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皇帝回京,太子有女,名曰福昌第一更
冬月时节,阴山南麓。
三十多名斥候,无声的停在阴影之中,喝着凉水,吃着干粮,补充力气。
战马在一旁的山中吃着干草,饮水。
兰州长史李德謇手里拿着地形图,看着眼前的阴山,心里在估算着什么。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初六,距离薛延陀发兵二十万,攻击突厥诸部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
这几个月里,皇帝以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
营州都督张俭率所部骑兵及奚、契丹等族压破薛延陀东境。
左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
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将兵一万七千,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
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其西,李德謇如今就在李袭誉的麾下。
或者更准确的讲,李德謇是在从兰州出发,奉太子之命,前往草原侦查的时候,落入了李袭誉的视线当中。
李靖的长子,太子的心腹。
这种人,李袭誉肯放过才是怪事。
如今大唐立国还没有几年,即便是国公之子,也依旧要奔杀在战场第一线。
李袭誉抬头看向前方,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薛延陀从漠北,直接杀到了漠南,所行数千里,马已疲瘦,补给不足。
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
如今阿史那思摩已经退入长城,薛延陀不能掩其不备,急击而破,在大唐严密的守卫之下,又不速退,局面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尤其上个月,草木枯黄,皇帝更是让各地唐军不时的出击,或是烧剃枯草,或是袭烧存粮。
薛延陀人早就焦躁不安,想要退却,但却又因为一无所获而心中不甘,迟疑停顿。
再加上大唐诸军不时的出击草原,彼此纠缠,薛延陀如今是想退都退不得。
李德謇更是知道,在李勣的策划下,大唐诸军全部都在等着。
薛延陀人,只要敢向后退一步,那么下一刻,整个长城背后的大唐军队,就会全部杀出去,一击而破敌。
一匹战马从远处突然狂奔而至,马上骑兵抵近之后,然后迅速的放慢马速,来到李德謇身侧,认真拱手道:“长史,阴山北侧有一座屯营,有三百薛延陀骑兵驻守。”
“嗯!”李德謇淡漠的点点头,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三十多名精骑,然后低声问道:“具体在哪个位置,地形如何,风向如何,士卒分布如何,粮草如何排列。”
“在这里!”斥候快速的讲诉自己侦查的一切。
……
火焰迅速的蒸腾,厮杀已经疯狂的展开。
“杀杀杀!”
全身黑色甲胄的李德謇,率领麾下三十多名骑兵直接杀进了薛延陀的粮仓之中。
放火的同时,快速的将驱杀着粮仓当中的每一名薛延陀士卒。
“当”的一声,李德謇手里的长槊和薛延陀将领的弯刀狠狠的撞在一起,下一刻,“砰”,薛延陀将领的弯刀瞬间断裂。
不等薛延陀将领反应过来,长槊前刺,已经瞬间贯穿了敌人的咽喉。
下一刻,李德謇直接顶着扑过来的鲜血,继续杀戮下去。
三十多名骑兵,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彻底冲破了这一座粮仓。
停马勒枪,看着朝着四面八方逃走的薛延陀骑兵,李德謇轻轻冷笑,然后将手里的骑兵全部收拢了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疯狂的战马从后方冲了过来,同时高声喊道:“长史,长史,薛延陀人退了,大军已经冲出了长城,朝着草原直接杀了进来。”
李德謇猛然转身,看向通讯的斥候,下一刻,他已经举起手里的长槊,高声喊道:“兄弟们,大军已经杀了进来,如果我们再不冲杀,那么剩下的军功就没我们的份了。”
“杀杀杀!”三十多名将士齐齐举槊高呼。
“杀!”李德謇双腿一夹马腹,整个人已经疯狂的前冲了出去。
三十多名骑兵,紧跟着一起冲杀了出去。
细密的风雪从北面突然扑了出来,但这个时候的李德謇眼中却满是喜色。
仿佛大雪对他来讲,是最大的幸事。
很快,三十多骑就这么的杀入了风雪之中,全无踪影。
而等到十数日后,这三十多骑竟然全须全尾的从风雪之中杀了出来。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马上,每个人都多了十几颗脑海,而李德謇更是将一颗满是胡辫子,额头上还戴着一颗青玉的脑海放在了马头上。
那个脑海的面容上,满是惊讶和难以置信。
甚至还来不及惊恐。
……长安,春明门。
冬月酷寒,冰雪未消。
皇帝的车驾缓缓的停了下来。
李承乾,魏征,侯君集,卢承庆,岑文本,崔仁师,温无隐,崔敦礼,郑仁泰,苏定方等人全部躬身迎候。
御驾的车帘掀起,众人立刻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从马车内传了出来,然后说道:“此次大军出征,众卿筹集粮草被服转运无碍,辛苦了。”
“都是臣等该为之事。”群臣再度拱手。
这一次皇帝派兵北征薛延陀,除了营州由河北道负责,朔州由并州负责以外,其他灵州、庆州、凉州等地出击的大军后勤,都是由长安调度供给,李承乾,魏征和侯君集等人都尽了大力。
另外,左卫大将军李大亮以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征,长安所有的一切军务防备,全部都负担在了郑仁泰和苏定方的手里。
大军出征,长安守卫不足,若是这个时候,有人动乱,是要出大乱子的。
但还好,一切平稳的结束了。
“魏相和太子上来吧。”皇帝平静的说了一声,李承乾和魏征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两人相继登上了御驾。
侯君集等人则是汇入到了诸臣当中,一起护卫御驾返回皇宫。
皇帝看着神色消瘦了不少的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太子做的不错,坐吧。”
“多谢父皇。”李承乾这才拱手坐下,对面的魏征则是不用皇帝多说,就已经坐了下来。
“战场上的消息如何了?”李世民转身看向魏征,他这一路从洛阳而来,几天时间,战场消息有些慢了。
“自从上月诺真水一战,李勣以六千精骑败大度设三万骑后,各路大军奋勇追杀,及至如今,已斩首上万,捕虏五万,值大雪,大度设脱身走,薛万彻追之不及,但这一场大雪,薛延陀人畜冻死者极众。”魏征平静的神色之下,压制着兴奋。
这一仗,大唐内外动兵十二万,薛延陀动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兵二十万,最后以大唐一战而胜,薛延陀内外各族,战场损失达六万之多,其他奔亡于道者,也有三五万众。
这一仗之后,薛延陀在漠北声望大减,再想要组织起这样的兵力,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起码在三五年内,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而最令魏征满意,是大军开战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前两个月都屯兵在长城之内。
但当李勣在诺真水一战,以六千精骑败大度设三万骑后,整个大唐诸部将士立刻全部冲出长城,追亡逐北,一战之内,大唐粮草耗损有限。
一战之后,战场上的所有缴获,光是那数万数万的战马,就足够弥补一战的所有开销。
还有战场上的其他缴获,战士军功赏赐,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足够了。
而且还多有剩余。
至于日后,大唐的商旅更是可以通行漠北,这里外的收益简直大的可怕。
……
听完魏征细细的说完这一切,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一仗不亏就好,高昌一战之后,军中士气总是有些不足,现在总算是全部发泄了出来。”
李承乾顿时惊讶的看向皇帝,这里面还有这些考量吗?
“里外诸事,总是需要多加权衡的。”李世民看着惊讶的李承乾,笑笑,说道:“太子日后要学的,还有很多。”
“儿臣有愧。”李承乾微微躬身,语气惊叹。
“可惜了,让大度设跑了,不然这一仗就彻底的圆满了。”皇帝不由得感慨一声。
大度设,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男长子。
“对了。”皇帝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听说李靖的儿子李德謇率三十余骑就杀进了草原深处,至今没有消息。”
“是的。”李承乾小心点说道:“李德謇不过是趁着薛延陀战败,冲杀一番,相比于武安郡公薛万彻率六百骑就冲杀薛延陀后军,还有英国公率六千骑就冲杀三万敌军,实在差的太远。”
“怎么,你怕他出事。”皇帝笑了起来,然后摇摇头,说道:“你看,李靖自己都不怕,你怕什么。”
李德謇,卫国公李靖长子。
今日皇帝回京,李靖连出来迎接一下也不来,就如同当初皇帝东巡洛阳的时候,他连送一下也不送一下。
李靖的心,稳的可怕。
“对了,你上奏说太子妃生了个女儿。”李世民好奇的看向李承乾。
“是!”李承乾笑了,神色温柔的说道:“上个月刚刚过了满月,正好北地大胜,儿臣就取了小名叫福昌儿。”
“福昌福昌,既福且昌。”皇帝念叨着这个名字,最后点点头道:“不错,你取的名字不错,走,去东宫,见见的朕的长孙女。”
皇帝虽然都有了好几个孙子,但是孙女,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头一个。
一侧的魏征微微有些诧异。
原本长安百官都为太子妃没有在此生育皇孙感到失望,没想到太子却异常的欣喜。
如今看起来,皇帝也是如此。
难道真的是小孙子不如长孙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