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地暖
刘瑞和夏飞准备了一番,带了些水和食物,就雄赳赳气昂昂的朝林区走去。
虽然在有金鼠坐骑的情况下,林区其实面积很小,然而只是靠双腿来走的话,却是可以用广袤无垠来形容。
所以陆雨宁又是叮嘱了一番,一定要注意迷路问题,二人点头表示知晓。
打野工作开始,庇护所这边的扩建工作也要正式开工了。
扩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哪些是必要设施。
除了宿舍和卫生间、浴室等基础设施之外,众人又讨论出来几个。
票数最多的是餐厅,关乎到最基础的民生问题,所以想到的人最多。
餐厅存在的意义主要是更便于食物的集存管理,残羹、餐具处理等。
而且共同餐饮场所有助于集体感情增强。
毕竟吃饭算是休息放松时间,在吃饭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唠唠家常。
与餐厅配套的自然就是厨房以及食物存储室,所以餐厅这块要做的事还挺多。
除了厨房之外,票数第二多的则是会议室。
这个也没什么说的,由于发展需求,之后可能持续存在目标规划以及讨论等情况。
他们现在的讨论间只是陆雨宁临时挖出来的一个空间,设施也比较简陋,光线也不够。
所以可能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改造一下,陆雨宁准备弄个速写板之类的东西出来,顺便让张馨月把附近已探索的区域都画出来,以便于后续探索规划。
接下来就是张馨月的独有塔台工作室,这个因为改造成本比较高,所以暂时决定保持原样,只是丰富一些工作配件就可以。
除此之外,陆雨宁又提了两个设施,物品制造间和材料存储室。
与厨房相同,制造间和存储室也是配套设施,主要供陆雨宁来制作物品。
一些常用材料放到存储室里,方便存取。
最后还有人提议弄个娱乐室出来,毕竟精神饱食度跟肉体饱食度一样重要,劳逸结合效率更高一些,只是现在也没什么可供娱乐的东西,不过陆雨宁还是决定先做出来,主要也不费什么时间。
最终扩建的必要设施确定下来。
接下来建设规划就是张倩的领域了,这么多设施具体怎么安置,是个大问题。
“考虑到光线的问题,结构上并不能像正常别墅式建筑一样,而是要横向铺展开”张倩开口道。
陆雨宁点点头已经明白她的意思。
因为他们是住在树洞里,又因为没有电力,所以室内光线是个难题。
如果朝内部挖建,因为树干比较粗,内部的设施是没办法开窗透光的,里面光线一定是难以满足条件。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所有设施都围绕树干外侧挖建,整体上更像是在圆柱体平面上做雕刻。
“不过如果展开的太宽估计集中供暖和水系统接入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可以分成两层,比如居住区集体放在上层,厨房和餐厅正常来说应该单独弄一块区域出来,不过我们现在实际的居住区域很小,食物的味道是有最小扩散范围的,除非弄的很远,不然也没有意义”
“那就厨房尽量跟生活区隔离一下吧,中间做好隔断”张馨月建议道。
“嗯,最后就是供暖问题了,你们准备怎么弄?”
陆雨宁思考了一下,随后开口道:“因为现在可以处理金属材料,所以我考虑弄成集体供暖,热量利用率比较高,而且便于温度调控”
邹云新听到这赶忙挤了进来:“这个我知道,我们北方冬天都是集体供暖,一般都是地暖”
陆雨宁点点头:“没错,原本是弄成这样,我理解应该是供热水管埋设在地板下方,通过热水来提供热量,水的比热容更大,散热时间更慢,热量利用率高,而且供暖均匀舒适度高”
“对,一般是有锅炉房专门往居民区输送热水”邹云新插了一句。
张倩开口道:“理解了,这样一来热水要做分流吧,一部分进入到地暖水管,一部分通向浴室厨房之类的设施里,可以稳定提供热水”
“嗯,不过.这是在理想情况下,缩小后这个供暖体系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可能要再处理一下才行,而且供暖和热水供给要分开”陆雨宁有些无奈道。
“为啥?”
“跟一些简单机械差不多的情况,一些机械装置在正常视角下可以运行,但是等比缩小后,很多物理现象就不太一样,比如这个供暖系统,实际上水量很少,即便水的比热容足够大,但是本身携带的热量很小,很快就散发出去,而且由于蒸发的问题如果想全天供暖,水量消耗是比较惊人的,所以跟循环式的集中供暖不同,我们要把供暖系统做成自封闭式,内部水温保证恒定就可以,并且要把供暖设备做隔热处理,减缓热量散发速度”
几人点点头大概明白了。
“所以具体要怎么弄?”
“其实不考虑温控系统,也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实际水量很少,不需要循环加热,只要做一个管状容器,里面灌满水,在容器的一头加热就可以了,容器内的水自然会同时升温,不过温控怎么弄,要馨月来想想办法了,总之这个不影响庇护所的扩建工作,我们先把供热管提前埋进去好了。”
众人点点头。
如此一来关于庇护所的设计就基本定了下来,至于各个设施的具体建筑细节,等真正建造的时候再考虑好了,总之是实用为主,便捷为辅,实在实现不了的就暂时不考虑,等以后能力足够再说。
于是庇护所的扩建工作就正式开工了。
韩莹莹将协同能力展开,大家都加入了建设工作。
第一步自然就是空间的挖掘,这工作陆雨宁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其他人则是有些乐此不疲,对于陆雨宁这个能力,他们每次使用都感觉很稀奇。
挖建工作在众人兴致勃勃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这工作唯一的难点在于一层到二层的连接部分,考虑到美观和实用,最终弄了个旋梯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