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李泰:父皇真的放弃了本王了,怎么办?(第一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 李泰:父皇真的放弃了本王了,怎么办?第一更

宫台烛晔,酒热脸酣。

李世民无比满意的看着《婚拜图中跪倒在地的松赞干布,随后看向李承乾道:“松赞如今可还在通天河?”

“在,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回奏,松赞会在四月启程返回逻些,届时将会在逻些大办婚典。

有消息说,今年后半年,逻些内部变动剧烈,不少高官或贬或杀,逻些的官场氛围焕然一新。”李承乾面色凝重的拱手。

“注意着点党项。”李世民抬头,思索着说道:“吐蕃若要南下吐谷浑,党项是必经之地,可让职方司在那边埋上几只棋子。”

“喏!”李承乾认真拱手,然后稍微后退半步。

太子献礼已毕。

李泰向前半步,低头拱手道:“儿臣恭贺父皇新年安康,儿臣和皇兄一样准备了三样贺礼,首要便是重新编修完成的《后汉书,请父皇过目。”

六名内侍刚将李承乾的贺礼抬下大殿,紧跟着就又有更多的贺礼被送了上来。

八名内侍抬着四个大小不一的箱子来到平陛之上,前面两个大箱子被直接打开,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重新编修完成的《后汉书。

看着这些书本,皇帝微微抬手,张阿难立刻上前取出一本,直接递给皇帝。

李世民打开看了一眼,随意翻了两页,微微满意的点头,然后他突然快速的翻到了书页的后侧,看了几眼之后,他脸上的满意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李承乾站在一侧,没有抬头,但他也知道皇帝心头的恼火。

史书的编修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后人编修前人史书。

如何从前人编修的史书当中得出新的感想,如何更有益于治理当今天下,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随意的翻译一遍,就叫编修。

李泰编修《后汉书,虽然也召集了不少的人才,但说实话,真正顶级的大儒是没有的。

也不能说没有,更多的都是在《括地志那边。

那才是皇帝嘱命,驸马都尉苏勖总领,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等人联手编写,由光禄寺供给饮食,卫尉寺供给睡帐终成的正本。

《后汉书的编修,不过是魏王上书,皇帝点头,魏王总领,魏王记室参军蒋亚卿、魏王功曹参军谢偃等人编修,一切供给都是由魏王府内部承担。

这里面的差距就大了。

真正的儒者是不感兴趣的,尤其真正的儒者更知道其中的风险。

曹王无所谓,魏王也没有关系,但赵国公长孙无忌不好惹,皇帝更不好惹。

自从贞观以来,皇帝一直都在打压天下世家,现在编修一本仅仅是魏王领衔的《后汉书,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去惹怒皇帝。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若是太子领衔编修《后汉书,那就是那一回事了。

编修的人才不足,编修的时间又太赶,除了开篇苏勖抽空过来编修的一些东西以外,后面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看。

李承乾平静的低头,他年初的一番算计布置,目的不就是为了今日嘛!

……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着满脸渴望的李泰,他伸手合上书本,递给张阿难,面色平静的说道:“编的很好,三日后送弘文馆,无忌,你负责清点入库。”

“臣领旨。”长孙无忌立刻拱手。

李泰有些发愣的站在那里,就这?

刚才太子不过是送了一副全家人写的“福”字,皇帝就欣喜的快要哭起来,他这边了半年时间编修的《后汉书就换来皇帝一句“编的很好”。

就这。

果然,父皇是真的放弃自己了。

殿中群臣没人开口,便是柴令武和苏勖,也没敢开口。

皇帝说的很清楚,三日之后送弘文馆,然后由赵国公轻点入库,也就是说,赵国公那里还要过一关。

皇帝对《后汉书的编修不感兴趣,真正审定他的人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若是长孙无忌不满,那么这本书,可能还要……修?

柴令武猛然看向李承乾,《后汉书的编修是太子最初的想法,但是太子后来却放弃了,他们是为了防止太子改主意,这才抢先一步编修的……

“咳!”李承乾突然咳嗽一声,看向李泰说道:“青雀一年辛苦了,今日,还有什么年礼敬献父皇的,为兄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看了。”

殿中一瞬间的冷僵被李承乾一句话打散,李泰猛然间也回过神来,赶紧低头拱手道:“启奏父皇,去年吐蕃国使进京请婚,儿臣身临其境,回府之后,便和叔父阎立本说了此事,叔父用了半年时间,做了一副《步辇图,儿臣于其上,提笔一首诗,今日呈现父皇,愿父皇威压四海,与天同疆。”

说着,李泰从箱子里面取出了一卷画递了上去。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李泰手里的画,目光看向李承乾,说道:“你们兄弟都想到一起了,很好。”

李承乾赶紧真切躬身道:“儿臣也没有想到青雀竟然也想到了这里,儿臣原本想到,是若能将婚拜图传入西域各国,那么将来吐蕃若有什么不轨之举,便是万夫所指之局。”

“儿臣也没有想到。”李泰脸色微微有些难看的看着李承乾。

阎立本所做之画,绝对堪得上千古一绝,但经过了李承乾提前的一副《婚拜图,感觉立刻就打散了九分。

尉迟乙僧也不是什么一般人物,其父尉迟跋质那便以善画闻名于隋,人称“大尉迟”。

尉迟乙僧便是“小尉迟”,早年还在宫里任宿卫官,后来才任从七品上的太常博士。

当然,眼下尉迟乙僧的名声还没有彻底的打开,等到他完成《降魔变之后,才会真正成为和阎立本齐名的大唐著名画坛宗师。

皇帝目光在《步辇图上看了一眼,然后平静的点点头,说道:“画的不错。”

皇帝点评了一下阎立本的《步辇图,然后就让人收拾了起来。

李泰手里捧着一本奏本,然后低头拱手道:“启奏父皇,洛阳龙门寺石窟宾阳南北两洞佛龛已经完工,儿臣以此庆贺父皇万福,请父皇亲临开光,以为母后祈福颂愿。”

李承乾站在一旁,对着李泰轻轻躬身。

不管怎么说,李泰在洛阳龙门寺为他们的母后祈求冥福,或许他有私心,但这份情,李承乾必须领。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目光扫过李承乾略带哀伤的面容,再看看李泰虽然低头,但咬牙抿嘴,拳头紧握的期待他的夸赞。

李世民心里莫名的闪过一丝厌恶,那是你的母后啊,青雀……

……

皇帝脸上露出一些笑容,然后点点头,说道:“青雀做的不错,明年三月,你跟朕一起到洛阳吧。对了,承乾,太乙妙严观那边如何了?”

“楼观尹文操真人,前几日进宫说一切已经妥善。”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初二若是有空,回程的时候,可以顺带去看看,儿臣也还没有去看过,不过太子家令去的时候,说很是庄严清静。”

“很好!”李世民温和的点点头,说道:“就这样吧,朕初二去看看。”

“喏!”李承乾微微躬身。

站在一侧的李泰,嘴角微微抽了抽,怎么是他献礼,最后被夸奖的,反而是太子。

“好了。”皇帝笑着抬手,李承乾起身,然后后退半步。

一侧有内侍上来,将李泰上呈的各种礼物抬了下去。

李泰此刻即便是心中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只能退后一步。

“父皇!”李治站了出来,开始他的献礼,是一本手写的书册。

之后,李恪,李佑,李愔等人,也相继向前呈送新年贺礼。

李承乾站在一侧,平静的看着,他的目光微微扫过李泰。

如今的李泰,还有一步挽回局面的机会,那就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但可惜,他太急了。

再加上阎立德只参与了一半就离开,剩下的一半,质量立刻下滑。

工期太紧了,而李泰本人,亲自去的次数反而不多。

李承乾眼神闪烁,如果明年夏天,李泰真的要向皇帝献上龙门石窟的佛龛,那么皇帝看到李泰修成的佛像的那一日,就是李泰被发配到地方的最后一天。

不,现在龙门石窟已经修建完毕,李泰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现在的李泰,已经没有了任何谋储的机会。

即便是再有,也不过是皇帝平衡的手段罢了。

剩下的,无疑就是要看他最终会走到哪一步,他会不会在绝望之下,直接谋反。

他是皇帝的嫡次子,而上一个嫡次子做的事情,他未必不能效仿。

或许,还可以推他一把。

李承乾的目光微微低了下来。

……

夜宴欢畅,时光流水。

冷风从对面扑来,李承乾逐渐的冷静了下来。

抬起头,此时的他,已经站在了太极殿前的广场上。

远处长安城的天空上,爆竹声阵阵传来。

子时已过,新年到来。

贞观十六年了。

李承乾深深的吐出一口气,然后看向两仪殿的方向。

今夜一晚上,李承乾都在等着苏定方他们将齐知玄的事情报上来,但一晚上,整个夜宴都已经结束了,两个人还没有半点踪迹。

甚至于李承乾都在等待的过程中喝的有些迷糊了。

没有便没有吧。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六年了,距离他前世被废,只剩下一年。

如今只要他小心的不犯错,那么被废的人就不会是他。

至于被废的人是谁。

李承乾心中冷笑两声,李泰如果不做事,安安分分的做他的地方刺史,那么谁都奈何不了他,但是,他真的安分吗?

李承乾转身,看向来搀扶自己的苏淑,轻声说道:“走吧,我们回东宫。”

“嗯!”苏淑看着李承乾,两个人一起搀扶着朝承天门走去。

后面跟着的几名内侍原本想要上前搀扶,但全部都被苏淑给挥手喝退了下去。

只有夫妻两人,平静的前行。

……

承天门下,皇城冷清。

李承乾和苏淑刚要坐上步辇,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千牛卫从远处疾奔而至,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即刻前往千牛狱。”

来了,一切终于还是来了。

“魏王呢?”李承乾平静的抬头。

“魏王已经前往认人了。”千牛卫拱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底闪过深沉的冷嘲,也不知道李泰和齐知玄商量诬告他的时候,这两人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会在千牛狱面对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