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罗地网,尸横遍野第二更
李承乾站在城墙上,手按长剑,两侧是平持长槊对准城下的无数红衣金甲的卫士。
城墙之下,李泰的脸色已经无比难看。
李承乾微微侧身,平静的开口道:“卫国公!”
“臣在。”一身红衣金甲的李靖平静的走了上来,走到女墙之后,神色冷肃的看向下面的侯君集,还有那近四千的士卒。
侯君集恰在此时抬头,看清楚李靖的瞬间,侯君集的脸色已经无比的难看了起来。
李靖,李靖。
侯君集之所以能成为如今大唐军中,仅次于皇帝的统帅,就是因为李靖退了下去。
哪怕是当年他们之间有过一些情分,当年也不过是皇帝压力之下的默契罢了。
这些年,早就消耗光了。
尤其是苏定方之事。
侯君集和苏定方的关系虽然不错,但苏定方这些年一直没有能够更上一步,更多的立功机会是一点也没有的。
也就是李承乾关注到苏定方之后,苏定方的机会才逐渐的多了起来。
尤其如今,苏定方被皇帝带着一起东巡,可见皇帝也是开始重视他。
这样一来,李靖和侯君集之间的关系已经淡漠的可怕。
这一瞬间,李靖和侯君集相互对视,两人之间的立场清晰明白。
侯君集在看到李靖的一瞬间,也忍不住的想起了高士廉,魏征,丘行恭,还有更多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长安,却被忽略的朝中重臣,他们如今在哪里?
……
朱雀门上,李靖伸手向后,一面三角旗已经出现在了李靖的手中。
他高举旗帜,用力的向下一挥。
“咚!咚!咚!”有节奏的战鼓声从右侧三丈的大鼓处传来,瞬间,数里之外的朱雀大街上,无数的火光同时亮起。
几乎在瞬息之间,“哒哒哒”的马蹄声已经轰然响起。
侯君集立刻转身,他立刻指挥手下的精锐士卒朝着朱雀大街的方向聚集而去。
刀盾手,长槊手,长弓手,瞬间全部对准朱雀大街列阵。
刀槊锋寒,面色冷肃。
数千士卒的注视下,密密麻麻的蓝衣黑甲的骑兵轰然而至,但是在一里之外,骑兵骤然停止。
一名蓝衣黑甲的大将从众军当中骑马而出,无比光亮的长槊斜垂向地。
“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张亮忍不住咬牙的盯着远处的契苾何力,他当然明白对方停在一里之外的原因。
一里之地,恰好够骑兵冲锋,一旦他们冲杀而至,他们这四千人未必能够抵挡得了一千骑兵队冲锋。
“侯君集!”张亮转过身看向侯君集,怒喝道:“你就是这样看着长安城的?”
侯君集是雍州长史,长安万年二县全部都在他的手下,以他吏部尚书,行雍州长史的官职,整个长安地面的所有一切,应该全部都在他的注视之下。
但,契苾何力率领这么多的右骁卫骑兵出现在朱雀大街上,出现在他们的身后,侯君集竟然一无所知。
这不能不说是侯君集的失职。
此刻,张亮还仅仅是愤怒,他们手下的四千士卒当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心神彻底的动摇了起来。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为他们是奉皇帝的圣旨,前来察查太子巫蛊案。
虽然说有人也感觉到不对,但他们几乎所有人都受过侯君集和张亮的恩惠,哪怕不是死忠,也是绝对的亲信。
如今,他们所持的皇帝圣旨是假的,而所说的太子巫蛊案,现在似乎也将无疾而终。
更别说右骁卫大军如今杀到了他们的身后。
哪怕这些人对侯君集和张亮充满了忠诚,但此刻也不免动摇。
尤其是在这三方人马当中,侯君集手下人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张亮,最后是李泰。
李泰手下的人不仅实力最弱,而且对他的忠诚度也最低。
……
李靖站在城墙之上,将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侯君集手下的精锐站在面对右骁卫大军的第一线,张亮手下的士卒站在后面,李泰手下的人,站在最后面,护住了李泰。
几乎所有人都面向了朱雀大街。
这个时候,李靖手里的军旗再度晃动。
鼓声一变,“咚咚咚”鼓声突然舒缓了下来。
但这一刻,在侯君集他们来的春明门方向的万年县大街上,还有金光门方向的长安县大街上,无数的火光同时亮起。紧跟着,一阵阵急促的沉重稳定的脚步声从火光方向传来。
侯君集和张亮各自看向两处。
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的红衣金甲的士卒,从两侧的长街上,手持长槊快速的踏步而来。
加上朱雀大街上的右骁卫大军,背靠朱雀门的侯君集他们,几乎已经被彻底的包围了。
张亮心底一片冰冷,即便如此,他还是指挥手下亲信兵卒立刻两侧分别列阵。
这就成了侯君集的人在对面契苾何力的右骁卫,而张亮的人在面对郑仁泰和左匡政的左右金吾卫。
对面张亮几乎吃人的目光,侯君集这个时候却是看向了从万年县方向而来的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
相比于右骁卫骑兵停在朱雀大街一里之外,左右金吾卫却是在郑仁泰和左匡政的率领下,一步步的大踏步上前。
直到来到了距离侯君集一行人三百步时,两人才一挥手,手下的士卒才停下来脚步。
三百步,几乎是呼吸相闻。
这一刻,城墙上的鼓声也在同时停了下来。
李靖转过身对着李承乾微微躬身,骑兵调度已完。
李承乾轻轻颔首,目光扫过内侧的皇宫大道上,左卫大将军李大亮已经骑在战马上,准备随时冲锋。
“青雀。”李承乾的声音平静的在朱雀门下响起,不少人忍不住的回头,就见李承乾继续开口道:“孤还是那句话,放下兵刃,你还有陈国公,勋国公,一起进宫吧,我们查一查东宫,若是有什么巫蛊,孤听凭处置,若是没有,你便降了吧。”
李泰抬头,盯着李承乾咬牙道:“皇兄,我信不过你。”
李泰如何可能信得过李承乾,现在的他,几乎都已经快要疯了。
明明是他们精巧的计划,完全可以拿下皇宫,拿下李承乾,但现在,一步步踏入陷阱当中的是他们。
“青雀,孤再容忍你一回。”李承乾侧身,道:“房相。”
“臣在!”房玄龄终于从后方走了上起来,与此同时,于志宁,褚遂良,马周等人,也同时走了上来。
“房相,一会只要青雀进宫,那么就请你带着青雀,在他指定的地方仔细的搜一遍。”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青雀进宫之后,你亲自带人保护他,任何人,包括孤,都不能伤害他。”
“殿下,何必如此,冲锋吧,有卫国公在,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拿下魏王。”房玄龄面色认真的拱手。
“青雀终究是孤的弟弟,刀枪无眼,孤不希望看到他死在朱雀门下。”李承乾转身,看向下面的无数士卒,轻声说道:“还有他们,他们也都是我大唐最忠诚的勇士……青雀,你真的要为兄下令,将整个朱雀门外,杀个尸横遍野吗?”
李承乾最后一声怒喝,城下的不少人忍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一面是束手就能平安的解决一切,一面是战场厮杀的尸山血海,他们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最是清楚。
李泰紧紧的咬着嘴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时候,房玄龄上前,看向李泰道:“魏王殿下,臣冒昧的说一句,今日之事,太子已经格外的容忍,而殿下却是一误再误,难道殿下是真的要谋反不成?”
李泰抬头看向房玄龄,眼神闪过一丝仇恨之色。
如果不是房玄龄这几年,拉开了和魏王府的关系,不然的话,有他支持,李泰在很多方面都会方便许多,更加不会走到今天不得不涉及谋逆的地步。
他们就是在谋逆,很多人心里都清楚这一点,但是,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说出来,一切就变了。
尤其房玄龄身份更是不同,他是当朝司空,是陛下留下来的辅政大臣,如今他指责李泰谋逆,本身就来源不同的三方军士当中,军心动摇的人就很多了。
李泰终于开口:“皇……”
“殿下!”房玄龄突然打断了李泰,然后说道:“臣插一句,殿下可能不懂什么叫做谋逆,依唐律,谋反、谋大逆者,本人不分首从皆斩;其父和十六上子绞;余者皆入官为婢;财没官;叔伯、侄,流三千里。图谋未行者,绞。”
城下四千人,即便是再坚定的人,这个时候也不由得变了脸色。
“孤可以说一句啊,诸卿,现在放下兵刃,束手就缚,可不做谋逆处置,但如果依旧执迷不悟。”李承乾微微抬手。
“嘎嘎”一阵生涩的声音响动,城下的侯君集和张亮顿时变了脸色。
伏远弩,伏远弩,那是城墙上威力惊人的伏远弩,五百步都能一击而杀。
便是侯君集这个时候,也感到一阵阵脊背发凉。
“降还是不降?”李承乾淡淡的开口。
虽然看不见,但侯君集和张亮几乎可以完全肯定,已经有不止两支伏远弩箭对准了他们。
抬起头,两人的目光落在四周密密麻麻的金吾卫,还有远处的右骁卫身上,下一刻,两人眼神对视。
“呛”的一声,两把横刀同时划出,迅疾间已经落在了李泰的脖颈之上。
李泰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