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殃及池鱼【修】(1 / 1)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殃及池鱼修】

事实证明,魏哲还是低估了这次风波。

虽然王芬之乱在史书上仅仅寥寥数语就一带而过,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大山。

无论在哪那个时代,无论成与不成,出了这种试图造反的乱子都不会小。

当在魏哲与高句丽你来我往的相互试探之时,一则古老的谶言开始再度在中原流行起来。

也不知道是王芬等人在故意造势,还是袁绍让人在暗中推动,反正“代汉者,当涂高”忽然被人旧事重提,市井之中多有闲人在讨论此谶言者。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解读都有。

……

翌日,青州平原郡。

“代汉者,当涂高也……嘶!莫不是应在此处?”

一处山中精庐之中,只见一姿容飘逸的老者面露震惊之色。

此人姓管、名瑾,字叔同,为平原管氏中人,与朱虚管氏乃同宗。

提起此人的名字或许后世没几人知道,不过他却有一个好儿子管辂。

管辂,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自幼喜观看星辰,少年时攻读过《诗经《论语和《周易,成年后精通《周易与仰观风角占相之道。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通灵诀《破躁经《占箕传世。

吏部尚书何晏、邓飏、钟毓等朝堂要员都曾请他算命。

由于精通卜算之道管辂被时人谓之神算,死后更因此追封“平原子”。

而管辂的学问便是继承其父,而后才发扬光大。

故此管瑾本人亦是醉心于术筮之道,在本地小有名气。

于是让管瑾登门拜访时,管岳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亲自接待了。

然而两人还没坐下说几句话,管岳就惊怒交加的拍案而起。

这老头气急之下甚至径直起身怒指管谨道:“我本念同宗之谊,方才以礼相待,未曾想你这厮竟然如此用心险恶,来人……”

正当管岳准备叫家兵将管谨拿下时,管谨却丝毫不慌。

只见他取下儒冠放在地上,而后郑重一礼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然而还请管公听某一言可否?”

见此情形,管岳犹豫半晌方才咬牙道:“也罢,且留你这厮多活片刻,吾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狡辩!”

不过话虽如此,管岳还是小心的将周围的仆役全都撤去。

管谨见状这才面色凝重的坐在管岳面前长叹道:“管公亦是饱读诗书,想必也知道《春秋谶早就曾言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话说自前汉以来,谶言就已经大行其道。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已然流传了几百年,早就不新鲜了。

前汉末年王莽之乱时,著书立说,编造谶言更是风行一时

甚至王莽矫用符命,就是以此为称帝依据。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谶、纬开始合流。

所谓谶、纬,其实源于河图洛书,乃图、言结合之意。

甚至研究谶纬之学的今文经学大儒,还假托神意、假托孔子之意,将谶、纬与六经结合在一起,形成《易纬《诗纬《尚书纬等“六纬”。

至于《六谶,亦是如此惯例。

而在光武以图谶大兴之后,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得这种风潮更是成为主流。

所以管岳虽然经学造诣不深,但对谶纬之学却颇为研究。

没办法,当下社会主流就是这个,不了解都没办法与人交流。不过管岳闻言却依旧阴沉着脸说道:“听过又如何?”

管谨见状倒是丝毫不受影响,当即嘴角微翘的抚须而笑道:“君既知之,那且看我如何解谶。”

只见管谨一脸自信的缓缓道:“前汉武帝曾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当涂高者,何矣?实乃魏也!”

“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故魏当代汉。”

需知宫门上的楼台,也有“魏阙”之称。

而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自然是当道而高大者了!

管谨这才将刚刚的话说完。

刚才管岳就是听到一半,方才惊吓的打断了。

不过即便听到了完整的解释,管岳却依旧不为所动。

毕竟几百年来对此谶言的解读多的去了,管谨之言虽然有点道理,还不足以说明什么,至少不能说服他。

管谨也不意外,接着便以指沾酒在案几上画图示意道:“辽东地位东北,八卦之中艮卦为东北也,彼此相合。而艮卦象山,五行属土也!”

“本朝分属火德,火生土,此非天命乎?”

此言一出,管岳顿时沉默了。

其实如今世人也基本默认,下一朝当为土德。

是故张角布道天下时,太平道士都着黄衣,举兵时也都额系黄巾。

究其根本,无非就是为了迎合天命。

甚至连“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也是为了以应土德。

于是当管谨解读到此时,管岳已经半信半疑了。

不过管谨的理由却不仅仅只有这些。

“《孝谶云: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如此,魏王的名讳显然已见图谶!”

“日载东,绝火光,正为海东之地吗?”只见管谨面色亢奋的拍案道:“海东乃大汉东极,日出之地也,若非魏侯之功,焉能归附?”

听到这里,管岳彻底坐不住了,当即躁动的来回踱步。

不过管谨此刻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了,全然不顾管岳的举动,反而眼神微眯的一来沉醉道:“《易谶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君可知何意?”

说罢他不待管岳回答,便自顾自的得意一笑道:“言居东,西有午】乃言日后身居辽东的魏侯,将自东向西,定鼎天下。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则为西入幽州,反客为主之意。”

“至于黄气受,真人出】……呵呵吾曾听闻魏侯于辽东广纳流民,其中不少都曾为黄巾残余,如此岂非承接黄气,应道家真人之意乎?

一边说着管谨还一边在案几上拆字道:“《易谶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如此,不正象征魏姓当王天下么?”

说到这里,管谨忍不住长叹道:

“某观大汉前后之大灾与如今的符瑞,根据图谶推演,实在找不到第二种解释了!凡为王者,恶者去之,弱者夺之。易姓改代,天命应常。魏氏代汉,非孤证也,实为天命!”

“天命移受、河洛所表、图谶所载,昭然明白,管公莫不是要违抗天意吗?”

此言一出,管岳吓得顿时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下意识便惊呼道:

“不敢,我……”

见此情形,管谨顿时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至于管岳说到一半虽然停住了,但此刻却不用多说什么了。

一时间,随着大堂内陷入沉寂,管岳的面色亦开始变幻不定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