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石猴出世(1 / 1)未来顺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章 石猴出世

巫妖战场。

盘古真身】巍峨耸立,顶天立地,祂猛然挥动巨斧,逼退帝俊半步。

帝俊踉跄后退,眼中闪过一丝惊骇。

帝俊还未站稳,盘古真身】的目光已转向太一,面露狞笑,伸手狠狠一抓,目标直指太一身前的混沌钟。

手中漆黑开天巨斧嗡嗡作响,散发出吞噬一切的恐怖吸力。

太一身前混沌钟,不断震颤,万妖悲鸣,便要回归重合盘古斧中。

这或许就是命运,太一穷极一生也未能完全炼化混沌钟,此刻,这弊端终于显露无疑,混沌钟被牵扯挪动了几分。

盘古真身】仰天大笑,笑声震动寰宇,

“斩!”

开天巨斧带着开天辟地之势,猛然劈下。

“不!!!”

太一发出绝望的嘶吼,无尽的不甘在心中翻涌。

斧芒直接劈开十万丈金乌的胸膛,撞碎身后擎天巨峰,两半尸身散落在地,连同神魂也被浊煞之炁撕碎。

金乌金血如雨般洒落,大地燃起熊熊太阳真焰。

“皇弟东皇!!!”众妖齐齐悲呼,悲伤之意散布洪荒各处。

帝俊亲眼目睹太一陨落,悲痛欲绝,宛如万剑穿心,血泪止不住地流淌。

而此时,混沌钟失去了太一的束缚,仿佛找到了归宿一般,迅速融入到有些虚幻的盘古斧中。这柄混沌至宝,绝世凶器,终于开始展露它真正的威力,哪怕只是三分之一,也足以震慑钧天】。

眼见盘古斧即将成型,帝俊强忍悲痛,擦干血泪,但那血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他面无表情,语气冰冷,无悲无喜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杀意:“你必须死!”

巨大的太阳星从帝俊身后缓缓升起,散发出焚天煮海的恐怖气息。

“破灭!”

远古苍茫浩瀚的声音重回洪荒,盘古真身】将力之法则催动到极致,盘古斧狠狠劈下,这一击汇聚巫族全部气运,化作了至强一击。

钧天】天地开始破碎,一切回归混沌,然而盘古斧还在继续,下一刻却不是破开混沌,重演万法。

此刻鸿钧面色阴沉,目光紧紧地盯着盘古真身】。

哪怕换了天地,祂竟然也能做到这一步!

“帝斩!”

与此同时,对面的帝俊也发动了至强一击。

他身后的炽热炎阳化作一柄气运神剑,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这一剑,蕴含着帝道的玄妙,以己道代天道,周天星辰、山河湖海、万物众生,尽在其掌控之中。

“尔不当存世!”

帝音隆隆,言出法随,妖族气运融进神剑,一时间,时空让位,万法齐开。

时间仿佛静止,两道至强利芒交错而过,一切防御皆是徒劳。

两个巨人被两道攻击击中,一片真空地带出现,连一丝声响都无法传出。盘古真身再也无法维持身形,分化成数道身影,重重地摔落在地。

这一次对轰,妖族无数妖圣全部阵亡,化为飞灰。

帝俊当场喋血,身受重伤,圣基受损。

巫族一方,十二祖巫中,九位祖巫直接命陨,仅剩帝江、巫十三、玄冥五人,巫十三更是受伤颇重,一臂已断。

“二哥!”玄冥血泪直流,痛苦悲呼,待至最后,烛九阴燃烧全部精血,使时间拖延刹那,将玄冥这巫族最小的妹妹甩出去,微笑迎接命运的判决。

哪怕知道会重生,也想让她多活一段时间。

此时远在天界的后土,虽然知晓众人并未真正陨落,但那种至亲命喋血眼前的感觉还是令后土心如锥扎,疼痛难忍。

此刻天界诸位大帝见东王公在对阵勾陈和朱雀过程中露出轻敌之色。

伏羲抓住机会突然降临,六位大帝气息相合。

至尊降临,一道璀璨剑光划破天际,直斩东王公。

东王公躲闪不及,被剑光击中,圣血飞溅,染红了天界的云霞。

硝烟散尽,钧天】之内天地破碎近半。

两界之战最终以苍天】的惨胜告终。

说是惨胜,是因为虽然钧天】的两位圣人,东王公和帝俊,虽然身受重创,但圣人不死不灭,天道不崩,圣人不死,他们的伤势终究会恢复。

与之相比,妖族和仙族的伤亡实在微不足道,即便伏尸百万,血流成河,于圣人而言,比重太低。

反观苍天】一方,巫族与神军损失惨重。

巫族十二祖巫,陨落九位,仅剩帝江、巫十三和玄冥三人苟延残喘。

巫十三更是断臂重伤,巫族几乎无力再与钧天】妖族抗衡,退出洪荒的舞台。

神军虽然在大帝的带领下重创了东王公,但自身也元气大伤。

最终此消彼长之下,苍天】虽然赢得了这场战争,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只吞噬了钧天】一成本源。

…………

果山巅,仙石沐浴日月精华,阴阳二气交融,孕育着新的生命。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这块仙石终于到了瓜熟蒂落之时。

一日,天产异象,地动山摇。风起云涌,雷鸣电闪。

一道耀眼的金光自九天之上劈落,不偏不倚,正中仙石。

只见仙石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他眼射金光,双手撑地,缓缓站起身来,环顾四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他便是太苍。

他看到身旁有一株雪白的灵芝,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他抓起灵芝,想也不想便塞入口中,嚼得津津有味。

“嗯,味道还不错。”太苍心中暗道,这灵芝蕴含着浓郁的先天灵气,正好稳固他的先天神圣之躯,也让他的天赋神眸更加清明。

他瞥了一眼不远处那株摇曳生姿的兰,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兰轻轻颤动,似是在回应他的目光。

待太苍蹦蹦跳跳地离开后,兰缓缓化作一位身姿婀娜的绝美女子。

她身着翠绿罗裙,眉如远山,眼若秋水,气质清冷出尘。

她弯腰拾起仙石碎片,玉手轻抚,碎片便化作点点灵光,融入她的体内。

随后,她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太苍依照“剧本”,在果山上与一群猴子嬉戏玩闹,装作对一切充满好奇。

他很快便融入了猴群,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灵性和领导力,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了猴群的首领。

他带领猴群探索果山,攀藤附葛,上树摘桃,好不快活。

“大王!大王!你看那里有个瀑布!”一只小猴指着远处喊道。

太苍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道巨大的瀑布从山崖上倾泻而下,水四溅,气势磅礴。

“走,我们去看看!”太苍一声令下,猴群浩浩荡荡地向瀑布奔去。

瀑布之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洞穴,洞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正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

“大王!大王!这水帘洞真是个好地方啊!”一只老猴兴奋地上蹿下跳,“冬暖夏凉,还有这么大的瀑布遮掩,简直是天然的屏障!”

太苍微微颔首,心中却暗自盘算着日后的修行计划。

与此同时。

女娲却早开始了她的修行之路。

她凭借着惊人的“运气”,在果山深处发现了一处隐秘的洞府。

洞府中藏着一卷上古仙族功法,以及一些珍贵的灵药。

有了仙石碎片的加持,再加上这意外的收获,她的修为一日千里,很快就达到了金仙境界。

女娲并没有急于现身,而是暗中观察着果山的情况。

她发现,果山周围盘踞着七十二洞妖王,各自为政,互相争斗不休。

“这七十二洞妖王,各自占山为王,互相争斗不休。”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来统一果山吧。”女娲面露兴奋之色,眼中闪烁着精光。

水帘洞中。

每日欢歌载舞,好不热闹。

太苍与猴群嬉戏打闹,俨然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

一日,太苍正与猴群玩耍,忽见一只老猴颤颤巍巍地走来,老态龙钟,行将就木。

太苍故作惊讶,抓耳挠腮道:“咦?这老猴子怎么这般模样?莫不是得了什么怪病?”

周围的猴子也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是啊,老猴子最近越来越虚弱了。”

“看他那样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唉,生老病死,乃是天地常理,我等也终究难逃此劫。”

太苍听着猴群的议论,装作不知,十分疑惑。

那老猴闻言,长叹一声道:“大王有所不知,我等皆是凡胎肉体,寿元有限,终有一日会老去,会死去。”

太苍故作惊恐,抓着老猴的手问道:“那可有法子避免这生老病死?”

老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听闻海外有仙山,仙山之上有仙人,仙人能长生不老,或许大王可以前往求仙问道,习得长生之术。”

太苍闻言,佯作大喜。

“好!我这就出海寻仙问道,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太苍当即拍板决定,猴群顿时欢呼雀跃。

太苍出海前,特意交代了猴群一些事宜,又将果山的阵法加固了一番,这才放心地踏上了寻仙之旅。

…………

女娲得知太苍出海寻仙的消息后,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未来数十年。

果山多了一名“妖皇”。

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

她手下的七十二洞妖王,原本各自为政,互相争斗不休,如今却在她强大的实力和手腕下,死的死,残的残,剩下的只有乖乖地俯首称臣。

……………

太苍盘坐在简陋的木筏上,任凭海风吹拂着他的毛发。

说是木筏,其实更像是一堆被捆绑在一起的烂木头,勉强漂浮在海面上。

他眼底闪烁着淡淡的金光,洞悉着天地的一切。

原本汹涌的海流,在他靠近时便会奇迹般地平息,那些潜藏在深海中的海妖,也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敖广这家伙,还真是煞费苦心。”太苍心中暗道。

他不经意撇想苍穹,白云之上,敖广为了让他“顺风顺水”地抵达南瞻部洲,可谓是费劲了心思,暗中操控着海流,驱赶还要,生怕他这位“天命”在自家海域遇到什么危险。

太苍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意。

不过,太苍也乐得清闲,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体悟一下这洪荒世界的天地法则。

就这样,在老龙王的“精心安排”下,太苍的木筏一路顺风顺水,朝着南瞻部洲飘去。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

终于,在一天,南瞻部洲的海岸线出现在了太苍的视野中。

“终于到了。”太苍从木筏上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发出一声舒畅的呻吟。

长时间的盘坐让他有些僵硬,他活动了一下筋骨,纵身一跃,跳入海水中。

清凉的海水包裹着他的身体,让他感到无比的舒爽。

他像一条鱼儿般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尽情释放着天性,顺便洗了个海水澡,洗去旅途的疲惫。

“啊,真舒服!”太苍从海水中冒出头来,甩了甩湿漉漉的毛发,然后踏上南瞻部洲的土地。

此刻的南瞻部洲,正值百家争鸣的盛世,各家学说如同春日百般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太苍并未急于寻找仙缘,而是包裹成一个普通的少年模样,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他先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学习人言,渐渐地,他学会了与人交谈,通晓人情世故,举手投足间也沾染了人间烟火气。

为了更好地融入凡人的世界,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石生”。

石生游走于各个学派之间,聆听百家学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他时而出现在稷下学宫,与儒家学子探讨仁义礼智信,时而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道家清静无为的真谛,时而驻足于市井之中,观察墨家兼爱非攻的实践,时而旁听于法家学堂,思考严刑峻法的利弊。

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也让他对世间红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来者不拒,疯狂地接受着百家争鸣中各种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与自身的大道感悟相互印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