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我全都要(1 / 1)余沉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5章 我全都要

前往府衙的车辆层出不穷,短短几日接连发生“堵车”、“撞车”、“撞人”交通事件。

富户的随行家奴互相对骂,甚至为了抢道打起来。

奴仆的家主亲自出面解围,惊奇发现对面是平日里吃酒骂乞活贼的好友。

两人在酒席上把乞活贼骂得狗血喷头,转头就带着家产来卖身投靠,灵活的道德底线比虾还软。

两人难为情地对视尬笑,旋即各退一步让出了道路,但冲到府衙的时候还是并肩走进大堂的。

眼见每天都有“卖家”投靠的富户与郁郁不得志的底层乡绅,玩家们再三强调——

“我们不要投献!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要!”

“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几年内捞回本再大赚一笔!想都别想!”

富户们犹自不信,搬出孙先生的例子,表示他们也可以谈,也可以忠诚乞活军。乞活军想要什么,他们也能给。

“孙岩与我们志向相投,相见恨晚,是个符合我乞活军要求的大才!即便如此,我们也会对孙岩的生平作风进行审查。

若有作奸犯科的往事,也会严惩其人,不是被我们授予大任就是自己人,就可以免罪免罚、万事大吉了!”

即使乞活军做足了解释,还是有人三天两头往府衙里跑。

“好哇,非要给我们卖命是吧,那就成全你们的报效之心!”

于是玩家表面开启严格“政审”,实则是开衙放告,广收罪人的犯罪证据。

凡是举报属实者,最高可获得罪人逆产财富的十分之一,至于最终给多少奖励,一切解释权归乞活军所有。

重赏之下,果然有大量含冤的苦主与“热心”邻里打官司,一连查出好几家罪孽深重的“富老头”被逮起来抄家灭族。

富户士绅人都傻了,自己张扬“求官”,结果引起乞活军的注意,不少人弄巧成拙导致自己被灭了族。

加上清点完毕的藩王劣绅的财产,乞活军总计缴获黄金一万七千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粮食三十九万石,耕地两百三十四万亩,还有绫罗绸缎,宝石首饰,家具房屋等等资产无算。

收编官军降卒、本地卫所军六千余人,战马四千匹,驮马骡牛驴羊共一万一千余头。

这大量的资金分成三个部分。

三成留给“文职组”维持行政司法开销,三成打包秘密运回主基地换取功勋点,四成用来招兵买马。

乞活军将在汝宁府周边精选一万精壮者编入民兵序列,再正式组建一支两千左右的骑兵部队。

乞活军的总兵力将达到46000.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民兵部队,玩家与前官军加起来的“骨干”差不多一万五千余人。

与此同时,“吃”乞活军部分财政的李牧也在扩充军备。

原先的一千家丁队扩编成三千战兵,一千骑兵,两个炮兵连12门滑膛炮,一半铁炮一半铜炮。

其麾下尚有无数个屯田村,只要武器充沛即可动员成千上万民兵。

“乞活军”与李牧给麾下民兵的待遇和装备基本一致。

战时民兵领取统一制式的武器——

一根九尺长矛,一面明军常用的梯形虎饰盾牌,一把腰刀,一顶廉价的量产铁头盔。

若有闲暇余力,所有民兵都要练习弓射。

战斗组掉军费完成扩军,文职组表示自己也要“招兵买马”。

考虑乞活军基本控制汝宁全府,也没时间等待战斗、种田玩家转换职业。

于是趁着寒冷冬季、败军之将不敢来攻的真空期,引导人颁布了汝宁府的支线任务。

招贤纳士】

一声令下,报纸、说书人等宣传渠道全面启动。

乞活军举办“公务员考试”消息很快覆盖汝宁府地区,甚至传播到河南其他州县。

不管是官绅出身,还是普通市民出身,只要有过人的才能,并且拥有基础的读写能力,都可以前往汝宁府参加选拔考试。

汝宁府士绅仔细打听一番才知道,乞活军原来要挑选一些卑贱小吏,而不是选拔体面的官员。

还说乞活军是官吏一体的制度,就算是未来的部堂高官此时也得从基层小吏做起。

士绅们登时失去响应热情。

士绅心说自己一个劲往府衙跑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在乞活军高层施展治国的抱负么,最次也要捞个县丞、知县之类的主官吧?

区区办差小吏算的了什么。

他们这些有功名的体面人,跟那些卑贱胥吏同堂领俸,就像在破碗里跟野狗抢食,成何体统?

更何况乞活贼还是反贼,说不定三年后就被朝廷讨灭了,不拿点重要位置拉拢人才,哪个人才愿意去?

士绅们对选拔小吏的“公务员考试”兴致缺缺,但基层市民百姓、郁郁不得志的老童生却欣喜若狂。

自从科举制诞生的古代王朝不能说没有上升渠道,至少可以说是极其狭窄。

古代社会光是昂贵的学费就拦住大多数穷苦人家,这还没算昂贵的笔墨纸砚。

明朝后期的地方义学早已崩溃,饶是一些教书先生大发慈悲免除学杂费,普通人家撑死念几年私塾,会读写几个字罢了。十年寒窗苦读的脱产开销,绝非一户普通人家所能承担的。

更多穷苦人从出生到老死都是半文盲,甚至纯文盲。

现在乞活军抛出一个全新的上升渠道,等于在两山之间的悬崖搭建一条人人皆可走过的桥梁,把科举制度抬升至新高度。

尽管大多数士绅对“求贤令”嗤之以鼻,但积极报名的总人数却超过两万人。

其中就包括一些嘴上骂骂咧咧,实则很诚实地报了名的士绅子侄,乃至他们本人……

参考汝宁各县的“底册”数据,全府人口大约一百四十万人,乞活军实控一百二十五万人。

按照先前的县村干部比例,所需两千五百人左右。

眼下总计有两批玩家干部填入汝宁府南北,将近四百人,再招募两千人即可。

第一场考试的读写与常识题,主要用于淘汰不学无术,甚至是半文盲的充数者。

复试的考题五八门,包含算术,医术,历史,策论,地理,建造等等。

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答满整张考题获得及格分数。

真有两把刷子的考生顺利通过复试晋级下一轮。

而那些只知道闭门造车、满脑子四书五经的“好好先生”即便在语言、历史获得高分,但在综合评价上却远远落后于有实用技能的人。

起初参与报名的两万人经过激烈竞争,只剩下六千人进入最终的思想测试。

压轴的题目很简单,只有几个口述问答题——

大明才是正统朝廷,为何你要背弃正统报考‘反贼’的公务员?你觉得这合乎忠义么?』

大明当前征收的辽饷与剿饷,对百姓生活造成了何等后果?』

为何白银一两兑一千文变成如今一两兑一千三百文?』

你的家中是否出过高官,家里高中功名的有几人?』

如果你是大明皇帝,你该如何应对关内农民起义,关外东虏入寇?』

底层百姓为何困苦,他们的压力从何而来,如何消解?』

如果说官绅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脉关系,或许能过五关斩六将,但在这道精心设置的最终考验面前,都会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

文职玩家们自认经验不足,个人能力一般,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看穿善恶忠奸。

不过他们作为生活在华夏的现代人,都明白一个人的思想状态不仅取决于屁股位置,更在于想选择成为哪种人的强烈动机。

官僚士绅家庭出身的人,长久浸泡在“权贵思想”的精神海洋,哪怕这人有多在乎底层的贫苦百姓,他都无法真正做到感动身受。

因为他没有穷过。

他没有感受过为了混口饭吃日夜苦熬的麻木,没有灾荒年间不得不远离家乡,卖儿卖女的悲戚与无奈,更没有被丁点芝麻官纠缠到走投无路的绝望。

富人一顿早饭都要吃上千块,而穷人却一天吃不到二十。

一个官僚士绅家庭出身的富家子弟,思考社会问题的角度与穷苦百姓思考问题的角度,先天就不在一个世界里。

而这正是文职组想看到的,他们也确实看到了。

文职组从最终“厮杀”的数千份答卷中挑出了两千多份“上岸者”,其中就包括一些匠户、学徒。

尽管这两千多人不是最优秀的,文笔和阅读能力甚至是中下水平的,但是他们从头到尾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思想,绝对符合乞活军的当前需求。

能从数万报名者中挑出两千多符合乞活军要求的“思想种子”,已经圆满达成此次“公务员考试”的目的。

考中者欢欣鼓舞,在公示板下又喜又跳,而那些惨遭淘汰的,则一个个捶胸顿足好似科举落榜的读书人,沮丧地连连叹息。

通过测试的两千三百人,会根据每个人的技能特长,分配到对应的岗位,跟在文职玩家后头实习一年。

一年内无大错的人,需再进行一次考核测验,成绩合格者才被乞活军正式聘用为办事吏员。

“记住你们不仅是乞活军的吏员,同样也是乞活军的颜面,若是谁觉得当了芝麻小吏,就有压榨百姓捞油水的权力,那我劝你趁早脱下差服,自己回家悬梁自尽!以免我乞活军死士杀上门去,误伤了你全家老小!”

内政处理告一段落,新募的民兵需要数月的时间调养、训练,部分玩家也将转换战区、加入伐清志愿兵。

为防止官军主力在这段时间集结重兵来攻,主线任务衍生的特殊任务按时启动。

这是从许多天前就精准分配给极少数潜伏玩家的“特殊任务”。

到谷城去】

那一天,杨文理』看着任务列表突然弹出的特殊任务有些迷茫,因为他询问周边一圈队友,都没人收到相关提示。

他好像是被选中的“幸运儿”。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