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皇太极:看来崇祯是和朕拼命来了!
如果是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朱慈烺肯定会对吴三桂恨之入骨,没准直接弄死他都有可能。
但现在.
不会了!
因为他的心态早已发生了改变,不会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去处罚或者责怪任何人。
而且不管是从原本的历史还是从洪承畴的战报来看,现在的吴三桂都是一员猛将!
根据去年的战报,崇祯十三年五月十八日,明军与多尔衮率领的建奴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遭遇,随即爆发一场激战。
而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超凡的战斗技巧,他奋勇拼杀,与多尔衮率领的建奴展开殊死搏斗。
最终双方均有伤亡。
七月之时,吴三桂又在在松山、杏山一带多次击退建奴。
此外,吴三桂还多次率领敢死之士,冲破建奴的包围,向锦州运送粮草,堪称一员猛将。
为此,朱慈烺已经把吴三桂当做了重点关注对象!
而在接下来的接见过程中,崇祯所说的无非都是一些夸奖和勉励的话。
他称赞武将们英勇善战,为保卫大明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又夸赞文官们尽职尽责,治理有方。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
而这一切,都是朱慈烺之前特意交代的。
因为他知道辽东本地的文臣和武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大战在即的关键时刻,这些小问题都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毕竟即将到来的战争,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就算真有什么事情,也可以等到大战之后再进行处理。
这边接见安抚完了众人之后,朱慈烺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行动。
他亲自率领一队亲兵,带着热气球快步登上宁远城墙。
此时的宁远城墙,历经岁月与战火的洗礼,显得厚重而沧桑。
朱慈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一阵出神。
片刻之后,他大手一挥。
“开始吧!”
话音刚落,几个亲兵当下便开始组装起了热气球。
组装完毕之后,当下便有一人爬进了竹筐里面,再固定好绳索之后,点燃火油。
伴随着球体开始逐渐变大,热气球终于缓缓升至空中。
确定好高度之后,再进一步加固下面的绳索,热气球就算是彻底完成了!
此次带来的热气球都是特制的,球体呈现出明黄色,这种颜色在阳光的映射下,宛如金色的火焰般耀眼夺目。
上面更是精心纹绘着一条数十米长的青色巨龙,巨龙栩栩如生,龙身蜿蜒盘旋,龙鳞仿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巧夺天工之妙。
伴随着热气球徐徐升空,那巨龙好似挣脱了束缚,在空中肆意翱翔,气势非凡!
就在这边热气球冉冉升起的同时,另一边的城墙上同样缓缓升起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热气球!
两个热气球遥相呼应!
原来,朱慈烺这次前来辽东可是带来了几十台热气球。
而且早在之前路过山海关时,他便留下了两台热气球,并安排了一批精通热气球操作的人手。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可是要在辽东的每一处重要关口都部署热气球的,沿途的几个卫所也都是如此!
如今,从山海关到宁远,一道别具一格的空中防线已然初步成型。
朱慈烺还计划进一步推进这件事情,在松山、塔山、杏山这几个战略要地也分别布置热气球,构建更为严密的防御体系。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地方都有建奴的兵马频繁活动,形势错综复杂。
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搁置了这一计划。
不过没关系,等击败了建奴之后,再去布置也不晚!
望着空中那两条青色的巨龙,朱慈烺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因为如果他没猜错的话,建奴这会儿想必已经看到了热气球。
想必他们肯定会惊得目瞪口呆吧?
建奴究竟有没有被惊得目瞪口呆,朱慈烺暂时不得而知。
但伴随着热气球的升起,宁远城内外的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
此时正值中午,烈日高悬,明黄色的热气球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几近透明,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唯有那条数十米长的巨龙在空中灵动飞舞,如梦如幻。
这一幕,宛如神话降临人间,让在场的士兵和百姓们瞬间陷入了极度的震惊之中。
许多人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眼前所见,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紧接着,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人群中,不少人不由自主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天空中的那两条巨龙虔诚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祈求神龙的庇佑。
也有甚者,直接将这两条神龙和崇祯以及朱慈烺父子二人联系了起来。
毕竟刚才他们已经知道了皇帝和太子御驾亲征的事情。
皇帝和太子刚来,这空中就出现了两条巨龙,这岂不是说皇帝和太子都是神龙降世?
与此同时,洪承畴以及其他本地官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震撼得呆立当场。
他们由于距离热气球较近,所以看得真切,知晓这并非传说中的神龙现世,而是一个在空中飞行的巨大球体。
只是球体上纹绘着巨龙,再加上阳光的特殊照射,才营造出巨龙在空中飞舞的奇幻景象。
但即便明白其中缘由,这一幕依然给他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
因为他们之前从未想过,如此巨大的东西居然可以飞到天上。
而且在这球体下面,居然还有一个人坐在竹筐里面,似乎还在拿着什么东西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这一发现让洪承畴等人瞬间意识到,这看似奇异的玩意儿实则拥有巨大的军事用途,完全可以用来侦察敌情,而且其侦察范围之广简直超乎想象!
这无疑将为战场上的局势带来难以估量的变化!
最起码以后再和敌军交战之时,他们可以凭借此物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
想到这里的时候,洪承畴等人的眼神瞬间就变得热切了起来。
与此同时,距离宁远城数十公里的建奴军队也很快察觉到了热气球的存在。
虽然距离较远,但从他们的视角望去,宁远城的上空,此刻正盘旋着两条巨龙!
这两条巨龙正威风凛凛地在空中飞舞着,远远望去,简直让人震撼到了极点!
这种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象,对建奴们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恐与疑惑,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很快,还是有人反应了过来,最后直接调转马头,就冲着皇太极所在的方向而去。
虽然还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必须尽快让皇太极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
没过多久,刚喝完药,正闭目养神的皇太极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你说什么?宁远城的上空出现了两条巨龙?”
皇太极听闻此言,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扭曲,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怀疑。
他当下就想下令,将这个前来汇报的士兵直接砍死!
在他看来,这种言论简直是妖言惑众,极易引发军中的混乱!
毕竟,龙这种生物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怎么可能凭空出现在宁远城上空?
这不是把他当傻子糊弄吗?
可就在这时,代善神色慌张地走进营帐,大声喊道:
“陛下不好了!有探子来报,说是宁远城上方出现了两条巨龙!”
皇太极顿时就无语了!
不是
你们他妈的是认真的吗?
但很快,皇太极还是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因为代善向来稳重,绝非信口开河之人,可要说这是真的,又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毕竟,龙不过是虚构出来的图腾,他们大清虽然也有龙旗,但谁都知道那也只是象征意义而已。
一个虚构的东西,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宁远上方?
皇太极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紧接着就在这时,岳讬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营帐,身后还跟着一个神色紧张的人。
皇太极见状,不等岳讬开口,便略带烦躁地问道:
“你该不会也要告诉朕,宁远城上方出现了两条巨龙吧?”
岳讬神色一黯,并没有回应这个话题,而是语气沉重地说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明朝的崇祯皇帝来了,此时就在宁远!”
什么?
什么?
什么?
听到这话,营帐内的其他人瞬间被震惊得呆若木鸡,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皇太极更是惊得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眼瞪得滚圆,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任他千算万算,也万万没有算到崇祯居然会来到辽东!
岳讬见状,直接看向身后之人说道:
“告诉陛下,你之前看到了什么!”
那人赶忙诚惶诚恐地站出来,‘噗通’一声跪在皇太极面前,先是战战兢兢地自报家门:
“启禀陛下,臣是贝勒爷手下的参将,臣是汉人”
皇太极此刻满脑子都是崇祯来到辽东的事,心急如焚,不等他把话说完,当下就不耐烦地打断道:
“说重点!”
那人被吓得浑身一颤,这才赶忙说道:
“之前臣奉命在距离宁远不远处执行侦察任务,所以看得真切,那根本不是什么巨龙,而是一种可以飞行的球体!”
“球体上面绘制了两条巨龙,所以远远望去,就好似两条巨龙在空中飞舞!”“而且巨龙的图案与龙纛上面的图案极为相似!”
“按照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使用这种图案,哪怕是洪承畴也绝不敢僭越。”
“所以,臣几乎可以断定,应该是明朝的皇帝来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汉人心中也是一阵害怕。
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崇祯竟然会亲自来到辽东,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到一阵恐惧。
不过既然他已经投降了清军,便只能继续为清军效力。
所以,在看到带有龙纹的热气球时,他凭借敏锐的直觉意识到崇祯来到了辽东,赶忙将此事汇报给了岳讬。
岳讬得知此事后,同样震惊到了极点。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前来告知皇太极。
毕竟,来的可是大明的皇帝,而且皇帝出行,肯定不会孤身一人,保不齐又带数万精锐兵马!
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皇太极这时也终于回过神来,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
同样身为皇帝,他深知崇祯的到来,将会彻底改变眼下的战场局势,让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充满变数!
随即,皇太极环视众人,面色凝重地问道:
“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就算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你们!”
代善心里清楚,眼下的情况已经相当危急,犹如千钧一发,结合之前的两次分兵经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极有可能是明朝精心策划的阴谋。
目的就是迫使他们分兵,从而削弱他们在辽东的实力。
如今,留在辽东的兵力已然不多,而明军的皇帝却突然御驾亲征来到此地,这无疑意味着明军的兵力最起码得再加上好几万!
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精锐!
此消彼长之下,这仗着实是愈发难打了。
代善心里想着撤退或许是当下较为稳妥的办法。
可话到嘴边,看着皇太极阴沉的脸色,又实在不敢说出口。
岳讬同样心中忐忑,也不敢轻易言语,因为他深知局势的复杂性。
此时的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皇太极见无人说话,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
“看来崇祯是要跟朕拼命啊!既如此,那就试试吧!看看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皇太极心里明白,眼下崇祯是抱着破釜沉舟、拼命的决心来的,他也清楚,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撤退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
如此一来能够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但他不能退!
因为一旦选择撤退,他这个大清皇帝将会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崇祯是皇帝,他也是皇帝,他怎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
崇祯一来他就撤退,这岂不是说他不如崇祯?
真要这样的话,大清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可就要没了!
所以最终,皇太极还是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无论如何这场仗都要打!
不就是兵力相差一些吗?
对于大清那些英勇无畏的勇士们而言,这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向来以勇猛善战著称,难道还会惧怕区区明军?
代善和岳讬听了皇太极的话,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紧接着,皇太极果断下令,全军做好防守准备!
他凭借着多年的征战经验和对局势的判断,断定崇祯一定会主动进攻!
毕竟,如果他是崇祯,在占据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也会选择主动出击,以求速战速决,打破当前的僵局!
就这样,伴随着军令传达下去,建奴的大军开始迅速聚拢回撤,迎接明军随时可能发起的攻击。
画面回转至宁远城。
当天下午,洪承畴便将皇帝要发放赏银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了辽东的每一处军营。
士兵们听闻这个消息后,仿佛平静的湖面被人投入了巨石,顿时炸开了锅。
欢呼声、雀跃声此起彼伏。
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此次发放的赏银数额极为可观,竟相当于他们几个月的军饷!
而且,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了那些令人深恶痛绝的层层克扣与盘剥,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实实在在、白的银子!
毕竟这次可是由皇帝和太子亲自监督发放的,谁敢在皇帝和太子面前做手脚?
这不是不要命了吗?
当然,最高兴的大概就属那些辽东的军户了!
要知道大明的军户可是从来都没有军饷的,他们闲来种地、战时充当士兵,每月就靠种地和发放的一些粮食物资过活。
日子本来就过得苦哈哈的,再加上朝廷对他们的限制、以及上官的剥削,他们简直过得比普通的百姓还要凄惨。
也是因此,辽东本地的军户十有八九都逃亡了,其中更是有不少人直接投靠了建奴,成了建奴的汉八旗。
没办法,当兵没军饷拿,还要卖命,谁他妈的愿意啊!
也就是洪承畴之前清查了本地的军田,然后发出告示要把军田重新还给军户,并且表示以前的债务全部一笔勾销,这才又吸引了不少军户重新回来。
结果谁又能想到呢?
本来以为回来是要打仗的,结果仗还没打,皇帝就要发钱了!
而且每个军户还是五两银子!
要知道他们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银子。
谁又能不激动呢?
崇祯的这道命令,当真是让士兵们感受到了朝廷和皇帝对他们的关怀与重视。
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感激之情!
看吧,其实朝廷和皇帝还是在乎我们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未完全放亮,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朱慈烺和崇祯便早早地来到了宁远校场。
此时的校场,静谧而庄严,数百口大箱子整齐地排列在那里,里面装满了白的银子。
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银子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无数颗璀璨的星辰洒落人间。
这些银子,将由净军负责发放,而朱慈烺和崇祯只需要端坐在一旁的高台之上,确保每个士兵在领取银子的时候,都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样子就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明,第一批士兵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着校场聚集而来。
他们步伐匆匆,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当他们看到眼前堆积如山的银子,以及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太子时,心中的激动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大头兵,平日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风餐露宿,保不齐哪天就没命,死了之后有可能都没人知道他们叫什么。
结果现在皇帝和太子竟然亲自为他们发放赏银,这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
就在这时,一旁的洪承畴突然走到了崇祯身边,然后拱手道:
“启禀陛下,第一批士兵已然到齐!”
崇祯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随后大手一挥。
“开始吧!”
下一刻,一个个名字当下便响了起来。
“王三!”
“李福!”
“张大勇!”
被喊到名字的士兵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依次有序地上前领取赏银。
当他们从净军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银子时,仿佛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烟消云散,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接着一抬头,他们就看到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太子正在微笑着看着他们。
一瞬间,士兵们只觉得心情澎湃,一颗心脏仿佛要跳出胸口一般激动!
娘嘞!
俺这辈子居然能见到皇帝和太子,还能拿到皇帝和太子的赏银,俺这辈子真是值了!
领取完赏银后,士兵们正准备离开。
可就在这时,锦衣卫却拦住了他们,然后指着另外一个方向说道:
“旁边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酒肉饭食,各位不妨吃完再走。”
士兵们听后,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纷纷迫不及待地朝着指定的地点走去。
到了那里一看,好家伙!
只见场地上架着几十口超大的铁锅,锅里炖着满满一锅的羊肉、牛肉、大白米饭、以及各色炖菜,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旁边甚至还摆放着一坛坛美酒!
而这一切,都是朱慈烺特意交代准备的。
至于这些肉的来源,当然不可能是直接是从京城带过来的,而是朱慈烺在系统商店购买的。
为的就是让每个士兵拿到赏银之后,再尽情地享受一顿丰盛的饱饭!
要知道这些大头兵们平日里吃的都极为寒碜,要么是大米混合小米以及一些野菜食盐煮的稀粥,要么就是干饭搭配一些酱菜。
若是遇到粮草不济的情况下,草根树皮也是照吃不误。
他们何时见过如此丰盛的盛宴?
当下,士兵们便一拥而上,迫不及待的想要饱餐一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