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2章 衣冠冢,袁天罡假死(第三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第532章 衣冠冢,袁天罡假死第三更

清晨,大明宫内。

秋霜在草地上逐渐的消散。

天气也逐渐的冷了下来。

先帝遗诏,诸宫观停修,所以原本应该在今年年底竣工的大明宫再度停了下来。

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蟒袍,平静的走在大明宫内。

头顶黄盖罩顶,身前身后都有十几名内侍和宫人跟随,不远处还有大量的禁卫士卒。

阎立本和杨务廉跟在李承乾的身后。

李承乾轻叹一声,看着眼前建了一大半的大明宫,问道:“阎卿,这里要再建起来,需要费多长时间能够修缮完毕。”

“差不多半年。”阎立本拱手,说道:“如果提前准备,也是能够缩短时间的。”

“明年六月开始修缮吧,年底修成,后年,朕便不用去翠微宫避暑,耽误政事了。”李承乾轻轻摇头,他的父皇喜欢在夏天去翠微宫避暑,但李承乾不喜欢,他初登基,离开长安,会让他有种一切失控的感觉。

“喏!”阎立本认真拱手。

“明年底大明宫修缮完成之后,将人调去洛阳吧,洛阳紫微宫也要开始修缮了。”李承乾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明年父皇去世不满周年,朕要留在长安,但是后年,朕就该去洛阳走走的。”

皇帝东巡,目的是巡查河东诸州,同时洛阳就食,减轻长安压力。

所以,这是必须的。

同时,大唐也要准备对高句丽的战事,皇帝在洛阳就近盯着,诸事也能方便一些。

“喏!”阎立本认真拱手。

他兄长如今是户部尚书,而旁边的杨务廉更多的精力在了军械上,所以修大明宫和紫微宫的事情,都是阎立本要做的事情。

“走吧。”李承乾继续往前走,同时看向杨务廉,说道:“十一月初,朕要校兵,弩弓之事要抓紧。”

“喏!”杨务廉神色肃然起来,皇帝登基之后第一次大校诸军,是要拿出些东西来的。

李承乾看向整座大明宫。

一旦这里修缮完成之后,《考工志正在进行的诸多秘密实验都会从东宫转移到大明宫来。

“说起来,也真是有意思,魏王的《括地志编修完善已经七年了,但朕的《考工志,到现在还在进行,甚至将来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李承乾感慨之间,不由得感到一些好笑。

“那边每年都能推出一些新的东西,保留下来的确好处多多。”阎立本跟着李承乾身后,低声说道:“或许陛下,《考工志应该找机会正式扩编成考工司,放在将作监,一切按朝规走,更妥当一些。”

“卿说的有理。”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过些日子……”

李承乾的话没说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便已经从玄武门的方向,轰然而来。

李承乾抬头,就看到大明宫宫门处,三名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已经从马上跳了下来。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看向一侧的张阿难,说道:“带他们去紫宸殿。”

“喏!”张阿难肃然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阎立本和杨务廉,点点头道:“卿等都先去忙吧,朕这里有事。”

“臣等告退。”阎立本和杨务廉立刻拱手,然后转身朝大明宫外而去。

他们都知道,皇帝有秘密的事务要处理。

……

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之一。

前面的含元殿和宣政殿还没有完全完工。

紫宸殿身后就是蓬莱殿,反而是最先完工的。

当然,还有蓬莱池,那是在高祖在世时,就已经修缮完成了。

三名千牛卫快步走进后殿,看到皇帝正站在扶栏前看着前方的蓬莱池,其中一名千牛卫肃然上前,拱手道:“臣千牛卫率周苍参见陛下。”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李承乾没有回头,淡淡的问道。

“臣等等了一个夏天,才在上个月一个雷雨天气,由雷电劈开了袁天罡的坟墓。”周苍拱手,说道:“袁天罡的坟墓当中只有一件有些腐坏的紫色道袍,一道金冠,还有一本《九天玄女六壬课,其他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衣冠冢。”李承乾轻叹一声,看着面前的蓬莱池,轻声说道:“果然如朕所想,他就是假死。”

“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自立”的谶言,本来就是袁天罡一手炮制出来的。

如果单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她指的是武媚娘和李恪,但是如果深入去研究,袁天罡的《推背图实际上就是根据两汉的历史发展,从而总结出来的。

其他的就是道门的一贯手段,从模糊的用词来糊弄人。

汉传三代,汉高后吕雉几乎篡了汉家江山,

汉惠帝刘盈死后,虽然也有子嗣传承,但最后却还是刘盈的弟弟汉文帝刘恒得了皇位。

刘恒虽然是刘邦的第四子,但在史书上,他却是汉代的第五个皇帝。汉传三代,有女主,五王代唐自立。

这便是刘家的谶言,

而落到了大唐,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实际上是唐传三代,有安州吴王,代唐自立。

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猫腻。

李恪即便是夺了李承乾的皇位,也谈不上带字,所以,袁天罡本心指的还是别人。

李恪弄到最后,也不过是为王先驱罢了。

这个人必然是李恪有着紧密关系的外姓人。

李恪的王妃姓杨,杨坚的杨。

李承乾收回目光,侧身问道:“后面呢?”

“臣等看了一眼,然后便扫除痕迹离开了。”稍微停顿,周苍说道:“那夜是大雨,所有的痕迹,甚至袁天罡坟墓当中的衣物和书籍也全部都被浇湿了。”

“越是自然越好。”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朕对于袁天罡放在自己坟墓当中用来钓鱼的东西不感兴趣。”

“喏!”周苍拱手,继续说道:“是到了第三日,村民偶尔路过,才发现了袁天罡坟墓被雷劈之事,之后,他们就告诉了村正,是村正找人将坟墓修缮的,之后,他又派人将消息传往了廪牺县。”

“袁客师?”李承乾挑了挑眉,袁天罡的坟墓被雷劈了,将消息传给袁客师,也是能够说的过去的。

“臣等也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袁客师的身上,不过还是放了两个人在村子里,而也就是在半个月后,村正悄悄地派人将消息传了出去。”周苍的脸色凝重起来。

“传到了哪里?”李承乾突然转身,盯住了周苍。

“长安!”周苍拱手,说道:“更准确的说是楼观道,但终南山内外楼观道盯的很紧,臣不便上去,盯了几天,等传信那人返回巴蜀之后,便一边派人跟着回巴蜀,一边派人回长安……”

“即刻传令,盯着传信那人的人手,立刻越过那人,提前一步前往松州刺史府,察查吐蕃动向。”李承乾直接打断了周苍。

周苍立刻拱手道:“臣马上安排。”

周苍迅速的意识到了,如果袁天罡没死,那么他就会怀疑是有人在察查他究竟有没有死的事情。

而最方便的,就是盯着从巴蜀来传信的人,看看有没有人在盯着他。

好在终南山离长安极近,现在不过是过了半日而已,阻拦还是能来得及的。

李承乾重新转身,看向眼前的蓬莱池,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袁天罡果然没死。

一切得到了印证。

袁天罡本身和弘农杨氏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和杨坚杨广一家,有着紧密的关系。

抛开一切的表象,直接追究实质。

袁天罡真正要的,是要推翻大唐的统治。

而通过一侧谶言,是最简单,费最小,又最容易实现的谶言……

长孙无忌。

莫名的,长孙无忌的身影跳入到了李承乾的脑海中。

若是说武媚娘是自己强行附会这“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的谶言,那么想要让李恪登基,那么他就要去除皇帝身边最有力的帮手,而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长孙无忌。

“来人!”李承乾侧身。

“奴在。”张阿难拱手上前。

“从今日开始,盯住崇仁坊,盯住每一个出现在崇仁坊的道士。”李承乾眼神冷了下来。

“是!”张阿难没有问什么,直接拱手。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说道:“袁天罡是道士,而道士有一个不是毛病的毛病,那就是他们在换装的时候,用的要么是落魄道士,要么就是游方郎中道士,乱七八糟,但总是不脱道士身份。”

“陛下有理。”张阿难立刻点头。

李承乾松了一口气,说道:“若是这一次袁天罡察觉有人在盯着他,那么他就会来长安,然后到赵国公府邸外面观察,然后想办法接近赵国公……道门接近人的手段多的是。”

“是!”张阿难脸色凝重起来。

“所以,我们要派人盯着赵国公府邸外。”李承乾抬头,说道:“不要跟踪盯,直接派人定点盯,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够避开袁天罡这种老人。”

“是。”张阿难躬身,然后问道:“陛下,若是袁天罡不现身呢?”

“他和弘农杨氏关系紧密,或许安德郡公的吏部尚书,该罢免了。”李承乾看向终南山方向,轻声道:“总是能够将袁天罡逼的现身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