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4章 左手日,右手月,日月同在,江山紧握(第二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4章 左手日,右手月,日月同在,江山紧握第二更

新月如钩,沁人心脾。

明月之下,一点火光骤然闪起,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开来,很快就熊熊燃烧起来。

苍茫的夜色之下,原本静谧的玄武门,突然陷入了血与火的厮杀呐喊之中。

玄武门,玄武门。

烈火在玄武门内外突然汹汹燃烧开来。

无尽的厮杀声此起彼伏。

刀槊撞击,弓弩裂空。

厮杀声从整个玄武门蔓延开来,向东蔓延到了玄德门,蔓延到了整个东宫,甚至从东宫继续向东蔓延。

延喜门,永昌坊。

齐王府。

齐王府在极短的时间里,也陷入了浓重的血色火焰的厮杀中。

不,是屠杀。

屠杀整整持续了一夜。

东方发白,大日初升,但斜月依旧。

日月同辉。

下一刻,天空剧烈的抖动了起来。

日月同时从高空中坠落下来,直坠太极宫,直坠玄武门方向。

直坠距离玄武门不远的承香殿中。

最后同时落在了站在殿中,一个穿着蟒袍的十岁男孩的手中。

左手日,右手月。

日月同在,江山紧握。

……

“呼……”的一声,李元景长长的出一口气,缓缓的睁开眼睛。

殿中静谧,殿外一片黑暗。

李元景死死的攥紧了拳头,目光抬起,死死的看向上方。

那一夜,那一夜,他就在宫中啊。

承香殿距离玄武门没有多远。

那一夜的厮杀声从玄武门传来的时候,李元景一个人躲在宫殿之中瑟瑟发抖。

那一夜之后,东宫和齐王府被血洗,最后活下来的没有多少人。

至于究竟死了多少人,谁知道。

李元景死死的咬住了牙。

承香殿距离玄武门近,但距离临湖殿也不远。

当年的事情,很多人都只知道秦王是在玄武门杀了隐太子和巢刺王的,但他们错了。

隐太子和巢刺王是在从玄武门进了后宫,然后到了临湖殿才被杀的。

之后,是太子和齐王的旧部,听说他们二人出事,这才率兵来救,然后攻打玄武门,一直到入夜。

直到后来,是尉迟敬德提着隐太子和巢刺王的人头给东宫和齐王府旧部看,他们才失去战心,四面溃散。

提着隐太子和巢刺王的人头。

这就意味着,秦王不仅杀了隐太子和巢刺王的人头,还将他们的人头剁了下来。

然而,一场贞观盛世,却让所有人都将这一幕给忘却了。

也包括他李元景。

但是,昨日太宗皇帝葬入昭陵,在昭陵地宫轰然关闭的一瞬间,当年的事情,却像是不受控制的从李元景心底深处翻涌了出来。

如今,更是又出现在了他的梦里。

李元景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那夜的厮杀声再度出现在了他的耳边。

为了夺取皇位,兄弟相残,血流成河。

李元景轻叹一声。

史书浩如烟海,然而说到最后,也不过就是四个字。

争当皇帝。

他们都当的,他李元景为什么不行。

无非就是杀人而已。

他承认,太宗皇帝的确是一代贤君,最后甚至有无数人在为他的弑兄杀弟、逼父退位而诡辩,但他终究死了。

他活着的时候,天下濡慕,敬仰归心。

但他终究死了。

……

李元景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目光冰冷的看向内外。

殿中一片清冷,殿外黑暗依旧。

李元景稍微松了口气。

他现在真的很担心,昨夜自己睡着之后,有什么梦话被人听到。

不过还好。

昨日先帝归葬昭陵,他们从昭陵回来的时候,天色依旧已黑。

不少人都回到家中休息去了,但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留在皇宫。

比如吴王,蜀王。

今日,他们的母亲,就要从宫中出来了,他们要等。

至于李元景,他之所以不想回家,虽说是找了个帮皇帝看顾的借口,但其实他心里清楚,他就是不想离开皇宫。

皇帝,谁不想做呢。

李元景昨日看的很清楚,当地宫关闭的一瞬间,皇帝整个人的神色都变了。

从今往后,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手里。

先帝没了,天下之重,只能靠他一个人去扛。

他扛的住吗?

李元景轻轻冷笑。

天下事,究竟有多重,别看皇帝登基已经超过一年了,但李元景敢肯定,他连天下的权力能延伸到什么程度都不知道。

且不说皇权不下乡,天下四野根本管不住以外,便是在县城州城之间,也有无数的利益纠葛。

户曹收税的时候动手脚,法曹吃了原告吃被告,仓曹自己倒卖库粮,兵曹吃空饷,士曹管工程桥梁,功曹管监察。

长史司马,哪一个不贪。

更别说是统掌一切大权的刺史了。

地方州县,有的是无数撬朝廷的墙角了。

天下三百六十州,每州三到十个县,皇帝就算是满身手脚,又能管住几个地方了。

李元景转身看向立政殿的方向。

他必须承认,皇帝是个很有野心,很有能力的人,但,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把自己当成是了先帝。

太宗皇帝自然有无数手段管住群臣,但皇帝他自己有吗。

先帝已死,离心离德。尤其是在眼前看到先帝归入昭陵之后,人心浮动是肉眼可见的。

他李元景都是如此了,更何况别人。

先帝死了,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巨石没有了。

所有人的心头一下子就轻松了,皇帝想要收复人心,早着呢。

他如果什么时候,一步迈大了,立刻就是前隋杨广的结局。

天下烽烟四起,最后诸侯各掌权力。

汉末,隋末,不都是如此吗?

李元景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尤其是朝中还有长孙无忌这种人。

长孙无忌。

在前隋的时候,有一个人和长孙无忌很像,杨素。

前隋权臣杨素,协助杨广登基,并且平定杨谅叛乱,升为尚书令,加拜为太子太师,司徒。

但从那一刻起,杨广对他极为的猜忌。

甚至用他的封地来挡丧运,杨素也因此而死。

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了他的爵位,然而仅仅在七年之后,杨玄感谋反,杨素一家几乎被灭绝。

可想而知,这其中的矛盾有多深沉。

他李元景能做的,就是在这里面火上浇油,让这场冲突更快更激烈的爆发。

到时候,两败俱伤,两者皆死,然后他登基称帝……

不,不,不。

李元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是皇帝的叔叔,在皇帝有儿子有兄弟的情况下,正当即位是轮不到他的。

便是他强行登基,也会天下不满。

李恪。

李恪的身影突然从李元景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皇帝死了,太子登基,他促使李恪杀绝皇帝子嗣,然后让李恪登基。

李恪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自己在拨乱反正,杀了李恪,抢他李恪的皇位。

以叔夺侄。

这样就名正言顺了。

而且,李恪的背后是整个弘农杨氏,有弘农杨氏的支持,借助弘农杨氏的力量,这样一下子就容易许多了。

李元景突然笑了。

这个梦啊,做到了白天了。

但左手日,右手月,江山在手。

这难道不是上苍在告诉他,这天下该他李元景坐吗?

都是高祖皇帝的儿子,凭什么这皇位他李世民坐得,他李元景就坐不得。

……

李元景神色平静的站在甘露门下。

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赵王李福,曹王李明七位亲王,还有襄城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等一众母妃还在世的公主。

诸亲王母亲随亲王离长安去封地,而诸公主母亲,则接母亲出宫回自己的公主府。

诸公主的公主府全部都在长安。

诸人见到李元景,齐齐拱手道:“见过王叔。”

李元景平静的点头,说道:“陛下刚刚去了太庙,一会儿由内侍监宣读诏书。”

“喏!”众人再度拱手。

“吱呀”一声,甘露门大开,随即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从宫中走出。

身上带丧的诸妃从宫中走了出来,他们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

基本上有儿女的,自己的晚年都能有妥善的昭陵。

而没有儿女的,基本上也就只能够去宫外出家。

先帝嫔妃,才人以上者有十一者,才人以下者,有三十七人。

张阿难神色肃穆的从甘露门中走出,对着李元景轻轻躬身,然后才当众打开诏书。

四周诸王公主,还有诸嫔妃,全部都跪了下来。

“惟永惟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皇帝若曰:

於戏!

子承家嗣,作藩辅之臣。

母受尊奉,盖《春秋之义。

先帝临终诏命后宫诸妃皆出家为尼,朕不敢违之,又有诸王公主孝悌,难以拒之,左右思澈,唯有一法。

诸太妃有子女者,随同子女就藩或留诸宫中,家中出家为先帝祈求冥福。

无子女者,离宫感业寺出家,为先帝祈求冥福。

纪国太妃韦氏,灵源秘远,崇基峻极。重锡宠章,更崇徽号,许出国备享天伦,他日朕思,亦许来朝节贺……”

纪王李慎,还有纪国太妃韦氏,顿时满脸惊喜,然后抽泣的叩首道:“领旨,谢陛下天恩!”

“赵国太妃杨氏,许出国备享天伦,他日朕思,亦许来朝节贺!”

赵王李福,还有赵国太妃杨氏,同样又喜又泣的叩首道:“领旨,谢陛下天恩!”

韦氏是先帝在世的贵妃,杨氏是先帝在时的淑妃,她们的待遇无需质疑。

然而即便如此,想想感业寺青灯古佛的日子,谁都觉得可怕。

接下来是越王李贞的母亲燕德妃,一样被许出宫。

在家中出家为先帝祈求冥福。

“吴国太妃杨氏,旁求淑女,式敷阴教,并建内职,以丽外朝,今留宫中,佛光寺出家,协助皇后掌理诸王妃女眷。”

蜀王李愔,还有杨氏,全部都懵了。

之前他们可都听到消息,说皇帝让他们出宫的,怎么现在要留在宫中。

“不……”李愔忍不住的要起身质问,但这个时候,一旁的立刻去直接动手捂住了他的嘴,同时叩首道:“臣谢陛下天恩!”

杨妃也跟着叩首:“谢恩。”

李愔侧着头,死死的盯着李恪。

李恪紧紧的盯着立刻,同时轻轻摇头,面色哀求。

许久之后,直到李愔身上再没有任何反抗的力气,他才放开了他。

李元景看着李愔趴在地上,久久不肯起来的模样,他知道,李愔的心底已经恨到了极点。

一侧,张阿难在继续宣读诏书。

蒋王李恽的母亲,才人王氏,被许出宫,离宫就藩。

这个时候,李元景的目光已经落在了曹王李明的身上。

嘴角微微勾了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