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侯知仪,站在侯君集身侧第二更
武德殿前,李承乾站在月光下,看着远处的长安城。
沉默许久,他轻轻叹息一声。
李玄嗣和长孙祥站在他的身后,默然垂首。
“三件事情。”李承乾平静的开口,李玄嗣和长孙祥赶紧拱手。
李承乾抬起头,说道:“派人到卫国公的府邸四周潜伏保护起来,他们一旦动手,立刻就将卫国公接进宫。”
“喏!”李玄嗣和长孙祥同时凛然拱手。
卫国公李靖,长安城中唯一有把握完全压制侯君集的人。
只要李靖到了皇宫,那么不管侯君集有什么其他的手段,也会被彻底镇压。
“派人到夏州,沙州,兰州,告诉鄂国公,安康郡公,还有兰州刺史杜凤举,随时注意镇压地方。”李承乾抬起头,轻声说道:“事情一旦结束,地方必须迅速镇压,免得牵连到今年秋收。”
“喏!”李玄嗣和长孙祥微微躬身。
李承乾说的是免得影响今年秋收,但实际上,却是在算计万一自己失手,侯君集强行捧李泰上位,李承乾立刻就会跑到尉迟敬德那里,然后调集四方军力回京平叛。
“最后一件事。”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祥,说道:“表兄,东宫在长安城中的人手,暂时停止一切行动,什么都不做。其他的,调用长孙家的人手,渗透进青雀的身边,看看谁能被拉拢……小心些,别被发现了。”
“是!”长孙祥认真的点头,他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前面堵截,后面包抄,中间渗透,夹杂迷惑,然后在关键时刻,彻底拿下李泰。
侯君集和张亮他们这些人,真正的核心,还是李泰。
没有李泰,他们的造反,就是真的造反了。
李玄嗣在一侧,忍不住的抬头看向长孙祥,眼中流露出恍然之色。
他怎么忘了,长孙祥虽然只是长孙无忌的族子,但却是皇后亲手抚养大的。
如今又是太子家令,地位自然不同,长孙家的力量,他是完全可以调动的。
不管是谁要造反,一旦长孙家的人动了,那么基本成功的机会就少上很多了。
长孙无忌做过左金吾卫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如今又是司徒。
他在朝野之间的人脉往来远比侯君集加上李泰还要更加深厚。
如今长孙家的人一动,便是张亮和侯君集身边怕也有长孙无忌的人在。
松了口气,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好了,都去睡吧……小心些,他们这个时候很疯的,说不定会杀人的。”
“喏!”李玄嗣和长孙祥面色凝重的拱手,尤其是长孙祥,他是在长安城中住的。
李安俨就是因为威胁到了他们的计划,才被调任右监门卫将军,而长孙祥已经成了侯君集眼里的阻碍,恐怕他真的会对他下手的。
……
三月十二日,武德殿中,香幽然。
李承乾坐在矮几背后,各方的消息迅速的汇总到了李承乾的手里。
尤其是来自李大亮的消息。
从工部运出去的那批弩弓和弩箭,看起来是去了潼关,但实际上却在潼关被人调了回来。
悄悄的送到了通化门外的军营当中。
与此同时,张亮也开始了动作,原本张亮的一些老部下,也开始小心的调往通化门的军营。
有侯君集的暗中帮手,如果不是他们提前有所准备,恐怕根本就察觉不到。
在长安城中,也有不少侯君集和张亮在雍州府,金吾卫的老部下,也开始悄然的动作了起来。
甚至就连金吾卫的巡逻人员,也进行了调整。
好笑的是李承乾的岳父郑仁泰,还有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对此一无所知。
侯君集的底蕴之强,可见一斑。
摇摇头,李承乾收回思绪,抬头看向一侧的张大象,说道:“张卿,麻烦你跑趟大理寺,将大理寺关于长安城中最近的刑案卷宗拿过来。”
太子舍人张大象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起身拱手,快步而去。
长孙祥站在一侧,有些不解的问道:“殿下?”
“通过大理寺,介入长安城,让陈国公稍微紧张一些。”李承乾笑笑。
“是!”长孙祥微微点头。
实际上现在这个时候,真正在处理一切的人是于志宁。
侯君集和张亮的计划很容易被看到,从通化门杀入,沿着万年县的长街,直冲皇宫。
这样一来,就导致他们在地方地方的关注出现了盲点。
朱雀大街,长安县方向,他们现在都关注不到。
他在竭尽一切的避免自己的计划被他人所知,却根本没有想过,其他人已经开始在各方面动手,准备将他们彻底的包围。
大理寺的卷宗很快就出现在了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开始认真的研究起了手里的卷宗。
一整个下午之后,李承乾才按住一份公文,然后抬头看向张大象,说道:“张卿,麻烦你再跑一趟大理寺,让大理寺正戴至德,张文瓘和侯知仪明日到武德殿一趟,孤有些问题要问。”
“喏!”张大象立刻拱手,然后去往了大理寺卿,而等他从大理寺出来的时候,已经散值了。
……
华灯初上,院落清静。
刚刚回到陈国公府的侯知仪,翻身下马,将手里的缰绳递给家中的仆人。
这个时候,仆人说了一句:“国公回府了。”
侯知仪有些诧异的抬头,他老爹平常不回府里的,今日怎么突然回来了。不管怎么样,侯君集回府,侯知仪要去请安的。
中堂之下,侯知仪对着坐在主位的侯君集,认真拱手道:“见过阿耶。”
侯君集淡淡的点头,然后问道:“听说太子明日要召见你?”
侯知仪惊讶的抬头,随即拱手道:“是的,长安县有桩灭门案,抓获的凶手有五人,其中有两个十三岁的孩童,关于他们的具体定罪,大理寺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太子叫儿子过去问一问。”
侯君集抬头,问道:“你觉得太子叫你过去,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吗?”
“是吧。”侯知仪不知道侯君集为什么这么多,但他还是赶紧拱手道:“太子近年来颇多关心民间之事,去年有农耕,还有女子生产之事,虽然不是那么能拿的上台面,但儿子觉得,太子是在用心体察民间疾苦,这对天下是好事。”
“太子!”侯君集点点头,他知道,李承乾最近之所以能获得皇帝的青睐,就是因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不触及皇帝的权力为前提,甚至很多事情,他做的事情都是在稳固皇帝的权力。
“聪明人啊!”侯君集轻叹一声,对着儿子点点头,道:“好了,去歇息吧,明日回来之后,和阿耶说说太子究竟和你说了什么。”
“是!”侯知仪立刻拱手,然后说道:“儿子告退,阿耶早些休息。”
“嗯!”侯君集淡淡的点头,然后看着侯知仪离开,神色逐渐的凝重起来。
太子明日会和侯知仪说什么呢,是真的简简单单就是这桩案子,还说别的。
突然,侯君集有些失笑起来。
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患得患失。
东宫在长安城所有的眼线几乎都被盯死了,太子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而且太子似乎也根本没有发现什么。
这个时候,与其莫名其妙的去担心太子,不如去担心一下自己的同伴。
张亮,还有魏王,都不是让人省心的家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这一次的宫变之中,进行自己的谋算。
侯君集轻轻低头。
……
清晨,侯知仪跟在戴至德,还有张文瓘的身后,一起朝武德殿而去。
在他们前面引路的,是贺兰楚石。
侯知仪的姐夫。
贺兰楚石一直将三人引入到武德殿,才对侯知仪微微点头,然后站了一旁。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侯知仪,戴至德和张文瓘三人,对着李承乾拱手行礼。
“不必多礼,都坐吧。”李承乾淡淡的点头,目光轻轻的扫了贺兰楚石一眼。
最近李承乾很少用贺兰楚石,多数时候都是让他待在东宫,但是今日侯知仪来他,贺兰楚石却是少有的主动请命。
马周,萧钧,张大象三人坐在左侧,戴至德,张文瓘,还有侯知仪三人坐在右侧。
长孙祥站在李承乾桌案左侧,而贺兰楚石则是站在右侧。
李承乾翻出一本案卷,然后看向戴至德,问道:“戴卿,这件案子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戴至德拱手,认真说道:“太常寺主簿安灶,掌贡品诸事,因在武功县欺凌霸占贡户,导致其中数户人家家破人亡,最后几家之后流落的子弟,辗转卖身入安家,最后在某一日下药麻翻所有人,然后全部杀死灭门。”
“孤看其中有二人不过十三岁,数年之前甚至还未有十岁,大理寺什么意见?”
张文瓘拱手,说道:“按律,杀人当斩,但考虑年幼,没官为奴,但也有说,可以发放军前效力。”
没官为奴,就是一辈子的奴隶,但发放军前效力,或许能够有翻身的机会,但他的年纪太小。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侯知仪问道:“侯卿,你怎么看?”
“殿下!”侯知仪拱手,说道:“臣以为没官最佳,但需要找个好人家安排。”
“好人家哪里敢有放杀人者的。”张大象坐在一旁,微微摇头。
“殿下,要么直接送入掖庭。”萧钧小心的开口建议。
“那里是死人的地方,两个十三岁的孩童,送进去肯定活着出不来。”马周直接摇头。
李承乾微微抬手,道:“诸卿继续说!”
“喏!”
……
中午时分,贺兰楚石去安排午膳。
李承乾看了他的背影一眼,然后才看向侯知仪,问道:“侯卿,安家被灭门,其罪根本在谁的身上?”
“在安灶身上。”侯知仪微微躬身。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说道:“孤听说,安家是独子,你说,若是其子知晓其父恶行,他会不会提前阻止他?”
侯知仪一愣,随即低头,想了想说道:“或许会吧,若是他知道事情会令他灭门。”
李承乾轻叹一声,道:“但也难说,毕竟错从一开始就犯下了,除非有人能提前答应诸罪不究,或许彼此都能活下来。”
“是!”侯知仪有些不明所以的拱手。
李承乾看着侯知仪,平静的说道:“侯卿,若是孤处在那样的立场,孤会答应的。”
侯知仪看着李承乾,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太子这话,似乎是别有意味。
两侧的马周,萧钧和张大象,戴至德,还有张文瓘,全部默然不语。
很快,贺兰楚石就传膳而回。
边用午膳,李承乾顺带对贺兰楚石说道:“贺兰,午后去趟魏王府,告诉魏王,三月十五日那日,孤要太乙青华观上香,问他去不去?”
贺兰楚石身体有一瞬间的僵硬,但瞬间,他就低头道:“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