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乱世的淘汰制度(1 / 1)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乱世的淘汰制度

再次看见魏慕华时,魏哲着实有些惊讶。

以往那个皮肤白皙、姿容俊美的魏慕华完全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古铜色的精瘦汉子,唯独脸上的笑容依如过去一般淡然。

魏哲忍不住感慨道:“慕华,你可是真让我刮目相看呐!”

“哈哈哈家主亦是这么说!”

魏慕华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在意,甚至乐在其中。

操巨舟横行江海,与惊涛骇浪相斗的感觉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

只能说魏慕华骨子里是有点疯劲的,这就不是个正常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魏慕华手下的海贼一个个都心服口服。

毕竟他们玩命,魏慕华比他们更玩命。

他们玩命是为了财货,魏慕华玩命却纯粹是喜欢玩命。

于是当魏哲说出了他的想法之后,魏慕华便毫不犹豫的躬身领命。

甚至这厮还主动给自己的上难度。

“郎君,不如直接奔袭高句丽王都如何?或许能趁机拿下国内城!”

国内城的位置魏慕华也听说了,据闻就在马訾水河畔,完全可以搞一波。

见他如此蠢蠢欲动的模样,魏哲反而有些哭笑不得,当即连连摆手道:“这就不必了,尔等量力而行就是,切莫逞强。”

而在聊完了此事之后,魏哲便问起了水军的情况。

虽然这个水军实际就是魏氏养的一支海贼,但魏哲还是挺上心的。

谈起此事,魏慕华不禁精神一振,当即滔滔不绝起来。

“郎君有所不知,南海风浪竟然远甚于东海与渤海。”

这几年魏慕华可不是白过的,带着手下的海贼可以说纵横华夏沿海。

无论是渤海沿岸,还是吴越之地的徐闻、合浦等港,他都曾到达过。

甚至兴致来了,魏慕华还劫掠了几艘江东士族的海船,发了笔小财。

也幸好有管氏引路,导致魏慕华手下并不缺少资深水手。

若非如此,一个新手在茫茫汪洋十有八九都会船毁人亡。

要知道当下可没有什么卫星定位,有的只是“水浮磁针”。

甚至在某些古怪的海域,连“水浮磁针”都会失灵,只能观星看水。

实际上齐鲁之地的航海技术,大部分都是先秦时期的阴阳方士开创的。

此辈一直认为海外有仙山,故此数百年来一直前赴后继,九死不悔。

时间久了,自然也积累出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航海技术。

比如观北斗而定方位的秘术,早年就是方仙道的绝活,羡门子、安期生、徐福等人便是此辈中人。

帝王将相出钱,他们出命,如此合作方才有了如今的“观星定位”。

实际上即便是在当下,也不乏这种出海寻仙访道的方士。

与此同时,魏慕华一边说着,还从袖中掏出了一份简陋的海图介绍道:“虽然仆未曾深入南海,但从吴郡朱氏的海船上搜到一份海图,此辈言南海以南有明珠香料之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元都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听着这些陌生的名字,魏哲顿时一脸茫然。

恐怕在后世生活在这些地域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些名字。

若不是被汉人记载,他们恐怕只能悄无声息的消失,好似从未来过。

而魏慕华则颇为兴奋道:“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崕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珍宝。据闻前汉武帝时曾有番民朝贡献见。”

后魏慕华拷问得知,自秦朝末年江东的沿海士族豪强便多有出海之举。

可以说如今大汉朝的海外方物奇珍,基本上都是他们从海外带回来的。

然而这些在洛阳价比千金的海外奇珍,在海外诸国竟然只需些许丝绸、刀剑便可以换取,其中暴利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听到这里魏哲却没有太过奇怪,只是轻叹道:“西域诸国不亦是如此?”

也就是辽东周边没有丝绸之路,否则魏哲怎么说也得掺和一手。

……

且不说魏慕华如何对高句丽“深入浅出”。

在处理完外部的问题后,魏哲便全身心的投入到辽东内政之中。一边继续招揽流民、开荒屯田,一边想办法提高整个辽东的生产效率。

铁犁也好、耧车也罢,都是需要人去使用的。

若是辽东能像中原一般实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模式,那么无异于人口翻倍。

毕竟辽东地广人稀,缺的是人而不是地。

就这样,在不断磨合中不夜侯府在辽东诸事中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

无论是农事还是水利,亦或是鱼盐铁器,都开始渐渐被魏哲主导。

然而正当魏哲沉浸在“种田”的快感中无法自拔时,洛阳的一份密信却打断了魏哲的节奏。

中平四年,夏四月,己亥日。

这日当魏哲按照惯例阅览着元骏收集好的“旬报”,脸色却忽然一僵。

片刻之后,只见魏哲将书信缓缓放下,双眼微闭,默然良久。

戏志才见状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忍不住问道:“明公,到底出了何事?”

魏哲深吸一口气后,方才怅然道:“……傅南容死了!”

说罢,魏哲便将信件递了过去。

戏志才接过一看,便见信上清楚的写着:

“凉州刺史耿鄙讨金城贼韩遂,大败,叛军遂寇汉阳,汉阳太守傅燮战没。郡司马马腾叛、汉阳豪强王国统领各路叛军,复寇三辅!傅燮追封关内侯,谥号壮节】。”

当看到这里,戏志才顿时忍不住眉头紧皱。

他算是知道魏哲为什么会这样了,傅燮也算是魏哲的伯乐。

若不是有傅燮信重,魏哲还未必能在黄巾之乱中屡立战功。

然而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魏哲。

当然,也用不着他安慰,魏哲自己便平复下来。

不过当看见元骏对此战的详细介绍,魏哲还是不由怒斥道:“朝堂诸公都瞎眼了吗?耿鄙如此废物,竟然也能为凉州刺史?”

魏哲越说越气,甚至忍不住拍案而起,气得在堂中来回暴走,连连大骂道:“废物,一群废物!”

也不知道他是在骂耿鄙,还是在骂洛阳公卿。

不过无论是在骂哪一个,戏志才都觉得没问题。

毕竟从元骏的描述中来看,此战失败耿鄙确实难逃其咎。

自此,大汉朝算是彻底丧失了对凉州的控制了。

洛阳公卿也不用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凉州了,人家自己就主动退出了。

只可惜了傅燮,空有报国之心,却因为这群废物而战死沙场。

想到这里,魏哲甚至都巴不得凉州叛军马上攻下洛阳,来一场天街踏尽公卿骨,让那群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混账也尝尝乱世的滋味。

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天上人”,真的高人一等!

但愤怒过后,魏哲却只感到一阵心累。

难怪王朝末年少有忠臣义士,原来都被朝堂先给坑死了。

幸好他从未想过和这些虫豸一起同舟共济,否则他真要被气死!

于是一番愤怒之后,魏哲只能无奈的重新坐下。

他本想说让元骏安排人手将傅南容独子接来收养,但一想北地傅氏乃是凉州名门,尤其是在傅南容尽忠死节之后,估计声望更著。

在这种情况下,傅氏子留在家族恐怕才是最安全的。

再说了,如今他远在辽东鞭长莫及,傅家人也未必愿意相信他。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当傅南容战死之时,孙坚却反而出头了。

元骏在信中写道,由于长沙人区星反叛,自号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故此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

当看到这里,魏哲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难道就是王朝末年的筛选机制吗?

忠臣必死,唯有野心家才能出人头地?

深思良久,魏哲也没有答案。

不过傅南容的事情让他再一次深刻的意识到,汉室——当亡!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