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胡搅蛮缠(1 / 1)X.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胡搅蛮缠

二虎这时候听到动静就出来了,看到他带着两个奶狗遛弯都笑死了。

“这么屁大点的狗,带出来被猫欺负哦。”

“牛哥是出去偷娘们了?”秦大河看这狗子走路都腿软,估计是出了不少货哦。

“上次不是帮我把鱼竿拿回来了吗,我就每天晚上专门放它出去转转。”

“别被偷了啊,马上天冷吃狗的人就多。”秦大河有点担心。

“他蛮聪明的,从来不吃陌生人东西。”

“注意点吧。”

秦大河摇了摇头,打狗的人从来都不是靠食物下药,一个套兔子的兔弓子就搞定了。

从二虎家回来,他开始琢磨上工的事。

马上冬天了,钓大鱼肯定是别想,但上工稳定啊,一个月搞十个工都七八百了。

“儿子,过来。”老娘看到他回家立刻叫他。

秦大河缩了缩脖子,这么晚还得撸大肠,自己好像真的有点过分。

“怎么了?母亲。”

“滚尼玛的,正常说话。”老娘恨不得拿大肠把他吊树上,太遭罪了。

“往后不钓鱼吧?”

“看情况,反正不钓大鱼,偶尔下午出去看看吧。”天一冷大鱼就没法钓了,只能偶尔去搞一下大板鲫。

“那明天开始你去开车子,再想办法搞点副业。”

“我爸呢?”

“下地啊,现在地里忙呢。”

“哦哦,明天我开车。”秦大河连忙点头,老娘还是疼自己的,不让自己下地。

去地里干活比扎厂还累,因为腰需要一直弯着,一天下来他可扛不住。

秦母也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之前还是少下地,不然把儿子腰废了以后怎么过日子?

回到屋里的秦大河又开始琢磨副业,等扎厂熟悉了,可以收哎。

他现在带一个临时工小组,多搞一段时间就熟悉了,最好能挂靠在会计或者厂长身上。

不过好像有点麻烦,这些收的都是那些股东的亲戚,一般人根本插不进去。

第二天,跑完一趟车之后,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加了点油,去县里的饲料厂。

无为县这边可以说遍地都是养鸭场,鸭绒产业十分发达,所以饲料厂也多。

他找到这家饲料厂问了一下农产品收购的问题,自己有三轮车,可以跟着收收的。

“小家伙,你一个人去收粮食可不好搞。”

“没事,我兄弟多,几个人一起去就是了,主要是你们这边要不要的问题。”

“要啊,不过我们一般都是和县里的粮站那边买陈粮,其他生产计划外才会收,你留个电话,要货就打给你。”饲料厂的经理对他还算客气。

而且觉得这个小伙子真有闯劲,一个人直愣愣的过来问他们厂收不收粮食。

“好的,谢谢经理。”

从这家厂子出来,秦大河心里还是挺兴奋的,没想到真的能搞到路子。

收暂时搞不了,收粮食也行啊。

老爸准备收货给镇上的养殖场他一点都不看好,都是乡里乡亲的,多赚一厘都会被说贪得无厌,直接找县里的饲料厂合作多好啊。

大不了就跑远点,可以放开手搞差价啊,又不是大米这种主粮,玉米黄豆的差价还是有个几分的。

从饲料厂出来,他直接在县城吃了碗面条,下午继续去问,多搞点销路也是好的。

不过县里的消费是真贵啊,一碗大肉面收他五块,在鸠兹三块,策那。

下午往南跑,都快到襄安了,又找到一家饲料厂。

问了之后对方表示,这几天都要,收购价随着粮站波动,到时候电话联系。

他们厂里其实不喜欢和粮站打交道,条条框框太多了,就是平时采购的量大,只能去粮站。

私人敢大规模交易粮食,分分钟有人上门查你的。

秦大河这种小规模收粮食的主动上门,他们肯定是欢迎的,能补充一点是一点嘛。

这也是个思维误区,很多人没想到这一茬。

人家开饲料厂都是要赚钱的,哪里价格低又方便就去哪里,粮站那边的陈粮买过来麻烦死了,还要去备案。

一直到天黑,秦大河这才往家赶,今天烧了两箱油,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总共问了两家饲料厂,两家养殖场,都把他电话留下了,还有一家当场就表示会收。

销路打开,以后赚钱就轻松喽。

他是准备在农村扎根,但不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挣点倒货的钱还是可以的。

回到家里都七点了,夫妻俩有点担心就一直等着,等他回来才松了口气。

“今天去哪了?把车子开出去一天,以后出门记得打招呼啊。”老娘拍了他一巴掌,晚上还特意烧的大肠,结果菜冷了儿子都没回来。

“先吃饭,饿死了。”秦大河火急火燎的催着。

“我找到了收玉米、大豆的销路,爸,你过来咱俩合计一下。”

秦父闻言略微惊讶,儿子这么能干的?

饭菜热好,他吃着红烧大肠腰子配米饭,简直香的放不下筷子,要是有酒就更好了。

“我去县里跑了一天,人家都把我电话留下了,这几天就有一家要货呢。”

“真的?价格怎么说?”老男人惊喜了一下,意外之财哦。

“跟粮站的新粮价格一起波动,不过玉米要高五分,大豆一毛钱。”

“策,这个好,我们能两头吃啊。”

收粮食的时候,价格都是按照粮站那边再减一些,对外解释就是运费。

实际上除去三轮车的柴油,大家起码要搞点钱才愿意出车。

收粮食可不是去了再回来这么简单,要仔细检查粮食的品相以及有没有夹带石头,有些人就喜欢干这些事。

粮食还好一些,单价低,三块几毛钱一斤,有些人往里面加石头呢,放在袋子中间,很多人都中过招。

而且还要自己搬货、装车,收粮食真的是挣辛苦钱了。

“儿砸,让你爸带你跑几天,你一个人估计搞不来。”

“我知道,还没做过这种买卖呢,肯定要爸带着。”秦大河丝毫不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优势。

还是更恶一些老爸出面,帮自己把路子趟熟了才好。

“那你接下来还钓鱼吗?”

“看情况吧,人家又不是天天要货,得等消息的。”

“行吧,能搞点钱总是好的。”

夫妻俩心里都有一种想法,儿子是彻底成熟了,今天能自己出去把路子蹚出来,就比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强。

吃完饭,秦大河开始调制鲫鱼饵料。

冬天没事的时候,钓大板鲫还是可以搞的,就是冷。

这时候,老娘喊了他一句。“阿宝,你电话。”

“来了。”

秦大河过去一听,才知道是扎厂那边的电话,要他后天带人去去扎厂上工。

他满口答应,上工可不能耽误,他一天八十块钱呢。

收货可以让爸妈去,老娘身体跟牛一样,帮老爸忙还是可以的。

至于田里的事,拢共就那么点地,回头加个班就干完了。

回去继续调制鲫鱼料,也就是后世以腥味为主的商品饵。

主料是玉米面、虾粉、蚯蚓粉和糯米粉,糯米粉是增粘的,又加了点磨碎的味精和盐。

这玩意就和做饭一样,得鱼喜欢吃才行。

味型确定好之后,再加拉丝粉和雪粉,雪粉要磨碎,让饵料膨胀,拉丝粉主要是让饵料拉出一小坨松散的饵料出来,而不是搓饵。

纯粹的小黄面撮饵其实也能钓鱼,但效果嘛,只能说差强人意。

等饵料吸水完成,他试了一下拉饵的效果,不行。

再加拉丝粉,来回调整了好几遍,才做出一个雾化合格的鲫鱼饵料。

闻着味道很冲,鲫鱼应该是喜欢的。

不过现在还没法用,等给二虎他们多实验一下,争取做出一款有吸引力的饵料。

眼看着时间都八点多了,他伸了个懒腰,又是充实的一天哦。

第二天一早,秦大河继续去跑车,这可不能停,家里现在赚钱的主力都在三轮车上面了。

哪怕生意再差,一天都能搞个三十来块,生意好一天七八十块呢。

第二趟回来还顺便买了个喇叭,这是秦父特意要求的。

“爸,是不是要放个喇叭喊,怎么录?”

“就喊收玉米、收大豆,声音调最大,吐字清楚一点。”

“好,嘿嘿,不知道今天能赚多少钱?”

“第一天干,不亏本就行,咱俩争取把路子搞出来。”

第一站直奔凤凰桥那边,从陈湾下去,陈湾是上千人的大村子,这边的人种植的比较杂。

不像他们村子,清一色的,只有少部分的田地种一些玉米自己家吃。

“收玉米嘞、收大豆子!”

“收玉米嘞、收大豆子!”

大喇叭的声音一直循环着,电流声音很大,但能听出来什么意思。

有些人伸头看了一下,知道是收货的三轮车就回去了。

沿着村子一直跑,这边土路又颠簸,震的两人腰椎都受不了。

“停一下,这边是陈湾老早的场基,还有小卖部,在这里喊就行。”老男人有点受不了。

再这样癫下去,他又得贴膏药了。

“哦。”秦大河连忙停下,熄火。

他也受不了了,原来收货这么辛苦啊,还没开张就累个半死。

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玉米和米糠怎么收。

早上已经和厂里联系过了,今天玉米的价格是五毛二,但米糠不知道收不收。

秦大河拿着手机开始询问,那边得知之后表示米糠也要,一毛四的价格。

他撇了撇嘴,一毛四的价格他要收多少才够运费,少了人家肯定不卖,喂鸡喂鸭都比卖了划算。

一斤赚一分钱的话,一千斤才十块,三轮车顶天就运个三四千斤,搞个毛啊。

“大姐,我们收只收玉米和大豆子,玉米五毛哩。”老男人怕儿子第一次收货搞砸了,主动和对方攀谈。

饲料厂收是五毛二加五分钱,他们要把运费减去,开价五毛算很公道了。

“不收米糠啊。”中年妇女明显有点失望,随即开口:“我这儿600斤玉米,你们把车子开过来收了吧。”

既然种玉米,肯定是知道行情的,大姐也是个干脆人,懒得去磨一分半分了,反正就六百斤。

老男人点点头,让秦大河在这边等着人,他去收货。

“我俩一起,不知道这些道道以后我怎么收啊?”

老男人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儿子得跟着一起去才行。

而且称货也得两个人,大勾秤要两个人抬着才行。

去了地方,父子俩在主人的指挥下,把杂物房的十袋子玉米搬了出来。

秦父不辞辛苦的一袋又一袋检查,用抽检粮食的取样杆插进去,然后查看玉米干不干。

正常来说,肯定是晒干的,晒不干容易发霉,就是农村路滑,得防一手才行。

而且每袋玉米都要颠很多下,再捏底部,看有没有夹带石头。

最后才是称重,父子俩把大勾秤扛起来,一袋又一袋的过秤。

接着用笔记下重量,让主人家确认无误。

“635斤,大姐,总共317块五毛,我第一次收货,按三百二算,你看哈照?”

“中,就按这个价格来。”大姐一听很满意。

把钱付了,父子俩开始装车,一袋六十多斤,要装瓷实了,今天争取把车子装满。

把这边忙完都了二十多分钟,那边又有人找过来了。

这家玉米、大豆都有,而且卖粮食的大姐太能墨迹了。

“粮站都五毛三、五毛四了,你们才五毛收,准备一车赚几千啊。”女人的声音很大,把周围人都吸引过来了。

“大姐,你这话讲滴就不合适了吧,做生意你情我愿,不卖就算了。”

“今天粮站的价格是五毛二,我们一斤赚两分,装满了才三千斤,能赚几个钱。”秦父毫不示弱的讲了回去。

对方女人撸起袖子,又是上前一步。

“你说五毛二就五毛二,再给我加一分钱就行。”

“那不行,你不卖就算了。”

“一分钱又不会受穷,我们老实种地的都被你们害死了。”女人又准备往前踏步,准备让老男人难堪了。

“滚滚滚,不打听一下我秦大是什么人,敢跟我耍泼。”老男人拿着秤竿丝毫不让。

再往前他就揍人了,大不了去大队部一趟,就不信这个村子不讲理。

真不讲理,以后收货的都不会来了。

“儿子,开车,我们换个村子,什么叼东西。”看着对方没有继续往前,老男人说了一句就把东西收好。

心里也十分不满,要不是法治社会,刚刚早就一棍子下去了,策。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