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建奴的脑袋,在大明这里老值钱了!
此时,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落在皇太极身上,折射出冷冽而又孤寂的光芒,却又难掩落寞。
皇太极心里十分清楚,即便战事已经发展到如今这般惨烈的地步,但却还没有到尘埃落定之时。
因为一旦明军成功渡过小凌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盛京,那么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清国便将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
大清的未来,此刻就像悬在一根纤细而又脆弱的蛛丝之上,随时都可能因为明军的下一步行动而彻底断裂,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如果他这次能够战胜明军的话,那他也一定会带兵直逼京城!
毕竟谁不渴望入主中原、成为这天下共主呢?
想到这里,皇太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试图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到底该怎么解决即将到来的灭国之危!
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明军前往盛京的必经之路上精心设防,竭尽全力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件难事。
因为在锦州通往盛京的几处要道,四周皆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构筑的天然屏障。
只要他们沿路想办法炸毁山体,堵塞住道路,再砍伐周围的树木,便能成功阻断明军的前进之路。
到时候除非明军能长出翅膀飞过去,否则就绝对无法靠近盛京!
然而他也明白,采用此计虽能暂时阻挡明军,却会不可避免地切断日后进攻锦州的重要通道。
但当下的局势已然危急到了极点,已经容不得他再去想以后的事情了。
若是不采取这破釜沉舟的办法,恐怕再过几天,这十几万明军就会如潮水般兵临盛京城下!
到那时,一切都将为时已晚.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心中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想他驰骋沙场多年,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争,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场战役中败得如此惨烈、如此彻底!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是打败他的,居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
此时此刻,那个站在明军阵营中,被高高飘扬的龙纛环绕的少年仿佛成了他的梦魇!
只要回想起来,都让他感到钻心的疼痛!
突然就在这时,皇太极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袭来,仿佛有千万根尖锐的钢针同时刺向他的心脏。
紧接着,皇太极两眼一黑,整个人摇摇晃晃的从马鞍上滑落了下去。
“陛下!”
但好在身旁的亲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皇太极,皇太极这才没有摔下马。
一时间,所有的建奴皆惊恐万分,脸上写满了惊慌与失措。
眼下他们已然大败,要是皇太极再出什么事的话,那大清可就真的要完了.
只有不远处的豪格却在此时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但很快,他还是收起了笑容,随后也假装惊慌失措的冲着皇太极跑了过去。
在皇太极没死之前,他还是必须装装样子的!
与此同时,河对岸,朱慈烺正拿着千里镜眺望的不远处的建奴大军,脸上闪过一丝不舍。
他其实并没有看清楚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双方的距离已经有些远了。
即便是用千里镜也看不清楚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看到建奴大军正朝着盛京的方向撤退。
不过按照历史的记载,皇太极本来就没几年好活了。
如今又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想必他的身体状况必定是雪上加霜。
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若皇太极能因此早死一两年,甚至在回到盛京之后便一命呜呼,那么辽东地区便能迎来数年的安稳和平。
这对于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消息。
到时候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抽调兵力去对付李自成了,等彻底干掉李自成之后,再调集所有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荡平建奴,到时候天下便可重归太平了!
不过当然,正所谓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些计划要真正实施起来,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而且在这期间,谁又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别的一些事情呢?
总而言之,还是先处理好眼下的事情吧!
而接下来,朱慈烺打算派遣两万骑兵去拿下义州,而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
除此之外,郑成功、张世泽也会跟着一起去。
此次攻城,无需携带火炮,只需要携带一些炸药包即刻。
这些炸药包是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型武器,本来是想着投入战场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用过,正好借此机会试验一下。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赶忙安排士兵们就地整顿,顺便吃点干粮。
而他自己则是去拜见了朱慈烺。
因为有些事情他必须要问清楚!
在这之前,洪承畴其实也派了不少人去义州那边打探消息,所以吴三桂多少也是知道一些关于义州的具体情况。
简单来说,义州城内不仅驻守着几万建奴士兵,同样还有大量的汉人百姓、蒙古百姓,以及建奴百姓。
他们基本上充当着建奴的后勤补给,从事粮食生产运输以及一些物资制造。
必要的时候,也会拿来充当肉盾,就比如之前那三万多汉人百姓的事情.
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建奴真的会从义州撤退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他们是绝对不会带走的!
因为这些百姓会延缓他们撤退的时间。
毕竟只要建奴不傻,就会猜到明军肯定会连夜进攻义州。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百姓呢?
汉人百姓自不必说,本来就是自己人,肯定是要好生照料的。
蒙古百姓其实也差不多,毕竟蒙古的大汗阿布奈都是崇祯亲自册封的,所以现在的蒙古百姓也算是大明的百姓了。
可是剩下的建奴百姓呢?
他们又该怎么处理?
这才是吴三桂真正担忧的事情。
而且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由于建奴内部矛盾重重,争斗不断,这些建奴百姓的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汉人百姓和蒙古百姓。
那些不愿意臣服于皇太极统治的女真人,诸如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北山女真,以及部分建州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沦为了建奴的奴隶,生活苦不堪言。
吴三桂必须知道朱慈烺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才能知晓该如何处理这些人。
而此时,朱慈烺早已经进入了锦州城内,此时正在城墙上观看者外面的景象。
天空中,夕阳早已没了踪影,夜幕像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铺展开来,将整片辽东大地笼罩其中。
城外,将士们的营帐井然有序地围绕着锦州城排列着。
点点火光跳跃闪烁,宛如繁星坠落人间,营造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曾有过激烈的厮杀。
朱慈烺心中清楚,眼前这看似和平的景象,是用无数大明将士的生命换来的。
突然就在这时,方正化来报:
“太子爷,宁远总兵吴三桂求见!”
朱慈烺回过神来,随后点了点头道:
“让他过来吧!”
没过多久,吴三桂便来到了朱慈烺面前。
他先是双膝跪地,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这才说道:
“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神色平静,语气淡然的说道:
“平身吧!”
“可是有事禀报?”
吴三桂赶忙站起身来,微微躬身说道:
“太子殿下圣明,臣确实有事禀报!”
“据臣所知,这义州城内不仅有汉人百姓、蒙古百姓,还有不少建奴百姓。”
“所以臣想请示一下太子殿下,这些建奴百姓该如何处置?是直接杀了还是带回来?”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依旧十分淡然。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他早就有了决策,本来是想等吴三桂出发之前再跟他说的,结果没想到他自己倒是先来问了。
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告诉他吧!
这般想着,朱慈烺这才说道:
“其实在这之前,本宫已下过一道命令,那就是要对建奴犁庭扫穴。”
此言一出,吴三桂心中顿时明了,这些建奴百姓恐怕是难逃一死了。
毕竟犁庭扫穴这四个字都出来了。
然而紧接着,朱慈烺的声音突然又响了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那些所谓的建奴百姓其实未必都是建奴,说不定是其他女真人呢?”
“你且记住,大明只对建奴犁庭扫穴,但若他们并非建奴,而是其他女真人,并且愿意臣服大明,便可饶过他们的性命。”
“明白了吗?”
说这话时,朱慈烺意味深长地看了吴三桂一眼。
吴三桂不是傻子,瞬间就领悟了朱慈烺的意思。
原来太子爷并不想赶尽杀绝啊!
只要那些建奴不承认他们是建州女真,而是海西女真或野人女真,那么他们便可活命。
想明白这一点后,吴三桂赶忙拱手道:
“臣明白了!”
“臣马上就出发!”
说完这话,吴三桂随即便转身离去了。
看着吴三桂离去的身影,朱慈烺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留下这些建奴百姓的性命,其实和之前接受那些建奴投降的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在辽东的战略布局。毕竟在古代,人口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真要杀了他们,非但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让建奴内部更加团结。
但要是留下他们,甚至善待他们,那么势必会引来更多的建奴百姓投靠大明。
而且但凡投靠大明的建奴百姓,必须彻底舍弃建奴的身份,只能选择成为西海女真或者野人女真!
若是再有人敢自称什么建州女真,那么不好意思,你的头就会马上被人盯上。
因为建州女真的脑袋在大明这里老值钱了!
官方定价一百两银子一颗!
到时候说不定为了不被砍掉脑袋,这些女真人会自己剪掉自己的金钱鼠尾,彻底和辽东本地的汉人融合。
这并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有些有些加入关宁铁骑的女真人就是这么干的!
因为他们老是担心身边的同伴会拿他们的脑袋去领赏,索性直接剪了辫子,等到头发再长出来之后,就基本上与汉人无异了。
如此一来,建奴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这样应该也算是‘犁庭扫穴’吧?
毕竟从本质上来说,这么做也可以消灭建奴的有生力量,从而从根本上削弱建奴的军事力量,使其无法再对大明构成威胁。
又过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小凌河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之前被建奴摧毁的桥梁再次被搭建起来了。
虽说构造颇为简陋,上面的木板也是参差不齐,不过好在还算结实。
但为了不出什么乱子,祖大寿还是安排了一批士兵直接跳入水中,将这座桥梁托了起来,这下子,桥梁总算是彻底稳固了。
而早已准备好的吴三桂则是带着两万骑兵依次过河,然后直奔义州城而去!
虽然按照时间估算,皇太极之前派去的人应该已经到了义州,甚至有可能义州的建奴都已经撤退了。
但这其实并不影响朱慈烺的计划,无非就是少杀几个建奴罢了。
他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是义州城和城内的百姓们!
至于粮食和辎重,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也无妨。
至于皇太极,朱慈烺并不打算派兵追击。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在夜里追击敌军,向来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皇太极设下埋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朱慈烺没有下令追击皇太极,而是命令大军原地休整过夜,然后尽快救治从战场上找到的伤员。
好在这次带来了不少的酒精和纱布之类的东西,所以只要不是致命伤,基本上都能救回来。
今晚他也不打算回松山与崇祯汇合,暂时留在锦州城。
等明日天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下一步打算。
至于打扫战场之事,也只能等白天再进行了。
毕竟这次双方的死亡人数少说也有七八万,这可是一件大工程,得费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干完!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士兵趁着夜色偷偷前往战场搜刮财物。
但很明显,这次的情况非常不一般!
因为这次可是皇帝御驾亲征,而且还打了大胜仗!
若有人敢偷偷摸摸的去战场上搜刮财物、又被人抓到的话,那么后果就会十分严重了!
几位总兵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无需朱慈烺吩咐,他们自己就下了死命令,严禁任何人前往战场搜刮财物。
违令者严惩!
毕竟打了胜仗,皇帝和太子必定会有赏赐,没必要因贪图小利而惹皇帝和太子不悦,丢了自己的前程。
画面一转,来到义州城。
代善带着三千骑兵一路上快马加鞭,终于在一个时辰之后来到了义州城。
而此时此刻,夜幕早已降临,义州城的城门也早已关闭了。
不过既然是城池,那毕竟是有守将的!
义州守将本来看到有骑兵趁着夜色冲着义州而来,还以为是明军来袭,结果等靠近之后这才发现来的居然是自己人。
于是赶忙打开城门,将代善一行人迎了进来。
代善此时早已累的气喘吁吁,却不敢有片刻耽误,赶忙下令道:
“马上集合所有军队,带上所有能带的东西,尽快撤离此地!”
“所有带不走的东西,全部一把火烧了!”
守兵们听到代善的命令,瞬间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疑惑,似乎完全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大半夜的,怎么突然之间就要撤军了?
要知道这义州城内守军加上百姓,那可是足足有五六万人,怎么能说走就走?
更何况城外的粮食马上就能收割了,这会要是走了,这些粮食该怎么办?
代善看着面前这些守军既震惊又疑惑的模样,最终还是咬着牙说的说道:
“松锦之战,我军惨败,明军或许会乘胜追击,慢的话明日便会抵达义州城下,快的话可能马上就要到了。”
“此时若不撤离,你们就等死吧!”
这话一出口,众人只觉得心中一凛,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浑身都颤抖了起来。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哪怕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们最终还是败给了大明。
反应过来之后,众人不敢再有丝毫懈怠,立刻行动起来,准备撤离义州城。
然而,守军将领此时却面露难色,他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拱手问道:
“王爷,大军说撤就能撤,但是城中的百姓与城外的粮食又该如何处置?”
“这些东西一时半会的,怕是带不走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显然是对这个问题感到十分棘手。
代善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冷声道:
“城外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粮食全部烧毁,绝不能留给明军!”
“至于城中的百姓”
话说到这里,代善突然停顿了一下,仿佛似乎是在犹豫什么。
但很快,他还是继续冷声道:
“把他们全部集中在城内,然后一把火烧死!”
守军将领听后,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浑身冰凉。
要知道眼下义州城内可是足足有五万多百姓,其中不仅有汉人百姓,还有蒙古百姓和女真百姓。
这么多条人命,真要一把火把他们全部烧死?
哪怕他从来不把这些百姓当做人看待,但此时也觉得毛骨悚然!
代善看出了守军将领的犹豫,脸色瞬间一沉。
随后猛地地抽出腰间佩刀,那锋利的刀刃在烛光下闪烁着寒光。
代善把刀架在守军将领的脖子上,厉声喝道:
“这是陛下的命令,你若敢不遵从,本王现在就杀了你!”
守军将领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说道:
“王爷莫要生气,奴才遵命就是了!”
眼见如此,代善这才放下了手中的佩刀。
紧接着,义州城内的建奴守军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一箱箱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被粗暴地从库房中拖出,然后被人手忙脚乱的往马匹身上捆绑。
有些因为太过匆忙,绳索打得歪歪扭扭,财物在马背上摇摇欲坠。
除了金银财宝之外,一些粮食、火器、武器也都被打包带走了。
带不走的,比如多出来的粮食、沉重的火炮、以及各种辎重,这是全部用火油浇了,然后一把火烧掉!
而那些无辜的百姓们,本来刚刚结束一天繁重的农活,正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准备休息,结果突然就被建奴们像驱赶牲畜一般拽了起来,然后推搡着聚集到了城内。
不多时,数万百姓尽皆聚在此处!
而四周也早已被建奴架起了一圈圈的柴火,上面都浇了火油。
伴随着火油味迅速弥漫开来,被迫来到这里的百姓们顿时乱作一团。
近段时间以来,建奴两次从这里调走不少人,其中既有女真人、也有汉人和蒙古人,那些人一去之后便彻底没了消息,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但根据这些建奴们以往的所作所为,他们不用猜也知道那些人大概已经遭遇不测了。
结果没想到如今就轮到了他们。
面临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百姓们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恐惧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蔓延,所有人瞬间混乱不已,不少人更是被吓得哭了出来。
然而建奴守军们却只当没有看到,但凡有百姓试图逃跑或者反抗,便会一刀将其斩杀!
不多时,地上就倒下了几百具尸体。
这些尸体有汉人、蒙古人、也有女真人!
没过多久,一把把燃烧的火把突然中四周飞了过来,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刺眼的弧线,点燃了四周的柴火和火油。
刹那间,火光四溅,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房屋和人群。
因为这里的房屋大多都是茅草和木头搭建起来的,所以燃烧起来速度特别快,几乎在瞬间就会化为灰烬。
一时间,燃烧声、房屋倒塌的轰鸣声、人们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城市仿佛人间炼狱一般。
人们四处奔逃,却被大火团团围住,根本无处可逃。
炙热的火焰烤得他们皮肤生疼,滚滚浓烟呛得他们无法呼吸,他们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绝望地打转,眼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
整个义州城陷入了一片火海,黑色的浓烟遮天蔽日,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灰暗,仿佛比夜色还要阴暗!
而忙完这一切的建奴却在此时将城门锁住,随后带着财物和粮食扬长而去,只留下城内百姓在火海中绝望挣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