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尽在不言中【23】(1 / 1)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 尽在不言中23】

当今天子虽多依赖内廷宦官,但侍御史依旧可以查阅朝臣奏疏。

当然,公卿彼此间的密谋自然不会在奏疏中显露。

但侍御史之职依旧存在巨大的信息优势。

有了元骏这位侍御史的统领,“驻洛办”才能真正成为魏哲的一只暗手。

对于元骏这个心腹,魏哲也没有遮遮掩掩,直接表露其意。

最后他还拍了拍元骏的手背感慨道:“如今朝局诡谲多变,有汝在洛阳帮衬,某在辽东方才能安心呀!”

此言一出,元骏顿时再无犹疑,当即躬身拜倒在地,坚定道:

“君侯放心,但有我在,必不使辽东眼盲耳聋!”

见此情形,魏哲这才面露笑意。

于是随后两人便干脆顺势将后面的章程定下了。

比如“驻洛办”不再用州郡的人马,而直接对侯府负责。

至于元骏这个“驻洛办”主事,更是直接与魏哲联系。

实际上以大汉朝当前的消息传递速度,也用不着搞的太过复杂。

毕竟以辽东和洛阳的距离,再紧要的消息一来一回都成了过期新闻了。

实际上魏哲的主要目的,也不过是想要更全面的掌握大汉各地的情况罢了。

见他这么一说,元骏当即便表示可以将御史台的紧要消息每旬汇总一份。

至于消息传递么?

“这好办,我妻名下正好有支商队,往年没少往来洛阳,交由他们便可。”

说来管妍名下的商队还是前不久老丈人送给魏哲的贺礼呢。

不过魏哲转手便送于了管妍,给她当脂粉钱,令小娘子开心了一整天。

她倒不是在意这点小钱,只是享受被魏哲宠爱的感觉。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元骏心底就更放心了。

以管氏的实力,能走水运自然不会浪费人力物力走陆路的。

而如今洛阳水运交通恰恰相当发达,四面环山,六水并流。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光武帝还特地命人在洛阳城西开渠引洛水一支绕城而东,而后纳谷、瀍二水复注洛水以通漕,时称阳渠。

自阳渠开通后,便将黄河与洛水联系起来,从而使青州的粮船可以由黄河进入济水,最后经阳渠直接到达洛阳城。

明帝时期,王景受命治理黄河水患时,更是顺便整修了汴渠,令汴渠引黄河水通航,从而沟通黄河、淮水两大水系。

可以说正是阳渠和汴渠等水系的存在,才使得洛阳成为了水陆交通枢纽,并且大大增强了洛阳与天下各地的交通联系,为汉室延续了国运。

就这样,经过一番密谋后元骏便眼神坚定的离开了太守官邸。

……

且不说元骏回去后如何准备。

魏哲这边刚送走了元骏,便又迎来了公孙昭与管休。

话说在灭三韩之战中,魏哲是首功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便是北路军统率太史慈次之了。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魏哲之外,只有太史慈封侯的缘故。

然而开疆辟土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其他人便是吃点汤汤水水也是大功了。

比如公孙昭,身为乐浪郡都尉的他这次便被任命为东明郡太守。

别看仅仅是从佐贰官变成正职,但这里面的区别却是天差地别。

从秩比两千石成为真两千石这关,不知道卡死了多少州郡官吏。

若不是公孙昭本身就是秩比两千石的郡尉,并且在灭韩之战中也屡立功勋,东明郡太守这个位置他还真没资格坐。

当然,即便如此公孙昭也将其祖父留下的香火情分彻底用完了。

正是因为有人递话了,尚书台选部曹这才公事公办了一回。

不过对此公孙昭倒是一点都不可惜。

纵然他爷爷曾经担任过几年九卿,但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若是能靠祖上的余荫迈出关键的一步,他想祖父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要知道往日他连动用这些人情的资格都没有。

相比之下,管休的任命倒是最轻松的。

由于魏哲在战报中将管休的功劳写得清清楚楚,故此即便是洛阳的选部曹也明白无论是谁来当这个东明郡太守,副手最好都是管休,因为当下真没有谁比管休更了解三韩了。

于是出于成熟官僚的基本素养,在公孙昭被任命为东明郡太守之后,管休亦被任命为东明郡将兵长史。

从一百石郡吏转眼便成为秩六百石的将兵长史,这份封赏也确实够酬功了。

此刻见两人联袂而来,魏哲当即玩笑道:“你们莫不是也要弃官?”

公孙昭与管休闻言一脸茫然。

待听魏哲说完元骏的事情后,两人顿时感慨连连,齐齐赞其忠义。

当然,在听魏哲劝住了元骏后,两人也忍不住松了口气。

毕竟若是元骏弃官追随,那他们可就要尴尬了。

而在寒暄片刻之后,公孙昭与管休也说明了来意。

只见公孙昭一如既往地的恭敬道:“东明郡初设,卑职实在不知该如何下手,特来请教,还请君侯指点!”

闻听此言,魏哲却连连摆手。

“且住,且住。”只见魏哲故作责备之态道:“阳明何必如此客气,如今你已然与我平级,你我兄弟相称便是。”

然而公孙昭闻言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躬身一礼,正色道:“若无君侯,便无我今日,如此恩义昭永世难忘!”

和元骏相比,公孙昭与魏哲自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

但也正是如此,导致公孙昭反而更清醒自己的处境。

他能当上太守可以说完全就是当初幸运的搭上了魏哲这趟立功顺风车。

事实证明,他当初的投效实在是太值了。

虽然因此得罪了一批人,但却换来了一个太守之位。

可公孙昭也明白若无意外,他这辈子太守也就到顶了。

就像如今叛乱的故中山相张纯一样,去职之后能不能再复起都是一回事儿。

但魏哲却不同,他这一路走来的桩桩件件都证明了他绝不会只是个太守。

如此,耗尽了祖辈情分的公孙昭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说不准日后他从东明太守的位置上离任后,还要靠魏哲提拔。

魏哲视天子为靠山,但他又何尝不是公孙昭眼中的靠山呢!

与此同时,在听完公孙昭的话后魏哲也明白了他意思。

毕竟关于三韩之地的善后事宜,当初在东极碑前魏哲早就说过了。

眼下公孙昭明为请教施政方针,实则却是在表露继续追随的意思。

面对这样的情况,魏哲想了想终于微微颔首。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而是将当日对三韩之地的善后安排再次细细的说了一遍,公孙昭自然大喜拜谢。

这一拜一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

事实上早年汝南袁氏也正是如此作为,方才积累下来深厚的底蕴。

直到此时管休才明白公孙昭为什么要带他一起过来,原来是要打消他的顾虑。

念及此处,管休不由得对公孙昭刮目相看……

(⊙o⊙)…不知道该怎么说。

唉我承认,我还是小看诸位大佬了!

数据出来了,24小时首订1123,也就是我需要加更五章。

o(╥﹏╥)o我真没想到会欠这么多。

看来编辑的估算这回偏差的有点大!

放心,决不食言,一定会还。

我虽然手残,但慢归慢,熬夜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章正在码,明天正式开始还欠更章节。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