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义丰齐氏,齐知玄第二更
宿松县公府,后堂之内。
李承乾和郑霜儿两人并肩站在一起,对坐在堂下的郑仁泰和岳母崔氏沉沉拱手行礼:“见过岳父岳母大人!”
以李承乾的太子身份,整个天下,除了天地先祖以外,只有皇帝能够承受他一拜。
郑氏众人起码是不行的。
所以只有躬身行礼。
等于拜堂。
崔氏眼中闪着泪,看向一侧的郑玄果说道:“大郎,还不赶紧搀扶太子起身。”
“殿下。”郑玄果稍微上前,虚虚一扶,李承乾顺势起身。
“殿下前堂请,午膳已经准备妥当。”郑仁泰也站了起来,伸手请李泰去前堂。
李承乾侧身看了郑霜儿一眼,低声说道:“那你留在后堂,好好陪陪岳母大人。”
“嗯!”郑霜儿轻轻福身,柔柔的说道:“妾身遵命。”
“岳母大人,小婿先去前堂。”李承乾认真拱手行礼之后,这才朝着前堂而去。
……
崔氏看着李承乾离开,这才松了口气,说道:“太子和民间传闻的很不一样。”
“殿下人很好的。”郑霜儿走到母亲身前,轻轻靠住。
“你啊!”崔氏目光落在女儿的眉眼之间,微微点头,说道:“阿母最担心的,就是你没法嫁个好人家,尤其是两次婚事不成,阿母才着了急,将你嫁入东宫为太子良悌,说到底,还是苦了你了。”
“母亲说的哪里话,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嫁入东宫而不成,而且太子对女儿很好,女儿的很多事情,太子都能体谅。”郑霜儿隐晦的提了一句。
崔氏惊讶的看着女儿,说道:“太子允许你练武?”
自家的女儿从小好武,而且身手颇为不俗,这才是让崔氏担心女儿嫁不到好人家的原因。
而且以郑霜儿的性格,如果她在夫家受了气,那么说不好是真的会提刀杀人的。
正是因为如此,当太子妃为太子选良悌的事情落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崔氏立刻牢牢的抓住。
宫中的规矩是能够约束住女儿的。
郑仁泰原本还有些犹豫的,但是崔氏一句话让他无言。
你去给女儿找个更好的归宿,这桩婚事罢了。
郑仁泰无语,让他找一个比太子还更适合自家女儿的,短时间内是真的不好找。
尤其是自己女儿的年龄越来越大,眼下看起来,也只有太子良悌最合适。
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在母亲难以置信的眼神中,郑霜儿有些羞涩的点头道:“太子说,女儿说不得日后可以保护他的安危。”
崔氏微微一愣,随即立刻明白了过来。
太子和魏王之间的争斗虽然这一年间逐渐的平淡了下来,但那不过是因为皇帝东巡,太子监国,而魏王跟着去了洛阳的缘故,相互之间间隔开来,彼此之间的矛盾没那么激化而已。
但这种事情,谁知道会是怎样呢。
尤其是她家夫君,当年还是玄武门的九大前锋之一,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李孟尝等人一起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也是郑仁泰一开始不愿意和东宫联姻的原因,甚至于他以为皇帝不会同意。
但是后来皇帝圣旨下达,郑仁泰这才明白,皇帝是真的允许了郑家和太子联姻。
这段时间,李孟尝,杜君绰和公孙武达可没少来打听。
崔氏现在彻底明白了,哪怕不提父亲之事,自家的女儿一身不逊色于男儿的本事,在太子眼里,是非常有用。
有用就好,
崔氏的目光柔和了起来,然后说道:“你能过的好就好。”
对于崔氏而言,太子虽然去年地位动摇,但是今年,他已经赢回了皇帝的欢心,甚至于监国三个月,朝野直接之间的评价极好。
相比于太子,只懂得修书的魏王,却是不怎么得郑仁泰他们这班武将的心思的。
……
“见过伯父。”李承乾对着工部侍郎郑仁基认真拱手行礼。
郑仁基不仅是郑霜儿的堂伯,同样是也是淑妃郑氏的亲兄长,按礼算是李承乾的长辈。
当然仅仅是算,便是淑妃也是如此。
但李承乾是太子,按照礼制,整个天下,皇帝之下,就属他最大了。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在实际当中,李承乾的诸般行事,会遭遇到所有人的限制。
因为他再进一步,就是皇帝。
所以所有人都在帮皇帝盯着他。
“殿下客气。”郑仁基很郑重的回礼。
“伯父不必如此,你我每日都要见面的。”李承乾不由得笑笑。
李承乾每日早朝,郑仁基这个工部侍郎虽然不怎么说话,但都是在的。
“十七郎也是一样在的。”郑仁基转头看向郑仁泰,他这个左金吾卫将军,一样少不了每日参朝。
“不过总算托殿下的福气,能够站的近一些了。”郑仁泰感慨一声,他没有因为自己失去了实际的兵权而有任何的抱怨,反而看的很开。皇帝自己是个很有规矩的人,他们这些老臣,虽然各个掌握实权,但想要一步步的往上走,也都是需要熬资历的。
如果不出意外,郑仁泰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坐到眼下这个位置上。
至于说丢掉的实权,郑仁泰并不在意。
因为他知道,皇帝正在谋划东征高丽,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少的了他郑仁泰的。
军功但凭马上取。
郑仁泰有足够的把握掌握更多的兵权。
……
“殿下,这位是齐知玄,光州刺史齐虞之子。”郑玄果带着齐知玄走到李承乾的身前,谨慎介绍道:“齐兄出身义丰齐氏,是郑家远亲,齐兄明年要参加下届科举,最近正好在长安……昨日大婚,齐兄厚礼,玄果这里谢过了。”
郑玄果一番话,将和齐知玄的关系说的清清楚楚。
郑家和齐家虽然有亲,但都是远亲。
齐知玄之所以在郑霜儿回门的时候,还在郑家,就是因为昨日婚礼时,下了一份重礼,所以郑玄果才将他介绍给李承乾,算是还一份人情。
李承乾认真的看向齐知玄,能够让荥阳郑氏都说是重礼的,那该是如何重啊。
一身黑色水波纹圆领袍,内里一件朱色内裳,头上一顶镶嵌着金珠的黑色璞帽,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子弟。
面容俊朗,眼神锐利,但神色温和,风采超人,仅仅是走近,便能让人知道是不好惹的人物。
“臣儒林郎齐知玄,见过太子殿下。”齐知玄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
“今日家宴,齐卿不必多礼。”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随口说道:“齐卿明年科举,不知道有多少胜算?”
“七八成吧。”齐知玄说的很平静,但眼中几乎是完全笃定的模样。
李承乾抬头,神色诧异的看着齐知玄,问道:“齐卿以前可曾经参加过科举吗?”
“这倒未曾,不过家父说臣等水准,考一个进士足够了。”齐知玄温和的拱手,但不知道为什么,神色内敛中带着一丝狂傲。
李承乾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初见齐知玄时,李承乾还有些好感,但是现在,这种好感突兀一下子就没了。
因为李承乾知道,明年的科举进士当中没有齐知玄。
齐知玄这种风采卓著的人,本来应该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但是却偏偏在明年的科举当中没有他的名字,没有他的身影。
不仅是明年,后年也没有。
更甚至于在李乾未来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齐知玄的名字。
甚至他都从来没有出现在李承乾的视线中。
不,不只是李承乾,就连李泰,甚至整个长安,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
要知道,上一世,李承乾和李泰斗得如火如荼,整个长安的优秀人物都在他们的关注当中,但是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齐知玄这个人。
这样一个风采超人的人,这一次却突然出现了。
李承乾心里莫名的紧张了起来。
“那么便祝愿齐兄明年得中。”李承乾点点头,看向一侧已经准备好的酒菜,说道:“如此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吧。”
“好!”齐知玄自信的点点头。
……
宿松县公府内院,李承乾看着一身粉色襦裙的郑氏,惊讶的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臣妾郑楚,见过太子殿下。”卢护的遗孀郑楚微微福身,有些尴尬的说道:“妾身出身荥阳郑氏南祖房……”
“孤问的不是这个,你不是应该回范阳了吗?”李承乾侧身看向郑霜儿,郑玄果,还有岳母崔氏。
郑楚微微苦涩的说道:“妾身本来是应该早就回范阳的,但是亡夫的遗体,如今还在雍州府扣押,所以妾身也只能暂居长安,等待结果。”
“陈国公不肯放人。”郑仁泰微微摇头,他和侯君集还是有些往来的,这件事情卢承庆找过侯君集,他郑仁泰也找过,但不知道为什么,侯君集就是不放人。
李承乾点点头,莫名的,齐知玄的身影突兀的出现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卢护的事情,背后牵连的是房玄龄,房玄龄的妻子出身范阳卢氏。
今日,李承乾看到齐知玄,下意识的以为对方是冲着自己来的,但现在看来,似乎可能他是冲着郑楚来的。
这就有意思了。
李承乾温和的点点头,看向郑楚说道:“明日吧,你来东宫一趟,和孤说一说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卢卿终究是东宫臣子,这件事情,孤不能不管。”
“多谢殿下。”郑楚神色欣喜的拱手。
李承乾松了口气,转身看向郑仁泰说道:“岳丈大人,岳母大人,小婿如今就回宫了,皇城和东宫一步之遥,岳丈大人若是见霜娘,随时可以来的。”
“臣知道了。”郑仁泰神色认真的拱手。
……
马车晃晃悠悠的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透过后窗的窗帘,李承乾可以清楚看到齐知玄。
齐知玄手里握着红穗长剑,光是站在那里,就异常的引人夺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