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1章 技术雄厚的鱼花厂(求月票)(1 / 1)X.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1章 技术雄厚的鱼厂求月票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秦大河开着车子接上五爷,前往三岔河去了。

对这里也熟悉,挖黄金、钓鱼,来过不止一次了。

根据五爷的指点,从上次他们抗洪的那个地方往前,一个小的岔口开了下去。

经过一小段石子路之后就开始走土路,转了好几个弯才到了一个农家院子门口停下。

这里真是够偏僻的。

院子门口两棵大树,墙上还有不少铜皮的荣誉招牌。

“**农业大学合作单位。”

“安徽省水产研究协会会员”

那个农大招牌还是蛮有含金量的,秦大河看到略微点头。

后面则是一个个分割好的大棚小方块,估计是要温控的原因。

这种苗厂规模真不小了,苗比养殖的投入可大的多。

车子一停下就有人迎了上来。

“老五,哈哈,你塘不是明年再抽水蛮。”

“阿明。”五爷指着秦大河说,“我大哥家的孩子,承包了大湖,第一次上门你看着办。”

“阿爷。”秦大河客气的掏出黑松开始派烟。

“好说,肯定给你拿好苗子。”

三人说说笑笑的走了进去,转运盒先不急着拿下去,选好苗再说。

苗厂的生意比较特殊,可能一个月就十来个客人上门,但也够吃了。

到了春季,可能两个月的功夫就把苗给卖完了。

此时周边很是冷清,除了两个喂食的阿婶和他们三个,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大河,你鱼塘是多大的?”聊了两句就熟络了,老板直接称呼他大河。

“我是九十四亩的塘,不过平均水位有四米。”本来是一百亩的,被他隔了两大一小鱼塘出去了。

“这么深,可不好养啊,抽水费钱的很。”正常养殖塘平均水深一米五就够了。

“我要养大鱼,肯定要深一些。”秦大河笑着把自己的需求讲了一下。

黄白鲢苗子各三千尾,草鱼苗2000尾,高背鲫也要四千尾。

“先过来看苗。”

老板也没有多说,带着两人去各个大棚里面的塘口捞样本,直接走栈道去塘中心随机捞上来的。

五爷仔细的查验着,秦大河自己也看过不少书,能看的出来,哪怕现在天冷,鱼苗的活性都很不错。

“今年厂子变大了啊,你儿子又捣鼓啥了。”这家鱼厂老板靠的就是他的儿子。

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生,还有两个本科学弟兼职,加上老板自己几十年养殖经验搞出来这个鱼场。

光是在读博士生,就让五爷他们心生敬意了,本县的很多养殖户都来这里买苗。

“青鱼和鳜鱼的养殖棚也搭建好了,今年春天就开始繁殖。特别是鳜鱼,娇贵的一比,了我五万多了。”话是这么说,但老板脸上还是露出笑容。

鳜鱼苗娇贵,但也值钱,几块钱一条呢。

哪怕卖不出去,再养大一些当鳜鱼仔卖给饭店,也亏不到哪里去,只要多养几年,把经验攒好就能源源不断的赚钱。

“还是读书好哦,你儿子真有本事。”

“哈哈,老子供他读书都了多少钱了,现在赚的钱也都是帮他搞研究呢。”老板得意的说道。

他鱼厂的利润都投给儿子搭建私人实验棚了,每年光是买样品鱼和特殊药液都是一大笔开销。

当然,一旦有了研究结果,也属于他这个鱼厂的。

“我们今天也不跑了,青鱼和鳜鱼都要。”五爷认真说道,“我们给你面子,但出问题你可要兜底,乡里的养殖户都指着你呢。”

良种场那边实在是靠不住,鱼苗长途运输很难,又不能去外地进苗。

他们方圆几十公里,甚至对面运漕的养殖户,都在捧着这家养殖场呢。

就是希望私人鱼厂能坐大,被赚钱没事,但是起码能承担责任。

养殖户只要损失起来,就不是小事。

这边有个在读的博士生,起码心里有底,甚至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找上门都能帮忙想办法。

“放心,我家小子讲了,这批苗子就是标准的成品,我第二个鳜鱼棚都快启动了。”

“好,我们去看苗。”眼见为实,都是老养殖户了,糊弄不了人。

回去了真出问题,这边说不定还要派人查看原因,最后肯定会补上损失的。

去年小河口那边的一户人家,因为放了他家的苗子,整个鱼塘染病,人家立刻上门调查。最后才知道,小河口去年的野鱼死了不少,属于自然灾害,但人家还是赔了。

“现在的鳜鱼苗在十公分样子,秋天出了不少,还剩四千尾。”

鳜鱼的苗子因为比较少,是养在网箱里面的,鳜鱼的塘口明显能感觉到水质非常清澈,边上的过滤机一刻不停的运转着。

直接捞了一大盒,起码三十多条上来给他们看。

“皮毛完好、颜色鲜艳,嗯,整齐度也高。”秦大河赞叹道。

整齐度就是鱼苗规格稳定,都在十公分左右。

整齐度差的话,放入河里,因为小鱼争抢不过大鱼,生长会明显缓慢一些。

当然,哪怕一模一样,到最后也会有差别的,但前期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哈哈,老五,你这侄子算懂行的。”

“阿爷说笑了,看了些书而已。”秦大河没敢嘚瑟。

养殖这玩意,不是看书就能搞明白的,不实践永远都是新兵蛋子。

“老板,你这有没有斑鳜的苗子?”再次派了一圈烟,他自己也点上深吸一口。

“那个我家小子也头疼呢,南方有一些养殖成熟的案例,但放我们这边经常死,市场上一年都遇不了多少斑鳜。”

“想多收几个样本都难,从南方运过来,一条母体成本都两三百了。”

“哈哈,下次我钓到了给你送过来,今年都吃了好几窝了。”秦大河笑着说道,这专业刚好对口了。

玉溪河的斑鳜确实少,但他今年加上沉船的收获,还是弄了一些。

“策,下次给我送过来,四十块钱一斤收,我家小子天天喊我收班鳜呢。”

养鱼技术需要一个普适性,如果能把南方能养的鱼慢慢往北方迁移,在技术上就是大突破,经济价值也会体现出来。

“按照市场价就好,有货肯定给你送来。”秦大河笑着的说道。

他也明白了,这家鱼厂对本地养殖户蛮重要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哈哈,这些都是小事,有货就行。”

斑鳜可是不少人的心头好,比鳜经济价值高的多了。

最后去的青鱼池,青鱼苗子看着就和草鱼差不多,品相也很好。

看了这么多鱼池,秦大河发现所有的塘口,水质都非常干净,可见老板确实是用心了。

接下来就是价格了,鱼厂不还价,最多送一些苗子。

人家利润大,但是这么负责的情况下,风险也大。

黄鲢鲢苗子一毛四一条,白鲢一毛,六千尾就是七百二十块钱。

草鱼苗子一毛六,虽然价格比鲢低一点,但繁殖麻烦一些,2000尾三百二十块钱。

青鱼苗子五毛五,这个秦大河要了一千尾,五百五十块钱。

鳜鱼的价格最高,三块五一尾,七百条鳜鱼干了两千多块。

这个数量是根据五爷的建议和他自己看书算出来的,百亩大湖混养,放这么多苗子就够了。

五爷还会额外放一些鳊鱼苗子,秦大河不乐意养鳊鱼就没要了。

鳊鱼和鲫鱼能吃有又能拉,养多了水质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鲫鱼苗,六分钱一尾,两百块钱人家直接给了四千条,多余的就是赠送。

鲫鱼苗是最不值钱的,繁殖快、成活率惊人,随便搞个塘口就能繁殖一大堆。

今天买苗总共了四千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价格。

当然,因为他搞的天然低密度养殖。

要是那些个打氧泵的塘,三十亩的塘订货都比他多。

转运盒拿下来装货,当场付钱,然后装车。

氧泵都准备好了,全部挂上立刻就要告辞,这玩意一刻都耽误不起。

回到家里,大湖里面的鱼护已经准备好了,五爷帮忙一起把鱼苗一瓢一瓢的放入鱼护中。

要先让鱼苗适应大湖的水域环境再放,要是死了几条就捞上来,最后再统计数目。

死的少就算了,死的多了还是要和人家养殖场讨要损失的。

等开过年,真正大钱的地方就到了,螃蟹苗还没买呢。

按照五爷他们讲的,大湖起码要放四五千只螃蟹,长江的蟹苗好几块一只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