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大舅的糗事(1 / 1)X.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第396章 大舅的糗事

雷叔母子俩下午四点就回去了,今天过来凑个热闹而已,还包了两百块钱给龙凤胎。

第二天,秦家一家人上午又去看了一场。

人比第一天还多,小吴村的人都来了,好多小孩儿没位置,爬到树上看戏。

今天刘班主亲自上场,唱了两首高腔,引得一片叫好。

他岁数大了,每天唱两场已经很累了,平时都是教徒弟,多给徒弟机会。

戏班子里面的两个小家伙在后台忙活个不停,天这么冷就穿着长袖衬衫。

他俩刚接触这一行,除了打杂啥也干不了。

秦母看两人可怜,特意包了二十块钱的红包,让两人能去边上买点儿吃的。

黄爷这边的临时小卖部生意好到夸张,听他说,一天的生意顶平时半个月的。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五点,中间喘口气都得盯着点摊子。

就连修补脸盆的阿爷脸上都挂着笑容,这三天总是能挣个一百多块,平时可没这么多客人。

大舅还在聚精会神的听着戏,秦大河坐到边上,抽出黑松递了一根过去。

虽然说是公共场合不能吸烟,但这玩意是露天的,也没人讲究。

点上香烟深吸一口,坐在第一排看着别人给他表演唱戏,心里还是蛮爽的。

“好!”

又是一阵掌声,刘班主他们唱的虽然是传统戏剧,但实力不俗,深得广大农民的喜爱。

黄梅戏班子哪怕二十年后,都有挺多人爱听的,走穴也能挣到钱。

不像某些大剧种,天天研究佶屈聱牙的口音。

黄梅戏深入农村几十年,了解广大农民的喜好,自然能传播开来。

这种传统的表演方式虽然不得年轻人喜欢,但当年轻人岁数见涨的时候,又会想起这份回忆,跟着哼一句“树上的鸟儿啊,成双对”

一曲唱罢,上午的表演总算是结束了。

虽然说音响差了一些,杂音比较多,但戏班子唱得好,不少老人都忘了起身了,还沉浸在戏曲当中。

秦大河注意到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后台和班主攀谈,以为有什么事儿呢,赶紧过去。

人家大老远过来唱戏,保证人家的安全还是得做到。

“刘班主,怎么了?”他皱着眉头走了过来,看了男人一眼,憨娃儿跟着一起站在后面。

他们都是人高马大的,站在这里就有威慑力。

“东家,这位吴先生想请我们去华龙那边唱戏,正在谈定金的事儿。”刘班主客气的说道。

“正好,东家给我说说,咱们的价格是不是一天五千块。”

男人露出询问的表情,“你好,我姓吴,家里住在华龙那边。”

两人握了握手。

“确实是五千块一天,定金六千块,然后每天支付三千。”

姓吴的闻言点了点头,想到老娘的要求,顿时蛋疼,要大出血了。

“刘班主,我妈想让你们去唱五天,价格您看能不能少一些?”他面带难色的说道。

这个要求一般的人根本不会谈,班子一年能唱一百天戏都算运道好。

价格再不开高点,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吴先生,是真少不了,咱们这么些人,也没法凑合啊。”班主温声细语的说道,“你家是过寿,到时候咱们班子给老寿星做个节目拜寿,算是添头您看怎么样?”

秦大河看没有自己的事儿,就回去吃饭了,这事儿也不归自己管,随他们怎么谈吧。

“娃儿,回去吃饭了,记得帮我把新式虾笼做出来。”

“好,哥。”

这次倒春寒结束,天气应当能暖和一些,到时候又得放网了。

那种雨伞型式的虾网是真好用啊,随便一卷就是十几副网。回去的路上秦母还在讨论着戏剧呢。

“荣翔,我记得你十五岁的时候,还偷摸去人家戏班子后面看人换衣服来着。”

“策,大姐,这个别说啊。”大舅立马急了,这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说他干嘛。

“哈哈,就是想起来了,你小时候也皮的很。”秦母拍了拍老弟的肩膀,“深圳那边忙就早点回去,明天让大河送你去机场。”

娘家能来人她心里已经很高兴,哪能耽误做事啊。

“就这样,听大姐的,等下半年要是有空的话,姐去深圳那边看看你。”

大舅点了点头,深圳那边确实在忙,还要筛选各种数据和消息,股市投资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用大河送我,到镇上坐车转车就行。”

“我正好要给金陵那边送饵料呢,送大舅很顺路的。”秦大河笑着说道。

今年暖和的早,已经有不少地方能钓到大鱼了。

最典型的就是湖北那边,开了春就有人钓上来鲢鳙,简直离谱。

那边也在催饵料,开过年还没给人发过货,都快断货了。

下午,一家人去听戏的时候,秦大河顺便问了,人家戏班子又接到了华龙那边的活儿。

两个班主喜气洋洋的,开过春就能赶两个场子,又是一个肥年啊。

戏台上唱着《梁祝,秦母饶有兴趣的听着,怀里的青瓷炯炯有神的看着别人表演。

时不时回头,“呃呃”两下,小家伙对这种人多的场合很是喜欢。

场基上面的小孩儿越聚越多了,这些小孩儿听戏听的一知半解的,主要是为了要钱买吃的,散场的时候还能捡到钱。

现金社会,这么多人聚集,丢钱太正常了,阿豪他们都成群结队的游荡,偶尔捡到几毛钱大呼小叫的。

村长他们也到处盯着,昨天还抓了个小偷。

不过嘛,在农村当扒手真是的考验身体素质。

农村不是城市,抓到了先揍一顿再说,也没移交派出所,问清楚了是哪个村子的,让村干部过来领人。

这可比被抓进去还难受,在村子里抬不起来头不说,甚至人家村干部都恨上了。

好端端去听戏就行,小偷小摸的,搞得他们都没脸。

“妈,我去一趟镇上。”下午听了一会儿,秦大河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准备去镇上办个营业执照。

“去吧,看卖卤鸭子的有没有出摊,买点卤菜回来。”秦母头都不回的说道。

“哦。”

回到把材料准备了一下,昨晚已经写好了的,村里的证明也打好了。

开上车子直奔镇上,秦大河也不着急拿证,把材料递过去后又开始填写表格。

反正有没有营业执照都不影响他做生意,只管往外卖就是。

现在这个体量,连报税的资格都没有。

国家级贫困县,税收政策可不是一般的好。

一直忙活到四点半才弄好,接下来就是等通知了,什么时候弄好了再来拿。

不过饵料的外包装需要改变一下,回到家里就开始设计几款饵料的包装,把开饵的水比等等各种信息直接印制在袋子上面。

先前都是用贴纸贴上去的,成本高还麻烦,现在都正规军了,肯定不一样。

商品饵直接取名“大河通用一号”,后续会对商品饵不断升级。

还有“大河秘制螺肉”,以及各种发酵玉米。

老谭、果酸、果味玉米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钓不同的鱼,去年卖了三百来斤,今年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

钓鱼市场是真小啊,除了鲢鳙饵料特殊一些,用量大以外,其他包括商品饵在内,根本卖不到几个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