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会说话的马周(第二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章 会说话的马周第二更

东宫崇德门下,马周收回自己的腰牌,然后跟着太子通事舍人封言道一起朝崇德殿走去。

“砰砰砰”的声响从太子崇文馆的方向传来,

马周知道,那里是东宫编修《考工志的地方,这些年东宫在这方面很是出了一些成果。

整个东宫的所有官员,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来往井然有序。

来到崇德殿外,封言道刚要进入禀奏,马周突然一把拉住了他,面色平静的摇头。

封言道看了一眼马周,面色郑重的退后一步。

……

崇德殿内,李承乾坐在主榻上,看向东宫诸臣道:“新年已过,诸事当迅速步入正轨,诸卿最近有些懒散了。”

“是臣等之过。”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些都不说了,三件事,第一,东宫尚书省听诉之事,要继续开始,诸舍人、郎将要轮流前往尚书省,有事即刻通报东宫,萧卿每月做一份排表。”

“喏。”萧钧认真拱手。

“第二,《考工志的编修要加快,《南史、《北史的编修准备也要加快。”李承乾目光看向了杨务廉和李延寿,两人立刻拱手道:“臣领命。”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张玄素说道:“张公,此事你来统筹。”

“喏!”张玄素肃然领命。

“第三,耕犁的改进,杨卿要放点心思在上面,然后通知司农寺,准备出一块中等的耕田出来进行试种,另外,让司农寺卿将司农寺如今所有的植物种子,统计一遍给孤。”李承乾看向令狐德棻,说道:“洗马,你来负责沟通。”

“喏!”令狐德棻立刻拱手。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说道:“诸卿有什么不好解决的地方,直接找家令,家令解决不了,找孤。”

“喏!”众人齐齐拱手。

“好了,便是如此,中书省今日有什么奏本送过来没有?”李承乾下意识的看向了门外。

“殿下!”封言道立刻走了进来,站在门口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中书舍人马周殿外求见。”

“哦,他们怎么亲自来人了?”李承乾诧异的说完,看了李安俨一眼,然后点点头道:“请!”

封言道立刻转身看向殿外,摆出来请的姿势。

一身浅绯色官袍,头戴黑色璞帽的中书舍人马周,面色肃然的走进了殿中。

站在殿中,马周认真的拱手道:“臣中书舍人马周,参见太子殿下。”

“马卿平身!”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着马周,问道:“卿今日怎么亲自来东宫了,可是中书省有什么事情?”

“是!”马周拱手,说道:“臣是奉中书令之命,前来面见殿下,请殿下屏退左右,臣有要事通禀。”

李承乾皱了皱眉头,然后看向四周道:“张公留下,其他人都下去吧。”

“喏!”众臣齐齐躬身,他们虽然不知道中书令杨师道有什么事情,但有张玄素在,他们也不担心。

……

李承乾坐在主榻之上,看向马周,问道:“马卿有什么事情请讲,孤这里诸事不瞒张公的。”

“喏!”马周神色温和的拱手,在他看来李承乾如此尊重张玄素,是一件好事。

“启禀殿下!”马周微微躬身,然后认真的说道:“殿下,臣今日来东宫,其实是奉了赵国公,梁国公,申国公,中书令,刘相和岑文本的命令,请殿下亲自持东宫的太子言行录,然后呈送到陛下那里的。”

“嗯?”李承乾的眉头瞬间皱起,看向马周问道:“这是为何?”

皇帝要调他的太子言行录,李承乾倒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因为一贯以来,太子言行录所记载的,都是他在前殿处理政务时的言行,他一贯注意,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但是这个动作很不寻常。

要知道,马周刚才说的五个人,可是如今政事堂所有的宰相。

他们要这些东西,就等于是要对东宫,对李承乾所有言行的审查。

李承乾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是一回事,但是他也怕被别人刻意构陷。

马周沉默了下来,略微沉吟,他谨慎的问道:“敢问殿下,殿下可曾翻阅过东宫的太子言行录?”

“这倒没有。”李承乾摆摆手,然后说道:“太子言行录是萧卿安排诸舍人,还有文学,主簿,校书,正字等人轮流记录,孤信任萧卿,所以无需去看。”

马周眉头一挑,太子这番话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稍微沉默,马周说道:“此番之事,是陛下口谕,调东宫的太子言行录,还有起居注当中关于太子言行的文字。”

李承乾身体微微一顿,皱眉问道:“父皇何时调的,为何卿让孤亲自去送……不对,卿说什么,起居注?”

马周深深拱手道:“是!”李承乾顿时无语,他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让皇帝起了疑心,谁知道,他的事情就是个幌子,皇帝真正的目的是在起居注。

不,更准确的讲,是国史。

国史当中关于大唐立国,武德年间,还有玄武门之事的记录。

李承乾看了一旁内殿记录的太子文学,将心头的话压了下来

皇帝不是第一次要求查看国史了,每隔三两年总会要求一次,而且时间基本都在前半年。

为什么,因为当年玄武门就是六月初四进行的。

皇帝也就是在那一日,杀了他的兄长和亲弟弟的。

皇帝第一次要求查看起居注,是在贞观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李承乾之所以对那个日子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他的祖父,高祖李渊,就是在五月十四日崩于垂拱殿的。

之后一次,是贞观十四年。

那一年,是李建成冥寿五十岁的时候。

李承乾突然抬头,他猛然醒悟了过来,今年是李元吉冥寿四十岁的时候。

怪不得他的父皇突然间就要求看起居注了。

之前的两次查看起居注,全部都被朝臣给拦住了,这一次,他的父皇拐了弯,用他作为借口要求查看起居注。

只要有一个口子开了,那么皇帝之后就能够顺利的查看整个起居注,还有这些年编修的国史。

国史当中关于他自己在大唐开国,武德年间,还有玄武门诸事的一切记录。

……

李承乾眉头突然那皱了起来,看向马周问道:“卿刚才说什么,让孤亲自将太子言行录送到父皇面前?”

马周有些尴尬了起来,但他还是勉强拱手道:“是!”

李承乾顿时就忍不住一股火气上冲,他的父皇要查看国史,李承乾捧着自己的太子言行录到了皇帝面前,怎么,将来,他也要学他的父皇查看国史还是怎的?

然后让他的父皇,以为他做表率,不再看起居注。

合着这做恶人的人是他,得罪皇帝的人也是他。

“卿刚才说,是政事堂诸相共同的意见?”李承乾咬着牙看着马周。

“是的!”马周沉稳的拱手,然后认真的说道:“殿下,此中之事的慎重,殿下也是明白的,起居注是可以给陛下看,但陛下看的这件事,也会被史官记录史书,一旦如此,后世人如何相信贞观一朝编写的史书是真的呢?”

李承乾微微一愣,神色立刻郑重了起来。

“臣刚才听过了,东宫如今也在编修《南史、《北史,若是都改史成性,如何能够让后人相信我等这些后人编修的前人史书,是真的呢?”马周拱手,诚恳的说道:“魏相,房相,赵国公他们前些年编修的《六代史,如何让后人相信,他们编修的史书,是出于公心,完全从客观的角度去编写的呢,尤其是《隋书!”

李承乾顿时抬头,马周一句《隋书,彻底的说服了他。

大唐国祚承继前隋,《隋书对于隋朝的盖棺定论,对大唐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大唐立国得正,是不容许质疑的。

若是后人对《隋书有了质疑,那么他们对大唐的得国,也会持疑。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张玄素,说道:“张公,请张公去找萧卿,让他准备太子言行录,孤一会儿亲自给父皇送去。”

“喏!”张玄素有些担忧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这事或许于国而言是有好处的,但是一个处置不好,李承乾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触怒皇帝。

……

宫道之上,李承乾坐在御辇上,朝着承天门而去。

“马卿,此事你完全可以直接对父皇去说,为何还要来让孤跑一趟?”李承乾好奇的看着马周。

马周说服他的那番话,完全能够说服皇帝,何必来找他。

“有些事情,殿下去说,作用可能更强一些,而臣等,恐怕就是说了,最多不过让陛下一时偃旗息鼓,长久之后,必然是要再起波澜的。”马周有些担忧的拱手。

“但孤这么做,很有可能会直接触怒父皇,所以……”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说道:“卿和孤一起去见父皇吧,若是孤真的不小心触怒了父皇,还望卿能够圆转一二。”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马周认真躬身。

“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