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危如累卵
说句老实话,对于高句丽人的入寇魏哲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别说像高句丽这种塞外蛮夷了。
尤其五路捉生军闹的越欢实,魏哲就越有心理准备。
在这方面他倒是丝毫没有轻视高句丽。
然而此刻魏哲才发现他还是小瞧高男武那个老狐狸了。
这厮若是生在中原,恐怕汉末诸侯必少不了此人的一席之地。
……
太守府大堂,眼下已然是一片凝重。
或许是贝水之战阴影,这次高男武倒是没有御驾亲征,而是留守国内城。
不过他却派出了麾下的两员猛将拔野耳,骨笃儿,率兵两万攻西盖马县。
据玄莬郡那边传来的消息,这次高句丽是真的下血本了。
两万大军多由桂娄部、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的勇士组成。
要知道这五部可是高句丽的老底子,早在纥升骨城时期就存在了,甚至可以说这五部俨然就是高句丽王族。
拿出这样的阵容说明高句丽人这次并不是像以往一般,准备劫掠汉地一通就算了,显然是不攻下西盖马城不罢休。
如此一来玄莬郡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很快又有两路烽火信报被送至太守府。
“启禀府君,高县城告急!”只见障塞尉司沐神色焦急的入内道:“扶余人出步骑万余,入寇玄莬,攻上殷台县。”
此言一出,大堂内的众人顿时心中一沉。
然而还未等魏哲开口,便又见一令兵匆匆入内禀报了一个坏消息。
辽东鲜卑大人素利将三千骑入寇玄莬,攻高显城。
此言一出,饶是戏志才都忍不住面色凝重。
大堂内诸多辽东郡吏,有些人甚至震惊的豁然起身,张口便道:“府君,玄莬郡必难幸存,眼下当严守郡界才是。”
此言一出,一时间顿时引得不少郡吏纷纷附和。
甚至还有郡吏面色惊惶的开口道:“不如重金贿之,或可免动干戈。”
很显然,他口中的免动干戈指得是辽东郡,并不包括玄莬郡。
而这条“议和”之论一出,大堂内的众人仿佛找到了良方一般。
一时间赞同此议的郡吏不在少数,甚至都有人提出一些具体内容了。
毕竟这些郡吏基本上都是辽东郡人,此刻自然只想着让辽东郡独善其身。
不得不说,高男武这厮当真不是那些三韩人能比的。
也难怪这些年高句丽在他的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侵吞汉地。
别的不说,这次鲜卑人与扶余人的入寇如果和高句丽没有关系,魏哲敢把脑袋砍下来当球踢。
不过说实在的,高男武这招确实阴狠。
他要是打辽东郡还好,魏哲倒是一点都不带怕的。
可这次高男武显然就是冲着灭玄莬郡来的,这个角度就很绝了。
毕竟玄莬郡的实力远不如辽东郡,甚至连辽东属国都不如。
说动扶余人和鲜卑人攻打玄莬郡的可能性,显然要比打辽东郡大多了。
再说了玄莬郡六县的户籍上虽然只四万五千多人。
但如果算是豪强隐匿的人口,玄莬郡最起码有十万人左右。
这么大的一块肉也足够这三家分了。甚至魏哲怀疑高男武那厮恐怕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方才说动了鲜卑扶余。
若是魏哲当真坐视不管,这次玄莬郡百分之百要被除名。
届时恐怕玄莬郡要成为大汉历史上被覆灭最多的一个郡了。
然而魏哲此刻却又不能不救玄莬郡。
抛开辽东汉人的大局不谈,侯城魏氏眼下可是还在玄莬境内呢。
即便抛开侯城魏氏不说,那也还有一份乡土之情在这里。
若是他坐视乡土被胡虏蛮夷攻陷,那魏哲好不容易攒下的名望估计就要丧失一大半了,日后也别想继续在辽东混了。
大堂内其实不少聪明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故此当看见魏哲面色越来越难看之后,田曹掾李信当即出列道:“府君,不如派人暂且将老大人接到襄平安置如何?也免得被那些胡虏惊扰了。”
此言一出,一干鼓动议和的郡吏这才回过神来,顿时吓的一身冷汗。
要知道在当下不孝乃是大罪。
但他们方才的言论却是有陷太守于不孝的嫌疑。
于是后怕之下,此辈顿时连连附议,甚至有人毛遂自荐想去接人。
不过魏哲从头到尾却是一言不发,只是面无表情的让众人散去了。
然而回到后堂之后,魏哲面上却怒气尽显。
当着戏志才的面,魏哲甚至毫不掩饰的怒斥道:
“满堂皆是如此尸位素餐之辈,这天下又岂能治理的好!”
随即他便立刻对亲兵下令,召不夜侯府众人前来议事。
见此情形,戏志才倒是没有太过奇怪,反而在一旁宽慰道:“明公又何必与这群庸人计较!以邻为壑的事情自古以来便屡见不鲜,此辈这么想也能理解!”
待国渊赶到之后闻言亦是如此看法。
当下以郡为国,辽东郡的本土势力不想冒险拯救玄莬郡再正常不过了。
这次玄莬郡的情况实在太过危急了,一个不小心恐怕辽东郡也要陷进去。
不过侯府众掾属与辽东本土并无瓜葛,此刻倒是能冷静处之。
在听完戏志才说完情况之下,国渊、孙邵、氏仪等人也忍不住眉头紧皱。
要知道这里面即便是兵力最少的高显城那路,也足足有三千辽东鲜卑。
以鲜卑人的战力,这种规模的入寇在往年都是大事了。
如今三路并进,玄莬郡的局势显然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时刻。
不过魏哲却还是一脸坚定道:“玄莬郡必须救!”
他这么说倒不是为了侯城魏氏,也不是为了乡党之情,而是从辽东大局出发。
因为眼下随着高男武此招一出,玄莬郡已然成为了辽东之地的一个关键节点。
若是失去了玄莬郡,辽东郡便失去了战略纵深。
最关键的是,辽东汉人扩张的势头将会就此打断。
以往辽东诸胡畏惧魏哲的赫赫战功对辽东敬而远之,但这次魏哲如果坐视不管,那便再无威慑力。
毕竟一个连乡土都不敢救的辽东太守,对于塞外胡虏来说并没有什么好畏惧的。
汉夷双方博弈至此,谁输了便大势已去。
有些仗输多少次都没关系,但有些仗输一次就会无法挽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