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清算与开启【4K】(1 / 1)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清算与开启4k】

对于魏哲,何进也算是久仰大名了。

没办法,谁让这几年天下动乱频频,唯独辽东会传来些许好消息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哲确实成为了先帝刘宏的一块遮羞布。

不过先前他是天子心腹,所以何进不敢冒然招揽。

但眼下先帝驾崩了,自家外甥成了天子,何进自然也想要将其纳入麾下。

反正魏哲现在没有靠山,如此投入他门下岂不是两全其美?

念及此处,何进当即忍不住开口道:“自中平元年以来,魏公威屡立功勋,不如将其招入京中,命其为司隶校尉如何?”

袁隗闻言面上虽笑容依旧,但心中却不由一紧。

一来是他也有意为自家亲侄袁绍谋取司隶校尉一职。

若是将此职给了魏哲,那么袁氏子弟岂不是没位置了?

二来则是司隶校尉之职太过重要了,袁隗可不放心给魏哲这个兵家子。

话说司隶校尉一职,最初乃是持节“督察三辅、三河、弘农”。

期间职责虽多有变动,但本朝光武帝立国之后省去丞相司直,这顿时使得司隶校尉权势大涨。

由于其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故有“三独坐”之称。

上至三公、下至百官群僚,可以说都在司隶校尉的督察范围之内。

尤其本朝还将京师七郡设为司隶部,使其成为十三州之一,如此洛阳区域自然也成为了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

可以说在洛阳一带除了南军、北军之外,就要属司隶校尉兵员最多了。

自光武帝之后,本朝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便常常倚重司隶校尉之力。

比如汉桓帝继位后为了改变被大将军梁冀操纵的局面,便趁其放松警惕时派司隶校尉张彪率兵围困梁冀府邸,将其满门抄斩。

如今何进欲诛宦官,自然也想要效仿孝桓皇帝当年的成功经验。

当然,何进的想法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袁隗也是这么算计的。

只是在司隶校尉的人选上,袁隗觉得还是自家子弟更放心些。

略作沉吟他便摇头道:“不妥!”

何进闻言当即眉头微皱:“有何不妥?”

袁隗见状却不慌不忙的抚须而笑道:“司隶校尉之职不过秩比二千石,论官级连秩两千石的地方太守都比不上,更低于列侯,这如何能算是封赏?”

“若是任魏公威为司隶校尉无异于贬谪,岂不是苛待功臣?传出去天下人还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朝廷,又如何议论将军你呢!”

还别说,何进听罢立刻便不由心生顾虑。

这位外戚大将军自此就任之后就格外在意自己在天下间的风评。

不过他到底还是舍不得魏哲,于是转念一想便又开口道:“既如此,那便任其为执金吾罢!”

不得不说,何进还是有点东西的。

首先执金吾贵为九卿,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

如此一来魏哲从辽东太守转任执金吾也说得过去。

并且执金吾名义上还是北军五校的上司,乃武职也!

只不过自前汉开始执金吾的权势就屡遭削减,如今已经完全比不上位轻权重的司隶校尉了。

可以说何进的建议基本上完美符合了魏哲升迁的要求。

然而老谋深算的袁隗只用一句话便让何进再次打消了念头。

“魏公威身为先帝心腹,焉知先帝有没有留下嘱托?”

只见袁隗看着何进语重心长道:“大将军,如今陛下初登大位,诸事还是应当小心谨慎为上呐!”

此言一出,何进顿时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何进不敢赌,也不想赌!

为了外甥的天子之位,他确实应该慎重。

所以说论起玩心眼,何进与袁隗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到底何进才是大将军,这点袁隗也必须保持尊重。

于是当何进表示可以拜魏哲为镇东将军时,袁隗没有再多嘴。

他当然知道何进这是还没有放弃招揽魏哲的意思,依旧在为日后的班底做准备,可袁隗依旧没办法阻止。

因为这是外戚大将军的先天优势,只要时间足够必然能拥有极高权势。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汝南袁氏才会选择和何进合作。

故此双方虽分歧不少,但无论是何进还是袁隗都没有拆伙的意思。

并且由于登基仪式上那幕,导致何进对皇甫嵩、卢植等人也有点不放心。

念及此处,何进灵机一动顿时有了主意。

“安东都护府新立,正需熟谙兵法的重臣看护,否则若有反复先帝面上也无光彩。”只见何进嘴角含笑道:“不如让卢侍中坐镇如何?”

袁槐闻言当即颔首表示赞同:“可!”

“如此,便命卢子干为安东都护,使持节,羁縻辽东十四国罢!”

没过多久,袁槐与何进两人便商量好了这次的封赏。

即:拜辽东太守魏哲为镇东将军,食不夜、不其、当利三县。

这样一来魏哲食邑再增两千户,已然足足有六千户之多了。

镇东将军虽然依旧是个杂号将军,可比起骁骑将军却又高一截。

貌似这次朝堂确实没有苛待有功之臣。

但怎么说呢,这样的封赏虽然也说得过去,可在灭高句丽这样的大功面前多少还是有点抠门了。

可以说这次魏哲的封赏完全平平无奇,这就是朝堂无人的坏处。

若是先帝刘宏依旧在位魏哲这回恐怕万户侯都有了,而且还会另有赏赐!

不过身为东路军统率的太史慈这次倒是升了一级,受封都乡侯。

所以严格算起来,魏哲这边也没有太吃亏!

其实若非这次的封赏和先帝的谥号牵扯到一起,魏哲恐怕连这些都得不到。

说来这也算刘宏留给魏哲的遗泽了。

……

随着新帝继位,朝堂之上很快便出现了频繁的人事变动。

首先是卢植被打发到辽东担任第一任安东都护。

对此卢植虽然明知是何进与袁氏的算计,但还是领命出京。

因为他就是这样的直臣,君子可欺之以方便是如此了!

再说了,卢植在研究过辽东局势之后也觉得这个安东都护府意义重大。

若是安东都护府当真能立住了,那么日后辽东汉人将再无边患。

同样的道理,皇甫嵩也被打发到长安去负责凉州乱事去了。这就是掌握中枢的好处,只要理由正当公卿百官只能听从。

然而皇甫嵩和卢植这两个直臣好打发,其他人就麻烦了。

当然,刘协一党也不会任由何进与袁氏等人算计。

当何进等人逼皇甫嵩与卢植出京之后,蹇硕亦是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想要调他出京。

然而何进在诸多幕僚的分析下洞悉宦官的诡计,直接以青徐黄巾复起为由推辞了,并且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表示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

蹇硕见计谋不成便决定直接动武诛杀何进,然后再立刘协为天子。

于是蹇硕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欲在内杀之。

却不想何进直接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

一来二去,经过一番博弈被十常侍背叛的蹇硕首先出局。

新帝刘辩继位不过不满一月,上军校尉蹇硕便下狱死。

至于罪名则是蹇硕谋欲立渤海王协,乃大逆之罪!

五月辛巳日,骠骑将军董重亦被牵连,以此罪名下狱而死。

没过多久,董太后亦崩于南宫!

相比之下,马日磾和蔡邕都是海内名士,而且并非武职,反而幸免于难。

当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后,貌似何进与袁氏已经稳操胜券了。

洛阳百官也以为已经渡过了皇位交接的危险期,开始重新相互走动起来。

然而也正是因为大局已定,导致何进开始起自信起来。

在大将军幕府中多少党人的鼓动下,他竟然准备彻底清除宦官一党!

一时间,刚刚平静下来的洛阳顿时再度暗流涌动!

……

且不说洛阳那边如何纷争不休。

翌日,辽东太守府。

当内侍宣读完诏书之后周围顿时响起了一片恭贺之声,然而身为当事人的魏哲心情反倒没有那么激动,甚至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

倒不是因为封赏,而是因为刘宏的驾崩。

说实在的,上个月当率领大军回到辽东郡的魏哲得知天子死讯时,他当场就愣住了,甚至呆立了好一会儿。

太史慈都以为他是为天子的驾崩而伤心,实际上魏哲心中只是感觉茫然。

诚然,刘宏算不上一个好皇帝。

但若是说东汉的灭亡都是他的罪过,那就有些血口喷人了。

毕竟自从光武帝立国以来,这个帝国就存在诸多隐患,并且越来越多。

积重难返之下刘宏除非能力挽狂澜,否则名声绝对好不了。

平心而论,刘宏对魏哲确实不错。

即便魏哲这些年没少出生入死,拼命厮杀,但刘宏的作用却至关重要。

没有刘宏器重,魏哲的发展恐怕还要慢上三四年。

不过能替刘宏争取到一个“孝思皇帝”的谥号,魏哲自问也对得起他了。

毕竟“汉思帝”可是要比“汉灵帝”好听多了。

如此,也不枉两人君臣一场!

于是在收拾好心绪之后魏哲当即向宣诏的宦官送上一份谢礼。

待其笑着接下之后,魏哲方才好奇的打听起朝堂对高句丽的安排。

“哦此事呀?朝堂已然定下了,俱依魏府君所奏。”

那个年轻内侍虽然是个生面孔,但还是秉承着宦官的收钱办事的好习惯。

只见此人还笑眯眯的主动道:“天子钦命卢子干为安东都护。”

闻听此言,魏哲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怎么说呢,即高兴又头疼!

毕竟卢植可是海内大儒,文武双全的那种。

洛阳朝廷让他来担任安东都护,那自然算是知人善用。

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都有些大才小用。

魏哲与卢植虽然一直未曾谋面,但对于这样的人他还是敬佩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点,才让魏哲对卢植的到来有点忐忑。

天知道这位汉室老臣来到辽东之后会引起什么变故?

最让魏哲无奈的是,像卢植这样的海内大儒他还打不得、杀不得。

要知道即便后来天下大乱,汉末诸侯肆意征伐的时候,袁绍也没有对隐居上谷郡的卢植怎么样,反而把他高高供起来,尊其为军师。

不过思量再三魏哲也没有想出什么有效的法子,他也懒得去想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卢植担任安东都护已经比他原先预想的情况要好多了。

念及此处,魏哲索性在魏府之中大宴亲友,好好高兴了一番。

别的不说,镇东将军幕府可以先筹备起来了。

如此一来,魏哲身边便已有郡府、侯府、将军幕府三个班底了。

看似有点累赘重复,但魏哲可以安排的官位却是实实在在多了起来。

这让怅然若失的魏哲心情总算是好了一点。

……

相比于摆烂的魏哲,中山郡安喜县的刘备就比较纠结了。

朝堂的告示他自然看到了,但烦恼也因此而来。

怎么说呢,刘备有点想效仿本朝诸多前辈名士,直接弃官追随自家老师,但他又有些舍不得这个费尽周折才得来的安喜县尉!

不是刘备目光短浅、格局狭隘,实在是他没有什么试错机会。

毕竟作为一个寒门之后,起家便为一方县尉已经很不错了。

为了这个出仕机会,他足足折腾了六年!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刘备怀疑自家这辈子或许都没机会出仕了。

再说了,他也不是没有在卢植麾下混过。

当年求学的时候他就不受卢植重视,中平元年从军亦是如此。

黄巾之乱的经历至今刘备还会常常想起,然后便止不住的唉声叹气。

夜深人静时刘备有时候甚至会想,当初他若是选择投奔皇甫嵩,说不定如今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就算不能魏哲一样飞黄腾达,屡立功勋,但至少能混个太守吧?

可以说魏哲的存在给了刘备无限的遐想空间,谁让两人起步相似呢!

不对,准确来说魏哲的起点甚至都比不上刘备。

如果他像公孙瓒那样出身名门,或者有个当太守的丈人,刘备反而没什么感觉,偏偏魏哲的出身比他还差。

两相对比之下,刘备很难不想太多。

这些年魏哲都快成了刘备的心魔了!

比如此刻,本来刘备还有些犹豫不决,但一想到投奔老师卢植之后说不定就要时常和辽东郡打交道时,刘备终于狠下心咬紧了牙关!

“做人,一定要靠自己!”

无边的夜色之下,只见刘备站在窗边看着天边的残月暗自发誓着……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