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8章 太子可愿陛下亲征高句丽?(第三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8章 太子可愿陛下亲征高句丽?第三更

东宫,崇教殿。

李承乾刚刚在长榻坐下,马周便已经从外面引领长孙无忌而入。

“舅舅怎么来了?”李承乾看了马周一眼,马周一脸无奈,他想拦长孙无忌,没拦住。

“还是今日之事。”长孙无忌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盯着他问道:“太子可愿陛下亲征高句丽?”

李承乾伸手,说道:“舅舅请坐。”

“臣失礼,见过太子。”长孙无忌这才恍然过来,再度对着李承乾拱手。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看着长孙无忌坐下,然后才说道:“舅舅,父皇若是真的要亲征高句丽,谁能阻拦?”

“殿下,臣,房相,安德郡公,申国公,再将魏相也叫来,加上岑文本,刘洎,侯君集,一起劝阻陛下,一定能够让陛下打消东征高句丽的想法。”长孙无忌咬牙,说道:“大不了将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也一起叫回来,总能劝住陛下的。”

“舅舅。”李承乾看着长孙无忌,有些感同身受的点点道:“舅舅所言不差,若是有机会,外甥也希望能够劝阻父皇东征高句丽。

但舅舅自己觉得,我等这么许多人一起去劝谏,舅舅觉得能劝服父皇的几率有多大?”

“群臣尽皆反对,陛下总要听从一二的。”长孙无忌说着,自己犹豫了起来。

“若是其他诸事,父皇或许会听,但这种事情,舅舅信不信,就算是我们所有人全部阻拦,父皇也会率领军中将士强行出发,军中的诸将,他们可是唯父皇之命是从的。”李承乾皱着脸摇摇头。

皇帝最大的底气,便是军中将领的支持。

李承乾他们这些人就算是再坚持,恐怕也难以打消皇帝心中的想法。

“而且舅舅,你真的觉得,你刚才说的那么多人,会和你一起去劝说父皇吗?”李承乾声音稍微低了一些,然后说道:“外甥可以保证,陈国公,他一定不会反对父皇亲征。”

“为什么?”长孙无忌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因为父皇不亲征,他陈国公就没办法领兵出征。”李承乾直接摇头。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面色沉冷的点头:“是的,侯君集不会放过这一次立功的机会,而高昌一战之后,他绝对不可能会再成为大军主帅,而以他的性格,就算成为大军副帅,一旦出征,也必然会和大军主帅争权,所以只有皇帝能够压住他。”

“还有房相!”李承乾轻叹一声,无奈的摇头道:“父皇只要坚持,房相必然不会再坚持。”

长孙无忌的脸色已经彻底的阴沉了下来。

房玄龄一旦赞同皇帝亲征,那么其他人也会在皇帝的坚持下软弱下来。

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突然问道:“太子可是从一开始,就没有阻止皇帝亲征的想法?”

站在一侧的马周眉头不由得皱了皱,赵国公已经第二次问这个问题了,难道……

……

“父皇纵横天下无敌。”李承乾看向前方,殿门处,李安俨已经让人送茶上来。

长孙无忌看着茶杯放在自己面前,然后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但陛下如今已经四十有三了,身系天下之重,若是像杨广一样,弄的天下动荡,最后国破家灭,又该如何?”

“舅舅想的过了。”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不至于此,必然不至于此,杨广什么货色,如何能与父皇相比。”

“杨广那时候也是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他还不是败了。”长孙无忌低头,神色担忧。

“那是因为杨广之前,没有另一个杨广作为先例。”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如今父皇面前有杨广作为前例,自然要容易的多。

外甥相信父皇心中必然有所计较,最关键的,父皇心中要做的,是杨广从来没有做成的事情。”

李承乾一句话,长孙无忌不得不点头。

超越杨广,超越前隋,不只是皇帝,大唐的群臣,谁不这么想。

前隋时期的人口,大唐即便是已经立国二十多年,也依旧差的很远。

前隋时期的疆域,大唐虽不差多少,但一个辽东,落入高句丽之手的辽东,就逼的皇帝必须拿回来。

“而且,舅舅。”李承乾自己站了起来,走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然后沉沉的拱手道:“舅舅,亲征归亲征,但如何亲征,也是有所讲究的。”

长孙无忌赶紧站了起来,拱手还礼道:“太子请讲!”

“东征大军,无非分前军,中军,和后军。”李承乾神色认真,说道:“父皇必然居于中军,但前军的数量,领军大将,都是可以调整的,若是前军大将能够在父皇抵达之前,就攻城掠地无忧阻碍,那么父皇自然不需要担忧什么。”

长孙无忌目光不由得一挑,然后缓缓点头。

“首战便是拿下辽东,那么只要拿下辽东之后,便请父皇坐镇辽阳,安抚数十万百姓,然后大军进发高句丽,如此,父皇便能得安稳。”李承乾再度拱手。

“看来太子是真的细细想过。”长孙无忌轻轻点头,若有所思。

“辽东之事,无非是两样,粮草和严寒。”李承乾看向崇文馆的方向,说道:“多备粮草,这不需要外甥多说什么,关键在于在严寒天气下作战,衣服,战马,还有兵刃,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若是这些解决了,其他高句丽,不堪一击。”

高句丽真正能够依仗的只有严寒。东北的天气从九月开始已经酷寒起来,到了第二年三月天气才稍微暖和。

这样的天气,才是大唐征伐高句丽最大的敌人。

李承乾没有经历过战事,但也明白,严寒所能发挥的恐怖威力,就是百万大军也难以克服。

长孙无忌缓缓的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臣知道该如何劝陛下了。”

李承乾笑了,拱手道:“有劳舅舅了,有些事情,外甥真的不好说话。”

说到底,皇帝是老子,太子是儿子,有些事情和皇帝太对着干,对他这个太子没有好处。

最关键的是,前一世,李承乾听了于志宁和张玄素所言,劝谏皇帝不要东征,更加不要亲征。

他怀疑虽然认为自己被废,有残疾的原因,但自己反对皇帝东征,恐怕也少不了是原因之一。

太子出面反对皇帝东征,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跟着他一起来。

最后被皇帝所废,也是他咎由自取。

……

“父皇若是亲征的话,舅舅怕是少不了要跟随的。”李承乾坐在轮椅上,被李安俨推着,送长孙无忌出东宫,边行边说道:“舅舅越是能够劝说父皇在后面多留一日,那么大战便能够越有一分胜算。”

“臣想办法吧。”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臣就怕陛下坚持。”

“那么舅舅便只有抓紧前线了。”李承乾在嘉福门下停下,然后对着长孙无忌拱手,说道:“关键还在于高句丽之内,若是父皇能有高句丽内部之助,那么前线势如破竹,父皇便追不上了。”

“哈哈!”长孙无忌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即他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放心,臣心中有数,如此,臣先告退了。”

“舅舅慢走。”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拱手还礼。

长孙无忌点头,然后转身而走,他的心中莫名的有种通彻的感觉。

来了东宫一趟,对于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反而心中有数许多。

李承乾侧身,看向众人道:“走吧,我们回去吧。”

“喏!”东宫群臣推着李承乾返回崇教殿。

不过在回到崇教殿的时候,李承乾的身边只剩下了李安俨,马周和张玄素。

马周在左侧下手跽坐而下,然后才抬头看向李承乾,很直接的说道:“殿下,赵国公此番前来,恐怕是来探问殿下心思的。”

李承乾微微一愣,看着马周,不解的说道:“本来就是如此啊!”

“殿下!”马周微微摇头,说道:“陛下若要亲征,殿下就要以储君之身坐镇长安监国,陛下东征时间有多长,殿下监国就有多长。”

李承乾诧异的看着马周,说道:“杨广三征高句丽,每一次都是春日出发而冬日回归,父皇就算是亲征,也和东巡洛阳没有多少区别的。”

“杨广第一次是大败,第二次是杨玄感叛乱,第三次也不过是打到毕奢城,高句丽就降了,杨广随后班师,但若是大军打过毕奢城,时间就长了。”马周微微摇头,说道:“若是一切顺利,起码两年,甚至可能三年。”

毕奢城,便是后世大连所在。

“孤明白卿的意思了。”李承乾笑着摇头,然后低头看向自己的左腿道:“卿,你看孤现在的样子,能有什么心思呢?”

马周微微一愣,是的,他怎么忘了,太子行动不便。

起码三年时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神色平静下来。

现在这种时候,皇帝更应该担心李泰才对。

……

夜色之下,华山脚下。

腊月时节,从天下各地返回长安之人多不胜数。

刺史,亲王多不胜数。

突然,一匹快马从华山山道中奔出,然后奔入驿站当中。

刚刚抵达驿站的魏王,吴王和齐王府诸护卫顿时戒备起来。

“是驸马!”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众人这才放松了戒备。

而这个时候,柴令武已经直接奔入到了李泰所在的小院之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