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崇祯:朕是不是得给你磕一个?
与此同时,郑成功和张世泽默默计算着关宁铁骑的速度和距离。
虽然二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心中却充满了冷静和自信。
片刻后,张世泽率先下令。
“射击!”
下一秒,他率领的士兵瞬间扣动扳机,动作整齐划一,犹如训练有素的机器。
砰!
砰!
砰!
一连串的枪声瞬间响起。
开完枪之后,他们随后迅速将手中的燧发枪传递到后方,然后接过一把装填好弹药的燧发枪,再次射击,如此往复。
短短十几秒,张世泽这边的五百士兵就发射了超过一千发子弹。
那密集的枪声,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在战场上回荡。
紧接着,郑成功这边也下达了开枪的命令!
“射击!”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连绵不绝的枪声响起。
而此时此刻,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关宁铁骑早已乱了阵脚。
因为早在第一波枪声响起时,关宁铁骑这边就有几十人被击中,他们的身体随着子弹的冲击而摇晃,有的甚至从马上跌落下来。
仅仅过了十几秒,又有一百多人中枪,还不算被击中的战马。
要知道在真正的战场上,战马被击中,就等于骑兵被击中。
因为失去了战马的骑兵,就像失去了翅膀的鸟儿,失去了机动性和战斗力。
就这样,关宁铁骑还没冲到京营士兵面前,京营士兵至少已发射超过了八千枚子弹!
其中最少有一千多颗击中了关宁铁骑!
就连吴三桂脸上也挨了一颗泥丸,疼得他龇牙咧嘴,心中更是惊惶不已。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脸,心中暗自庆幸这只是演练。
若是在战场上,他此刻早已性命不保。
吴三桂从未想到,燧发枪的威力竟如此巨大,让关宁铁骑在冲锋的过程中就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终于,关宁铁骑在快要靠近京营士兵时逐渐停了下来。
此时,他们个个满脸沮丧,眼神中透露出失落和无奈。
他们原本的自信和骄傲,在这密集的枪声中被彻底击垮了。
最后经检查,这一千人中,最少有七百人被击中,剩下的三百人中,一百多人的马匹被击中,只有两百人完好无损。
如此惨重的‘伤亡’,着实令人胆寒。
而且若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面对这般严重的损失,军队早就崩溃了,根本无法坚持到最后。
就这样,朱慈烺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事实上,洪承畴等人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就已经敏锐地预判到了结果。
站在宁远城墙上的他们,居高临下,利用千里镜将整个战场的局势尽收眼底。
燧发枪的发射速度和精准率实在是高得惊人,一通扫射过去,根本没有任何军队可以抵挡的住。
甚至刚才还有人一直在默默计算着为首的射手一分钟到底能发射多少发子弹。
而得到答案之后,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震撼!
因为最终的结果居然是一分钟发射了十二发子弹!
其他人或许没有注意这点,但也知道眼前的这支火器军队绝对是任何军队都无法抗衡的!
关宁铁骑不行!
建奴也不行!
热气球的存在,可以让这支火器军队随时随地掌握周围的一切情报和敌军部署,让任何的谋略和诡计无所遁形。
而燧发枪的存在,更是所有军队的噩梦!
如此高效的射击速度和威力,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骑兵那传统的冲锋战术在这样的火力面前,根本没有靠近的可能。
刚才的演练结果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这群总兵们的心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战争的走向。
以往那种依靠骑兵冲锋、近身肉搏的战争模式,在燧发枪这种先进火器面前,已经彻底失去了优势!
事实上,就连朱慈烺也没有想到热气球配合燧发枪会有如此的战况。
早知道这样的话,他或许都不用大费周章的想办法让建奴分兵了。
不管建奴有多少人,都可以横推过去!
不过当然,现在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
此时此刻,崇祯站在宁远城墙之上,凛冽的北风吹动着他的衣袍,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他激动的内心。
这还是崇祯第一次观看燧发枪的战斗场景,说实话,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震撼了!
哪怕是无往不利的关宁铁骑,再遇到这支装备了燧发枪的队伍时也会瞬间败北!
这下子,崇祯总算是知道朱慈烺的底气为什么会这么足了!
有了此等神器,何愁建奴不灭?
演练结束后,继续呆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了,随即众人便返回了总督府。
除了朱慈烺、崇祯和洪承畴心情很是不错之外,其他几位总兵一路上都沉默不语。
走进总督府大堂,他们依次站立在两旁,低垂着头,脸上写满了失落。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完全是因为随着燧发枪的出现和普及,以后大明的战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这些武将多年来积累的作战经验和战术知识似乎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他们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害怕被朝廷遗忘。
真要是如此的话,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不是吴三桂又是谁呢?
吴三桂脚步踉跄地走进来,他的盔甲上满是尘土,头发也凌乱不堪,神色狼狈至极。
一看到崇祯和朱慈烺,吴三桂‘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沮丧说道: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臣.臣败了。”
崇祯听到这话,心中只觉得好笑,因为就在刚刚出发之前,吴三桂还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结果没想到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时辰,吴三桂就好似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垂头丧气。
不过这也不是他的错,放眼整个天下,无论是哪支军队来了,都不是那些装备了燧发枪的军队的对手。
朱慈烺看着眼前跪倒在地、且一脸沮丧的吴三桂微微一笑,随即亲自将他扶起,安慰道:
“吴将军不必自责,这并非是你的错,只是时代变了!”
顿了顿,朱慈烺又看向在场的其他几位总兵道:
“大明日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也有诸多战事等待着诸位。”
“诸位皆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忠心可鉴,以后大明还要仰仗各位。”
“等此次班师回朝之时,带来的所有火器,比如燧发枪、热气球之类的东西都会留下一大部分分给你们。”
“你们拿到东西之后,各自挑选精锐之士,组建全新的火器军队。”
“京城方面一直都在持续生产燧发枪和各种火器,等班师回朝之后,本宫会再调拨一批全新的火器给你们。”
“总而言之,本宫要让大明的每一位士兵都能配备上这样的利器。”
几位总兵听了这番话,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说到底,他们只是害怕自己会被抛弃,但听朱慈烺的意思,压根就没有想要抛弃他们的想法,而是要给他们调拨全新的火器用来组建新的军队。
这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等到众人情绪稍缓,朱慈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此次作战,京营作为主力,冲锋在前,必然会立下赫赫战功。”
“若是单纯按照斩获敌首数量来计算军功,实在有失偏颇。”
“所以本宫决定,此次战役以‘战场表功’来评定军功!”
“包括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战术执行能力以及对全局的贡献等。”
“当然,建奴的首级依旧是一颗一百两银子,这些银子战后会根据军功发放。”
明朝的军功制度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按斩获的首级计算军功,而是依据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具体表现来评定军功。
这就是所谓的‘战场表功’。
从洪武时期到嘉靖时期,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战场表功来评定军功的!
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军中将领们通过各种手段谎报军功向朝廷讨赏。
朝廷被整的没办法,再加上这种事情也不好查明,所以这才逐渐改为按首级计算军功的制度。
虽然偶尔还是会有杀良冒功的事情存在,但总比以前好多了。
至于为什么非要启用战场表功,完全是因为伴随着燧发枪的出现,用首级计算军功的方法已经不好使了。
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这场战斗中,京营最起码可以拿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敌人性命!
可要这样的话,未免对其他军队太不公平了。
万一打到最后,几万边军一个人头也没捞到,那岂不是说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没有任何功劳?
这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这次采用战场表功来评定军功,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因为到最后,功劳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朱慈烺自己说了算。
而他肯定不会让有功之臣吃亏、也不会让那些无法获取首级的士兵感到心寒!
多而言之,打完这场硬仗,大家人人都是功臣、人人都有银子拿!
听到朱慈烺这次居然要用战场表功来评定军功,在场的其他人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又都松了口气。
看向朱慈烺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朱慈烺其实是在为他们考虑。
毕竟这次要是真的按照人头来计算军功的话,他们这些没有装备燧发枪的边军很有可能连个毛都捞不到,但要是战场表功的话,那他们还可以拼一把!
随即,众人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圣明!”
朱慈烺又道: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大军集结,正式开战!”
“你们回去之后尽快准备,切莫出什么乱子!”
众人听到这话,赶忙正色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乱子!”
再三保证之后,众人随即便各自忙活去了。
就连朱慈烺也是如此!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下午。
崇祯坐在一张雕檀木椅上眉头紧锁,双手不自觉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神色间满是忧虑。
虽然看似朱慈烺把一切事情都考虑到了,但其实还有一点他觉得朱慈烺肯定没有考虑到。
那就是关于战后的犒赏之事!
此前他已经很大方的赏赐了士兵们大量银子,算下来总共有两百六十多万两银子!可战后,还需要拿出银子用以奖励安抚那些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将士。
但这件事情却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崇祯的心头,让他忧心忡忡。
因为他总觉得,这次带来的银子可能不剩多少了,甚至有可能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
而这些银子可是绝对不够的!
到时候若打了胜仗却无银子赏赐,那将士们会该如何看待他这个皇帝?
想到此处,崇祯更加觉得头疼了起来。
要是之前没有赏赐那些银子就好了。
可是现在说这些好像已经没什么用了.
紧接着,崇祯像是下定了决心,猛地坐直身子,高声唤道:
“来人,去把太子给朕叫来!”
声音在屋内回荡,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门口值守的小太监听到崇祯的呼喊,浑身一颤,匆忙答应一声,然后快步朝着朱慈烺居住的院所跑去。
没过多久,小太监气喘吁吁地匆匆返回,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脸上更是带着几分紧张与不安。
还没站稳呢,便满脸忐忑的禀报道:
“皇爷,太子不在房内,奴婢听人说太子好像是在府库,然后奴婢又去了府库。”
“不过却被人拦住了,说是太子有要事在忙,等忙完了再来见陛下!”
所谓的府库,其实就是总督府内存放财物的仓库。
崇祯听到这话,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心中暗自想到,这个逆子应当与朕想法一致,也在考虑银子的问题。
随即,崇祯也不打算等朱慈烺来了,而是想要亲自前往府库查看一番。
看看这次带来的银子到底还剩多少。
如果不够的话,看能不能想到别的办法补救一下。
就这样,崇祯带着几个太监步伐匆匆地来到总督府的府库。
府库门口守着的小太监王喜,乃是朱慈烺的心腹太监。
他远远瞧见崇祯过来,顿时神色一紧,眼神中更是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很快又镇定了下来。
王喜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快步上前,直接就给崇祯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崇祯微微点头,随后问道:
“太子在里面吗?”
王喜强压内心的紧张,抬起头,声音略带颤抖的回道:
“启禀陛下,在。”
崇祯微微点头,正要举步进入,王喜却像是突然被什么驱使,急忙上前一步阻拦在了崇祯面前。
这是因为之前朱慈烺曾交代过,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许进入。
王喜虽然不确定这‘任何人’是否包括崇祯,但出于对朱慈烺的忠诚,还是决定先去通报一声。
于是,他咽了咽口水,战战兢兢地说:
“陛下,要不奴婢先去通报太子殿下一声?”
崇祯本来还有一些纳闷,这个小太监怎么突然拦在了他的面前。
结果听到这话,原本还算平静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神中更是闪过一丝压抑不住的怒意!
开什么玩笑!
他堂堂一个皇帝,连进个府库还需向太子通报?
这狗奴才真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要知道现在的他,可还是大明的皇帝!
盛怒之下,崇祯猛地抬起脚,一脚将王喜踹倒在地,怒骂道:
“狗奴才!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朕还是皇帝!”
王喜则是发出一声闷哼,整个人向后飞去,摔在地上疼得蜷缩成一团。
可崇祯却是连看没看他一眼,径直大步走进府库。
王喜疼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双手紧紧地捂着被踹的地方,趴在地上一时难以起身。
可他心里想的,却是自己没用,没办好太子爷交代的事情.
此时,府库内,朱慈烺正忙着从系统商店购买银子、大米、肉食之类的东西。
近些时日,犒赏军队用的肉类几乎都是朱慈烺从系统商店买的,银子亦是如此!
而今晚的饭食尤为关键,因为明日大军即将出征,所以他准备再从系统商店买点酒肉犒赏三军,以鼓舞士气!
此前李虎等人已搬运了好几批物资出去,但仍远远不够。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略显急促的脚步声,随后那脚步声在不远处戛然而止。
朱慈烺的动作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不悦说道:
“不是说了没有本宫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许进来吗?”
说话间,他的动作并未停下,随手一挥,大量银子便如同变戏法一般从天而降,在他面前堆积成了一座小山。
紧接着,一堆又一堆的肉类也接连出现,每一块肉都色泽鲜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同样堆积成山。
然而就在这时,朱慈烺只听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好似有人摔倒。
朱慈烺心中满是不悦,心想这些下人真是愈发没有规矩了,未经允许擅自进来也就罢了,还非要搞出点声响,难道是自己平日里对他们太过宽厚了?
所以才让他们如此放肆?
想到此处,他迅速转身,刚准备责骂几句,可下一秒,却被眼前这一幕给震惊到了!
因为此时此刻,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别人,而是崇祯!
此刻的崇祯,整个人狼狈地摔倒在地,头上那象征着皇帝威严的翼善冠也歪歪斜斜地掉落在一旁,几缕发丝从他的鬓角滑落,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解。
他的双眼瞪得滚圆,直直地盯着朱慈烺面前那堆积如山的银子和肉,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景象。
他刚才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朱慈烺只是轻轻的挥了挥手,然后他的面前便出现了银山和肉山。
这实在是匪夷所思,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但很快,朱慈烺还是回过神来,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都怪自己疏忽,竟让方正化、李虎、郑成功、李若琏等人一同外出办事,致使身边仅有一个小太监。
方才虽让他在门口值守,可他又怎敢阻拦崇祯这个皇帝?
这不,崇祯直接闯了进来,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这也就是说,他的秘密已经暴露了!
既然事已至此,朱慈烺也不打算再隐瞒下去了。
他先是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随后又开始自顾的忙活了起来。
他想着先把正事忙完,然后再跟崇祯摊牌!
紧接着,大量的银山、肉山、米山就这么凭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充斥着整个府库。
而崇祯此时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他嘴唇微微颤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无从开口,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
眼神中满是复杂与敬畏,一会儿看看朱慈烺,一会儿又看看那些凭空出现的各种物资,似乎还是无法理解眼前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片刻之后,朱慈烺忙碌完毕,兑换出的各种物资已经填满了整个府库,足够用来犒赏三军了。
随后他这才走到崇祯面前,先是弯腰捡起掉落的翼善冠,轻轻抖了抖上面的灰尘,然后直接戴在崇祯头上。
而后伸出双手,将崇祯扶了起来。
崇祯此时虽仍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但已逐渐回过神来,在朱慈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起身,随后声音颤抖地问道:
“刚才.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何能凭空变出这些东西?”
朱慈烺在看到崇祯的那一刻,便知此事已无法再隐瞒下去了!
索性他也就打算直接和崇祯摊牌了!
而且刚好也可以借助这件事情让崇祯以后乖乖听话,不要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从这点来说,这个秘密暴露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过当然,他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有系统且是穿越者这种荒诞之事。
随即,朱慈烺神色平静地说道:
“本来此事想一直瞒着父皇的,不过既然被父王看到了,那么儿臣也只能如实相告!”
“其实,儿臣乃是真武大帝转世!”
崇祯再次被震撼到了,其实刚刚目睹那一幕时,他便联想到了神明之类的存在。
毕竟除了神明,这世间怎会有人能凭空变出银子和肉?
只是他不敢往那方面想,觉得太过离奇,甚至有些荒谬。
直至此刻朱慈烺亲口承认,崇祯就不得不信了!
可相信归相信,他的眼神中还是充满了迷茫与震惊,似乎还是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比如:为什么真武大帝会转世成为他的儿子?
朱慈烺则是继续说道:
“父皇,想必你也察觉到了儿臣的改变。”
“难道你就不好奇吗?为何之前儒雅的太子会突然性情大变,甚至造反?”
“很简单,这是因为儿臣觉醒了前世的记忆,知晓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并且预感到大明将在三年后灭亡。”
“所以,为了拯救大明,儿臣才选择造反。”
“毕竟大明供奉真武大帝两百多年,儿臣不能让大明就此覆灭,儿臣想要拯救大明。”
“所以这才有了造反的事情.”
此刻,朱慈烺心里清楚,必须把这谎话说得天乱坠,才能彻底镇住崇祯。
于是,他口若悬河,越说越离谱,什么自己是带着拯救苍生的使命转世为人的、什么天机不可泄露。
这类话一股脑儿地往外倒。
而伴随着他的说辞,只见崇祯原本满是震惊的脸上,神色愈发复杂。
从疑惑到动摇,再到渐渐的信服,眼神里交织着激动、忐忑、崇拜与敬仰各种复杂的情绪。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朱慈烺就知道,崇祯已经被自己说服了!
明朝历代皇帝都对真武大帝尊崇有加,崇祯自然也不例外。
甚至每年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信仰,崇祯很快就接受了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转世的说法。
毕竟他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可骗不了人!
一想到堂堂真武大帝竟转世成了自己的儿子,崇祯内心的震撼就难以言表。
可没等这股兴奋劲儿过去,崇祯突然神色一紧,脸上又露出纠结的神情。
因为他不知道以后该怎么称呼朱慈烺?
虽然名义上他们是父子,可对方毕竟是真武大帝转世啊!
而且他自己每年都要去跪拜真武大帝,这么说来的话,岂不是说自己一直在跪拜自己的儿子?
这念头一冒出来,崇祯就浑身不自在,怎么想都觉得别扭。
再瞧着眼前活生生的‘真武大帝’,他心里甚至冒出一个念头:
自己这会儿是不是该当场磕个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