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 陛下!臣祖大寿,前来救驾!!!(1 / 1)请叫我小九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 陛下!臣祖大寿,前来救驾!!!

朱慈烺神色平静的看了一眼满脸忧虑的崇祯,没再多说什么,很快又把目光投向了城下的军队。

只见此时此刻,城下的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按照提前规划的阵型,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没有什么谋略、没有什么阵法、没有什么奇兵,有的只是作为简单直接的‘横推’!

放眼望去,军队的布阵一目了然。

最前面是一万刀牌手,接下来是三万配备了燧发枪的京营士兵,再往后,是三千炮兵和五百门火炮。

军队中央,两台热气球缓缓升起。

紧接着是八万步兵,由辽东本地步兵和九边边军组成。

六万骑兵则是部署在两侧。

队伍最后方,则是督战队!

不过因为士兵人数太多,这片区域又比较小,如果还是采用之前的三段式射击的话,队伍根本就摆不开,所以这次采用六段式射击。

也就是一个士兵负责射击,五个士兵负责装填弹药。

如此一来,只要负责射击的士兵速度够快,那么就能保证持续的火力输出。

为了配合京营作战,连最前面的刀牌手都分成了两排。

可即便这样,二十万大军摆开阵势后,还是几乎占满了整片区域。

队伍的宽度将近五千米,场面很是壮观。

可以这么说,要是最左边的士兵要和最右边的士兵说句话,都得半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对方那里。

要是按照以往明军的作战方式,这二十万人会被分成多支队伍,还得按照复杂的阵法排列。

战争开始时,双方可能先派出小股部队试探,了解对方的实力和弱点。

随后,像火炮、弓箭手这样的远程兵种会先进行远程攻击,试图打乱对方阵型,削弱敌军士气和战斗力。

接着,双方主力部队开始正面交锋,以火铳兵、长枪兵、刀盾兵等为主,展开近距离拼杀。

但现在,凭借强大实力,压根就不用再这么麻烦。

朱慈烺的作战方案很直接,就是一字排开,然后强势推进。

每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行动井然有序。

作战方式也很简单明了。

军队到达指定区域后,首先在前方设置拒马桩,构建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

等建奴进入火炮射程,炮兵马上展开火力压制,打响第一轮攻击。

然后等建奴再靠近些,燧发枪部队迅速齐射,迅速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随后,骑兵凭借强大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迅速出击,冲乱敌军战斗队形。

等敌军防线崩溃,八万边军步兵全面压上,彻底清剿残余敌军。

要是敌军在战斗中突然撤退,那么明军会迅速重新整队,继续推进,直到把建奴彻底杀光或者全部驱赶到锦州之外。

不过这场战役的目标不只是锦州,而是距离锦州九十里之外的义州!

因为义州才是决定辽东局势的关键所在!

只有拿下义州,才能彻底解除辽东面临的军事威胁!

紧接着就在这时,二十万大军开始向前推进。

顿时场面如同汹涌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大地在他们脚下震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终于,这场十六世纪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

松锦之战,正式开始!

朱慈烺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心中满是豪情壮志。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些都是属于他的军队!

军队前行约两公里后就停了下来,随后大军中的辅兵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布置拒马桩。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士兵负责搬运拒马桩,有的士兵负责把拒马桩插入泥土。

很快,一长排拒马桩整齐排列,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挡在最前面。

一万刀牌手举着盾牌,将身后的京营士兵牢牢护住,只留下一个缺口用来射击。

而就在辅兵开始布置拒马桩的时候,三万京营士兵们也已经开始装填起了燧发枪。

他们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把一颗颗子弹小心地装入枪膛。

很快,三万把燧发枪全部装填完毕,随时准备出击!

之前,他们接到军令,说是建奴派人冒充汉人百姓,想趁机制造混乱。

所以等会儿不管看到什么人、或者什么情况,都要装作没看见,只管开枪射击即可!

要是有士兵不遵守军令,那么督战队就会立刻上前将其斩杀!

就这样,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建奴的的攻击!

与此同时,距离此处二十里外的锦州城内,此时的气氛却是异常的紧张。

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密集地集结在东宁远门前,他们脸上写满冷酷和坚毅,随时准备发起突围行动。

锦州有四个城门,分别是东宁远门、南永安门、西广顺门、北镇北门。

而他们这次负责突围的是东宁远门!

紧接着,伴随着一名身着甲胄的将领发出进攻信号,士兵们的斗志瞬间被点燃。

几乎是瞬间,城门迅速被打开,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

随后士兵们立刻涌出,同时手脚麻利地架起门板桥,向城外冲去。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火炮也立即发射。

轰!

轰!

轰!

炮口喷出火焰,巨大的后坐力让火炮微微颤动,炮弹带着呼啸声飞向城外的敌人,为突围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

由于建奴大军离锦州还不算太远,正在向松山进发的皇太极很快就听到了锦州传来的炮声。

身旁的亲兵这会儿也是策马来到皇太极面前,急忙报告道:

“陛下,祖大寿开始突围了。”

皇太极看了一眼锦州的方向,冷笑着说:

“他要是不这样,就不是祖大寿了。”

说这话的时候,皇太极的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屑和自信,显然他早就料到了这件事情,也做好了充分准备。

果然,就在明军刚冲出城门,埋伏在城门口的建奴就立刻围了上来,他们顶着炮火不断发射火铳和箭矢,试图击退明军。

然而,明军却是毫不畏惧,顶着火力搭建板桥。

可就在这时,建奴的火炮赶到。

轰!

随着一声巨响,一枚炮弹准确地落在明军中间,瞬间有几名明军士兵被击中,一时间鲜血飞溅,当场便炸死了四五人。

但明军士兵们却没有退缩,依旧有大量士兵从城门内不断涌出。

建奴这会儿也拼死抵抗,并且不断试图破坏明军搭建的门板桥。

更有甚者,直接冲到刚搭建好的门板桥上厮杀了起来。

双方瞬间陷入激烈的战斗。

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轰!

轰!

轰!

然而就在这时,另一边的西广顺门突然传来更为猛烈的炮火声。

那炮火声震耳欲聋,好似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得瑟瑟发抖。

东宁远门前的士兵们听到这声响,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向着城内撤退。

就连上一秒还在和建奴拼杀的明军也是迅速撤退,不带一点犹豫的。

建奴们看到明军突然撤退,一开始还摸不着头脑。

但片刻后,为首的建奴突然猛的意识到,刚才的突围竟然是迷惑之计,明军真正的意图其实是从西广顺门突袭!

不然也不会那边的炮声一响,这边的明军就马上撤退了!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他脸色骤变,狠狠地啐了一口,然后当即下令停火,并迅速抽调一半兵力,火急火燎地前往西广顺门支援!

那些被抽调的建奴士兵没有丝毫犹豫,当下便直奔西广顺门而去!

可还没等这些建奴走多远,刚刚关闭的东宁远门突然再次打开。

刹那间,更多的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出,人数比之前多了数倍不止!

而且这次不知为何,这些明军士兵们像是发了疯一般,一个个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疯狂与决绝,仿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炮火更加密集落下,如同暴雨般倾泻在城外的阵地上。

轰!

轰!

轰!

每一发炮弹落下,都能掀起一阵尘土和碎石,建奴们瞬间被打得措手不及。

他们都懵逼了!

不是

东宁远门的明军不是刚被他们打回去吗,怎么这会儿又出来了?

但此时已来不及多想,因为城内的明军士兵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迅速搬运起了早已准备好的门板搭建桥梁。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士兵负责抬着厚重的门板,有的士兵则负责在前方清理障碍,有的士兵负责和建奴拼杀!透过城门,建奴们看到数以千计的明军依旧向着城门口蜂拥而来!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后面还有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

这些重甲骑兵的马蹄声如雷,仿佛是死亡的脚步声一般,一步一步向着城门口逼近!

建奴们顿时感到头皮发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恐惧感!

“糟糕,中计了!”

为首的建奴这才如梦初醒,暗叫一声不好!

原来明军从一开始就打算从东宁远门突围,西广顺门的突围才是为了迷惑他们,让他们放松警惕!

甚至包括之前的突然撤退也是明军计划的一部分!

回过神来之后,建奴首领急忙再次召集人手准备反攻。

但由于之前的误导,他们已经失了先机,且已有一半兵力刚才已经前往了西广顺门支援,所以一时间他们被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这些建奴毕竟也是久经沙场的军人,很快便反应过来,然后再次发动了更加猛烈的反击。

一时间,火炮、火铳、弓箭齐发,双方展开激烈对射!

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双方的士兵都在拼命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

建奴们再拼命,但明军同样毫不示弱!

明军们一边用火炮、火铳、弓箭还击,一边掩护着同伴搬运门板搭建桥梁。

可尽管如此,仍不断有士兵倒下,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惨不忍睹。

但在崇祯御驾亲征的激励下,明军还是前赴后继的冲上前来。

一个明军倒下,下一个立刻冲上前去,此时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为了大明,他们一定要突围出去!

很快,双方阵亡的士兵已经超过了数千人!

以往明军突围时,伤亡人数一旦超过百人,大多会选择撤退,但是很明显,这次不一样!

当然,虽然死伤众多,但最终他们还是成功搭建起了一座由门板和房梁构成的桥梁。

而这道临时搭建起来的桥梁,已经足够城内的骑兵冲杀出去了!

实际上,只要祖大寿愿意,随时都能采取这样的行动突围出去。

而以往他之所以从未这样做,是因为城外有皇太极的数万大军包围,就算真的突围出去了,也无异于送死。

但现在皇太极正带着大军向着松山方向进发,锦州城外只有一万多建奴防守,他便没有了顾虑。

紧接着就在这时,城墙上的火炮突然集中对准了最外层建奴搭建的外墙。

伴随着一阵猛烈轰击,那外墙在炮火的洗礼下瞬间倒塌,扬起一片巨大的尘土。

与此同时,一条通道出现在了明军面前。

然而,由于城门口的明军失去了炮火掩护,瞬间又有数百人阵亡。

明军士兵的尸体不断掉入壕沟,几乎将壕沟填满。

但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们依旧死死的守护着刚刚搭建好的桥梁!

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因为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战马嘶鸣声,一队重甲骑兵瞬间从城内冲杀而出。

他们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越过临时搭建的桥梁,冲向城外。

即便最前方的骑兵被炮弹击中,他们也会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将战马的前进方向拉到一边,以免阻挡身后的同伴。

紧接着,这些冲出城的骑兵迅速对周围的建奴展开了屠杀!

此处的建奴大多为步兵,骑兵不足两千,而且均匀分布在各个城门口,根本不是明军骑兵的对手,瞬间就被杀得措手不及!

建奴们开始四处逃窜,惨叫声不绝于耳。

随后,越来越多的骑兵冲出城外,一同参与对建奴的屠杀,周围的建奴很快便所剩无几。

但这边的战斗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城门口建奴的注意,紧接着,更多的建奴步兵和少量骑兵赶来,试图阻止祖大寿。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祖大寿去往松山战场!

此时此刻,祖大寿完全可以率领大军在此继续与建奴厮杀,而城内的士兵也会不断支援,里应外合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杀光此处的建奴!

但这并非祖大寿真正的目的,因为他担心崇祯那边会因三万大明百姓而出现变故。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是率领五千骑兵冲击皇太极的大军!

因为只要冲击皇太极的大军,说不定可以扭转当下的战局!

若他留在此处配合城内士兵杀光这里的建奴,看似也能解锦州之围,但松山那边可能会出问题。

如果皇太极在松山获胜,那他肯定还会回来再次包围锦州。

而且到那个时候,明军早就败了,锦州也不再重要了!

所以在此与建奴厮杀实属浪费时间,冲击皇太极大军,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

想到这里,祖大寿冷笑一声,不去搭理那些向他追来的建奴。

而是调转马头,直奔皇太极的大军而去,他身后的骑兵们也迅速跟上。

他们的马蹄声如雷,仿佛在向建奴宣告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

此时此刻,祖大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陛下!

臣祖大寿,前来救驾!

与此同时,当祖大寿带着骑兵离开后,城门口的明军则是快速带着还活着的战友退入城中,然后关闭城门,继续守城。

因为一开始的计划便是如此,他们现在只需等待明军取得大捷然后回援锦州即可,完全没必要与城外的建奴拼命!

当从四周赶来的建奴看到远去的祖大寿和紧闭的城门时,顿时气得暴跳如雷。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甘,可却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步兵,骑兵只有不到两千,根本无法阻止祖大寿!

不得不说,他们算是彻底办砸了皇太极交代的事情。

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皇太极能提早发现祖大寿,并将其彻底消灭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皇太极还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此时此刻,他们距离明军已不足五里,甚至隐约能看到明军的军阵了。

在阳光的照耀下,明军的军阵显得有些模糊,但却透露出一股强大的气势。

皇太极骑在马上,眉头微皱,他似乎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但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

他的目光在明军的方向来回扫视,试图从那模糊的军阵中找到一些线索。

而明军这边,同样严阵以待,气氛紧张而肃杀。

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凝重,时刻准备着发动攻击!

而与明军这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奴那边此刻却是充满了百姓的哀嚎声,仿佛人间炼狱一般。

此时,再愚昧的百姓也明白过来,建奴这是要让他们去送死啊!

不少百姓拒绝前行,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愿意被建奴拿去当肉盾,而建奴们则是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砍杀!

建奴大军所过之处,一路上到处都是大明百姓的尸体,场面惨不忍睹。

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的是,在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之中,此时却有数千名百姓悄悄聚集在了一起。

而他们,便是以大明夜不收牛大勇、李方亮、高春杰为首的人!

经过这几天的策反和游说,他们已拉拢了数千人。

这些人要么曾是大明军户,心中对建奴无比憎恨。

要么是普通的百姓,想拼一条生路。

毕竟到了这种境地,他们知道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难逃一死。

与其坐以待毙,被建奴驱赶着去送死,还不如拼一把算了!

就算死了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但要是能活下来,那么不仅能捡回一条命,甚至还有可能还会立功得到赏赐。

因为他们可是听说了,皇帝的御驾此时就在不远处的松山。

作为汉人,君权神授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他们,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皇帝依然有一种敬畏之情。

而现在,他们只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立刻行动!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明军阵营中,几个拥有千里镜的小军官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就是不远处的那些建奴怎么看起来那么奇怪,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好似乞丐一般,和以往见到的建奴完全不一样啊!

他们心中好奇,赶忙又举起手中的千里镜观察了起来。

没过多久,他们一个个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都在冒汗。

因为他们看得清清楚楚,走在最前方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建奴,而是一个个汉人百姓!

这些汉人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般被建奴驱赶着走在最前面,直冲他们而来!

这一刻,这些小军官终于明白刚才为什么会接到那样的一道军令了

他们即惊讶于建奴的毒辣,又惊讶于这道军令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因为等到这场战斗结束,那个下达军令的人,必将会受到文官们的口诛笔伐!

若是严重些,抄家灭族都不是不可能!

此时此刻,他们完全也没把这道军令和崇祯以及朱慈烺联系起来。

或许在他们看来,皇帝和太子都是不可能会下达这样的军令吧?

当然,这已经不重要了

既然有了军令,那么即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也就只能是建奴了!

松山城墙之上,朱慈烺看着越来越近的建奴大军和走在最前面的大明百姓,一时间心如刀割!

即便崇祯愿意帮他背起这个黑锅,但他心中却也明白,这个黑锅始终在他自己身上!

就在他转身不愿再看之时,一个传令兵突然匆匆赶来。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锦州方向突然出现五千大明骑兵,正在冲着建奴大军而来!”

ps:今天是除夕夜,祝愿大家除夕快乐!新的一年,万事顺遂,好运连连,吉祥如意!

祝愿大家除夕快乐!同时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