽州郡兵总理平乱事宜,骑都尉公孙瓒辅之。”
而后不等其他人再开口,刘宏紧接着又道:“命乐浪太守魏哲转任辽东太守,配合孟益平乱!”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沉默。
但思量片刻之后,众臣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结果。
虽然这个方案不是他们想要的,但至少也不算太坏。
然而也不知道今日天子是不是看群臣不顺眼,亦或者借机撒气。
反正接下来上奏的诸事,天子几乎就没有一件同意的。
甚至就连魏哲的封号,天子看罢也打回去让尚书台重拟。
为什么呢?实在是这个封号有点特别。
本来按照魏哲这次立下的功勋,由乡侯升县侯是肯定没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西平乡是高句丽县下面的一个乡。
所以他这个西平乡侯按照惯例,这回的封号应该是高句丽县侯!
这个封号在尚书台看来没什么,然而天子不乐意了。
“朕的县侯怎能和虏酋同号?”
到时候高句丽县侯打高句丽王,不是明摆着低一头么?
太灭自己气势了!
听着天子这莫名其妙的理由,殿内群臣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许相见状心念急转,当即灵机一动道:“陛下,不如改封不夜县侯如何?”
见他这么一说,刘宏倒是来了兴致:“哦?这封号可有什么说法?”
闻听此言,许相当即谦虚道:“臣也是刚刚想起来,乐浪太守魏哲虽是玄莬郡人士,但祖上却是东莱人。王莽乱政时,其祖方才离开东莱郡不夜县,前往辽东。”
“如此,以祖籍为封号,却是更显朝堂厚赏功臣之意!”
还真别说,虽然以往并无这种例子,但许相的一番话却得到了不少朝臣的认可,有此先例,日后朝堂再封赏时进退的余地便又多了一步了。
毕竟无论是光宗耀祖,还是衣锦还乡,都是十分顶级的封赏了。
最关键的是,刘宏闻言也觉得颇为合意。
要不说天子都喜欢佞臣呢?这还真是有原因的!
抱歉,还有两章要晚上了。
唉,本来就手残,现在一边码字一边查资料就更慢了。
不过今天肯定有五章,绝不食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